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引以為鑒-新聞 (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濟日報  陶冬

 

 Don't fight the Fed.(不要與聯儲對幹),是一句時常在華爾街上聽到的說法,這是集幾代華爾街精英經驗及慘痛教訓後得出來的錦囊。

 

 伯南克出手了,不要和他對著幹。以伯南克為首的聯儲,於113宣佈重啟資產購買計畫,QE2正式出爐。市場爭論聯儲的6000億美元流動性注入計畫是大過預期還是小過預期,筆者認為這根本是枝節問題。6000億不過是一個概數,如有需要隨時可以加碼。113聯儲聲明的意義在於,新一輪印鈔運動已經啟動,流動性狂宴變得更瘋狂。

 

這次聯儲會議的重要性,還在於聯儲設立出一個新的政策平臺,藉此影響市場的運作、經濟的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筆者估計1000億美元流動性注入已成為新的政策基準,就像過去央行以25個基點的利率調整作為政策變化的基準。聯儲每次開會均會根據最新的資料和發展在1000億之上作出增減,藉此昭示貨幣當局對經濟形勢的解讀,引導市場的心理與動向。量化寬鬆以細水長流的形式進入經濟生活,影響資金流動性。QE2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政策平臺,是聯儲在利率政策已經彈盡糧絕之後的新的政策工具,QE2的初始規模並不重要。

 

當伯南克宣佈QE2開始那一刻,他便是過河卒子,註定只能前進,不可後退了。如果說QE1乃危機時刻的權宜應急之策,QE2明顯是伯南克的個人選擇──將流動性過剩常態化。利用超寬鬆的貨幣環境刺激信貸、刺激匯率、刺激就業、刺激資產價格,以非常規的、激進的政策,不惜後果地避免重蹈日本式通縮的覆轍。伯南克為此賭上了個人的職業生涯,賭上了世界第一央行行長的聲譽。

 

那麼QE2會不會有效?QE1對平復市場恐慌、穩定金融體系是有效的,但是對加速經濟復蘇、刺激就業便顯得力有不逮。由於銀行的借貸功能未能恢復,聯儲製造出的天量流動性全部聚集在金融經濟層面,實體經濟受惠有限。QE2的運作模式與QE1幾乎一模一樣,筆者難以想像銀行為什麼突然願意貸款,企業為什麼突然願意雇人

 

不過QE2應該會帶來新一輪美元貶值。QE2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不大,其實伯南克對此心裏是有數的,只是他的面前只有一個控制鈕,除了印鈔票外,沒有其他貨幣政策選擇。而美國的財政擴張已經越來越不可持續,更不得人心。QE2通過大量增加美元的流通數量,起碼可以拉低美元匯率,這樣既可減輕債務負擔,又能吸引海外資金,還利於出口。聯儲在引導美元有序下滑的意圖和步驟,在筆者看來相當清晰。

 

美元是否繼續走低、貶值多少、多久,不盡取決於聯儲的貨幣政策,也取決於經濟(尤其是就業)恢復的情況,更取決於其他國家的政策取態。QE2出爐後,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不約而同地採取了觀望的態度,並未推出自己的量化寬鬆政策來反制美國。但是美元一路走貶,對日本、德國出口影響頗大,相信幾個大的發達國家採取制衡措施只是時間的問題。中期看來美元轉勢可能並非源自QE2退出,而是其他國家出事(如日本出口、歐洲債務)

 

QE2對市場,不啻為一劑強心針。美元貶值利好幾乎所有的風險資產。量化寬鬆下低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基本消失,迫使資金攀爬風險曲線以尋求回報。流動性過剩,對市場參與者帶來增槓桿的空間。美元套利交易鵲起,令商品、農產品及商品貨幣飛騰。超低按揭利率支持下,新興國家房地產受到追逐。從黃金到垃圾債券,從商品到ETF,從中國到巴西,從澳元到棉花,低資金成本帶來熾熱的投機炒作

 

聯儲將QE2與就業、通貨膨脹掛鈎,意味著超寬鬆的貨幣環境會長期維持下去。美國的就業市場,根本就存在著結構性錯位,就業機會其實在上升,但是失業人士的技能、經驗並不符合要求。筆者相信美國3-4年內難以回到5.5%的失業率。就業市場不改善,工資比重頗高的美國CPI便難大漲。筆者估計3年內QE2難以退出,出現QE3QE4的可能性也不低

  

QE2的特點是,細水長流6000億美元的初始擴張驗證了「細水」,聯儲在今後會用緩慢、穩定的貨幣擴張堆積出「長流」,最終的總額可能相當地驚人。聯儲正在舉辦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流動性派對,所有人都被邀請參加。Don't fight the Fed, join it。不要與聯儲對幹,去參加他的流動性狂宴,不過同時小心宿醉後的頭痛。(本文原載於經濟日報)

 

 

2010/11/06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股神巴菲特周一意外宣布接班人選,結果大爆冷門,名不見經傳、資歷甚淺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康姆斯(Todd Combs)將接任柏克夏海瑟威公司投資長。但巴菲特強調,康姆斯要到年底才會報到,短期內還沒有交棒的計畫。

 

巴菲特近年由於年事已高(今年80歲),退休後由誰接班始終是個熱門話題,尤其是柏克夏海瑟威逾1,000億美元龐大資產部位的投資決策大權會交到何人手上,最受股東與投資圈高度關注,巴菲特雖多次表示已在積極尋覓適合的人選,但至今都一直處於只聞樓梯響。

 

巴菲特周一在美股盤後突然發布重大消息,宣稱已為柏克夏海瑟威找到一名未來的投資長合適人選,是現年39歲、目前擔任Castle Point資本公司對沖基金公司合夥人兼經理人的康姆斯。

 

巴菲特之前曾公開表示,未來可望接替他執行長的位置共有3個候選人,外界一直認為當中以MidAmerican能源控股公司的董事長索克爾呼聲最高。

 

巴菲特指出,在尋找投資長上原本有3個中意的人選,最後在包括華裔美籍對沖基金經理人李祿的其他兩位婉拒後,由康姆斯出線。巴菲特表示,將先把康姆斯「覺得可以」的一部分柏克夏投資資金交由他操盤,之後慢慢提高康姆斯負責管理的投資部位。

 

外界對康姆斯的出線感到意外,因為他的投資資歷甚淺,且管理過的資產規模甚小,Castle Point對沖基金目前資產還不到4億美元。

 

截至今年6月底,柏克夏海瑟威的投資部位總資產已達1,250億美元,其中光股票部位就達523億美元。巴菲特表示,他花了3年才找到像康姆斯這樣有能力打理柏克夏龐大部位的投資專才,很高興延攬康姆斯加入柏克夏。

