目前分類:雜誌話題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濟日報╱摘自11月號遠見雜誌 】

這只是一個巧合嗎?猜猜看,西班牙、瑞典、日本三國首富,全都從事哪個行業?科技業,錯;金融業,也錯;答案揭曉,他們全是服飾業者。

 

攤開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全球百萬富豪排行榜」,西班牙首富正是ZARA創辦人阿曼西奧.歐特嘉(Amancio Ortega Gaona)。從2001年ZARA所屬INDITEX集團上巿後,從那天起,他便成為西班牙首富,至今地位未被動搖。2011年3月,他的財富高達31億美元,全球第七。

 

服裝產業 是門好生意

2011年,瑞典的新科首富則是H&M董事長史帝芬.皮爾森(Stefan Persson),財富24.5億美元,全球排第13,首次領先IKEA創辦人英瓦爾.坎普拉德 (Ingvar Kamprad)。

 

日本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首富都是UNIQLO(優衣庫)所屬迅捷集團(Fast Retailing)董事長兼執行長柳井正。直到2011年,首富的位子才被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超越,但仍高居日本第二,財富約7億美元。

 

全球三大平價時尚品牌,就誕生三個首富,打破許多台灣人認為服裝是夕陽產業的刻板印象,共同說明一個重要事實:服裝,是門好生意。

 

ING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莊凱倫分析,每個人一天只吃三頓飯,但女性的衣櫥,永遠都少一件衣服,無論景氣好壞,服裝是女性的核心消費。

 

從歐洲、北美、日本、到新興巿場,全球M型消費趨勢興起也助一臂之力。過去的服裝是「看得起,買不起;買得起,又看不起,」《men's uno》雜誌出版總監李青杉觀察。平價時尚則改寫遊戲規則。從ZARA、H&M、到優衣庫,全都提供平價,卻很有設計感、時尚感或功能優質的衣服,讓消費者看得起,更買得起。

 

以ZARA今年最新秋冬皮衣外套為例,不僅樣式齊全,用料也實在,全是真皮,但在歐洲售價只需新台幣約6,000元,即使外銷大陸,加上關稅也僅需新台幣9,000元,都比其他奢華品牌動輒好幾萬新台幣以上便宜許多。

 

分析三大品牌儘管平價,但其實毛利率很高,也是三位企業家可以變成首富的主因。

 

多年來,INDITEX集團與H&M兩家公司的毛利率維持在約62%、淨利率則約23%,絲毫不輸給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兒(Chanel)等精品集團。更遠遠高過台灣科技代工大廠的3%到5%毛利。

 

而優衣庫所屬的Fast Retailing,在毛利率、淨利率方面,也有51%、17%左右水準,成績不俗。

 

物美價廉 仍有好利潤

「這很不容易,證明物美價廉也能有好的利潤,」莊凱倫分析,平價時尚的產品獲利佳,顛覆許多人想像。

 

以H&M為例,由於瑞典工資太高,H&M沒有自己的製造工廠,產品全外包給全球900多家工廠,多數位於亞洲,尤其中國大陸。

 

三位首富每天日理萬機,也充分運用高科技,即時掌握資訊,進行科學化管理。

 

回溯1988年7月時,當時優衣庫已有直營店12家、加盟店三家,便引進收銀和電腦即時銷售資訊管理系統(POS)。「透過資料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了,」柳井正分析,隨著分店愈來愈多,唯有藉助資訊系統,才能迅速反應。

 

ZARA、H&M也不例外。為了反映最新潮流,衣服從設計、製造、到店面架上,ZARA只需兩周、H&M三周,也全都依靠後勤龐大的資訊系統,才能使命必達。

 

加速全球布局,也是品牌擴大影響力的重要關鍵。創業歷史最久的H&M步伐最快。1964年,H&M就到挪威開設海外第一家分店;1976年在倫敦開業,首次到非北歐地區開業。

 

全球布局 擴大品牌力

1982年,史帝芬.皮爾森正式從父親手中接下H&M後,更加快國際化步伐。當時,H&M雖有100多家分店,主要仍集中在北歐。史帝芬快速擴點,不僅進入法國、荷蘭、西班牙,也進入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等地。

 

「為什麼你要怎麼急?」父親曾經質疑他的擴點速度太快,畢竟H&M成立29年後,才在北歐以外的地區設立分店。對此,史帝芬態度堅定地回答,「當你正炙手可熱時,你不能停下來讓熱度變冷。」

 

優衣庫也在2000年起,前往英國倫敦開設海外第一家分店;2002年,到上海開設分店;2003年,取得美國Apparel Theory經營權,正式跨足美國巿場。

 

ZARA動作同樣迅速。1979年,ZARA在西班牙成立四年後,就開始往外拓點,陸續前往葡萄牙、法國、美國、墨西、希臘等國。

 

至今,INDITEX集團全球分店最多。旗下八個品牌,共在70多個國家,設有5,500多家店舖,營收來自歐洲以外地區比重也達27%,同樣比例最高。

 

看來,誰是平價時尚品牌龍頭的大戰還將繼續開打,也牽動三大首富的財富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服裝的確是門好生意。台灣人該改變想法了!

【2011/11/01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周刊.整理:莊芳/口述:麥嘉華

各國發動阻升貨幣的議題炒得正熱,追根究柢,美元恐怕才是幕後的罪魁禍首。由於美
國持續大舉印鈔,不僅讓美元愈變愈薄,也逼得亞洲貨幣大幅升值。透過末日博士麥嘉
華詳盡的分析,讓你了解這場貨幣之戰的來龍去脈。

 

編按: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Marc Faber),多年前就曾針對美國聯
準會的大舉印鈔行為,提出嚴厲警告。他認為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非但無法成功刺激經
濟,還將造成美元長期疲弱的問題。《今周刊》獨家取得他的最新市場現況解析與看
法,以下為重點摘錄:

 

最近,彭博社的專欄,引用了一位美國旅客的話,他說,「我們之前就被人警告,說在
瑞士境內所有東西都很貴,無論食物和旅館價格,都貴得驚人!」還有另一位旅客也這
樣表示,以後他寧可去歐洲其他地區旅遊,再也不要來到瑞士了。

 

只不過,對一位美國人來說,瑞士的消費水準為什麼會這麼昂貴呢?很多人還以為是因
為當地通貨膨脹率高;但瑞士和日本一樣,過去十、二十年來都處在很低的通膨率啊!

 

真正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瑞士法郎兌歐元、美元匯率,一直是處於強勢升值的狀
態。拿著貶值的美元到貨幣升值的國家消費,自然覺得錢不禁用。

 

我要強調,這種情況可不是最近才開始的。在我年輕時,大約一九五○年代左右,一美
元還可兌換五法郎,但現在一美元卻根本換不到一法郎。

 

貨幣供給過量 讓資產價格飆升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貨幣表現會如此強勁,另一個國家貨幣卻如此弱勢?又為什麼,在七
○年代初期每盎司只要三十五美元的黃金,現在卻要價一千三百美元呢?

 

不妨想像一下,你和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處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而他正在操作
一台巨型的印鈔機。只要他印出愈多的鈔票,紙幣的價值相對該經濟體中的資產價值也
會愈來愈小;相對的,經濟體內的資產價格水準也將快速增加。

 

但是,隨著柏南克的巨型印鈔機直接對外開放,還完全允許資金自由流動,這樣的情況
就變得更加複雜了;柏南克的鈔票不只對資產貶值,對其他貨幣也立刻貶值。

 

這就和一九七○年代,美國相較於歐洲和日本的情形一樣;那時,美元兌強勢歐元與日
圓貶值超過五成。現在,美元又再次走弱,只是這次,是對天然資源與亞洲國家貨幣呈
現弱勢。

 

藉由印鈔機進行大量貨幣供給的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在同時間內一起增
加。像是有些商品和資產的供給有限,就會比起供給容易擴張的資產價格上漲得多。舉
例來說,現正高漲的貴金屬,就是因為生產有限,產量供給根本比不上印鈔數量,因此
價格持續上揚。

 

之所以會產生一個又一個的資產泡沫,就是因為當某種資產上漲一段時間後,將吸引愈
來愈多人們投入市場、齊聲喊漲。

 

此外,在持續印鈔的環境之下,過度的流動性將會引來更多的投機資金。所以當一個國
家貨幣相對升值的情況下,就像是近期瑞士法郎與日圓兌美元及歐元的例子來看,經過
投資人的資金炒作一番,又使得貨幣價值更加向上攀升。

 

讓美元走弱救不了美國經濟

 

現在強勢貨幣國家的央行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到底該拿升值「過強」的貨幣怎麼辦?假
使央行不採取任何手段,過度強勢的貨幣將會危害到國內部分產業的競爭力;而假使央
行選擇開始印鈔票,通貨膨脹的壓力又可能會浮現。換句話說,美國聯準會的印鈔行為
在某種程度上,根本就是在強迫其他國家的央行跟進相同的貨幣政策。

 

而如果美國成功讓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貶值,情形又會如何呢?首先,來自美國鳳凰城的
旅客,到了瑞士與日本都會感覺物價很高,可能還以為是通貨膨脹率高的因素。他們覺
得美國物價較便宜,認為美國通貨膨脹率低,事實上根本相反。雖然凱因斯學派的經濟
學家指出,美國毫無通貨膨脹壓力可言,但那完全是因為這些人只看到消費者物價指數
的表現。

 

在我看來這些人應該問問自己,為何現在美國人需要花那麼多錢,才能到巴西、新加
坡、澳洲、日本和瑞士旅遊;為什麼他們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購買黃金、白銀、天然氣
及農產品。甚至還應該要問:「為什麼新興國家表現遠比美國、歐洲來得好?」

 

聯準會當然可以想印多少鈔票、就印多少鈔票,但是聯準會所不能控制的是──錢會往
哪裡去。聯準會和克魯曼(另一偉大的泡沫支持者)也無法控制會製造出經濟還是金融
方面的泡沫。以這些人的影響力,應該可和精神領袖葛林史班共同成功創造出九○年代
的美股泡沫,以及之後的房市泡沫。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低估這些「貨幣殺手」的力
量!

 

我們可以說,所有刺激方案與印鈔行為,看來都難以幫助美國經濟,這些貨幣政策反而
助長新興國家的經濟與資產,創造出繁榮與興盛的景象。

 

所以美國表現落後新興國家還能怪誰呢?看來美國自己難辭其咎。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21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發佈日期: 10/13/10 02:37:00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也能挖出房屋合理價
撰文者:陳昌陽、王妍文

蒐集了公開成交價還遠遠不夠,王派宏說,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法則,真正大量成交的市價,比可取得的公開價還要低。公開成交價可當重要參考,但不可盡信,他有5個訣竅,可以讓大家快速掌握真正的市場合理行情。

「今年將是房價修正年,找出合理價格很重要。」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說。

但是,成交的房子這麼多,每間房子的條件也不一樣,合理價格究竟該怎麼找?

六年級中段班生王派宏,2004年帶著80萬元資金,開始投資不動產,每天固定花2小時看房子,不到5年,看過3,000間以上物件。

看100間才買,9個月轉賣賺2倍

「沒有雄厚資本,就要比別人更了解市場。」王派宏說,因為資本少,不容許有任何犯錯的空間,讓他更謹慎累積經驗值。王派宏投資的第1間房子,是在看過100間之後才下手,自備款只付了17萬元,9個月後轉賣,連同租金賺進38萬8,000元,獲利228%。

5年不到,王派宏的身價從百萬元拉高到千萬元,他投資成功的第1步,就是發現正確的買屋價格,這是看過3,000間物件所累積的功力。

現在,你不必看3,000間房子,只要跟著王派宏的方法,一步步照做,不管自住或投資,都能以合理價格,買到你渴望的房子。

步驟1》蒐集公開的成交價

成屋成交價、預售屋成交價與租金行情,3大類房價元素,缺一不可,在看屋前,要優先了解。

元素1〉成屋成交價

想要了解一般成屋成交價,可以透過網路、仲介與親自查訪3個管道:

1.網路資料庫

從知名房仲業者到內政部網站,都提供詳細的成交案件資料庫,增加買方在蒐集資料時的便利性。以同一地點或物件,在不同仲介網頁間交叉查詢2次至3次,就會對該地區行情有基本了解。

2.向房仲提出需求

把購屋所需條件,包括地段、坪數、格局、屋齡、環境要求等告知仲介,請仲介幫你分析。注意!條件開得愈細,獲得的價格也愈精準。

*你可以這樣問
你好,我想買屋,大概X坪,希望是3房2廳,不要1樓,最好是在XX路和XX路附近。如果是X年左右的公寓或大樓,每坪大概要多少錢?

*你不要這樣問
你好,我想買屋,最好是在XX路和XX路附近,大概要多少錢?(沒有詳細條件,房仲人員無法精確報價,會模糊你的判斷)

3.田野調查
敲定想買的區域後,王派宏最常在下午5點至6點時出動,此時附近居民都下班了,遇到人的機會提高,不論是打探房價行情或了解居住品質、環境,都比較容易。

元素2〉預售屋成交價

預售屋資訊,各家招待中心都不會招供「真相」,輕易露出底牌。突破的方式就是在同一區域,向A家接待處問B家的價格,向B家問C家的價格,運用「敵我矛盾」,進行交叉比對,就能大致抓出實際成交價落在哪一個區間。

元素3〉租金行情

租金多寡代表房屋未來能夠帶來多少現金流入,意即房子具備的投資價值,因此在考慮買屋前,也要先了解當地租金行情。

想了解租金行情,可以上租屋網查詢,也可以假裝自己要租屋,去問仲介公司或是租屋公司,就能取得相關資料。

步驟2》5訣竅挖出真正合理價

蒐集了公開成交價還遠遠不夠,王派宏說,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法則,真正大量成交的市價,比可取得的公開價還要低,造成此弔詭的結果,主要有2個原因:第1,部分案件為了向銀行爭取較高融資金額,會報出比實際成交價更高的價格。第2,只要較低價的成交案件不輸入公開資料庫,也能創造出較高的平均價格。

公開成交價可當重要參考,但不可盡信,王派宏有5個訣竅,可以讓大家快速掌握真正的市場合理行情。

訣竅1〉8折速算法

王派宏說,目前不管從網路或是仲介那邊,能問到的市場行情,都是給「買方」的數據,將找到的資料先打8折,才會貼近真正的市場行情,若依屋齡的不同,還可再進一步細分。

訣竅2〉虛賣實買法

在市場買賣法則中,買方得到的報價一定會高於實際成交價,而賣方提出要賣屋時,仲介通常會盡量壓低價格,爭取以後的談判空間,因此,王派宏建議,不妨改扮賣方角色來問行情。

*你可以這樣問
你好,我朋友想賣XX路與XX路口的房子,是5層樓公寓的3樓(其實你想買2樓),大概X坪,15年屋了,你們現在可以先幫我初估價位嗎?附近的成交行情大約是多少呢?

*你不要這樣問
你好,我想賣XX路與XX路口的房子,是5層樓公寓的2樓,現在可以賣多少?(避免房仲認識2樓屋主,而使問話破局)

訣竅3〉自找代書估價法

確定標的物後,不妨自己直接找代書估價,房地產交易少則數百萬元,動輒上千萬元,不要為了省一點小錢而買貴了,因小失大並不划算。

雖然仲介也有提供代書估價服務,不過,王派宏提醒,有些不肖的仲介對於估價結果會有所調整,最好還是自己找代書,一次費用約800元上下,也有部分代書願意免費服務,估價時間約須2小時至3小時。

訣竅4〉法拍屋定價法

利用過去5年法拍屋一拍均價打9折,也是王派宏經常使用的合理行情判斷法。在進行法拍屋價格查詢時,應以地段、產品類型相同的物件為基準,找出2個數字:第1,最近拍定的價格:做為最低價參考。第2,自行計算過去5年來法拍屋一拍的均價:王派宏認為,法拍屋一拍的底價認定,多經過銀行、法院計算,參考度比較高,加上房市平均5年一個循環,以此做為計算區間,打9折後,是最貼近合理行情的保守算法。

過去想了解法拍屋資訊,必須跑到當地法院找資料,現在只要透過司法院或法拍業者的網頁,也能快速得知全台的法拍資訊。

法拍價格透明,在景氣好時,拍定價約為市價的8折至9折,景氣不佳時,與市價落差約為7折。

訣竅5〉租金報酬法

自住客想要在大台北地區置產,一般來說,租金報酬率在3%以上就值得買進,有此支撐,換屋時比較容易脫手。但若是投資客,考量機會成本與風險,王派宏偏好以「100:1」法則,來判斷標的物的投資價值。

什麼是符合100:1的物件呢?根據王派宏算法,就是成本100萬元的房子,租金必須達到1萬元,說穿了,就是以租金報酬率12%來回推房屋的合理價。

合理價格=(每月租金×12個月)÷報酬率

將報酬率拉高到10%以上,大部分是將室內重新隔間後出租,或大台北地區以外的學區、特定商圈套房,才能達到此一水準。

*區域行情哪裡找?

成屋成交價

◎信義房屋 www.sinyi.com.tw(唯一上市房仲)

游標移至首頁上方「買房子」,在下拉選單中點選「查成交行情」→設定搜尋地址房屋類型日期區間後按「搜尋」→可得知包括地址成交價屋齡建坪等資訊。

◎永慶房仲網www.yungching.com.tw(成交行情最新)

在首頁左方點選「房價行情查詢」→輸入房屋地址後按「查詢」→顯示周遭500公尺成交行情表,可得知房屋型態門牌總價建坪建坪單價與屋齡等資訊,也可參考歷年行情走勢圖待售行情分布圖。

◎吉家網www.t-mls.com(蒐集1,800家房仲資料)

點選首頁上方「成交行情」下的「免費查詢」→輸入欲查詢縣市路段與查詢期間,按「確認查詢」→出現包括物件位置建坪成交總價單價與物件類別等資料。

◎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 www.land.moi.gov.tw(資料來源多元,如當事人、房仲、代書……)

打開首頁左側「地政相關系統查詢」,在子項目中點選「房地產交易價格」→輸入欲查詢縣市,選取最新一季房地交易資料→出現街道名稱用途類別構造種類土地使用分區移轉土地及房屋面積總價等資訊。

租金行情

◎台灣租屋網 www.twhouses.com.tw
首頁左方,可以用地標捷運站明星學區等分類快速查詢。以點「台北市捷運」為例→挑選欲查詢站名→得知地址租金坪數用途照片等資訊。

◎591租屋網www.591.com.tw
在首頁點選「出租」→輸入縣市路段→得知該區域出租物件→點選條件符合物件→秀出房屋租金格局用途型態附近交通等資訊,並有近5個月租金行情可供參考。
法拍屋拍定價

◎司法院法拍查詢服務 www.judicial.gov.tw/db/alx.asp
挑選「執行拍賣法院」後按查詢→「拍賣標的」選房屋,「拍賣程序及結果」選拍定價格,然後按查詢→輸入查詢條件→得知拍賣日期縣市房屋地址面積拍賣底價拍定價格等資訊。

◎山水法拍屋搜尋引擎www.104bid.com.tw
首頁點選「條件式搜尋法拍屋」→輸入所需條件→得知法拍屋類型地址面積底價拍次等資訊。

*專家意見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2公式算出合理價

公式1:預售屋合理價=新成屋合理價 * (1+I )^N
I = 不動產投資的機會成本
也就是投資報酬率 + 風險係數,如果投資報酬率4%,自己對風險願意承擔的忍受度為5%計算,則 I = 9%
N = 建築施工年期,單位是年
例如,大安區1~2年新成屋的合理價格是60萬元,則大安區兩年後交屋的預售屋價格為
60萬元 * (1+9%)^2 = 71.3萬

公式2:
20年中古屋合理價 = 預售屋價 * 1/2
10年中古屋合理價 = 預售屋價 * (1/2 + 1/4)
20年中古屋合理價 = 預售屋價 * (1/2 + 1/4 + 1/8)
例如,仁愛路上預售屋合理價格約90萬元
20年中古屋合理價 90萬 * 1/2 = 45萬
10年中古屋合理價 90萬 * (1/2 + 1/4) = 67.5萬
20年中古屋合理價 90萬 * (1/2 + 1/4 + 1/8) = 78.75萬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進入QE時代通膨還會再來?
謝金河

三月十八日美國Fed終於做出一項市場已經預期多時的關鍵性決定,宣布將在未來六個月之內,購入高達三千億美元二至十年期的美國國庫債券計畫,同時也將擴大購買房地產抵押債券(MBS)七千五百億美元,將規模拉大到一.四五兆美元。同時額外購買一千億美元機構債券,總共為市場挹註一.一五兆美元的巨資。

柏南克祭出這三招「重型武器」,立刻被華爾街人士稱為「藍波救市」(Rambo「第一滴血」主角)行動,引來市場正反兩面評價。肯定的一方如紐約美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Hoey稱許「此舉是非常主動且強而有力的一步」。他套用席維斯.史特龍在電影「第一滴血」中的角色,創造出一個「Rambo Fed」的稱號。寓意Fed像藍波一樣,滿身重型武器,且打鬥技巧高超。 Hoey揚言:「我們擁有一位了解經濟問題所在,並且準備對症下藥的Fed主席,這是我認為美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

不過一向對Fed很有意見的前美國聖路易斯聯儲銀行行長Willian Poole,則批評Fed根本是在自找麻煩,其危險性在於買入更多MBS,形成資產負債表中充斥大量不容易轉手的長期資產,將令資產負債表失去彈性,這等同干預市場正常運作。他質疑Fed若落實三項「重型武器」,資產負債表將從一.九兆美元,增加四O%到達三兆美元。

美國Fed加碼救市計畫,也意味了政府作莊的年代正式來臨。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已變得愈來愈模糊,政策勢將成為未來主導的力量。以這次準備買進的三千億美元國債為例,已相當於未來六個月內國債發行總額的二八%,美國財政部與Fed已成為國債市場最大買家與賣家,這有如左手交給右手一般,美國政府成為國債市場無可匹敵的莊家。這個情況就跟一家公司一邊不斷發行新股,一邊則又不斷買回庫藏股,市場交易量根本無法充分反映市場供需。不過不管未來後遺症有多大,美國政府仍須先把經濟救起來再說。因此,柏南克的三招藍波救市方案,與財長蓋特納的一千億美元打銷銀行一兆美元壞帳一樣,都是短期急救措施。

除了美國大印鈔票外,早在美國之前,英國政府已宣布展開七五O億英鎊的中長期公債收購計畫,及五百億英鎊收購短期公司債。日本也宣布擴大收購公債,每個月上限增為一.八兆日圓,同時也將收購一年內到期的公司債一兆日圓。

全球經濟衰退愈陷愈深,利率已降無可降,英國政府率先提出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已使得全世界進入QE的時代。未來世界貨幣供應數量會大增,是不是會帶來另一次通貨膨脹,恐怕是未來全球投資人必須思考的新焦點。

這次Fed在執行QE之前,一如預期地宣布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不過Fed的聲明有三個重點,一是銷售疲弱,阻礙投資。 Fed聲明指出,面對銷售前景不佳,加上取得信貸仍然困難,企業會減少存貨,並削減固定投資的水平。二月工廠訂單仍然是負成長,工業生產值也下跌一.四%。

聲明二是政策有效,有助於經濟恢復成長。美國政府多管齊下救市,二月房地產新屋開工率已回升到五十八萬間。聲明三是維持利率不變,且未來一段時間,利率仍然會維持在這個水準。由於利率已降無可降,Fed決定以另外一種形式註資市場。這就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源頭。

那麽,我們就先來了解什麽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是指央行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準,在利息已無可再降的同時,央行只有以擴大貨幣反映,例如在市場上購入國庫債券或金融資產,以鼓勵銀行恢復放貸,刺激經濟活動。美國Fed購入長期國債後,債券供應減少,債券價格因而上升,導致債券利息下跌。這次Fed四十年來首度購買國債,讓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首度下跌O五%,這是過去二十年來僅見。

企業借貸成本也將因債息下降,配合銀行增加貸放,較易獲取更多營運資金,經濟活動可望獲得刺激,而部分房地產抵押貸款利率也可望因此而下跌,減輕房貸人士的負擔。此外,國債息率下降,也將促使投資者將資金轉移至其他投資工具。

不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推行過程中,會讓貨幣供應增加,匯率也將隨之下挫。另一方面,利率下跌,資金便會由債市流向股市,刺激股市上揚。長期而言,企業舉債也因受惠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而變得更容易,企業營運狀況獲得改善,自然有利股價與股市。因此,這次Fed祭出了QE,也等於為股市營造了一種樂觀情緒,為股市的上漲帶來刺激的作用。

更遠的來看,量化寬鬆政策對商品價格的影響並不直接,但是企業營運改善,經濟活動若復蘇,商品價格也將因為需求帶動而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大量印鈔,過度寬鬆則將帶來惡性通膨的後果。能對抗通膨的黃金吸引力上升,金價會上漲。同時由於美元是全球主要商品的結算貨幣,Fed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商品價格將更具影響力。美元下跌,商品價格也會上升。

Fed實行QE的目的,是向市場大量注入資金,提高流動性,用來對抗信貸的緊縮,這是貨幣派的絕招。當市場獲得大量流動性後,經濟將活化。

講白一點,QE就是印鈔票。不過,現代金融體制早已無紙化,央行不需要印鈔票,只需要揮舞手中魔棒,提高流動戶馀額(current account balance),讓銀行增加流動性,跟印鈔票的作法並無兩樣。正當全球金融市場風雨飄搖之際,柏南克繞過銀行體系,大印銀紙,向市場購入不同金融資產,期望能直接向經濟體系輸血,讓市場重振活力。

這項重大政策一出,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率應聲大跌,十年期國債孳息從去年底的二. O五五%的歷史低位逐漸攀升,一度到逼近三%的水準,不過仍未站上三%。原因是市場仍在期待Fed落實購買長債計畫,未來Fed大舉入市,長期債應將逐漸減少,將刺激十年期債息回落。

另一方面,Fed增買國債,資產負債表將突破三兆美元,未來半年內美元供應量大增,將使美元趨於弱勢。美元從O七年觸底反彈。美元指數從七十點彈升到八九.六二四點。這次柏南克執行藍波計畫,美元出現大跳空缺口,美元指數在八六.七四點之後出現大跳空缺口,最低跌至八二.六三一點,看起來是美元強勢兩年以來,最正式的一次反轉訊號。

美元弱勢引來了另一個弔詭。美國最希望中國繼續吸納美國的國債,正常情況來看,Fed買入國債,國債價格上揚,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也將因價格上揚而升值。但是如果美元重挫,中國買進的國債資產也會貶值。像投資專家謝國忠就呼籲中國應撤出美債,瑞銀證券顧問陸東則表示,中國投資美債最要關注的,是美元貶值與美國是否賴債,美國必須推動國內經濟復甦,才能維持美元的穩定性。

美元跳空下跌後,短線走弱,已是不爭的事實,意味了美元欲在短期內攻上九十點的關卡,恐怕更加困難,最好是在八十至九十點之間形成一個區間。長線來看,美元如果跌破八十點大關,很可能是美元長期走弱的訊號。而這也是全球是否邁向通膨的另一個新指標,而焦點在原物料。

美元跳空下跌,一度讓金價大漲逾六%,金價一度創下九六七.一七美元的新高價,其後金價在九五O美元左右仍維持強勢整理格局,O七年金價寫下一O三二.七五美元高價,今年再度來到一OO七美元。今年以來,金價已上漲八.一%,高盛認為黃金是「最後的貨幣」,面對美、英大印鈔票,金價身價看漲。

其他原物料中,油價一度大漲六.三%,正式站上五十美元關卡。去年油價從一四七.二七美元反轉向下,最低跌至三二.四八美元,一直受到五十美元的心理關卡壓制,如價油價站上五十美元,這也是油價初步轉強的訊號。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施後,以二十四種商品組合而成的S&P GSCI指數上揚八.五六%。以二十六種商品組合而成的UBS都博GMSI指數則上揚七.五四%,CRB指數則從最低的二OO.一六點跑到二二六. O八點,都可看出QE政策下全球對通膨的憧憬。

其他原物料中,銅價直逼四千美元,鎳價挑戰一萬美元,白銀來到十三.七五美元,白金挑戰一一一五美元,都具有關鍵意義,農產品價格也顯著走高。這是市場對景氣復甦的期待?還是大家對美國印鈔票,對通膨造成的恐懼聯想?值得深入探究。

另一個焦點是Fed大印鈔票,是不是會引發惡性通膨?這可以日本為監。日本是全世界第一個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國家,八九年日本資產泡沫吹破,受到經濟衰退與通縮夾擊,日本在九一年開始大幅降息救經濟,到了九九年利率已趨近於零的水準,但是經濟始終沒有起色。

O一年三月,日本央行正式採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不斷地向貨幣體系注資,大量買進國債等金融資產,使銀行的現金準備遠超過所需,鼓勵銀行以低息向企業及消費者貸款,進而刺激經濟成長。這個政策持續推動五年,政府向銀行體系挹注了三十五兆日圓,在這五年之間,日本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

顯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非靈丹妙藥,即使要成功,也須經過一段長時間才能看出成效。日本一直到O六年才初步見到結束通縮的訊號,不過,QE政策對短期金融市場捲起的千層浪,仍然值得重視。三月應是O七年金融海嘯以來,多頭全力大反攻的最佳時機,全球股市應有好表現。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世一:法拍屋是年輕人翻身的利器!
法拍天王賺進億萬身價的祕訣
作者:趙曉慧

揮別台開案的陰霾後,房市因為背房貸的人資產縮水,繳不出款項,而將有一波大斷頭潮;這可說是游世一大顯身手的好時機。曾因此賺得數億元身家的法拍屋教父再戰江湖,市場肯定不會寂寞。

台北市天母北路一棟樓高五層、兩間打通的中古透天厝,是台灣最大法拍屋仲介「寬頻房訊」總部,是掌管全台灣十六家分店、一千名員工的中樞神經。有趣的是,這棟企業總部的前身,就是法拍屋。

在台灣法拍屋市場舉足輕重

寬頻房訊的創辦人、總經理,正是因為前總統女婿趙建銘的「台開案」而聲名大譟的游世一。三月四日的下午一點,他在總部現身時m正值午休時間,卻氣色紅潤,絲毫沒有倦意,平日愛登山的他保養得相當好,似乎已走出「台開案」的陰霾。

「我的房子幾乎都是法拍屋,連開的車都是法拍車,不過是只開了一年的新車。」這位現年四十六歲的法拍屋教父,果然三句不離本行。

這一棟透天厝,使用面積約五百坪,游世一之所以看上它,是因為中古屋零公設,頂樓及後院在加蓋之後足足多出一層空間。同時,沒有電梯、管理員,所以可省下管理費。他說:「五百坪的使用空間,卻只要支付三百多坪的價錢,非常划算。我重視房子實際的使用權,大過於房子的所有權。」

前鴻禧集團董事長張秀政的豪宅「仁愛鴻禧」,今年一月二十日由台北地方法院拍出,結果一口氣吸引十八組買家搶標;除了得標者任晶晶之外,其餘全都是寬頻房訊的客戶,由此可見游世一在法拍屋市場的影響力。

游世一表示:「張秀政這棟豪宅的建築品質真好,恭喜標到它的人。不過,今年房價及法拍價位都還會再向下修正一波,不論是自住或投資的買方還是要審慎評估。這一波不景氣,絕對不能小看,但好在利率很低。」

不懂法拍 會很辛苦

打開了法拍屋最新市況的話匣子之後,游世一又語出驚人地說:「如果你想投資法拍屋,現在根本不用看,今年年底就會進入法拍屋的高峰潮。目前法拍屋平均每月有七、八千戶的釋出量,到了年底,每月會暴增到二、三萬戶;至於何時結束,要看金融海嘯的衝擊程度而定。」

游世一分析其中的關鍵,他表示去年「五二○慶祝行情」讓投資人套在高檔,八、九月後遭遇金融海嘯而滅頂,拖累名下不動產無法正常繳息;十一月分房子被法院查封,從查封再到拍賣流程大約六個月,然後進入一拍、二拍等程序,整個過程落後景氣一年以上,估計在第四季開始進入高峰。這一波金融風暴股市市值蒸發了十兆元,這個損失最後一定會反映到房地產市場。