 

巴菲特強調,他打算將執行長一職切割,一個專責控股公司的企業管理,一個則統籌公司的所有投資業務,他現階段仍無交棒的計畫。

A09A00_T_01_02.jpg 


 人物側寫-撐過金融風暴 康姆斯獲青睞

工商時報 林國賓

巴菲特找接班人一找就是3年,如今人選終於底定。康姆斯雖是投資專家,但資歷不長且迄無重大戰績,何以能獲得股神的青睞,讓外界感到十分的意外與好奇,但這又再一次證明股神的眼光確實不同於凡人。

 

巴菲特周一接受「財富」雜誌專訪時表示,他是在柏克夏副董蒙格的推介下與康姆斯接觸,他過去3年來就是尋覓一位像康姆斯這樣能打理柏克夏如此龐大規模投資資產的專才。

 

康姆斯大學念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主修金融與跨國企業的營運,1993年畢業後先到州政府服務一陣子,之後轉往民間的進步保險公司任職,參與汽車保險費率的制定,而進步保險公司目前是柏克夏旗下GEICO的主要競爭對手。

 

康姆斯真正轉入投資界不過是2005年,當時在Trident基金公司的支持下設立Castle Point對沖基金,前前後後花了2年募集到5億美元的資金,2007年底才全面展開投資。

 

由於進場的時機正逢股市來到歷史高檔,沒多久後又爆發世紀金融風暴,康姆斯起步的時機確實不佳,更何況Castle Point又是一檔專攻金融股的基金。

 

雖然大環境不佳,績效不佳自是可想而知,但比較特別的是,金融風暴期間的幾檔地雷股像是美國國際集團(AIG)、雷曼兄弟、貝爾斯登、花旗、華盛頓互惠、房利美與房地美,康姆斯居然全都沒有踩到。

 

這或許是巴菲特相中康姆斯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巴菲特曾在2007年的股東信中指出,「要管理柏克夏投資資產的經理人必需是身體中就具備能發現並避開風險的基因,包括那些從未發生過的風險。」

 

另一個康姆斯與巴菲特的關聯是,康姆斯曾數次進出柏克夏這檔股票,大多數柏克夏的股東基本上只買不賣,但康姆斯曾在2007年與2009年靠著操作柏克夏大賺價差。

 

2010-10-27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菲特(Warren Buffett)1,000億美元投資組合有了新繼承人﹐但他得到這份工作的方式卻十分老套:應聘。

週二﹐華爾街對巴菲特選擇庫姆斯(Todd Combs)作為接班人的決定仍興奮不已﹐這位不知名的39歲對沖基金經理是傳奇投資大師巴菲特去世或退休後接管巴菲特投資組合的第一競爭人選。

2007年初﹐巴菲特意外地發佈了一封“虛位以待”的招聘啟示﹐庫姆斯就是數百位應聘者之一。但第一次的申請並未使他脫穎而出。

儘管如此﹐他並未退卻。他有三個孩子﹐住在康涅狄格州達里恩。這位低調的父親最近又給伯克希爾(Berkshire)副董事長芒格(Charles Munger)寫了一封信請求見面。芒格在採訪中說﹐他每年都會收到“幾百封”這樣的郵件﹐但“他的信里有某些東西引起了我的興趣”。

芒格回憶到﹐不久﹐芒格和庫姆斯就在洛杉磯市區的California Club一起吃午飯﹐並一直延續到下午。之後﹐芒格打電話告訴巴菲特說﹐我覺得你一定會喜歡這家伙的。

巴菲特說他和芒格賞識庫姆斯不光是因為他的能力和智慧﹐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確信他會融入伯克希爾嚴謹克制的公司文化

庫姆斯生於佛羅里達州的薩拉索塔(Sarasota)﹐現在仍然十分熱愛其母校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塞米諾爾足球隊(Seminoles)。巴菲特說﹐庫姆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和芒格對庫姆斯進行了類似兼併公司所做的“全面檢查”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巴菲特說﹐他是符合公司文化的100%完美人選﹐我在的時候可以界定公司文化﹐但我們需要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當創始人不在的時候也能夠接受考驗﹐庫姆斯在這方面是完美人選。

庫姆斯成為美國商界最受矚目的也是壓力最大的職位接班人﹐這一過程打破了一般的以權力和背景為重的升職軌跡。

他結婚時妻子April的伴娘盧坎特(Sheryl Lucante)說﹐他很聰明﹐適應力很強﹐他剛涉足這個行業時誰都不認識。


1993年從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一個州立金融監管機構的分析師﹐這份工作讓他對銀行的內部運作和欺詐調查有了深入的理解。

接著他加入了汽車保險公司Progressive Corp.﹐負責分析風險和制定汽車保險的費率。在那裡﹐他遇見了戴維斯(Chuck Davis)﹐這位公司董事後來幫助他創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

與庫姆斯曾經共事的人都說他對金融界的運作很好奇﹐對金融、商業和監管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自己做研究﹐並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報紙和晦澀的金融文件﹐例如保險公司的依法申報文件和資產池擔保證券的說明書。

2000年﹐庫姆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學習﹐在第二學年與其他39位學生一起被選拔參加“價值投資項目”(Value Investing Program)﹐那時候這一項目剛剛開始。庫姆斯從專業基金經理和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等知名金融教授那裡學到了確認和分析冷門股票的技巧。

紐約Hambletonian Partners LP對沖基金公司經理漢雷(Richard Hanley)2002年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擔任兼職教授時﹐開設了一門名為“應用價值投資”(Applied Value Investing)的課程。漢雷說﹐你在講課的時候會看到有些學生是在混時間﹐但還有些人是真心地想要賺錢﹐庫姆斯就是這樣的人。

漢雷回憶道﹐在一群急於想沖到第一的極其努力的MBA學生中﹐庫姆斯是最認真努力的。如巴菲特是其導師格林厄姆(Benjamin Graham)最優秀的學生那樣﹐庫姆斯是不是漢雷教過的最好學生呢?漢雷說﹐我不記得對自己說過“這家伙會成為下一個巴菲特”﹐但他可能是最有求勝欲望的學生。

庫姆斯2002年完成商學院學業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曾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董事總經理和對沖基金經理、目前正在競選國會席位的西普雷爾(Scott Sipprelle)﹐當時聘請他分析自己公司Copper Arch Capital LLC.持有的金融股。庫姆斯從此進入對沖基金的世界。西普雷爾說﹐庫姆斯咖啡喝得很多﹐他當時加班加點地工作﹐製作了大量數據翔實的表格﹐以評估金融服務公司遭遇負面事件的可能性。