買賣法拍屋,說穿了,就是靠著「別人的失敗」賺錢。游世一入行整整二十九年,煉金有術,專門做高門檻的生意,三十幾歲就已累積上億元身家。

某位游世一的多年好友表示:「房地產的投資金額都很大,所以一般業者都比較保守,但游世一卻很敢衝、敢冒險,事必躬親,年紀輕輕才三十出頭,就敢買一整棟商辦做投資。」

年少時的游世一,父親經商失敗,為了減輕父親的重擔,十七歲那一年,他決定自己半工半讀繳學費。當時他幫建商、代銷業者做建案的傳單派報,看多了炒作房地產的手法以及一夜致富的故事,最後決定投入房市,當作一生的事業。

退伍之後的游世一,曾經在住商不動產的法拍部門,學習基本功並累積經驗,後來自己成立法拍屋仲介公司。

在游世一眼中,法拍屋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資金門檻並不高,關鍵在於心理門檻,「一般人總認為有問題的房子才會被法拍,例如是不是風水不好?其實,根本不用迷信風水。」

「法拍屋是年輕人翻身的利器。」游世一語氣堅定地說。「一樣是年輕人,懂不懂得房地產及法拍屋,人生際遇與財富差很多。」他舉例,A先生以每坪四十萬元買下一戶台北縣六十坪的新房子,總價二千四百萬元;加兩個要價四百萬元的車位,再花六百萬元裝潢,一共三千四百萬元。即使只貸款六成,便負債二千萬元。為了背房貸,A先生連中午的便當錢都要斤斤計較。

另外一位B先生,標下同一地段、同樣坪數的法拍中古屋,每坪十六萬元,總共只花了九百六十萬元,還包含兩個車位與現成的六百萬元裝潢。若是用每坪市值三十萬元轉賣,總價達一千八百萬元,前後價差就賺了八百四十萬元。

如果再拿這一筆錢去買台北縣八里一棟五十坪中古豪宅,法拍價每坪才十五萬元,一共七百五十萬元,算一算,身上不僅零負債,還多出九十萬元存款,B先生中午根本用不著吃便當,可以直接去吃大餐!「這就是法拍屋迷人的地方。」游世一如此說道。

以游世一億萬富翁的口袋實力,買上一戶「帝寶」絕對不是問題,但他就是沒興趣,只對法拍屋情有獨鍾。不過,標下好案的法拍屋成功祕訣,還是在於「資訊封閉」,越少買家知道越好,不僅競標者少,也可以省下很多溢價價差。

他曾經幫一位台北榮總醫院的醫師操作法拍屋,買到好屋又賺了錢,消息因此在醫院傳了開來。有一天,游世一出車禍到榮總急診,醫院的護士們一聽他來了,大家就圍著他問法拍屋的事情,結果這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最後游世一只好向大家告饒,「可不可以先處理傷口?」

法拍屋族一定需要的網站

二○○○年,游世一嗅到網路時代來臨的商機,於是斥資兩億元成立「寬頻房訊科技公司」,著手建置台灣最大的會員制法拍屋資訊網站。他深知網站若要吸引會員,全台的法拍屋案件數量就要充足,網站功能也要夠強,於是他花了五年的時間打底,一度搞得他幾乎破產。

那時候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寬頻房訊工作人員,總是趕在清晨六點天剛亮,馬路上還沒有什麼人車的黃金時間,到大街小巷,挨家挨戶拍下社區的現況照片。再把照片、地籍謄本、平面圖、歷年法拍成交行情、法院公告等,統統結合起來再放在網站上。「而且我們網站上每一筆房屋的屋齡,都會隨系統的計時器自動更新。」游世一得意地說。

現在,寬頻房訊的網站擁有上百萬筆房屋資訊,都是真實的地址及門牌,「只要輸入你家的地址,你家的外觀照片馬上跳出來。」而且現在訊息都可以做到用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第一時間通知有需要的會員,非常有效率。

法院的法拍屋網站,使用一年要付費一萬元,全台灣有十六家法院,總共要十六萬元。寬頻房訊的會員每月收費一千元,訊息與網站功能比法院的還要完備,現在會員人數至少上萬人,網站的市占率高達六成。

游世一得意地說:「我的網站,已經可以做到投資人不敢不看,而且都是百分之百有需求、有付款能力的買家,客戶群很精準。五年的辛苦打底,我也已經甩開競爭者。寬頻若是上市櫃,保證變成股王。」

不過,真正讓游世一致富的,其實是土地買賣,尤其是「點石成金」的道路用地、畸零地。他收購全台灣的道路用地,等待開放容積移轉;至於畸零地,則是賣給鄰地想要合併開發的地主或建商。

台北市一坪土地要價三百萬元,道路用地一坪才五十萬元,建商買下道路用地之後,等於當場省二百五十萬元。在台開案爆發之前,外傳游世一手中握有超過十億的道路用地,一位建商表示:「這類土地游世一確實很多,是『道路用地四大天王』之一。」

正因為道路用地的獲利驚人,於是引來各方人馬爭相介入。一位與游世一合作過的投資客說:「他是一位很講信用的人,帳目清楚、好溝通,不會黑吃黑,與他合作可以放心。」游世一的海派加上房地產投資眼光獨到,「與他配合的幕後金主非常多。」一位房仲業者這麼說。

搞定黑道海蟑螂的手腕

土地開發利益連黑道、「法拍屋海蟑螂」也覬覦,常會藉機勒索。但游世一也不怕,他說:「其實,現在海蟑螂都已經被抓得差不多了;至於黑道的問題,給錢就能擺平!」

昔日坊間之所以聞法拍屋而色變,就是因為這一類問題層出不窮,但競爭者知難而退,正是游世一賺錢的機會。膽子大、不心疼付點小錢換得更大利益,再度印證他只挑「高門檻生意」致富經。

縱橫房市近三十年,游世一雖然打出名號,但也惹來不少爭議。除了台開案之外,○六年七月,高雄地檢署質疑游世一涉嫌利用高雄市周邊不值錢的畸零地,換取漢神百貨對面三筆公告現值二千三百多萬元精華土地,其中疑涉弊端。

一位與游世一交過手、專做中古屋的大投資客則抱持中性看法;他指出,游世一做的,是最複雜、牽涉龐大利益的行業,如果沒有糾紛、爭議,那才是大新聞,關鍵要看有沒有違法。

談起台開案帶給游世一什麼樣的人生啟示,他說:「就是做事情要再低調一點。」游世一看得很開:「人生一定要有起落,才有經驗收穫。」不過,他仍然餘怒未消:「我的案子是一個政治判決!」

二十多年來,游世一在法拍屋市場中看盡各式斷頭故事,因而心生警惕,認為經營事業一定要穩紮穩打,專心本業。「房地產當梟雄的,往往都不會長久。」他也不當建商,因為餘屋就是存貨,存貨代表負債,萬一景氣反轉、財務規畫不當,資金鏈就岌岌可危。

在揮別台開案的陰霾之後,等待游世一的,是金融海嘯後一波新的斷頭潮,又將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刻。法拍屋教父再度重出江湖,市場熱鬧可期。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者:吳修辰

買屋聖經一:量大不是福

「深、遠、高、大」是房地產的毒藥。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說:「所謂深遠,指的是距離;而高大就是建案的供給量。」他分析,「高」指的是高樓大廈,一下蓋三、四十層樓的房子;「大」指的是造鎮社區,這兩者相同的問題就是,建案規模太大,動輒四、五千戶,只要有二%的人在賣房子,就是有上百戶的房子在賣。這種建案的房子,就算你是自住不賣,但別人一天到晚在賣,房價就永遠在崩盤。

「高大」這兩個字,正是買屋聖經的鐵律之一:「量大不是福」,其核心觀念就是保值。

今年四十一歲,擔任西班牙品牌服裝業者Tutto Piccolo亞洲總監的賴治榮,過去五年來買賣過近十五戶房子。他是「量大不是福」的信奉者,這個原則讓他五年來在房地產的買賣過程中賺進三千萬元,而他買到的房子,不怕跌價,只要是好房子,便勇於進場。

只買一百戶以下的中小型建案

站在賴治榮在台北最新買進的房子——「長耀哲里」的露台上,往左手邊看去,可以看到內湖星雲街重劃區的指標建築群,元利建設的「榮耀世紀」。這原本是他的首選,也是內湖的指標建案,從三十八萬元起漲,因為搭上美國在台協會將進駐附近的題材,去年五月馬英九上任總統時,來到最高價每坪六十萬元。

現在住高雄的賴治榮,想要搬回台北住,去年初到台北內湖看屋。當時他看了榮耀世紀,也看了附近的另一個新建案長耀哲里。去年九月,榮耀世紀每坪價格跌至五十萬元,但賴治榮卻決定選擇名氣較小的「長耀哲里」,以同樣每坪五十萬元,買下一戶六十六坪的房子。

同樣每坪五十萬元,為何他選名氣較小的建案?

賴治榮表示,長耀哲里的好處是只有十六戶,即使房地產會不景氣好幾年,但是戶數少的建案,不容易有投資客進駐,而且住戶賣房子的機率也較低,房價就容易保值。

買屋聖經二:買小,不買遠!

如果你也這麼想,寧選山邊海角,不選市區捷運,你很可能會重蹈房市專家戴德梁行台灣區總經理顏炳立的慘痛經驗。

一九八六年,二十三年前,顏炳立人生的第一間房子在台北縣新店,當時他嚮往郊區的別墅生活,還參加互助會,投入千萬元買下花園新城的別墅。這是台灣第一個仿照美國社區聚落規畫的建案,當時吸引台灣各界名人入住,一度還是台北縣的觀光景點。

然而,住在花園新城的他,每天上班來回要花三小時通勤,難忍塞車之苦,因此決定搬往台北市中心。

顏炳立開玩笑說,為了賣掉那戶房子,「我貼在房子外面的字條歷經風吹雨打,從紅單變白單,因為常寫售屋的毛筆字,幾乎練到能懸腕寫書法。」

人生的第一間郊區房屋,整整讓顏炳立賣了五年,最後慘痛認賠,才脫得了手。這個教訓讓這位房地產專家大摔一跤,不敢再碰郊區的房子。

「二五、二五法則」挑出A等屋

一樣有林蔭綠地,如果顏炳立二十三年前選擇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買房子,他的一千萬元可買八十坪一戶、每坪十二萬元的鳳翔大廈。現在,鳳翔大廈每坪市價七十萬至八十萬元之間,總價在五千六百萬元至六千四百萬元,如果沒有「買遠」,顏炳立人生的第一間房子有機會增值五至六倍。

「買小不買遠」是買屋聖經的第二條,其核心觀念就是地段。越是市中心、越靠近捷運交通動線,就越是好的地段、越能夠保值。跌的時候,抗跌;景氣回升時,漲得快。

如今顏炳立的住家,位在台北市中山女中附近的生活圈,旁邊有捷運木柵線南京東路站,未來有捷運新莊線和松山線通車,房子更有保值、增值空間。

顏炳立分析,假設你只有七、八百萬元的預算,只買得起台北市的舊公寓兩房物件,用同樣預算在林口、三峽,可買到五十坪的大四房物件,但現階段寧可選擇小的台北市區舊公寓,也絕對不要去買郊區的新成屋大廈,因為郊區房價在這波修正下,至少有下跌三成的風險。

房屋聖經三:小要學院,老要醫院!

人生在世,就是養小和防老,最讓人放不下心。

少子化讓多數家長把小孩捧在手心,期待進好學校,鯉躍龍門,擁有良師益友。學區的房子因而高燒不退;另外,人口老化,家有老人,或者自己變老,「距離醫院不要太遠」變成另一個住房需求。

上班族許嘉凌婚前便考慮到將來有小孩後的學區問題。二○○四年她買下位於三民路、健康路的延壽國宅一戶三十九坪,屬於超級明星國小——健康國小學區。購買的時候,還有一位買方競價,結果許嘉凌以總價多出二十萬元勝出,每坪二十二萬元。

她說,當時有朋友說她買太貴了。但是,現在行情每坪超過三十萬元,五年增值三六%以上。朋友知道她搬進好學區後,也將小孩戶籍轉到她家,希望進入明星小學。那一區除了有健康國小,還有國軍松山總醫院,就學、看醫生都很方便。

挑明星學區,設籍範圍先搞清楚

即便兩個小孩一個才三歲、一個六個月大,她已經盤算好下一幢房子了。她認為房子大概十年換一次,她打算在小孩上小學後,把家搬到介壽國中學區,因為介壽比目前的西松國中要好。現在她開始慢慢看屋留意,朋友都說她好會打算,她笑著說:「沒辦法,天下父母心。」

永慶房屋新生直營店長張宸維指出,景氣對明星學區的房價的影響非常小,學區房價波動不大。即使目前大家看壞房市,還是有人在明星學區內挑房子,持續有成交。像師大附中國中部是所有學區裡面,房價最高的一區,不管是大坪數的房子,還是小坪數的套房,目前每坪成交單價在五十萬元上下,即便超過三十年的老房子還是很熱門。

不過,必須留意的是,超過三十年老房子因為銀行肯給的房貸成數顯著下降,每多十年放貸成數調降五%,若非學區這張護身符,同樣的老房子位在不同區域身價會有天壤之別。

買屋聖經四:備現好殺價!

買車有「現金價」,也就是一次付清款項,會有約一成的折扣,五十萬元的汽車,可以便宜約四、五萬元。汽車有現金價,那動輒數百、數千萬元的房子有沒有現金價呢?

答案是:「有。」

住商台北師大加盟店店東游聖獻說,一般而言,買方亮出大額現金或是支票,價格確實會比較好談,有些買方在看上房子後,會立刻搬出一百萬元現金,來說服屋主。不少房地產投資客也經常使用這招。

世爵空間設計負責人程致中就是一個例子。他在去年一月,看上距離捷運中山站十分鐘腳程的一樓住家,那間屋齡三十多年,屋況相當老舊的房子,一樓三十八坪外加七坪地下室,開價一千九百八十萬元。程致中裡裡外外看了一遍,十五分鐘便決定:「要買!」

當時剛好立委選後,藍軍大勝,股市、房市熱鬧滾滾,但他跟仲介出了一個低於七折的價格:「一千二百萬元」,同時遞上那張寫著屋主姓名的兩百萬即期支票,當時仲介告訴他:「現在景氣不錯耶,沒這個行情啦!」但,已有多次殺價成功經驗的程致中,心裡暗想:「騙肖ㄟ」,還是堅持六一折的價位。

結果,支票開出去的第三天,屋主同意了,以一千二百萬元成交,殺掉七百八十萬元,降價三九%。

之後,程致中花一百五十萬元,將這間陰暗的房子改裝,做為公司的辦公室,同時在仲介掛賣,現在,已有人出價一千八百五十萬元,不過,他說:「賣點還沒到!」

程致中靠「兩百萬元」殺價術,幾乎每次都能把價格殺到七五折,像二○○六年,在台北市杭州南路買下一間二十年左右的房子,屋主出價二千七百萬元,後來以一千九百五十萬元成交,是售價的七二折。後來花兩百萬元裝潢,沒多久以二千四百多萬元出售。

買屋聖經五:中古勝預售!

買房子最好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就地喊價,這正是中古屋的好處,實在又便宜。

華航空服員鍾曉雯,才三十二歲就有五次以上的購屋經驗,她說:「我覺得中古屋比預售屋好。」因為中古屋的賣方是較缺乏買賣房屋經驗的一般人,每個人要賣房子的理由不相同,會有較大的議價空間;預售屋面對的是精打細算的建商,比較難佔到便宜。這樣的認識,是來自大她七歲的另一半,因為未結婚前,另一半曾經在台北縣蘆洲買過預售屋,那時候沒什麼經驗,也沒錢,看到只要付十幾萬,就可以有一間房子,便匆忙下了定金;後來才發現,附近有高壓電,建商也遲遲未開工。越想越不對勁,沒多久就把房子退掉。

預售屋出狀況的例子不勝枚舉,最近有客戶請住商台北師大加盟店店東游聖獻找建商談判,因為客戶兩年前買預售屋,樣品屋美輪美奐,但交屋時卻發現光線不足。另外,前一、兩年原物料狂漲,有一些建商因為成本太高,房子蓋不下去而落跑。預售屋看不到、摸不著,變數比較多。

有了這次預售屋的經驗,結婚後,頂客族的鍾曉雯夫妻再也不看預售屋,鎖定中古屋,做為累積房地資產的主要標的。經常在空中飛的她只要休假,都會到處看房子,迄今看過數百間房子。

她曾經在二○○三年底買下台北市中山區一間十二坪小套房,二百八十萬元,含裝潢、家電,當時被朋友笑買太貴。但是,去年以三百八十萬元賣掉,五年賺了一百萬元。

越好的區段,價差越大

游聖獻指出,同一區段的預售屋和中古屋有不小的價差,每坪通常會相差十萬元以上。而且,區段越好,價差越大。像大安區的預售屋每坪上百萬,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勤美樸真每坪成交達一百四十萬元左右,但附近屋齡十五年左右的電梯華廈,每坪最高只賣到五十萬元。

買屋聖經六:好屋不回頭!