Copper Arch公司管理的資產最多時大約曾有10億美元。它追隨了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即著眼於長線投資﹐持有的股份相當集中﹐並盡可能詳盡地瞭解自己的核心投資。從未當面見過巴菲特的西普雷爾說﹐我們把巴菲特稱為公司的精神導師﹐常常談起他這個人﹐閱讀他每年寫給股東的信並展開討論﹐還認真地分析他的投資組合。

2005年﹐一個新的機會到來﹐於是庫姆斯離開了Copper Arch。此前的幾年﹐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Stone Point Capital一直在謀求成立一只基金﹐運用它一般只購買非上市公司股權的核心部門的投資原則﹐投資於上市公司的股票。

身為Stone Point首席執行長的戴維斯說﹐在面試幾十位應聘者之後﹐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庫姆斯身上。從庫姆斯離開Progressive公司起﹐戴維斯就一直在瞭解他的動向。戴維斯說﹐經過九個月的反復斟酌﹐我們決定要支持他。Stone Point的公司提供3,500萬美元啟動資金和一些營業資源﹐幫助庫姆斯成立了他自己的基金Castle Point Management LLC。

投資公司Stonehorse Capital管理人之一佩里(Jared Perry)作為投資人加入了庫姆斯的基金。他說﹐庫姆斯對投資組合里股票部分的熱情好像比多數基金經理更高。

庫姆斯在辦公室外會見客戶時很少說無關緊要的話。說到和市場有關的話題時﹐他立馬興奮起來﹐然後開始談論自己最大的那些投資倉位。佩里說﹐很難找到某個跟他一樣充滿熱情和思考的人。

整個2006年和2007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隨著信貸市場泡沫越吹越大﹐庫姆斯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變得明顯起來。他在佛羅里達州不斷趨冷的房地產市場看到了建築貸款存在的問題﹐然後追溯其源頭﹐一直追蹤到中西部地區(Midwest)那些正在粉飾自己前景的銀行。

庫姆斯通過做空部分金融公司的股票﹐在市場崩盤時實現了盈利。到2006年年初﹐庫姆斯已經在看空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兩年過後﹐這兩家公司就將陷入大麻煩﹐並接受政府的救助。

庫姆斯做空金融股幫助他熬過了金融危機和市場崩盤﹐但也不是毫發無傷。庫姆斯2008年承受了略超5%的虧損﹐不過這個回報率還是遠遠超過了整個市場的水平。客戶說﹐2008年9月份市場崩盤、他的基金當月縮水9%時﹐庫姆斯感到失望﹐但是保持了相當的冷靜﹐不願意拋售他信得過的股票。

庫姆斯的對沖基金在去年實現反彈﹐增值幅度略超6%﹐低於整個市場的增長。據一位投資者說﹐今年到目前為止﹐庫姆斯的基金已縮水大約4%﹐這個表現低於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6%的漲幅。

其他成為庫姆斯粉絲的人說﹐和很多對沖基金經理不一樣﹐庫姆斯很少花時間跟業界其他人分享投資觀點﹐他寧願自己琢磨。但一些人在瞭解庫姆斯的操作後對他就不那麼佩服了﹐這也是庫姆斯的基金規模尚未突破4億美元的部分原因。

一位投資者拿到的文件顯示﹐庫姆斯基金當前的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Axis Capital﹐為沃爾瑪(Wal-Mart)創始人沃爾頓(Sam Walton)諸子做投資的Walton Investment Partnership﹐還有紐約一家“知名博物館”。

客戶說﹐庫姆斯在留意下行風險方面做得更好﹐而在發現具有巨大增值潛力的資產方面做得差一些。

庫姆斯的基金主要投資於銀行、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據一位投資者說﹐從2005年11月成立以來﹐這只基金的累計回報率為34%。

 

2010-10-27  華爾街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去理性的法拍市場
山水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林昱廷口述,記者曾萃芝整理

近期政府要壓抑飆漲的房地產市場作為似乎未見成效。暫停公有土 地的標售,私人土地卻一樣飆翻天。遺贈稅負的降低也同時造就了境 外游資大舉回籠,投資標的遍及預售屋、新成屋、中古成屋、商辦、 豪宅、店面、廠辦全包。境內的資金變成要與境外熱錢競爭、要比快 、比誰出價高才買得到。

以法拍市場來看,跟預售及中古屋市場一樣存在著北過熱,中、南 冷的情況。

舉幾個台北市拍定價格接近甚至高於市價的案例: 一、忠孝東路2段39巷2弄16號X樓,建坪43.02坪,土地持分13.92 坪;底價台幣(下同)1,810萬,拍定金額為3,088萬,每坪71.78萬 。本案件若非搭上都更題材,其實附近現在成交價格以40年左右的公 寓應該不過每坪55萬左右。

二、信義路6段15巷18弄6號X樓,建坪53.09坪,底價2,594萬;拍 定金額為3,159.9萬元,每坪59.5萬。本案件目前一般自住買方同社 區看屋出價也在每坪60萬左右。

三、敦化南路一段252巷17號X樓,權狀71.3坪,另一坡道加轉盤平 面車位,底價5,012萬,拍定價6,901萬,每坪91.8萬。本案件同巷旁 邊同樣產品屋齡稍舊無車位,仲介成交每坪85萬。

四、忠孝東路4段223巷41號X樓,權狀78.54坪(公設未登),底價 3,790萬,拍定價5,733萬,每坪73萬。目前同巷中有1戶剛成交正裝 潢中成交價70萬不到。

當然還有許多拍定價格幾乎超過中古屋市場價格的案例,上述幾個 案例其實因為地點都不錯,所以產品定位在每個人心中價值不一樣、 購買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也許因為投標前一時的激情而追高標金,反 正投標人自己覺得買了不會後悔就好。只是以一個專業經紀人必須說 實話立場,還是要承認法拍房市確實過熱了。

對於高總價豪宅、店面、土地等市埸,買方根本沒有貸款問題,而 且成交價、量俱揚。常常每周都有天價的成交行情出現;但是,對於 一般中古屋市場,一旦利率有升息的訊息或貸放成數的緊縮,那買氣 可是會急速降溫的,實在是不得不謹慎看待。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動債 近八成獲賠
【記者黃欣/台北報導】

銀行公會金融消費爭議案件委員會6日宣布,耗時一年多的連動債銷售爭議申訴案件的評議審查程序,已經全部完成,統計全部審理案件數為10,428件,共有79.5%的案件獲得補償。

銀行公會表示,最後一批的496件案件,已在5日通過評議審查,也讓連動債銷售爭議事件畫下句點。銀行公會統計,總共受理的申訴案件共25,146件、經移送評議委員會評議的案件數有10,428件,其中獲得補償案件為8,287件,占評議案件的79.5%、個案案件平均補償比率為24.04%。