好房子就像好的結婚對象,永遠有追求者,跌價有限,稍縱即逝。

台北國泰醫院的李醫師,今年農曆年假結束後,看上敦化南路二段,遠企對面的三房華廈中古屋,從窗外看出去,就是敦化南路欒樹林鋪成的一片綠意,夏天鮮黃燦爛。屋主開價一千五百八十萬元,李醫師談定以八%折價幅度成交,從看屋到成交下定,前後不過短短七十二個小時。

房價不是下跌嗎,不是有人七折成交嗎?上述交易連九折都沒殺到,買方佔了便宜嗎?

三天就創造這筆千萬成交業績的二十一世紀和平瑞安店長許秀梅說,買方去年五月就指名要找敦化南路兩側的中古屋,要不是這波金融海嘯,原屋主求售換現,要找這樣條件的房子可能還有得等。況且,也不是只有李醫師在等,這筆物件後面還有十四組排隊等著帶看,更有從國外打電話回來詢問屋況的買家,用排隊搶房子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先搶先贏。

好屋釋出有限,要大膽下定

在出版業上班的江小姐,就沒李醫師那樣幸運。年初仲介告訴她,台北市信義路杭州南路口的中正梅園名宅終於出現等待多時的釋出物件,不過,屋主開價二千二百萬,這和原本設定的兩千萬購屋金額上限有些差距。江小姐心想,趁景氣低迷,價格砍個一到兩成應該不難,但隔一週後想找屋主開口議價,房子卻已經以二千一百萬元成交,讓她扼腕不已。

二千二百萬元的房屋,只殺了一百萬,就有人搶接,這是九五折都殺不到的價格。這說明,好屋的釋出有限,屋主住進去就捨不得換屋,因而身價下跌有限。

頤德國際總經理嚴德芬四年前入住的新成屋,在沿著台北師大圍牆邊的麗水街巷子裡,有列為市定古蹟的台灣油杉老樹為伴,是精華區少有的低調隱密一巷大宅,也是因為住起來舒服,近四十個單位,只有交屋前兩戶有易手紀錄,所有住戶從搬進來到現在,沒有一戶有聽說要賣的。

現場看屋眉角定律

眉角一:買橘靠眼力,買房靠腳力
看100間房挑3間出價,買1間

眉角二:帶水、帶尺、帶媽媽
量地板平整、樓梯是否等高、找有經驗者同看

眉角三:一樓房3小、頂樓房2大
防小偷、小貓、蟑螂老鼠、防大颱風、大太陽

眉角四:老房怕二又怕邊
二樓怕水管堵塞,邊間怕風雨

眉角五:看上看下看鄰居
從頂樓走樓梯下樓

眉角六:房價3千萬、屋齡30年難賣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偏好:堅守原則不盲從,他的眼中沒有科技股?

即使和比爾.蓋茲是好朋友,科技股對於巴菲特來說,是個自己不擅長、投機風氣盛、和沒有安全邊際的類股。經過了網路泡沫,最終證明巴菲特是正確的。

1997到2000年網路泡沫之前,許多投資人在科技股賺了好多錢。只有一個人沒有,那就是巴菲特。
人們笑他,「老華倫錯失良機。他是蓋茲的朋友,怎麼會沒搭上科技股的船呢?」

2002年全球金融機構又瘋狂迷上了衍生性金融商品。巴菲特也早早預言,這將會是一場大災難、「有毒」,並早把手上所有的衍生性商品拋出。每次都要經過好多年,市場才會驚覺,原來巴菲特總是對的。

後來巴菲特說,「對於我不懂的,就不要投入,任何時候,只要投機之風大盛,最後一定回檔修正。」

千禧年的第一個星期,巴菲特進入辦公室。倫敦《週日泰晤士報》新年第一天的報導說:「忽視科技股似乎讓巴菲特很難看。」

不投資科技股,績效差招致惡評

到了3月9日,《新聞日報》(Newsday)上架,引用《科技投資人雜誌》(Technology Investor Magazine)發行人哈里.牛頓(Harry Newton)的話說:「告訴你,巴菲特向股東發表聲明應該說的話是:『對不起!』就這麼簡單。」

波克夏隔天跌到4萬1300美元的低點,略高於它的帳面價值。傳說中的「巴菲特溢價」(Buffett premium;指單單因為巴菲特的盛名,股票就以高價交易)沒了。

前一天,那斯達克股價指數衝上5000點。自1999年1月以來,它已經上漲一倍,成分股的市值增加超過3兆美元。

這樣的對比太過強烈,實在沒辦法視而不見。一位基金經理人寫道,巴菲特之流的投資人有如「折翼天使,並因為難看的績效排名而出醜……,1999年,那些別有見地的晚生後輩冒出頭來,把他們狠狠拋到後頭。這些人說,老投資法則已經淘汰出局。他們更用叫人大開眼界的數字,支持他們的理論。」

風評這麼差,巴菲特當然痛心,但他卻不曾考慮改變投資策略。五年來,持有波克夏股票的投資人,如果把錢拿去投資市場指數成分股,獲利顯然更好──這可說是波克夏有史以來最漫長的一段「枯水期」。

巴菲特投資的可口可樂,市值曾經高達175億美元,現在只剩區區47.5億美元。他堅決不放棄安全邊際,以致波克夏坐擁一堆無用的資金,只能投入殖利率低的債券。

巴菲特很清楚電腦業的基本面,卻不打算用任何價格買進科技股。

「談到微軟和英特爾,」他說,「我不知道那個世界距今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而且,我不想玩其他人擁有優勢的遊戲。……軟體業不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們可以瞭解帝力雪糕(Dilly Bars),卻不懂軟體。」

避開科技股的暴起暴落,引導投資人期望

3月10日,也就是牛頓說巴菲特應該向股東道歉的隔天,《華爾街日報》刊出文章說,除了九牛拉不轉、討人厭的巴菲特,幾乎每個人都靠科技股賺了錢。他持有的股票從最高價下跌48%。《華爾街日報》拿他的績效和一位已退休AT&T員工相互比較,指後者的投資組合上漲35%,並表示涉足科技股的這個人「幸好不是巴菲特」。

不過,即使名聲遭到踐踏,巴菲特這次並沒有還擊。他沒在報紙言論版發表文章,沒在國會作證,說市場岌岌可危,沒在媒體反駁,沒接受電視訪問,為自己辯護,也沒安排副手上場代打。

3月11日,波克夏發表年報,巴菲特給自己打「丁」的成績,坦承沒能好好投資波克夏的資金。但他可沒說避開科技股是個錯誤。他只引導投資人調整他們的期望。

他說,由於波克夏規模較龐大,現在價值的成長可能只比市場「稍微」好一點。

巴菲特另外宣布,由於波克夏的股票那麼便宜,公司現在樂於接納投資人的提議,買回自家股票。自1970年股東大解散以來,這是他第一次表示:「我要買波克夏。」這一次,許多人聽懂裡面的訊息。他願意掏錢出來買波克夏的股票,單單這件事就說盡了一切。結果,他連一張股票都還沒買,波克夏就漲了24%。

接下來那週,有許多科技股掛牌交易的那斯達克股市拉起警報。到4月底,指數跌掉31%,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跌幅之一。

有人問起科技股。「我不想投機高科技,」巴菲特說,「任何時候,只要投機之風大盛,最後一定回檔修正。」他拿當時的市場和連鎖信、龐奇(Ponzi)騙局製造的假致富相提並論。

(摘自《雪球》第54章)

科技股被哄抬高價,實際利潤低
  
巴菲特長期以來都對投資科技股有偏見,認為科技股沒有安全邊際。
  
許多網絡股沒有盈餘,市盈率卻無限大,而實實在在從事生產的公司,市值卻在下跌。當科技股超越“舊經濟”時,道瓊斯工業指數也在四個月前跨過一萬點關卡,在不到三年半之內翻了一倍。
  
私底下,巴菲特曾批評股市把科技股哄抬到荒謬高價。巴郡的股價不振,他不買科技股的規則顯得僵硬過時。但是批評對他的投資方式不起作用,而且至今他唯一的公開說法是,他不預測股市。
  
他認為,歷史上不是第一次出現改變世界的新科技,鐵道、電報、電話、汽車、飛機、電視,它們都使事物的連結變得更快速,但其中有多少新科技令投資人致富?
  
“短期而言,市場是個投票機,長期來看則是個體重計。到頭來體重是最重要的,但在短期內選票也很重要,只不過股市的投票並不民主,更糟糕的是,投票資格不需經過檢定。”
  
1964年12月31日道瓊斯工業指數874.12點,1981年12月31日則是875點。 “在這17年間,經濟規模增長了五倍,《財星》500大企業的銷售額增長了五倍多,而股市則在原地踏步,”巴菲特說。
  
“20世紀前半,另一項重大發明是飛機。從1919年到1939年,美國大約有200家公司。但截至數年前,在飛機工業上的所有股票投資,利潤是零。鼓吹新產業總是簡單,因為新產業很容易鼓吹,叫人投資一般用品就難多了。鼓吹神秘難懂的產品很容易,特別是虧錢的東西,因為沒有參考數字。”
  
第五節/股市表現佳,也不怕錯失科技股大行情
  
過去幾年股市價值大幅超越經濟成長。他說,這代表接下來的17年將不比1964年到1981年好多少,當時道瓊斯一直原地踏步。 “如果要我說未來17年最可能的報酬率,那大概是6%。”但是不久前平惠(PaineWebber)和蓋洛普調查顯示,投資人預期股市報酬率介於13%~22%。
  
不僅某些人認為巴菲特說的不對,就算他的預測最終證實正確,他對股市前景黯淡的預測一向和他自己的輝煌紀錄形成強烈對比。
  
不信巴菲特話的人認為,巴菲特在為錯失科技股大好行情找理由,他們驚訝他竟會做出這樣的錯誤預測。
  
到了1999年底,許多學習巴菲特風格的“價值型投資人”(value investor)不是歇業,就是轉而買進科技股,巴菲特卻依然故我。
  
“我不受別人影響。如果我在西斯廷教堂畫壁畫,當人們說‘好漂亮的畫啊!’我會很高興。如果他們說,‘你怎麼不多用點紅色,少用藍色? ’那就再見。這是我的畫,我不在乎他們出多少價,這幅畫永遠不會畫完,這是它的優點之一。
  
(摘自《雪球》第2章)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交易員的告白 獨家內幕》誰,讓連動債殺人
撰文者:吳修辰、溫建勳、王茜穎

一個住在台南的女子,抱著她的女兒從九樓跳下來結束了生命。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隔沒幾天,她的財富從一億元直接歸零,她用生命對連動債表達沉痛的抗議。一群投資銀行交易室的數學天才,創造一個無中生有的金融商品——連動債;他們享有千萬年薪的奢華,投資人卻換來家破人亡的絕境。總聽人說理財、理財,「你不理,財不來」,理財專員信誓旦旦「保本、保本」,本錢拿得回來,「財富管理」聽起來總是高尚、時髦;結局卻是,為什麼財富沒了?連自己和親人的生命都管理不好?理專手上沒有刀槍,卻能致人於死地,誰,該為這件悲劇負責?

這是國內第一次,外商投資銀行前高階主管出面揭發連動債不為人知的黑幕。

「他(交易員)的工作是賺錢,而且是不管別人死活的賺錢,」摩根大通前交易部門副總裁何佩玲指出,設計連動債的都是投資銀行裡天才中的天才,只要客戶有一個帳戶,「就可以一直玩他,玩到他沒有東西可以玩為止。」

她口中的外商銀行交易室設計連動債的一群人,買遊艇、買七、八十萬元的名表、收集豪宅。年薪以二十五萬美元起跳,百萬美元年薪的比比皆是。而國內買了連動債的投資人,總體受影響金額,據金融業估計可能高達一兆二千億元。

他們像是一群冷血殺手,他們獵取一批批獵物讓自己盡情享樂,對於別人的家破人亡可以完全視若無睹,這樣的銀行還是我們以往手牽手走向富裕、最受信任的夥伴?

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數學鬼才被包養設計連動債

這是國內第一次,針對全球金融海嘯做的「金融機構信任度調查」。

根據《商業周刊》與TVBS民調中心合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有四六%的人不信任外商銀行(見下圖),也就是有約八百零三萬人不信任外商銀行。有透過理專進行理財的人,四三%不信任現在的理專,在購買基金、連動債和投資型保單的民眾中,三成五的人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商品。

更有高達六成台灣民眾擔心發生本土金融風暴,顯示台灣民眾已經出現金融信心危機。

過去三、四年,是一個充滿魔鬼的世界。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由國外投資銀行交易室、國內銀行負責人、財富管理理財專員、投資人串起來的連動債騙局;由魔鬼擔任導演,貪婪當作劇本,以投資人傾家蕩產當作演出這一場劇的片酬。而銀行則是將「毒品」一口一口的餵到投資人口中。

十月九日的午後,何佩玲一身素衣和我們碰面,雖然她已經離開摩根大通四年,對於這次連動債所造成投資人的慘劇,仍然心懷不安。一層層的圈套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何佩玲娓娓道來:

連動債這個商品是由投資銀行設計出來,我賣給local(地區)銀行,local銀行再賣給消費者,所以他們(指local銀行)能夠賺的其實只是中間的那個手續費而已,真正的肉是在投資銀行的手上,所以你看投資銀行交易室的人可以領那麼高的薪水,就是因為我們設計出這種東西來。

(我們)八個人賺的錢是整個銀行的三分之一耶。能夠進交易室的人,都是又聰明又會念書,根本是天之驕子才有辦法進交易室,很多人都是那種數學鬼才,他們開始去想這些東西(指連動債),所以其實這些東西是create(創造)出來的。投資銀行就是直接到學校找那種數學天才,真的像包養一樣,之後他就是專門幫他們設計。

而create的意思就是無中生有。它是很數學的東西,然後再加上一個財務工程,這兩個match(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加上全球化,所以(推得動)是天時地利人和。

真的,那跟人類需要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到後來我就是覺得說,哇,我真的是在做一種興風作浪的事,世界上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會更好,世界因為有我們會亂,所以我就做不下去了(笑)。

像我們那些人太厲害了,投資人沒有能力算,投資人七%、八%(利息收入)他就很開心了,如果我可以去找到一個東西灌到三○%(收益),我還是賣他七%、八%,我(指投資銀行交易室)不是中間就可以賺二三%(編按:指二十三個百分點)?

銀行只賺固定的手續費,理專也只能賺手續費,所以我們這些人可以拿那麼高的薪水。而且別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麼,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已經超越大家的習慣。而且人做久這種事情是沒有道德觀的,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因為我比你聰明,我比你厲害,所以你們理論上就是要被我砍。所以才會說他是一個人吃人的,玩這件事的人完全不會有憐憫心,不會有慈悲(笑)。

那些(投資銀行)CEO必須要跟他的股東負責,這些年輕孩子可以幫他賺這些錢,他也怕他跑走,去別家賺這個錢,所以就把他們養得好好的,他讓他們下不來,就是他出入都習慣坐好車子、吃好東西、坐飛機也是坐商務艙、頭等艙,住飯店都是住最好的。像我以前出去,我吃東西刷卡是沒有預算的,說實在,我要幹嘛就幹嘛,人在這種情況久了,沒有辦法換其他的工作啊。

他就把你寵壞,我怎麼可能去做一份工作一個月三萬元?