銀行公會統計,不予評議的案件共有1,904件,占18.2%,其中包括961件「非雷曼公司連動債商品且申訴人尚未贖回」案件;無須賠償的案件為占237件,占2.3%。

銀行公會表示,評議委員會的所有評議結果,都會放置在銀行公會網站,內容包括「已受理」、「待審理」、「已審查待評議」、「已撤案」、「已和解」以及「不予評議」、「應予補償」、「無需補償」評議結果等項目,供各界查詢。

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表示,委員會已盡最大努力完成全部評議工作,希望消弭連動債銷售糾紛所引發的對立與不安。也希望藉由評議結果的審結與公布,鼓勵銀行依循委員會界定補償的標準,儘速與申訴人和解。

銀行公會並表示,評議結果如果是銀行有銷售缺失時,銀行應給予申訴人補償,而不是賠付損失;張秀蓮也強調,委員會的評議結論並非司法判決,連動債投資人若不能接受評議結果,仍然可以再依司法途徑尋求幫助。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比士泡沫榜 陸房市第二
【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

大陸房市泡沫風險有多高?美國知名財經雜誌《富比士》日前評出7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大陸房市高居第二,理由是大陸的高速成長,主要得益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這也促使房地產、股票價格虛高。這7個大泡沫分別為黃金、大陸房市、新興市場、美國國債、大學學費、交易買賣基金和銅價。

《富比士》認為,大陸目前房市的榮景與發展,主要是建商嚴重依賴銀行貸款、高風險投資及所謂「價格永遠上漲、利率永遠走低」的概念所換來的,這和當年日本和美國市場崩盤前情況相當類似。

高居「泡沫之王」的黃金,《富比士》分析,金價在過去10年上漲了逾300%,部分是由於投資者認為,黃金在金融危機時是最好的儲備投資。儘管黃金作為資產並不能生產任何實質的收入,但金價上漲的趨勢對投資者永遠是個誘惑。

另外,包括大陸的新興市場位居第三。《富比士》認為,隨著美國市場投資熱潮漸退,今年新興市場投資取得巨大的利潤。但新興市場波動不斷,現在不是投資的好時機。

銅價也是泡沫7大風險之一。《富比士》報導說,在房地產繁榮發展的時候,銅的現貨價格也不斷攀升。短短3年內,銅價就從04年的每磅1.5美元,飆漲到07年的每磅4美元。儘管去年銅價一度回落至每磅2美元,但之後價格就一路上揚。報導特別指稱,強大的銅需求部分來自於大陸。

《富比士》也說,網路股、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是過去10年害慘投資者的三大元凶,也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 8大最爛預言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2009堪稱許多事跌破眼鏡的一年,有誰料到3月初前還低迷不振的股市,如今像火箭般一飛沖天?有誰想得到高球天王地位無可動搖的老虎伍茲,竟會栽在偷腥緋聞上頭?

「彭博商業周刊」選出今年最差勁的8項預言,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對衰退局勢的看法及高球雜誌對伍茲的推崇,都成了自砸招牌的笑柄。

1.去年摘下諾貝爾桂冠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克魯曼,今年1月於紐約時報專欄中指出,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衰退相當嚴重,「可怕到彷彿開啟第二次大蕭條。」但實情是克魯曼過於悲觀,國會雖未如他呼籲採取大刀闊斧行動,但美國經濟今年第三季已見復甦。

2.被譽為「高爾夫聖經」的「高爾夫文摘(Golf Digest)」雜誌,在已出刊的2010年1月號發表歐巴馬總統如何向高球巨星老虎伍茲學習的專題,文中有句話說道:「伍茲絕不會做讓自己看來可笑的荒唐事。」豈料上月一樁車禍竟讓伍茲捲入難以收拾的桃色風暴,廣告代言泡湯,還被迫封桿暫離球壇。

3.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雜誌總編輯提姆威爾(Stephen Timewell)去年10月曾言道,「簡而言之在穆罕默德的活力領導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杜拜迅速改頭換面並蓬勃發展,成了指引波灣地區的明燈。」詎料杜拜今年11月爆發債信危機,還得靠鄰邦阿布達比掏出100億美元解危。

4.H1N1新型流感爆發後,世衛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將流感警戒層級升到最高的第6級....,「因為全體人類都曝露在此威脅下。」實情是陳馮富珍的話只對了一半,H1N1確實蔓延全球,但尚不致到主張全人類都受此威脅。

5.通用汽車執行長華格納(Rick Wagoner)今年3月曾表示,若倉促做破產準備通用恐將陷入泥淖,走上土崩瓦解之路。結果通用只花了40天時間就脫離破產保護重生,到9月底坐擁430億現金。

6.市場預測機構艾略特波浪國際公司(Elliot Wave International)創辦人兼執行長普萊希特(Robert Prechter)今年2月曾說,「照我的長期看法,還要幾年時間熊市才會反轉,股價還會大幅挫低,所以未來任何反彈恐怕只能視為熊市反彈。」結果1周後股市觸底,標普500指數自去年12月中的低點勁彈64%。

7.歐巴馬團隊的經濟顧問羅默(Christina Romer)及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今年1月曾樂觀預測,只要歐巴馬的振興經濟方案獲國會批准,今年第三季失業率頂多到8%。結果是歐巴馬的振興計畫獲准了,但10月失業率飆上創新高的10.2%。

8.歐巴馬交接團隊負責人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今年1月曾說,歐巴馬未來施政絕對快狠準,是過去歷任總統所不及。但事實是歐巴馬許多政策依然受在野共和黨的掣肘,包括健保改革。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樣在金融危機中淨賺200億美元
Gregory Zuckerman

就在去年金融系統崩潰、成千上萬的投資者損失巨額財富的時候﹐一位投資者卻出人意料地狠撈了一筆。他就是紐約的對沖基金管理人約翰•鮑爾森(John Paulson)。

通過做空樓市和大型金融企業﹐他的公司在2007年到2009年年初之間賺了200億美元。鮑爾森個人所得算下來接近40億美元﹐平均每天超過一千萬。這比羅琳(J.K. Rowling﹐《哈利波特》作者)、溫弗萊(Oprah Winfrey﹐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和伍茲(Tiger Woods﹐著名高爾夫球手)三個人2007年收入的總和還要多。

鮑爾森是怎樣辦到的?2006年﹐鮑爾森相信樓市即將崩潰﹐拿出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購買以高風險抵押貸款產品為標的的套保產品。樓市崩潰、抵押貸款大幅貶值的時候﹐鮑爾森的套保產品瘋狂升值。這一年﹐他的一只基金漲了超過500%。2008年﹐他做空了金融股﹐當金融企業紛紛倒下的時候﹐他又賺了。