像香港、新加坡或者紐約,那個更誇張了,那個真的是紙醉金迷,像是台灣的交易室我就有聽過說,一到發bonus(分紅)的時候,那個交易室的頭頭,就帶他們去那種高級的手表店,來!大家買,大家就比啊。神經病一只表花了五、六十萬或者上百萬的。然後還有聽說,發完bonus去買遊艇的。

台灣的交易室交易員,他過慣這種日子你叫他怎麼可能(離開),那是一種毒品哪,那是一種毒啊。

對,他就是要把你綁住。其實有一個心理理論,人的行為會改變人的心理,當我做習慣這種事情時,我會把我的道德觀修正,去合理化我做的事情,我才能夠做得下去。

我連我自己家的股票明天要漲還跌我都不知道,哇,怎麼我們台灣的投資人可以去trade(交易)一個什麼債,什麼北海布蘭特原油的一個什麼指數,還能夠預測說它幾年之內不會在哪裡變,哇,這個比投資銀行的分析師還要厲害。

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人說,啊我賺這麼多,唉呀,不好意思我夠了。所以人只要有一個貪婪的心,他一定就會玩到把這個東西玩死,才會罷手。就像有石油就會挖,沒有,他才會停。遲早會出事,因為人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自己踩煞車。而且有時候是你想停,你老闆不讓你停啊。你老闆想停,他的同業不讓他停啊。就好像大家一起從山坡上滾下來這樣子。

(記者問:這個產品可以得最佳創意獎?)

最佳造孽獎(笑)。所以你想想看一個無中生有的東西,怎麼會不出事嘛。那是一個illusion(假象),所有的東西它都是應該一個蘿蔔一個坑,相對應的,它就不會出事。這個東西它沒有對應基礎的。

因果是最科學的,你怎麼可能種一個玫瑰花的種子,會長出一個蓮霧呢?不可能啊。所以是一個貪婪的種子種下去,它絕對是一個貪婪的結果。

就是因為投資銀行是一件真不好的事,所以要有這麼多的錢,去把這個人污染、催眠了,他(指交易員)才能夠做。

這些人已經沒有良心了。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裡,他已經把他做的事情完全合理化了。他們不願意退的理由是什麼?他們養成那種習慣了啊,就好像吸過毒。就是吃鴉片嘛。

十七個破碎家庭……為了賺六%,卻賠了五○%

摩根大通不是唯一,他甚至是這波華爾街金融海嘯中最穩健的銀行生存者,更多的是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這樣的投資銀行,為了更高的暴利,發行大量連動債,槓桿倍數「玩」到不可控制,最後公司破產、被合併。

十月八日晚上六點半,雙十節長假的前夕,原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在台北車站二樓,微風美食廣場的一個角落,有十七個破碎家庭的失意人聚在一起。他們原本互不相識,是連動債造成的家庭悲劇,把他們的命運鎖在一起。

「你知道銀行多可惡嗎?連我腦瘤開刀的錢都騙走了。」說話的人是因為腦部開刀而臉部扭曲的黃小姐,她投了六百萬元,買了七檔連動債,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錢;有退休軍人三百萬元的退休金,一半被連動債吞噬。

退伍上校游先生在網路上發起的連動債受災戶自救會,成立五個月來,會員已近五百人。這個自救會受災戶中,投資連動債金額,少則三十萬元,多則上億元,五百人的受害損失加起來粗估十五億元。而這個金額只是這次國內被波及金額的千分之一。

「你怎麼會想成立這個自救會?」我問自救會長游先生,「你難道不知投資是有風險的嗎?怎麼可能有商品可以保證一定賺,是不是太貪心了才會賠錢?」

上校退伍的游先生,用軍人宏亮的口氣說:「對!貪,我承認我是貪!我買連動債,理專說是固定利率六%,我是貪圖這個比郵局定存利率高不到三%(編按:指三個百分點)的利潤。銀行理專跟我說,連動債是定存,是債,又保本。在我的理財常識裡,定存最安全,債又是最安全的,比股票還安全,而且又是到期保本。沒想到我拿銀行六%利息,結果到期本金只剩不到一半。我為了賺六%,要虧五○%,這個對價關係也差太多了吧?」

「利用我們的信任,賣給我們不實商品。」游先生大喊說:「銀行根本就是領有合法執照的詐騙集團。」

超過二十萬個連動債的受害者,共同的心聲:「還我錢來!」

三個不該買連動債的老人……全都面臨退休金索賠無門的晚年

為了更真實反映連動債投資人向銀行求償的溝通過程,《商業周刊》派出了三組人馬,分別從國內銀行中現有連動債檔數最多的台新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中找到受災戶,貼近現場看他們與銀行的互動。

請問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為什麼要拿我的退休金開玩笑?

七十一歲的黃先生是台肥新竹廠的退休員工,只有高中學歷的他,花了快一半的退休金,買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的「反而有利」連動債。理專傅小姐告訴他有個「比定存利率高、卻極保守的金融商品」,因此就買下五萬美元。

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宣告重整,第二天早上九點鐘,他急忙打電話給理專,但理專只回答他:「雷曼兄弟重整,美國法令有一百二十天閉鎖期,所以要等到四個月後才知道能拿回多少。」他已經整整一個月吃不下飯,雖然台新銀行民族分行就在他家附近,但他連走路五分鐘的時間也不願意,因為理專的反應,讓他明白到銀行講再多,也沒用。

請問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近一百萬元進去,只剩三十萬元出來?

十月九日下午三點零五分,高齡八十一歲喬伯伯的女兒,第三次來到台北富邦銀行安和分行,她的父親在去年七月十三日,買了三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七萬元)的「穩操勝算2」連動債,現在淨值僅剩三○%。

這三萬美元是他僅剩的退休金、養老本,他聽取理專柯小姐的建議,而理專柯小姐年初已離職。

喬伯伯的女兒找上銀行理論,三點半,《商業周刊》記者與她坐在銀行大廳,鐵門已拉下一半,櫃台前沒有客人,那些坐在櫃台後面的人或低頭,或走動著,數鈔機在噴錢,一張張鈔票發出彼此撞擊的聲響,不知為何特別大聲,但人跟人的視線沒有交集。

一個小時後,喬小姐為父親等到北富銀的李潔足督導,雙方仍舊爭執不休。最大爭議點之一是,喬伯伯所做的「KYC問卷:客戶投資問卷暨投資風險承受度測試分析紀錄表」中,婚姻狀況、子女數、教育程度、服務單位、職稱、職業別都呈現空白,問卷內容中,這位八十一歲、手邊僅有三萬美元畢生積蓄的老人,竟勾選自己是「極端高風險接受人」,對投資價值的起伏,要超過五成才會開始感到不安。

台北富邦銀行表示,喬先生的風險承受度選擇經他個人確認無誤,並非銀行擅自所為。

請問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為何號稱保本,卻連我的退休金都慘賠七成?

十月十三日上午十一點,六十九歲的李伯伯走進中國信託天母分行,要找當初賣他連動債的理專陳小姐,恰巧陳小姐休假,中信銀由分行經理許庭毓出面接待。「你們沒有告知不保本,」「我當初沒有簽KYC表(客戶投資與風險承受度測試表),理專自己也承認。」李先生看到經理,劈頭丟出五、六個問題。分行經理只說:「都由總行接手,我們會反映您的問題。」其他的時間,都在點頭、聆聽。李先生的怒氣就像打在棉花糖上,使再多力氣也只顯得無奈。

三家不同銀行,三個不同場景,三個不適合買連動債的老人,卻都出現同一個結果:索賠無門。

現金卡殺人事件翻版!銀行獲利暴增,代價是投資人埋單

五年前,《商業周刊》製作過一個封面故事「現金卡殺人事件」。當時,銀行為了衝刺消金業務,濫發現金卡以至於造成卡奴自殺的社會問題。

五年後,連動債儼然成了現金卡殺人事件的翻版。

由前財政部長林全、次長楊子江等人成立的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不解的說:「銀行自詡為高尚的服務業,但是服務品質比一般的3C賣場還不如,賣場還有七天不滿意退貨,以及免費售後維修服務保證,而銀行呢?銀行的服務保證在哪裡?」

周杏娟說:「連動債的問題,銀行負有道德責任,現在如果不討論銀行的道德責任,大家看著好了,五年後還會發生另一個連動債風暴,銀行永遠不會進步。」

利字當頭!「說穿了,就是銀行銷售連動債的手續費收入,比過去一般的共同基金還要高上一倍。」周杏娟分析,理專銷售共同基金的手續費一‧五%,還要打折,通常一%不到,而連動債的手續費是二%,是賣共同基金的兩倍,而且連動債的單筆金額高,對銀行、理專來說,連動債的利潤比賣共同基金高。

國內前三大連動債銷售機構,去年共賣出超過一千八百億元,中信銀近千億元、北富銀五百億元、台新銀三百億元,這樣的績效也反映在去年的獲利表現。

三年前因應雙卡風暴呆帳提列,而連續兩年虧損的台新銀行,在去年憑著財富管理獲利成長二○○%的表現,一舉轉虧為盈。

相對穩健的北富銀,去年財富管理獲利成長一二○%,貢獻年度獲利達三成。

國內財富管理龍頭中信銀,表現更為驚人。中信銀原本二○○六年虧損超過一百億元,但二○○七年光是財富管理的獲利就逼近百億水準,占全年獲利近五成。

這樣的獲利暴衝表現,讓這三大財富管理龍頭在今年初,紛紛喊出加碼理專銷售部隊。中信銀要在七百七十個理專上,預計再增八百人,台新銀將上看一千五百人,而北富銀則要從原有的七百名理專,再一口氣增加一千人,挑戰業界最大理專銷售部隊,與中信銀一別苗頭。

然而,銀行衝獲利的代價是由連動債投資人埋單;銀行轉虧為盈,投資人卻賠了一屁股。

黑心商品無法可管!歐美都立法規範,台灣還在放任

中央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邱慈觀,就因為自己買了連動債而有近七位數字的虧損,激起他了解連動債的緣由。他翻閱世界各國法規與現況後,大嘆一口氣的說:「連動債這東西真是毒啊!」

這樣的黑心商品,毒到挪威今年五月才剛剛明文禁止在市場上販售連動債,而美國、歐盟都已經明白的法條,做強力的規範,只有台灣的金管會,還在交由銀行公會、信託公會等民間機構做自律公約。

邱慈觀說,台灣金管會目前的做法,就像衛生署任由毒牛奶上架開買,由賣毒牛奶的單位憑良心通報自己賣的牛奶有沒有毒?問題是,「賣這些商品的銀行,怎麼會說自己賣的商品有毒呢?」

從事理專教育訓練的財富管理培訓中心執行長曾志堯估計,目前國內理專人數在三萬人之譜。平均每家銀行給每一個理專每月手續費門檻,在四十萬元左右,也就是每天至少要有兩萬元手續費進帳,才能過得了銀行的績效門檻。

六十八年次,淡江財務金融系畢業的陳先生,是國內連動債銷售量前三大的銀行理專,九月四日辭掉年薪三百萬元的理專工作,重回學校念書。

陳先生說:「我覺得我當個理專不是在管理客戶的資產,我比較像是電視購物的銷售員,每一檔連動債來了,就趕快打電話給客戶,叫客戶要買要快。」

陳先生過去三年半的理專生涯,賣出金額兩億元的連動債,手續費收入四百萬元,位居該銀行理專前一百名,但他實際拿到的績效獎金約三十五萬元。

「每晚,主管要求我們留在銀行進行角色演練,有人扮演理專,有人扮演客戶,大家透過實際演練,加強自己的銷售話術。」

理專其實也是輸家!昧著良心賣東西,吃安眠藥度日

這就是銀行理專下班後,待在銀行這座金色巨塔所做的事,他們不是研究市場、不是研究給客戶最好的建議,而是研究如何將商品賣給客戶,取得手續費。

陳先生的理專生活,只是國內各銀行理專的翻版。

「不管行情有多差,不管股市有多慘,銀行就是要我們去賣商品,永遠是樂觀看待行情,沒有建議客戶看空的權利。」今年三十歲,去年十二月底,辭去連動債銷售量超過兩百檔的民營銀行理專鄭小姐說:「銀行總是在最熱門的時候賣最熱門的連動債,為了業績而叫客戶買,客戶一跳進去就套牢,」「我不想昧著良心去賣東西。」

鄭小姐與其他理專同事,因為受不了良心煎熬,只好私下互相傳遞安眠藥吃,甚至有人去看心理醫生。「理專與投資人都是輸家,只有銀行是最後的贏家。」鄭小姐感嘆的說,現在銀行客訴事件越來越多,銀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理專不當銷售,這樣的態度終於讓她離開這個年薪兩百萬的工作。

在銀行追求手續費的導向下,「理財專員」這個工作,慢慢的跟「連動債」一樣,好像成了台灣民眾印象中的「黑心商品」。

連動債殺人事件,每個環節受害程度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心魔:貪!

投資銀行:大貪失去良知。為了賺大錢,放任華爾街金童設計出需要幾台電腦才足以運算的商品,因為謀取私利,挖了一個個坑讓投資人往下跳,最後玩火自焚。

商業銀行:為了賺小錢,利益薰心,販賣不該由散戶投資的連動債,賠上銀行信譽。

理財專員:為了賺取更微薄的手續費,達到銀行績效壓力,出賣信任自己的客戶。

散戶投資人:小貪卻大無知。貪圖比定存高的利息,買了一個自己永遠搞不懂的金融商品,最後自己的錢怎麼賠掉的都不知道。

貪婪,使人鋌而走險,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賺取報酬引發的悲劇,最經典的案例,為「曾經」是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的AIG(美國國際集團)。

這家全球最大保險航空母艦擁有新台幣三十四兆元資產,過去十年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賺取高獲利,忽略了風險,今年十個月時間不到,整個保險帝國瀕臨破產,最後被自己的貪婪所吞噬。

問題是,這會是最後一次貪婪的遊戲嗎?誰能讓我們樂觀、大聲的說:「是」?

*外銀最不被信任,本土公銀獲8成民眾信心——國內民眾目前對銀行的信任度

調查說明:本調查由《商業周刊》與TVBS民意調查中心合作,於民國97年10月6日至9日間,隨機抽樣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訪問。有效樣本共1,070份,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個百分點。

6成民眾擔心爆發本土金融風暴——國內民眾認為台灣是否有可能發生金融風暴

有60%
沒有25%
不知道/拒答15%

本土民營銀行
不信任37%
信任45%
不知道/拒答18%

外商銀行
不信任46%
信任31%
不知道/拒答23%

本土公營銀行
信任80%
不信任12%
不知道/拒答8%

註:以上「不信任」包括回答「很不信任」及「不太信任」;「信任」包括「非常信任」及「還算信任」。

*台新、中信、北富銀3家就有近千檔——現有連動債前15大銀行

銀行名稱:台新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347

銀行名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328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260

銀行名稱:大眾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238

銀行名稱:渣打國際商銀
現有連動債檔數:205

銀行名稱:玉山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64

銀行名稱:第一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64

銀行名稱:兆豐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31

銀行名稱:國泰世華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27

銀行名稱:元大商業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27

銀行名稱:永豐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24

銀行名稱: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16

銀行名稱:板信商銀
現有連動債檔數:111

銀行名稱:新光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09

銀行名稱:萬泰銀行
現有連動債檔數:107

註:以上資料以10月7日至9日,全台34家銀行網站公布現有的連動債為準。其中土地銀行、三信商銀、稻江商銀、華泰銀行、合作金庫、遠東國際商銀網站查無資料。

資料來源:各銀行官網

整理:陳泳翰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者:賀先蕙、李郁怡、單小懿

「如果下週再沒有辦法解決,我可能就得回去送報紙。」十月二日,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麼說。 什麼事,會讓全球第二大富豪的財產歸零?答案是:金融海嘯。

第四波海嘯撲向歐洲
恐懼擊敗市場,歐股帶頭全面重挫

股災再度肆虐全球!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跌破萬點!

十月五日晚間,德國政府才宣布斥資五百億歐元,挹注德國第二大商用不動產放款機構Hypo控股,並承諾以超過新台幣四十四兆元鉅資,對所有銀行的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消息傳來,英國、法國、德國股市立刻暴跌八%,日本、韓國等亞股全倒,俄股更崩跌一九%,一度停止交易。因為這顯示歐洲金融體系正在崩潰!

災情氾濫,繼愛爾蘭、希臘之後,德國、丹麥、以及冰島三國,也相繼宣布對於私人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市場搖搖欲墜,「恐懼擊敗了市場」的斗大標題,占據了英國當地媒體的版面。

傳到大西洋彼岸,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一開盤,正式跌破萬點大關,盤中更一度重挫八百點,這是四年以來,道瓊工業指數第一次跌破萬點!

距離第三波海嘯——美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不到一個月,沒想到,第四波海嘯再度來襲。這會兒,浪頭更凶猛,並從美國撲向了歐洲!

此時,《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已兵分兩路,一隊前往歐洲的金融心臟倫敦,一隊前往震央美國華爾街(Wall Street),企圖為讀者找出「What's Next?」,接下來會怎樣?

飛越九千八百公里,我(記者李郁怡),抵達倫敦,前往倫敦西側的「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這裡,占地二‧六平方公里,倫敦是歐洲的金融心臟,超過四成以上的歐洲金融機構將總部設於此,金融從業人員共三十四萬。金融城就是心臟的最核心。

倫敦現場 34萬金融從業人員前途未卜

以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為中心,往北,十六層樓高的玻璃帷幕建築,低調隱身在一個小廣場內,這就是九月二十八日剛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政府聯手接管的富通金融集團(Fortis)總部;再往前走,則是剛被英國政府接管的第九大放款機構布拉福德-賓利銀行(Braford & Bingley Bank)的分公司。

再搭地鐵往西方走,在聖保羅教堂邊是倫敦證券交易所,沒有閃亮亮的跑馬燈,也沒有繁忙的交易大廳,稍不注意,就會錯過它的銀色招牌,這是低調的英國作風。

這,就是近十年英國金融繁華的櫥窗。兩年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還評論,「倫敦金融成就讓紐約羞愧。」不過兩年,繁華過盡,由大西洋對岸襲來的金融海嘯,已撲向城內三十四萬金融從業人員。

「我們都知道風暴一定會來,但是,沒有想到會這麼的快速。」一名美林公司(Merill Lynch & Co)倫敦分部,綽號鯊魚(Shark)的交易員(trader),語氣疲憊的對我說。三週前的週末清晨,他好整以暇的在倫敦市中心的昂貴公寓裡,打開彭博(Bloomberg)資訊,邊煮咖啡,邊關注雷曼兄弟是否破產的消息。沒想到傍晚,黑莓機就傳來簡訊:「美林告急!」

「怎麼會這樣?」在金融業超過十年,他從沒想過有一天工作可能會不保。當晚,他不能睡。隔天早上四點,黑莓機再傳來簡訊,「美國銀行購併美林底定。」一夜沒有閤眼的他,這時才回到床上歇息。

然而,壞消息還沒結束,三週後,歐洲捲起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大海嘯。

歐洲國家三天救援五家銀行

從九月二十八日開始,接連三天,歐洲連續五家銀行出事,需要挹注鉅資(詳見第五十二頁倫敦災情現場圖)。雖然美國八千億美元的紓困案在驚濤駭浪中通過,然而,股市不領情,十月三日當天,道瓊工業指數下跌一百五十七點。「我想紓困案無法解決長期問題。」標準普爾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韋斯(David Wyss)說,只要無法阻止房價下跌,經濟的惡性循環就會持續。

就在同一天,我進入美林公司位於「倫敦金融城」的分部,二、三樓的交易室繁忙異常,天花板的指數走馬燈閃個不停,坐在電腦螢幕前的交易員,緊盯指數、線圖、報表。

「從我進入辦公室開始,電話就接不完,從早上八點進辦公室開始,完全沒有時間抬頭,一天就結束了。」Shark說。「光光是倫敦,至少會有二萬五千名的banker(銀行家)會沒有工作。」一名職員說,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是其中之一。

另一位交易員則對我說,「我有一個在雷曼兄弟工作的朋友,七月被裁員,拿著遣散費,打電話給我哭訴,說他如何不幸;兩個月後,雷曼兄弟倒閉,他又打電話來,『我超級幸運!』」這名交易員聳聳肩說,「世事難料!」

這群金融貴族們,年輕、多金,他們努力工作、獲得高薪。過去幾年,他們斥資數百萬英鎊,在倫敦蒐購高級住所。黛安娜王妃待過的英國肯辛頓宮周邊、諾丁漢丘(Nottingham)一帶,是他們的最愛。

豪奢不限於高階主管,許多中階主管都住在附有泳池的高級公寓,一個月管理費超過三、五千英鎊(約合新台幣十七至二十八萬元)。這些人推升著英國房市泡沫,也推升著消費市場。

但現在,如果你晚上到金融區的酒吧,每個人的臉上難掩焦慮。英國木星資產管理公司(Jupiter Asset Management Ltd.)國際執行總監薛楷文(Kevin Scott)告訴我,他女兒的同學,爸爸在曼雷兄弟工作,現在因為無法負擔學費,只好轉學。另一位金融業主管則說,他同一棟樓的其他三間公寓,最近忽然空了下來,只剩他一人。

越來越多人付不起高房租、房貸,在倫敦街頭,很容易可以看到出讓(to let)的廣告招牌。

壞消息進一步打擊了所有人的信心。因為愛爾蘭政府宣布,將無限額擔保一般存款戶的存款,英國人開始把現金轉到愛爾蘭,為了穩定英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三日才報導英國政府將存款擔保由三萬五千英鎊,提高到五萬英鎊已經定案,七日就考慮緊急變成「無上限」,英國媒體評論,這是個「兩兆英鎊的選擇(the trillion questions)」。兩兆英鎊,約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五倍。

以歐洲為震央的信心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在英國,鋼鐵公司Marlin Steel Wire經理人擔心,他們沒有辦法從銀行借到錢,無法購買原料,公司無法交單,經營不下去;豪華車品牌,賓利(Bentley)的員工現在一週只工作三天;英國的房價降到十七年來新低,降幅將近二○%;而著名百貨公司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面對三年以來最差業績。壞消息接二連三而來。

歐洲銀行「大到不能倒,也無法救」

「全球金融危機,對英國的衝擊,現在才剛剛開始。」木星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卡特(Edward Bonham-Carter)預言。他分析,金融業占英國GDP比重逾一○%,且過去十一個月,英國房價持續走跌,房市泡沫的負面影響一定會擴散到各層面。

不只英國,歐洲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就指出,「某些程度看起來,許多歐洲銀行看來比他們美國的對手更脆弱。」

因為歐洲銀行的高槓桿操作比美國更為嚴重。《經濟學人》分析,華爾街的銀行,每收到一美元存款,借出九十六美分。歐陸的銀行每收到一歐元存款,卻借出一‧四歐元。現在,「他們必須從貨幣市場上跟投資人借來其他的錢,而這些投資人現在剛好又沒有什麼信心。」

高槓桿運作碰上了現在的信用緊縮成為災難!「大部分時間人們都沒有注意到信用(credit)像血液一樣,流過經濟體的肺。但當信用停止從市場流向銀行、企業和消費者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發現。」

《經濟學人》形容,現在,血液停止流動了。許多銀行即使每天到公開市場請求別人給他們一條生路,卻還是坐擁無法變賣的資產。而且信用緊縮的狀況最終會擴散到一般企業面,影響整個經濟。

此外,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主任丹尼爾‧葛羅斯(Daniel Gros)更分析,美國第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金融集團(AIG)過去為許多歐洲銀行提供高達三千億美元的信用保險,如今AIG流動資金不足,恐危急這些歐洲銀行的資金調度,可能進一步動搖市場信心。

葛羅斯分析,歐洲前十二大的金融機構財務槓桿比美國更高,歐洲面對的風險因此也更大。譬如德國最大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其財務槓桿操作達五十倍(手上只有一元卻做五十元生意),該銀行如今負債達兩兆歐元,占德國GDP的八成。

因此,歐洲銀行的關鍵問題,「不只是大到不能倒,同時也大到無法救(not only too big to fail but also too big to be saved)。」葛羅斯預言。

倫敦橋下的泰晤士河水,在淒風苦雨中變成黃色泥流。一六九八年,在它北岸的倫敦金融城,就開始進行股票交易,三百年後,這個城市正奮力對抗這百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

2008年歐洲金融危機
1. 歐洲8國3天決定出手救援5家銀行
2. 5國無上限保證民眾存款
3. 英、法股市創21年來單日最大跌幅

【倫敦災情現場——歐洲英德法3大經濟強國都捲入!】

冰島第3大銀行:格里特利爾銀行
'08.9.29冰島政府斥資6億歐元買下 75%股權,接管該行。

比利時第1大銀行:富通金融集團
'08.10.6法國巴黎銀行斥資145億歐元收購該集團在比利時及盧森堡的業務。

英國第5大抵押貸款銀行:北岩銀行
'08.2.17英國政府提供該行550億英鎊借款和擔保。

原英國第1大抵押貸款銀行:哈利法克斯蘇格蘭銀行
'08.9.18在英國政府協助下,被英國萊斯銀行以122億英鎊收購。

英國第9大房貸銀行:布拉福德-賓利銀行
'08.9.29英國財政部接管該行500億英鎊的房貸與貸款,並提供180億英鎊協助將其存款業務與所有分行售予西班牙國家銀行。

原全球第10大金控集團:德克夏集團
'08.9.30因股價暴跌30%,比利時、法國和盧森堡聯合該行股東,注資64億歐元。

德國第2大商用 不動產放款機構:Hypo控股
'08.9.29受愛爾蘭子公司過度放款拖累,財務告急。
'08.10.5德國財政部宣布已和銀行達成協議,同意規模500億歐元的救助計畫。

愛爾蘭全國金融機構
'08.9.30 為避免進一步金融風暴,愛爾蘭政府宣布以4,000億歐元擔保所有國內存款與債務2年,此金額相當愛爾蘭GDP的2倍。

紐約現場 交易冷清,不復十年前意氣風發

將場景轉回華爾街。

我們(記者單小懿、攝影陳炳勳),也飛抵一萬二千五百公里外的紐約華爾街。

炳勳才把鏡頭焦點對準紐約證交所,便嘆了口氣。十年前,他因採訪威盛電子也到此地。當時股市風光,每天開盤前,門口總聚集了上百名交易員聊天、喝咖啡、神采飛揚;九點一到,大夥兒馬上進去廝殺。

十年後的今天,證交所門口卻冷冷清清,交易員三三兩兩混在門口抽菸,多出來的角色卻是抗議者、媒體和觀光客。「真是今非昔比啊!」他感慨。

這一天,紐約證交所門口演了三齣行動劇。有人扮演億萬富翁,得意的喊著「銀行給我、債務給你」,諷刺七千億美元紓困法案是劫貧濟富。有人則戴著白面具站在華盛頓銅像前,宣告「貪婪殺人」(Greed kills)。旁邊一個猶太人則吹著號角,警示現代人過分重視金錢、道德淪喪,猶如世紀末來臨。

五十年老交易員:華爾街已脆弱不堪

華爾街,這條全球最知名的金融街道,只有一百二十號,只要二十分鐘就可以走完。

十七世紀時,它是一條沿著哈德遜河建造的護城牆,當時荷蘭人為了外人的侵略而建造,因此有了「牆街」(Wall Street)之稱。十八世紀末期,投機者開始聚集在此街中間的大樹下,進行非正式交易,成為紐約證交所的濫觴。

二十世紀初,紐約證交所坐落在華爾街二十三號,這個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所,財富匯聚,資本家們競造摩天大樓,成為炫耀財富的地標,也開啟百年的金融龍頭地位。

然而,「雖然華爾街看起來仍跟建築物一樣堅固,裡面卻已經脆弱不堪了。」年近七十歲的證交所交易員泰德(Ted Weisberg)對我感嘆。他在華爾街有五十年交易經驗,歷經四次歷史大空頭。

看著一棟棟屹立百年的摩天大樓,他嘆息著,百年歷史的華爾街,竟在一夕間瓦解崩塌。

就像華爾街七十號,AIG大樓依然屹立,在一九三○年代,這可是全世界第三高的建築。但如今,它已搖搖欲墜。

「華爾街的命脈是信任、榮譽與關係;只要一點點碎裂,就會全部瓦解。」泰德苦笑。堅固與脆弱,竟只在一念之間。

證交所前,一位交易員克里斯多佛,忙著給抗議行動劇拍照。問他為何不去看盤?「股市每天都有,但行動劇是他來華爾街二十年來,第一次看到的。」他笑說。

「你不擔心未來嗎?」他給了我一個標準美式的樂觀答案。「美國還是全球最強的經濟體,現在只是在轉型。你想想,大蕭條、大崩盤(編按:指一九八七年道瓊大崩盤,單日跌幅二二%)、九一一,華爾街都經過;這次只有六%(道瓊跌幅),算甚麼啊?歐巴馬一上台,一切都會解決。」

我不禁想,美國人過去二十年,可能都活在這種完全樂觀的心態中,難怪房市泡沫會越吹越大。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
1. 耗資8,000億美元金融紓困,史上最大
2. 道瓊指數9月29日大跌777點,創史上單日最大跌點
3. 947萬人失業,失業率6.1%

【紐約災情現場——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都垮!】

第1大保險公司: AIG
'08.9.16聯準會提供850億美元緊急救助。

原第1大儲蓄與貸款機構:華盛頓互助銀行
'08.9.26 10天內被提領167億美元,流動資金不足,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銀行倒閉案。

原第1大投資銀行:高盛
'08.9.21由投資銀行轉型成商業銀行。
'08.9.23巴菲特斥資50億美元入股。

原第5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08.3.17瀕臨破產,以每股2美元低價出售給摩根大通。

原第3大投資銀行:美林
'08.9.14以每股29美元、共500億美元,將全部股權賣給美國銀行。

原第2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
'08.9.21由投資銀行轉型成商業銀行。
'08.9.29三菱UFJ金融集團斥資90億美元,收購21%股權。

原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
'08.9.15宣布破產,負債超過6,000億美元。英國巴克萊銀行買下其部分資產。

前2大房貸機構:房地美 與房利美
'08.9.7美國政府接管2家機構,預計花費2,000億美元。

第4大商業銀行:美聯銀行
'08.9.29 花旗集團同意以21億美元股票收購其銀行業務,並承擔530億美元債務。
'08.10.3 宣布以151億美元賣給富國銀行。至截稿收購案尚未底定。


惡性循環四大步驟

根據統計,過去一整年,全球股市市值已蒸發二十一兆一千億美元,約占二○○七年全球GDP的三八%。這代表全世界六十億人口,過去一年孜孜不倦的工作,但實際的產出、對全球的貢獻,有近五個月因為金融大海嘯而做白工。

接下來到底會怎樣?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會不會來?

「從二○○八年底到○九年底,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會更虛弱,美國會持續處在非常艱困的狀態,失業率會繼續上揚,民間消費會繼續縮減,住宅市場會持續走空頭。」施達文(Dennis Stattman),全球最大境外平衡型基金「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的首席經理人預測。

惡性循環正在成形,而且越來越嚴重,把世界推往懸崖邊,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這個循環主要分成四大步驟。

惡性循環第一步:房價持續下跌,銀行虧損壓力大增。

今年七月份美國房價較之二○○六年的高點,已經下跌二一%。各方估計,美國房價最少還要再跌一○%,最快明年中才會落底。房價下跌,銀行手上握有的房貸相關資產價值低落,銀行虧損金額擴大,倒閉風險增加。

惡性循環第二步:市場出現信心危機,銀行緊縮信用。

金融市場人人自危,即使手握現金者,也不願意對外拆借。因此,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不斷飆高,年初時,風險加碼僅一、兩個百分點,最近卻傳出有投資銀行一度得準備一○%的利率向同業拆借資金,資金緊俏狀況遠超過一九八七年的美股大崩盤。

此外,即使通貨膨脹仍在,投資人寧可把錢擺在低利、但安全的政府債券,結果是,美國三年期公債的利率逼近○%,創歷史新低。「投資人寧可一毛錢也不要賺,只要他們的錢是安全的。」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解釋。

信心危機,讓美國各州、市政府都舉債維艱。紐約市最近發行的短期債券,利率高達九%,是九月初的七倍之多。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更表示,因為銀行雨天收傘,州政府的現金只夠用到十月二十八日。

惡性循環第三步:企業被抽銀根,減薪、裁員機率增,大失業潮來臨。

當企業資金被緊縮後,不管規模大小,都將受衝擊。坐擁二百三十億美元現金的微軟,執行長史帝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就擔心,「沒有企業是對這些議題免疫的。」

美國的披薩連鎖店達美樂執行長布蘭登(David Brandon)也說,他們在美國的許多分店都遇到銀行抽銀根。「連跟他們往來很久的銀行,都拒他們於門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

連美國的標竿企業奇異公司都受影響。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指出,十月一日,奇異的債權銀行要求奇異,提供前所未見的高額短期融資的風險溢酬(risk premiums),逼得奇異只好便宜賣掉一百二十億美元的普通股,並且賤價將三十億美元的特別股賣給巴菲特。

企業籌資困難,裁員及減少開支,成了求生法則。美國八月份耐久財訂單較七月大幅下滑了四‧八%,遠超過一般預期的一‧六%,顯示企業開始縮衣節食,減少對未來的投資,以期度過寒冬。

因此,美國的失業人口大幅攀升,十月份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已高達六‧一%,創五年新高;總失業人數達九百四十七萬人,創十年新高。過去一年以來,就有二百二十萬美國人失業。

惡性循環第四步:民眾消費緊縮,經濟衰退。

因為民眾投資虧損、工作不保或被降薪,消費將更為謹慎,這可能讓經濟引擎熄火。以美國為例,其儲蓄率已從七月的接近於零,成長到八月份的二‧五%。美林分析師大衛‧羅森堡(David Rosenberg)更預期,美國人的儲蓄率可能回升至八%。

【金融海嘯連環效應】

房價下跌→房地產證券化商品價格暴跌→銀行倒閉→資本市場信心危機→信用緊縮,現金為王→銀行抽銀根,緊縮企業貸款→企業因週轉不靈而歇業或裁員→失業潮來臨→消費緊縮, 開始節省度日→經濟衰退, 一片蕭條

經濟危機三大預言

種種證據都顯示了最壞的狀況還沒到來。到底,最壞的狀況會如何呢?