他的成功之中﹐有沒有普通投資者可以學習的投資技巧?有的。當然這些技巧不能保證成功﹐但鮑爾森和其他一些投資者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確實給那些願與華爾街專業人士一決高下的人帶來了鼓舞。

鮑爾森這筆200億美元的史上最賺投資之中﹐有8條投資經驗可供借鑒:

1、專家所言﹐不可全信

2007年和2008年樓市崩潰、股市狂跌的時候﹐很多投資者都“虧大了”﹐但誰也沒有那些深陷不良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虧得多。而創造這些投資產品的﹐正是這批銀行家。就在鮑爾森和其他人做空這些投資產品的時候﹐華爾街的資深分析師們還信誓旦旦地為其安全性打包票。

經驗:華爾街推出“不容錯過”的新產品時﹐留個心眼。

2、泡沫等於麻煩

一些理論派的人士說﹐金融市場的有效性提高了。但從樓市、能源、科技到亞洲貨幣﹐近幾年的一連串金融泡沫說明﹐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容易失去方向﹐越來越容易跑過頭。今天﹐大大小小的投資者都看同樣的文章﹐看同樣的商業電視節目﹐追捧同樣的熱門投資秘訣。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同時擠向一個門口。

經驗:留條退路﹐也要留出現金預防市場重挫。

3、關注債市﹐發現問題

很多投資者跟蹤股市的漲跌﹐對債券市場的起伏卻只有模糊的瞭解。這是不行的。從過去的情況看﹐問題的萌芽都出現在很少有人關注的複雜市場﹐比如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這些問題最後整垮了樓市和股市﹐也整垮了整個經濟。鮑爾森和他的團隊準確地預測到了這一排多米諾骨牌的倒下。

經驗:債市對問題的預測能力強過股市。

4、掌握新的投資品種

鮑爾森通過買進信貸違約掉期(CDS)這種為債務提供擔保的衍生品﹐獲得了巨額利潤。當高風險的抵押貸款債券重挫的時候﹐鮑爾森這些套保產品的價格大幅上升。但很多專業人士對CDS合約缺乏瞭解﹐或者是懶得去學習這種相對較新的投資品種。

鮑爾森及其團隊當時對CDS合約一點經驗也沒有﹐但他們花了時間去瞭解。

經驗:學習各種新推出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其中一部分可以在投資組合中起到寶貴的作用。

5、用好套保產品

一些投資者曾擔心樓市崩潰﹐但很少有人為此採取應對措施﹐儘管當時CDS等套保產品都在賣白菜價。價外看跌期權(一種只有在市場重挫時才會得到回報的期權)當時的價格也很合理。便宜歸便宜﹐但很多專業投資者還是忽略了套保產品。

經驗:不要低估看跌期權這些“安全網”的價值。

6、經驗就是財富

危機中的一些最大贏家已人到中年﹐有人覺得這些人早已風華不再。但他們經歷過以往的市場低迷﹐而一些銀行家只識繁華﹐在危機到來時措手不及。

經驗:以古通今﹐利莫大焉。

7、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2009年年初﹐鮑爾森認定﹐他在2008年做空的銀行與金融公司已經改善了資產負債表﹐因此更加看好這些公司﹐於是在今年又賺了錢。

經驗:最成功的投資也不會永遠成功。

8、運氣也重要

2006年年初﹐鮑爾森確定樓市出現問題﹐並準備從即將到來的下跌中獲利。但一些樓市專業投資者此前已經確定房地產市場估值過高﹐其他人據此做空了樓市﹐但無法繼續容忍這樣做造成的損失。鮑爾森建立這筆歷史性的頭寸後幾個月﹐美國房價就開始往下掉了。

經驗:不要在任何一邊下注太重﹐哪怕看起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越理財-理財陷阱深 小心富翁變負翁
以為買了打折的股票 結果慘賠出場
記者葉文義/整理

賴建平原以為外資銀行比國有商業銀行更規矩,沒想到自己的「想當然」不僅令自己被騙得血本無歸,而且還倒欠了一大筆債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賴建平至今也不會相信,在短短幾月內就從富翁變成「負翁」。最近,他反思在荷蘭銀行的理財經歷。盡管很想將荷蘭銀行告上法庭,但是他連從北京到香港的飛機票都買不起,更不用說高額訴訟費。

這對於一個曾做了二十年的律師而言,尤顯殘酷。一個曾經風光的千萬富翁,為何變得如此落寞呢?

買了「能打折的股票」

這要追溯到2007年的6月,北京像往年一樣酷熱,賴建平攜夫人開著Q7奔往京城一家高級酒樓。進了包間,夫婦倆認識了一位身著職業裝的漂亮女子。 她叫張寧,經賴建平的一位朋友介紹才有了此次見面的機會。

酒席間,賴建平見張寧談吐不凡,便詢問其在香港的近況。張寧說自己曾在美國留學,時任荷蘭銀行私人銀行董事。

席間,張寧勸他去香港投資,還說自己所在的私人銀行就是專門為賴先生這樣的富人而設,不僅提供VIP服務,還有20%的年收益。

飯後張寧從包裡拿出一份一百多頁的全英文開戶文件。這位資深的公司法律師憑著自己經驗和對張寧及荷蘭銀行信譽的深信不疑,就在這份沒仔細看過的英文文件上簽了名。

賴建平一直以為只要不向帳戶存錢,就不會有什麼損失。轉眼到了7月,張寧又來拜訪他,說服他開始投資,他才向帳戶上存了420萬元(港幣,下同),準備去買「能打折的股票」。

其實是金融衍生商品KODA

賴建平以為自己真的是在買「打折」的股票,而並不知所謂能打折的股票,是一種叫「KODA」的金融衍生產品。

幾次獲利後,賴建平更對張寧的異常信任。10月中旬,他以7.54元的價格購買了每個交易日買入3500股復興國際股票的KODA合約。

然而從10月20日開始,由於市場因素,這檔股票不斷下跌,荷蘭銀行也開始催他往帳戶裡存入保證金。經諮詢,他才知道如果不按照銀行的要求存入保證金,不僅帳戶中的股票全部被賣掉,還要面臨違約賠償。

不知所措的賴建平好似待宰羔羊,只能往銀行裡存錢,直到2008年的3月,他已經往帳戶裡放了2100萬的資金。到了6月,舉債投資的賴建平早已不堪重負,他跟荷蘭銀行交涉希望停止合約。

而後賴建平再也沒收到過股票,他稍稍地鬆了口氣,以為問題解決了。可就在9月8日那天,他接到荷蘭銀行的電話,讓他把此前3個月的股票收回。而9月18號他收到的復興國際的股票已經由7.45港元的跌到2.36港元了。

巨額保證金虧光還倒賠

此時的賴建平苦不堪言,銀行晚了交貨3個月,令他憑空損失了幾百萬港幣。最終,他的2100萬保證金虧得無影無蹤不說,還倒欠銀行200多萬港幣。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當初只是簡單的投資卻沒想到變成現在的傾家蕩產,不是賭博卻跟賭博無異。賴建平並非個案。今年5月25日在北京市二中院郝婷女士被香港星展銀行告上法庭,原因是其投資了該行的一項理財產品,沒料到的是她投資的8000萬血本無歸,還倒欠了銀行一億多。可以說她跟賴建平有著相似的經歷。

KODA無監理機構

KODA屬於境外產品,是外資銀行的一種金融衍生理財產品,大陸境內並沒有相關的監管機構。根據香港規定,KODA的入場費在800萬港元以上,只有「專業投資者」方能投資,這種投資行為,無須得到證監會核實批准,因此不受當局監管。

這款美國發明的金融衍生產品,在歐美禁止對公民零售,其主要銷售對象是在新加坡和香港機構,香港一些金融機構則將其中一半轉手給大陸客。

其實,KODA是一種與股票掛勾的期權產品,它設有取消價及行使價,在一年的期限內以低於現時股價的水平為客戶提供股票。

KODA有四個特性:買入股票的行使價往往比現價低10-20%;當股價漲過現價3-5%時,合約自行終止;當股價跌破行使價時,投資者必須雙倍買入股份;合約一年有效,但是投資者通常只需要擁有合約金額40%的現金或股票抵押即可成交,因此這一產品往往帶有槓桿性。

也就是說,假如一檔股票價格為每股10元,與之掛勾的KODA產品售價可僅為每股8元,但是當股票跌到每股1元時,投資者還必須要按每股8元的價格每天買入,且要雙倍的買,中間不可取消交易,直至合約到期為止。

收益有限但風險無限

對於購買該產品的投資者來說,他們預期股票市場會上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利,不過獲利有限。然而一旦標的下跌,投資者就會虧損,此時該產品的槓桿作用會放大損失。

由於收益有限但風險無限,國外投資者曾經給這種高風險產品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I KILL YOU LATER」,中文意思是「我遲早會殺死你」。

投資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購買環節,大多是理財經理沒有解釋清楚理財產品的設計結構,沒有全面說明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等。

更糟糕的是,大陸投資者由於迷信這些外資銀行的誠信和理財顧問的操守,往往不會全方位地去瞭解產品,結果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財富轉眼間化為烏有。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金投資人聚集公債避險 錯過股市漲勢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共同基金投資人去年於股市受創後,持續聚集公債 基金避險,許多人因而錯過了股市自3月低點以來近50% 的漲幅。

Morningstar公司周二公布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至 8月為止,約有2264億美元流入了美國開放式基金。

「基金公司幾已補足了2008下半年流失的資金,當 時投資人自共同基金抽出資金達2510億美元。」

然而,今年以來流入的資金中,約有2091億美元, 或逾90%,已進入公債及市場債券基金。

這股趨勢於8月持續,投資人於8月投入540億美元至 各式共同基金。

Morningstar說:「這是自2007年2月以來,最大流 入金額。雖然對基金公司屬肯定訊號,但並不必然意味 對股市重燃了熱誠,」

「今年大多時間裡,大量資金一直流入固定收益基 金,」該報告指出。「8月資金約有60%流入了公債基金 ,另有20%流入市場債券基金。」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碧桂園發債 利息飆到11.75%
記者何蕙安/綜合報導

曾經培育出中國大陸首富的廣東房地產商「碧桂園」,繼今年2月在新加坡發行港幣38.99億(約新台幣163.6億元)可轉換債後,日前再公告發行利息高達11.75%的3億美元(約新台幣111億元)債券,震驚各界。

華夏時報報導,根據碧桂園發布的融資計畫,3億美元將先償還一筆中信嘉華銀行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4億元)的貸款,其餘則投資新物業專案。

房地產融資潮從今年銷售火爆後一直絡繹不絕,包括華潤置地、保利地產、金地等多家大型房產企業早就投入融資行列,碧桂園的融資舉動並不稀奇,怪的是高達11.75%的利息。

據瞭解,大陸最新的銀行貸款五年以上利率也只有5.95%。

「公司信譽低,但又急需用錢,只能用高息來吸引投資者。」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投資者表示,高息融資無異於飲鴆止渴,雖然解決眼前的問題,但若到期無法償還,將面臨資產清算、破產等風險。

碧桂園今年2月發行可轉換債時,也為了吸引消費者,拿出港幣19.5億元(約新台幣81.8億元)作為抵押,跟美林協議,將碧桂園股票交易價鎖定在港幣6.85元(約新台幣28.7元),換股價為港幣9.05元(約新台幣37.9元)。只要碧桂園股價低於6.85元,碧桂園就得自掏腰包,幫換股的債券持有人付差額。

風光一時的碧桂園,近來接連的危險舉動給人「氣數已盡」之感。碧桂園股價2007年曾達到港幣14.18元(約新台幣59.5 元)的最高位,但上周收盤價只剩3.19元(約新台幣13.3元)。

隨著公司股價大跌,曾在2007、2008年蟬聯大陸首富的執行董事楊惠妍,身價已縮水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800億元);雖然楊惠妍兩度增持碧桂園股票總計8,894.6萬股,以提振股價,但市場仍不為所動。

2008年時,碧桂園設定的營收目標是人民幣320億元(約新台幣1,354億元),但最終僅達175億元(約新台幣740億元);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成績人民幣87.9億元(約新台幣372億元),連前十名都擠不進去,已經落為二線房產商。

去年8月,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在油價高漲時,砸下人民幣130億元(約新台幣550億元)投資煤製油,但隨著國際油價走跌,和煤製油技術不成熟等因素,今年6月傳出楊國強黯然轉投資LED,百億資金一去不復返,使碧桂園資金更加緊張。

楊惠妍 兩年內從雲端跌落
記者/何蕙安

很多人28歲還沒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但碧桂園執行董事楊惠妍已經當過中國大陸首富,也親身體驗身價蒸發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800億元)的感覺。

2007年4月20日,碧桂園在香港掛牌的那一天,碧桂園主席楊國強送給二女兒楊惠妍一份史上最大的禮物:碧桂園70%股份,楊惠妍當天就以港幣692.1億元(約新台幣2,904億元)的身價,躍為大陸女首富。