預測一、美國還有四千家銀行要倒閉或被整併!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執行長肯‧路易士(Ken Lewis),九月中旬接受美國CNBC專訪時表示,美國接近九千家的銀行中,在未來五年,將會有一半倒閉或是被整併。

預測二、大失業潮即將來臨!明年底,美國可能有一千二百萬人失業。

美國財經研究機構Financial Forecast Center預測,明年四月的失業率會達到七‧一%。高盛證券更悲觀預測,明年底,美國失業率將會達到八%。

以目前美國近一億五千五百萬的勞動人口估計,到明年四月時,將可能有超過一千萬的美國人失業。最悲觀的狀況是,明年年底,美國將有約一千二百萬人失業,直逼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預測三、景氣還沒到底,最糟狀況可能在明年中,歐、美經濟將零成長或負成長。
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測,景氣最糟的狀況將會落在「今年底到明年中」。摩根大通(JP Morgan)預估,美國經濟將在今年第三季開始,到明年第一季出現負成長,尤其以今年第四季衰退一‧五%最為嚴重。摩根大通也預測明年歐元區經濟將出現○‧四%的衰退。這將是歐元區成立十年以來新低。

回到台灣 信用危機正蔓延,努力當個倖存者

同樣的,第四波海嘯也重擊台灣。

九月份,外資在台股大舉賣超九百零四億元,創下單月最高賣超紀錄,也引爆台股融資斷頭賣壓,投資人哀鴻遍野。(詳見第八十八頁投資人求生篇)

此外,企業為求自保,紛紛將資金移動至安全的停泊港。譬如,二千二百億元的台積電,近來就大動作贖回逾二十檔國內外金融商品,增加三百三十億的現金。

企業的資金大挪移,加上金融市場利空消息不斷,讓金融機構備感壓力。三十八檔上市金融股中,過半股價低於十元(至十月七日);十四檔金控中,更有過半數的股價低於淨值。

如同歐、美,金融業的信用危機,將蔓延至其他產業,企業銀根被收縮,倒閉、裁員恐將隨之而來。

「這次真的是經濟上的珍珠港事件…,在我成年以後,我從來沒有看過人們像現在一樣,對經濟如此恐懼。」巴菲特說。

然而,儘管海嘯肆虐,我們仍然要勉力當個倖存者。「這時候,一定有很多人會犯錯,」當別人犯錯,就是你的機會,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說(詳見第七十六頁企業主求生篇)。

的確,在斷垣殘瓦之中,仍然有一批謹慎尋找金蛋的獵人,他們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勢在必得。譬如,股神巴菲特逢低入股高盛、奇異;再譬如,日本野村控股收購雷曼兄弟在亞太、歐洲、中東業務;三菱UFJ金融集團收購摩根士丹利股權等。

就像電影「明天過後」,當冰山撞上南極洲的冰棚,引發連鎖效應,冰雹重擊東京,颶風席捲夏威夷,印度飄雪,在這場全球風暴中,你選擇放棄,在電梯中等死;還是盲目從眾,行走冰雪中凍死;或者,像主角 傑克一樣,冷靜的保留實力,奮力求生?

明天過後,是你的機會?還是威脅?或許,英國文豪莎士比亞這句話,值得你深思:「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保本」連動債,竟能虧掉九六%?
連動債--歐美法人才能買卻賣給台灣散戶
商業周刊第 1089 期

全台一兆二千億元資金,在二○○五年起三年間投入連動債,九月三十日起多檔到期,許多人將傾家蕩產……。這是投資人犯了錯?還是產品本身就有問題?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日前宣布破產,連動債危機的蝴蝶效應正在台灣發酵,尤其九月三十日起即將到期的幾檔連動債,攤開帳戶的投資價值一片慘綠。最慘的案例,當初投資一百萬元,只剩四萬元,換句話說,投資人九六%的本金都不見了。

其中,富邦銀行代銷的「麻雀變鳳凰」,帳戶價值只剩原投資金額的五.七四%;中國信託代銷「石來運轉二」連動債,帳戶價值僅剩一○‧一%;而日盛銀行銷售的「平價奢華」連動債,帳戶價值也僅剩三‧六%(詳見第六十七頁表格)。

為什麼麻雀變不了鳳凰?石來也無法運轉? 台灣是全球最大宗的連動債購買地,根據金管會和保險發展中心的資料,從二○○五年到二○○七年年底,台灣包括機構法人和散戶,全部共買進近一兆二千億元的連動債。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連動債,是不保本或有比例保本的產品,也就是說,這些連動債一旦虧損,本金不但完全拿不回來,有些連動債甚至可能變成壁紙。

台灣,是全球最大買主 「這(指連動債)是一個金融圈的毒蛋塔事件,」在銀行歷練超過二十年、萬泰銀行副總經理陳昭如下了註腳。蛋塔,指的是當初連動債一窩蜂熱賣;有毒,指的是看起來獲利穩定的固定收益商品,包的卻是風險超高,而且不知連動到何種標的財務工程商品。

連動債因為連動的商品複雜,在歐、美市場,是僅銷售給機構法人的投資商品,全球只有香港、新加坡和台灣透過銀行對散戶販售連動債。但是台灣的銀行看準定存族或退休族的需求,用保本、利率比定存高等誘因,賣出大量連動債。究竟連動債本身荒謬之處在哪?為何那麼多投資人賠上老本,卻不知道理由?

理專只說:比定存利率高 個案一:四、五年前,黃小姐還在貿易公司擔任主管,一場腦瘤手術讓她被迫退休,動過兩場長達二十四小時的手術之後,她顏面傷殘且喪失聽力、眼力,從女強人成為一位身心障礙者。 幾年,黃小姐退休之後,仍把六百萬元退休金和醫藥費放在中國信託。

去年,理專找上黃小姐,告訴她「台灣以後定存利率會降到○%!」而連動債兩年利息有八%,何不把六百萬元轉來投資連動債?她很信任中國信託,便陸續用六百萬元買了六檔連動債。 「我看到有『債』,就看到安全,根本沒想到『連動』兩個字的意義,理專也沒提,只說比定存利率高。」黃小姐說。結果今年年初,其中一檔連結五家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的連動債已經賠掉三、四成,到現在帳面淨值甚至只剩三%左右,全部總金額剩下兩百萬,賠掉三分之二的本金。

「我找理專理論,她根本沒辦法幫我。」 事後黃小姐才發現,合約書的最後一頁,上面竟然在「銷售地區」欄目下,明白記載著連動債只銷售給「美國地區以外的投資人」,以及「此商品不在歐盟地區銷售」;換言之,連動債根本不適合一般投資人投資,在歐美是法人機構才做的投資標的。 「這種商品根本不該賣!」黃小姐氣憤的說,「如果真的很穩,為什麼在美國、歐盟禁止銷售給散戶、只賣給法人?這種東西為何金管會會通過?銀行有沒有想過,這樣不是做生意,這是買賣人的信任!」

三檔大漲,不敵一檔跌 個案二:在高雄經營海產店的葉先生,三年前把存下來的一千萬元,買了中國信託的「石來運轉二」連動債,理專只簡單告訴他連結的投資項目是「石油基金」,油價只會一直漲不會跌,保證三年後可以拿到二○%的利息。

葉先生看不懂英文,理專跟他說的話,他只聽懂了「石油會漲」,而且他相信「中國信託」是大銀行,賣的東西應該沒問題,立刻就買了。 這位理專直到今年四月才第二次主動聯絡葉先生,告訴他因為油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下滑,連動債價值已經跌了三、四○%;「那ㄟ阿ㄋㄟ(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有天然氣?」葉先生愣在當場,「然後理專說還沒到期,應該會漲回來,結果現在本金剩一○%。」 攤開「石來運轉二」連動債的產品說明書,石來運轉連結的四項標的為高盛證券的能源類指數——包括石油指數、汽油指數、熱燃油指數和天然氣指數。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以二○○五年十月十四日起算,到今年六月五日,高盛汽油指數漲了三五%,高盛石油指數漲了四四%,高盛熱燃油指數漲了二五%,獨獨高盛天然氣指數卻下跌了七八%(見上圖)。

雖然四檔中三檔交出漂亮的成長,但是根據連動債的設計,只要一檔天然氣下滑,就可能讓連動債出現負績效,吃掉所有其他標的績效成長。讓葉先生完全不解這是什麼設計? 中國信託副總經理卓長興表示,連動債是一種投資商品,有漲有跌,銀行是銷售機構,無法針對漲跌負責。 但目前爭議是針對銷售過程是否合法,卓長興說,「我們會針對個案做清查,如果銷售過程有瑕疵,我們會負責賠償。」

買在最高點,隨買隨跌 個案三:曾任科技公司主管的林先生(Eric),因為之前科技配股收益大賺,目前半退休,每天早上固定到健身俱樂部游泳健身。有一天,一位年輕的理專到游泳池跟Eric推銷連動債。Eric看對方年輕有禮,又是好友介紹,加上再三保證「沒有不保本」(編按:此處理專應表明是否一○○%保本),且一年固定利息有七%,他心想「就算賠光也是利息賠光」,就在去年十月二十六日陸續買進五、六檔連動債,總投資金額一千多萬元。 其中一檔是日盛銀行銷售的「平價奢華」連動債,連結四支歐美服飾品牌股票。

沒想到申購不到一個月,連動債淨值已經掉了四○%。他趕緊上網查詢連結股票的走勢,發現「平價奢華」連動的布希鞋(Crocs)的股價,竟然在他買進的一週內急跌,而且連動債起算當日,竟然成交爆大量,股價也達最高點,「有買賣股票經驗的人都知道,股價最高點、成交量爆大量,不就是有人出貨嗎?我就在那天進場。」林先生說。

攤開「平價奢華」的連結項目,包括Esprit、A&F、Crocs,不難發現其中只有Crocs股票表現特別差。去年該檔連動債開始銷售時,布希鞋股價剛好在歷史高點(去年十月三十一日)七十四‧七五美元,接著股價如水銀瀉地。到今年九月二十六日每股為三‧九三美元,重挫九四‧七%(見下圖)。 巧的是,「平價奢華」的跌幅跟Crocs的跌幅幾乎一致,其他表現不錯的三檔股票完全沒有貢獻,再次顯示連動項目的連結方式完全不透明,連動項目的走勢難以理解,連動方式無從得知。 連動債究竟是多恐怖的黑盒子?投資人這次學到教訓了嗎?

「連動債不會是最後一次教訓,等風暴一過,投資銀行的人還會再設計出財務操作的商品,賣給投資人,」一位曾在外商投資銀行任職十二年、設計過連動債的副總裁如此說。

四大教訓,遠離投資黑洞 這堂昂貴的連動債投資課,投資人究竟要學會哪些教訓?

教訓一:要求理專按合約逐條分析。 理專為了迅速交易,通常都會簡化並美化商品內容,諸如把「石油ETF基金」簡化成「石油基金」,強調高於定存的獲利率。投資人應該找熟悉商品的朋友一起到銀行,要求理專逐條分析,千萬不要怕不懂,或是只看對方銀行品牌,銀行只是代銷角色,並不負成敗責任。

教訓二:交易對話一定要錄音。 銀行為衝業績,銷售手法與話術一定無所不用其極,賣的時候拚命強調「保本」與「比定存利率高」,完全忽略風險,吸引投資人簽合約。但等事後大幅虧損、投資人找上銀行客訴時,又會因為拿不出對方錯誤銷售的證據,而被銀行置之不理。少數當初有錄音的投資人,事後找銀行協商,談判空間比較大。

教訓三:組合式或結構式金融商品,每樣標的都要查閱,而且要問中間的連動性,不懂或查不到的千萬不要碰。 市場上組合式或結構式金融商品,內容都包含超過一個以上的投資標的,投資人一定要詳細評估每個投資項目的狀況,確定了解每個項目的投資報酬率與潛在風險,其中只要有一項風險高或者前景不好,不要購買此項金融商品。

教訓四:記得問風險,一定要看商品說明書。 其實連動債合約書,均有載明風險揭露和銷售地區限制,但理專銷售時為了成交,會刻意忽略。

因此投資人得切記,不管理專如何說明,一定要在簽名之前把風險部分看清楚、問清楚;如果怎麼都看不懂或不了解,就不要投資。

個案1》台北黃小姐擔心定存沒利息結果賠掉2/3本金 職業:貿易公司退休主管 最慘1檔連動債:Calyon2年台幣連結全球銀行及保險公司連動債券,投資100萬元,目前帳面價值約剩3萬2千元 總投資現況:600萬元剩200萬元 購買原因:擔心定存利率降到0%

個案2》高雄葉先生恐怖黑盒子默默侵蝕千萬存款 職業:海產店老闆 最慘一檔連動債:石來運轉2,投資1,000萬元,目前帳面價值約100萬元 總投資現況:同上 購買原因:比定存好一點

個案3》台北Eric林太相信理專不到1個月損失4成 職業:半退休高科技主管 最慘一檔連動債:平價奢華,投資100萬元,目前帳面價值約3萬6千元 總投資現況:投資1,000多萬元,約剩40萬元 購買原因:朋友推薦的理專不會騙人

小辭典 _ 連動債 連動債,雖然中文名稱裡有個「債」字,其實與債券無關。之所以稱為「債」,意指形式上是發行機構跟投資人借錢,但實際上投資人購買的商品不是債券,而是透過財務工程技術,針對投資者不同的投資報酬需求,拆解或組合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如股票、一籃子股票、指數、一籃子指數、利率、貨幣、基金、商品及信用等),搭配組合出符合客戶需求報酬形態的商品。由於連動債的複雜,屬於高風險商品。 (文●單小懿)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賣碳 邱彰胞弟涉吸金上億
邀蕭萬長周錫瑋出席論壇 藉減碳環保騙投資
【林偉信、林媛玲、李淑華╱台北報導】

減碳環保議題在全球發燒,碳交易基金也成為最夯的投資標的,而台灣並未核准銷售,但前立委邱彰的胞弟邱彪看準了這一點,在去年底以碳基金公司名義,大張旗鼓舉辦「二○○七國際碳交易市場十兆商機」論壇,還找來今天剛上任的副總統蕭萬長與會,欺騙民眾投資,邱彪最後掏空該公司資產,初估有上百人受害,吸金一億兩千多萬元。

函送法辦
警方調查,邱彪(五十七歲,有詐欺、偽造文書前科)現為台灣碳排放交易推廣協會理事長,他去年五月與鄭碧珠設立台灣碳排放交易公司,對於被控掏空一億餘元資產,他強調是公司向他借款。