當時,楊惠妍才25歲,新婚一年,原本的夢想是當老師。楊惠妍到底有多富有,很多人很難想像,美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曾經給了一個頗為具象的描述:楊惠妍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美國投資大師索羅斯、蘋果的執行長喬布斯,還有傳媒大亨默多克。

很多人問楊國強原因,楊國強回答得直爽,「就算等到我100歲,(股票)也是要給她們,自己人才信得過。」

不過,緊接而來的金融危機,2008年大陸房市成交量普遍降兩成,碧桂園的總負債暴增六成,累積到人民幣307億元(約新台幣1,299億元)。

今年初碧桂園為了急迫的資金需求,發行可轉換債,為取信於投資人,楊惠妍決定放手與美林對賭,下場卻是付出人民幣12.42億元(約新台幣52.5億元)的代價,讓碧桂園陷入更深的經營困境。

因股市瞬間崛起的楊惠妍,隨著碧桂園股價直直滑落,也迅速墜入身價暴跌的窘境,去年還是大陸首富,今年5月卻坐上財富蒸發榜的榜首,且虧損持續擴大。

曾經夢想當老師的楊惠妍,兩年前一肩挑起這個身不由己的家族重擔,對於千億元資產的倏忽即逝,個性低調的她不曾透露過任何心情。

很多人認為,有個富爸爸雖然令人羨慕,但現實的經營環境殘酷,讓一個28歲的女孩得在兩年內體驗人生起落,這種不可承受之重是常人難以想像。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爾街尋找新的金雞母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去年9月,次貸風暴在華爾街掀起滔天巨浪,五大投資銀行在房貸相關投資大虧下,從此成為歷史名詞。然而在相隔一年後,華爾街投資銀行又重起爐竈,開始尋找新的金雞母,而這一回他們把目標放在壽險身上,計畫開發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將取代房市泡沫時期的房貸擔保相關產品,為他們賺進大錢。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現在計畫大量買進所謂的「壽險貼現保單(Life Settlement)」,即是久病不癒或是老年人的保單,然後把這些保單予以證券化,再包裝成債券,賣給投資人。投資人等於是替這些保單負擔保費,而保戶去世後的賠償金則是歸投資人所有。

此一商品的投資概念是在於保戶死得愈早,投資人賺得愈多,但是保戶活得愈長,就代表投資人賺得愈少,甚至還會虧本。儘管目前尚未有這類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上市,但是根據了解,已有一些華爾街業者都已在籌劃之中,其中腳步最快的業者之一是瑞士信貸,已建立了從買進保單、包裝,到重新售出的一套金融裝配線。此外,高盛也設計出一個壽險貼現保單指數,供投資人進行交易。

專家指出,事實上,有許多壽險保戶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認為已無保險的必要,而把保單賣還給保險公司,不過所賣得的金額都相當有限。相較之下,華爾街業者等於是以高價來收購這些保單,通常所開出的價碼是保險公司的4倍左右,對於想要出售保單的保戶而言,的確有其吸引力。

此一情況對保險業頗為不利,有些保戶可能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認為保險已無必要,於是停止繳納保費,形同放棄保單,保險業的賠償成本可因此大為減少。然而保單在華爾街業者手中,卻是轉化成金融商品賣給投資人,等於是投資人在付保費,因此也沒有放棄保單的問題,保險公司所面對的是必須負擔所有保單的賠償成本。而在成本增加下,保險業者可能會被迫提高保費。

外界對華爾街投資銀行此一新產品計畫的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是金融創新的展現,然而也有人認為以人的生命來換取利益是不道德的。美國保險資訊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魏斯巴特就表示,這根本不是投資,而是以人的生命來賭博。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虧5,000萬美元 張子文告德銀
對德意志銀行為他操作「折扣股份買賣計畫」造成損失,要求負擔全部賠償。
【張令慧/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也是治療過敏性氣喘Xoliar藥物的發明人張子文,日昨日針對其寄存於德意志銀行帳戶的4800萬美元,因為德銀的投資顧問為他操作「折扣股份買賣計畫」,以致產生的全部損失,向新加坡高等法院提出德銀應負擔全部賠償的訴訟。

張子文指出,他是德意志銀行的「私人理財」客戶。他的帳戶是在新加坡開立,但是由利香港德銀所管理。對於會造成此筆將近5000萬美元的損失,是因為德銀的投資顧問建議他進行德銀所稱「折扣股份買賣計畫」(Discounted Share Purchase Programmes, DSPP即「股票衍生工具之累積股票合約票據」"Accumulator")的投資。

據德銀投資顧問的建議,張子文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間,每日以指定價格買進指定數量的花旗集團、瑞銀集團及法國興瑞銀行的股份,總計共執行34個DSPP的購買合約。所有的投資資金由張子文在德銀的存款,以及德銀以張子文在德銀的存款,與他所購入的DSPP股份作為擔保所提供給張子文的融資。

張子文說,他因合資創立的Tanox公司擁有Xoliar藥品專利,2007年3月,Genentech收購Tanox,他因而獲得美金1億1800萬美元的轉讓股權金。所以,德銀的助理副總裁溫凡庭(Wan Fan Ting)才協同其香港的「私人理財」單位到台灣來向他招攬生意。

張子文說,他當時即向溫凡庭表示,自己是屬於保守性投資者且傾向於反對風險性的投資,因此投資方向與目標,主要在確保投資能在穩定中成長。

張子文說,2007年8月28及31日,他分別在德銀戶頭中寄存了2612萬2千美元,初期德銀只將該筆資金用在定存及債券投資上。直到2007年11月,溫凡庭才向他推薦經由DSPP購買其他銀行或公司的股票,溫凡庭當時並沒未向他強調,當股票的市價跌落至低於DSPP履約價格時,對投資者可能造成的衝擊。

沒想到,到2008年3月7日,德銀第一次通知張子文DSPP負債可能已達7600萬美元區間,為了保證金的追繳,他再度存入2200萬美元至德銀戶頭,結果到2008年11月17日,其4800萬美元的存款已全數用罄,這些錢被德銀用來給付(1)因為解除DSPP契約應支付給德銀的費用,以及(2)給付在仍然有效的DSPP契約之下購買股份的費用,但所購的股份將被德銀出售,以支付張子文到期應繳給德銀的保證金。到2009年1月,張子文在德銀的帳戶已出現負債餘額165萬624美元。

人物側寫-他生技致富、陌生世務
張令慧

出生於一個單純的小康家庭的張子文,花了人生大半的時間在實驗室內,對他來說,實驗室外的世界,他是相當陌生的,也因此,許多與張子文有過第一次接觸經驗的人會發現,張子文在生技專業領域之外的溝通,總是多了一份的靦腆與生澀。而他萬萬沒想到,用一生的專業掙得的財富,卻在短短的時間裏,在自己陌生的領域幾乎賠得精光。