誤信獲利有人砸千萬
但鄭碧珠供稱,是邱彪偽造公司大小章做假借據,要求會計以匯款方式還款,警方發現近幾個月來,該公司帳款都轉到邱彪名下,不排除為人頭公司,將進一步調查,訊後先將邱彪依偽造文書、詐欺等罪嫌函送。

警方指出,日前接獲多名民眾檢舉指控,邱彪以人頭設立台灣碳排放交易公司,並密集召開說明會,其中一場在去年十二月舉辦的「二○○七國際碳交易市場十兆商機」論壇,還找來當時準備參選的副總統蕭萬長、台北縣長周錫瑋出席,許多投資人信以為真,紛紛掏錢投資該公司。但幾個月來始終無獲利,加上日前刑事局破獲一起碳基金詐財案,投資人警覺有問題,上門卻發現該公司人去樓空。

警方表示,其中一名受害的陳太太,因誤信長期投資「碳權」可以有數倍的利潤,於是將房子拿到銀行借款一千多萬元,現在錢卻「不知去向」;也有許多在期貨、金融業證券業任職的高級經理人,不僅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台灣碳排放交易公司」,也廣召投資公司的投資人一起參加,結果血本無歸。

被控假借據掏空公司
警方近日陸續傳喚多名被害人,追查發現,邱彪去年五月起以「假借據」的方式,與公司負責人鄭碧珠合謀,陸續以一次兩百到三百萬元不等的匯款方式,將公司資金轉匯到自己名下,金額超過一億二千萬元。不過邱彪偵訊時全盤否認,辯稱是與公司的債務糾紛,但鄭碧珠則稱是邱彪自行偽造假借據。

周錫瑋揚言提出告訴
針對副總統蕭萬長被指曾參加涉嫌吸金公司舉辦的論壇,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表示,蕭萬長過去參加很多經濟相關論壇,但他強調,蕭萬長並不認識這位先生,呼籲民眾不要受騙上當。台北縣長周錫瑋則指出,他去年底應邀前往參加減碳論壇,當時不知道該公司有問題,若該公司利用官方說法來替企業背書,甚至涉及詐財行為,他不排除提出告訴。

碳權買賣 台灣未公開募集
記者李亮萱

投資當心  
為減緩地球暖化、符合全球減碳標準,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各國及不同產業都有二氧化碳排放標準量,若有超過情形,須從交易市場購買更多的二氧化碳額度,從而建構國際間碳交易機制,交易者須為大型機構法人,國際間陸續有幾家公司向投資大眾募及碳基金,進行碳權買賣交易。由於投資門檻高,交易制度複雜,在台灣並未公開募集,只有少數外商銀行以結構債或私募基金方式,開放給VIP客戶。
  
散戶不適合投資
AIG友邦投顧董事長楊智雅指出,台灣的法規規定,私募基金必須要由投信發行,且每檔基金的參與人不可超過三十五名,也不可公開募集。至於海外的私募基金則要由台灣的銀行、券商、投信投顧代理才可在台銷售,同樣受限三十五人的規定。
  
這種私募基金不可公開募集,基金相關資訊自然也就不用對外公開,楊智雅提醒,私募基金產品特性與操作策略較複雜,有些投資標的甚至變現性低,且資訊不夠透明,「除非是對於基金操作或是該投資標的頗有認識的自然人,否則一般散戶並不適合。」投資人對於以個人或是海外公司名義來台招募的私募基金,應多加留意是否已在台灣註冊,以免受騙上當。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8 期
作者:胡釗維、蕭勝鴻

繼「金磚四國」之後,另一個新經濟板塊崛起,這個以大湄公河流域為主,串聯 9個城市的高成長區;旺盛的經濟活動,不但中、日、韓搶先卡位,鴻海也宣布前往設廠……

4股力量帶動成長錢潮 逾百億美元交通建設、7千億美元石油產值 三千萬年前,當今全球第一高峰喜馬拉雅山還是一片水下世界。因為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移動擠壓,青康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形成,至今還以每年○.三三到一.二七釐米的速度上升。

板塊移動會造成高峰,地質板塊如此,經濟板塊也是如此。繼「金磚四國」之後,有一個新板塊逐漸崛起:這是一個跨越國界的成長區,你不能再單以國家數字來計算,而需要以區域資源連結的動態來觀察。


這個區域,《商業周刊》稱它:「黃金走廊」成長區。

一廊九城經濟體 二○一○年基礎建設完備,如虎添翼

我們「黃金走廊」的靈感,首先來自於日本權威研究機構「野村總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即將出版的一本報告《掌握亞洲大錢潮:前進湄公河經濟圈戰略》(寶鼎,二○○八年一月出版)。野村的報告提出,介於中國與印度中間,跨越越南、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的「大湄公河流域經濟圈」,將受惠於兩個高成長大國的經濟發展,成為未來十年亞洲最快速成長的區域。尤其,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條即將成形的成長橋樑(growth bridge)。

野村是日本最大的智庫,影響力跨越日本,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地都設有研究單位,分析全球情報,以供包括日本政府在內的客戶做決策依據。二十一世紀將邁入第二個十年,二○一○年的亞洲經濟將是什麼面貌?野村在二○○五年,擬定一項「二○一○年課題研究」的系列計畫,經歷兩年,野村執行董事此本臣吾率領亞洲的十一位研究人員、顧問協同作業,提出這份亞洲經濟大未來的預測報告。

「往後十年在亞洲地區,變化最大、成長期待值最高的地區,應該就是湄公河大經濟圈!現在這個地區已經成為注目焦點,再想像到了二○一○年,當所有基礎建設完備以後,此地區的投資潛能是絕對不容忽視。」

報告中的二○一○年具有意義,因為聯合國亞洲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將二○○○年到二○○九年訂為「湄公河地區合作開發十年期」,大力支援此地的開發。而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曾撥款借支四百二十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二億元),背書湄公河地區的基礎建設開發。

鹹魚翻生?這個長期因為內戰而處於精力疲乏的區域,為何被評為「往後十年,亞洲變化最大、成長期待值最高的地區」?

經過《商業周刊》實地走訪,我們發現,這個區域呈現的動能與潛力,更勝於野村報告中的描述;它不只是橋樑,更是一條寬廣的「黃金走廊」,串聯中國與東南亞的一個縱向大成長區域。

延伸「大湄公河流域經濟圈」的概念,中國喊出「一廊九城」,將這個經濟區域的範圍北伸到中國,南延至麻六甲海峽。這條走廊,起點為香港,途經廣州、南寧、河內、胡志明市、金邊、曼谷,再延伸到吉隆坡與新加坡。二○○五年,這九座城市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已高達四千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兆元),相當於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總和。

我們喊出「黃金走廊」的名稱,是因為有四股力量合力拱出這個成長區的巨大錢潮。

力量一:交通網絡成形 連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橋樑

讓黃金走廊成形的第一股力量是,鋪天蓋地的交通網絡,這將使得該區域更能「貨暢其流」。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預估統計,未來十年內,這個地區將會有總投資金額超過一百億美元的交通建設陸續建構完成,當所有交通建設陸續完成後,黃金走廊,無庸置疑的將成為連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橋樑。

究竟,這會為黃金走廊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就拿二○○五年才完成的「中國廣州-南寧-友誼關」高速公路為例,現在廣州運送貨物到北越的河內,改走陸運後,天數將減少為兩天,耗時僅原本的三分之一,過去必須透過海運,需要六天的時間。倘若有意延伸貨運路程到曼谷,由於串接泰國與寮國間的「第二湄公橋」已在去年底開通。因此,自廣州到曼谷的陸運至多六天,不只較十五天的海運時間減少許多,連成本也可省下六成。

在這條路上,中越的峴港市,只因一條翰江大橋開通,原翰江岸邊殘破的漁村已全改頭換面,改為超過二十層的建築,土地價格也飆升為峴港最貴。從最便宜到最昂貴,只不過兩年的時間,原先靠翰江中魚蝦為生的漁戶,因為擁有江邊的土地,搭上房地產起飛列車,也全部變成富豪。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開發銀行所預估的一百億美元,尚不包括幾條重要的鐵路:

其中一條,是由日本政府出資七○%,貫穿越南南北的「新幹線」,十一月二十七日,越南總理阮晉勇前往日本,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此事進行協商,希望在二○二○年前開通。

另外一條,是南寧到廣州的高速鐵路。這條全長五百六十公里,時速在兩百公里以上的高鐵,今年底動工,五年內完成,中國估算五年投資人民幣一千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四百億元)。屆時,南寧到廣州只需要三小時。到時候,香港、廣州,甚至華中地區與東南亞北部國家的企業人才往來、觀光貿易交流,將因此完全順暢連結。

十一月我們採訪野村總合研究所,主持此項報告研究的執行董事此本臣吾,攤開他的筆記本,當中密密麻麻標示著,在這條黃金走廊上,哪裡要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哪裡又有新橋樑將開通,「看到上頭的數字一天天逼近,你很難不感到興奮。」此本臣吾說,那代表的不只是某個城市的發展,而是連結之後的全面性成長。

力量二:能源蘊藏量豐 全球瞄準柬埔寨油田

「黃金走廊」崛起,另一個重要的推手則是原物料。在現今原物料、能源是王的時代,黃金走廊上可觀的石油蘊藏量,已成為世界大國竭盡所能示好的目標。

根據世界銀行暨聯合國發展計畫(UNDP)的預估,加計越南、緬甸與柬埔寨三國的石油蘊藏量,最少有一百一十六億桶。若以每桶六十美元計算,至少將是近七千億美元的產值。其中,柬埔寨西南外海高達二十億桶石油和十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由於是最新才探勘出的,尤其受到重視。在美國國防部於二○○四年發表的〈亞洲能源未來〉報告中即指出,柬埔寨在美國的戰略版圖中,地位正在逐漸上升,「極有可能是第二個汶萊」。

位於柬埔寨首都金邊西南邊二百四十公里,有著美麗海岸線的磅遜港,原本只是個不到五萬人的小港口,因為發掘出石油,到今年已經發展為第三大城市。現在,包括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龍、中國第一大及第三大石油公司中石化與中海油,以及汶萊石油等六大國際級石油公司,全部到位,他們都已標下柬埔寨油田,準備在此大顯身手。就連美國海軍艦隊,今年也特地選在磅遜港,執行長達一個月的軍事演習。

不斷湧入的外國人,也帶動當地的服務業,「發現石油之後,這裡的柬埔寨人好像全醒過來了。」負責油田碼頭興建,並已與中石化攜手蓋煉油廠的柬埔寨前三大企業MEC執行董事韓強疇說道。

除此之外,二○○九年即將啟動的越南第一座煉油廠,也將改變黃金走廊的經濟面貌。走進這座煉油廠的所在地──中越榕桔工業區,超過一百名工人,正設法將長達數公里的輸油管串接在一塊,最讓人怵目驚心的畫面是,將近五十座油槽,猶如地上碉堡般聳立在工業區內,為打造這座煉油廠,越南政府已砸下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七十億元)。但這還不是句點,十一月底,越南政府已宣布,未來五年內,將在中越再興建兩座煉油廠。

力量三:連結中、印 十年內,類似歐盟免稅區可望產生

有了資源、有了交通路線,黃金走廊地處亞洲的連結點,更準備好迎接中國和印度兩大經濟板塊撞擊帶來的經濟動能。

此本臣吾指出,對中國而言,黃金走廊的意義有二:其一,將是其大西部開發計畫實現的「唯一出路」。中國目前已有計畫的利用雲南省養殖業、害蟲防治能力與農產品加工業等,來支援位於黃金走廊上的國家,而中國境內則由於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導致橡膠需求量大增,可以在這些國家種植橡膠樹,再將原料進口至國內。

其二,讓越南、柬埔寨等國成為中國的新生產基地。中國華南地區的人事費用逐漸提高,需要大批勞力的工程已經很難招募到員工,加上中國「勞動合同法」實施在即,不僅導致在中國的外商成本提高,連中國的企業都在尋求新的後花園。因此,一向被視為是廣東省零件進口區的越南北部,今後將會大量設立工廠,這點,從鴻海宣布在河內設廠,與其深圳生產基地做結合可見一斑。

而另一個受人矚目的關鍵性因素,則是將自二○一○年到二○一五年期間,陸續實施的廢除關稅壁壘政策,包括AFTA(東南亞國協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已在亞洲地區各國之間實行的FTA(自由貿易協定)與EPA(經濟合作協定)。只要十年,一個類似歐盟的大免稅區就可能產生!行銷大師柯特勒(Philip Kotler)即指出,如此一來,從中國、印度流通到東南亞各國,或東南亞各國流通到中國或印度,甚至,中國與印度間需要相互流通工業製品等,將可以自由交易。其中單是東南亞,超過五億七千萬人口的內需市場,就是一塊令全世界垂涎的肥肉。

受惠於即將來臨的零關稅好處,去年,黃金走廊上的雙邊貿易金額已逾五千億美元,年成長率為一八%,未來,只會更高。

力量四:中、日卡位 上演決定成王敗寇的殊死戰

來自日本與中國政府兩股勢力的交鋒,是帶動黃金走廊整體經濟改頭換面的第四股力量,過去五年,日本與中國,一直是當地東南亞前兩名的捐贈與投資國。

日本是最早看上東南亞這個經濟體的國家,一九八○年代,日本政府與企業對東南亞的投資,長期集中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與汶萊五個「東協海國」上,但從二○○四年起,情勢翻轉,日本對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與寮國此「東協陸國」的直接投資高達十四億美元,首度超越對東協海國的投資。

此本臣吾毫不掩飾的表示:「對日本而言,這已經不只是一場擴張的戰爭,更是一場拿不到就可能稱臣的殊死鬥。」

為此,日本積極對「黃金走廊」上的東南亞諸國示好,去年底才通車的「第二湄公橋」即是由日本政府出資興建完成,因此促成在曼谷已有相當基礎的日本汽車產業,得以開始將觸角伸向越南。不只如此,日本為稀釋中國的影響力,並強化主導地位,原先「東協十加三」的經濟圈架構,在去年,日本再要求將印度、紐西蘭與澳洲一併拉進來,形成「十加六」的超大經濟體。

而中國態度更積極,連續三年,中國|東盟博覽會都在廣西南寧舉辦。這項舉動是中國對「黃金走廊」區塊重視的一個里程碑。在中國政府的盤算下,涵蓋中國與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與寮國五國的超大型經濟體,南寧恰位於地理位置的中心點。「由此可見,中國已將東協陸國視為自身的經濟腹地。」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廖大珂指出。

廖大珂表示,中國拿廣西、雲南兩個「窮省」,和東南亞最窮的國家共同發展經貿,讓雙方互利、雙贏。為取得信任,中國不只大方的全部或部分免除柬埔寨、緬甸與寮國的債務,甚至撥出五十億美元的優惠貸款,並出資協助興建公路、港口等基礎建設。

不難發現,中、日兩國在這條「黃金走廊」上的積極卡位,已經讓這個長期被忽略的經濟體,一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其他各國也磨刀霍霍 讓河內辦公室租金一躍成為亞洲最高

除此之外,韓國也對此區域野心勃勃。累計韓國在東協陸國的投資金額已近百億美元。

其實,台商大廠,包括鴻海、仁寶等,未來五年在此區域也將投資超過五十億美元。

成長,在這個區域,已經是一種瘋狂的動能。從一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根據房地產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越南分公司統計,今年河內的辦公室租金已超越日本銀座,一躍成為亞洲辦公室租金價格最高的城市。這個在統計上,人均年所得只有一千七百美元的城市,為何租金超越東京?答案:因為全世界的人都來搶了。

揮別內戰、揮別貧窮、揮別百廢待舉,一個新的區域經濟,一股新的亞洲勢力,已然成形,準備飛躍。你也準備好擁抱它了嗎?

*黃金走廊未來10年的利多

時間 重大經濟議題

2008年 廣西欽州市煉油廠完工,為中國西南各省中最大煉油廠。

2009年 柬埔寨股市交易所開始交易。

2010年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形,區內貿易額將接近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準,並給東盟和中國分別帶來1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率。

2012年 越南山羅省水力發電廠工程完工,為東南亞最大發電廠,發電量可達102.27億kWh。

2015年 東盟經濟共同體成形,成員間貿易零關稅。

2020年 2020年之前APEC(亞太經合會)成員區內貿易關稅降為零,實施自由貿易。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