張子文的父親是臺灣鐵路局的職員,母親則是偶爾從事農務的家庭主婦,生長在那個「來來來,來台清交,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張子文在清華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就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且到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能夠悠遊於美國兩大長春藤聯盟學校,足見張子文在科研領域的投入與專精。

事實上,張子文在實驗室一待就花了30多年的,而在這30多年的歲月中,他花盡力氣,全心全力投入在研究免疫系統、抗體,以及相關藥物的開發上。終致能夠發明擁有”Xoliar”為商名的藥物anti-lgE,而Xoliar 已獲得包括美國及英國等多國的認可,可用於治療嚴重的過敏性哮喘疾病。

在科研上的成就,讓張子文與他人合資創立擁有Xoliar 藥品專利的Tanox 公司,成為Genentech 公司收購的對象,他也因為轉讓持股而獲得1億1800萬美元。基本上,重視研究程度高過財富的張子文,他將轉讓股份的大部份所得,都捐給了學術機構和慈善組織,包括清華大學,哈佛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另外,有一部份也已經成立基金會,希望能用以促進提倡生命科學及免疫學的研究和發展。

至於原存於德銀的存款,張子文原本只想能有個安穩的收入便可,哪知卻被投資顧問用在投資高槓桿的商品上,而這一個跨領域的決定,卻讓張子文渡過一段相當艱辛的日子。

操作DSPP 看錯大賠
【劉益昌/台北報導】

針對生技專家張子文與德意志銀行間有關DSPP(股票衍生工具累積股票合約票據)的投資爭議,外商銀行主管指出,DSPP是一種結合選擇權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因涉及選擇權及槓桿操作,看對市況時大賺,但看錯市況時,確實會賠光本金且還要補繳投資損失的價差。

外銀主管表示,DSPP目前不准許在國內銷售,投資人都是在海外市場購買或透過私人銀行操作。操作DSPP通常會與銀行簽訂一定投資期間的委託合約,譬如半年或一年等。在這段期間,委託私人銀行代為在一定的價格,定期購入股票,等累積一定部位後,也可以委託私人銀行在一定的價位,定期賣出股票。

操作DSPP,市況看準時,透過槓桿操作將大賺,但看錯市況時,就會被迫持續購入虧損的股票。照契約約定,通常不能中途退出,否則要賠償違約金。舉例來說,台積電股價每股100元,投資人與私人銀行簽訂DSPP,委託銀行在半年內以折扣後的90元價格定期累積買入台積電股票,當台積電股價大漲至120元或甚至130元時,私人銀行還是以每股90元的價格計價,定期將台積電股票匯入投資人戶頭,投資人大賺。但若看錯市況,台積電股價持續大跌,即使跌至每股80元或甚至70元,私人銀行還是以每股90元的價格計價,定期將台積電股票匯入投資人戶頭。投資人若要中途出場,必須賠償違約金及跌價損失。

外銀主管形容,這有點類似台股的融資信用交易,透過融資,雖可以用有限的本金,槓桿操作購入更多張數的股票,股票大漲時大賺;但當市況看錯,所融資的股票持續跌破融資維持率時,投資人必須補繳保證金,否則會遭斷頭。若股價跌幅過大,斷頭後不但本金賠光,還要補跌價的價差給券商。

外銀主管表示,張子文的案例,須看其與德意志銀行間當初簽訂的契約,但操作DSPP,確實可能賠光本金且還要倒賠價差損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票金融奇才無法預見危機!英學者向女王說抱歉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的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周日報導,英國一群卓越的經濟學家為他們未能察覺到此波金融危機,已向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道歉。

報導指出,這些經濟學家寫了一封信,回應女王去年11月訪問倫敦政經學院時,提出為什麼沒有人察覺到這場信用緊縮的疑問。

根據報導,該封信指出這些「金融奇才(financial wizards)」認為他們處理風險性債務與保護金融體系的計畫正確無誤,但在「一廂情願而且傲慢」上難辭其咎。

在這封長達3頁的信上聯署的有英格蘭銀行(央行)貨幣政策理事會成員之一的貝斯利(Tim Besley)與歷史學家韓尼斯(Peter Hennessy)。

報導指出,這封信的內容在6月一群頂尖經濟學家出席的研討會上被提出來討論,席上可見英國財政部常任秘書麥克佛森(Nick MacPherson)與高盛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

根據報導引述的信件內容,「總而言之,女王陛下,雖然這場危機有許多成因,但未能預見它來襲的時間、範圍與嚴重性並加以迴避,基本上是國內外許多足智多謀人士的疏失。」

白金漢宮未評論此一報導,但表示女王常與專家討論時事。金恩(Mervyn King)在3月成為第1位獲女王邀請入宮密談的英國央行總裁。

白金漢宮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女王一直會去注意並了解時事。很顯然,經濟衰退非常有話題性。」

倫敦政經學院的教授加里卡諾(Luis Garicano)表示,他在女王訪問該校時與她討論過這場危機的起源。他說,女王問「為何沒有人察覺到?」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動債評議 補償率僅18.5%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銀行公會23日公布第二波連動債評議結果內容,共869件,其中應予補償案件有697件,比重有80%,高於第一波的七成,但平均補償比率仍只有18.5%,如果包含不賠案件在內,則僅15%。

銀行公會人員指出,投資人對於評議結果不滿意,可以不接受,並向法院提出訴訟。將來在法院訴訟階段,銀行須補償15%的評議結果,對投資人來說仍是有利的依據,至少可以告訴法官,銀行有疏失,才會需要補償消費者。

銀行公會表示,連動債銷售糾紛案件,第一波公布的評議案件有100件,昨天公布的第二波則是到7月17日止,共有869件,其中應予補償案件為697件,比率為80.2%。

應予補償案件中,平均補償比率則是18.56%,低於第一波的20.3%,至於全部869件合計,平均補償比率則是15%,跟第一波差不多。

最近評議委員會接獲不少送件評議卻又撤回的案件,銀行公會人員表示,投資人一旦撤案後就無法再送件評議,投資人可能要想清楚。

根據銀行公會最新統計,目前評議委員會受理的評議案件有2.5 萬件,其中已撤案的件數有792件,已結案的案件則有4,455件。至於未送評議委員會,投資人跟銀行直接和解的案件則有9,218件,換言之,連同評議委員會已結案件數,已處理完成的連動債爭議案件共有1.3萬件。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索上的芭蕾
楊雅惠

談到有成就的芭蕾舞國度,會讓人想到俄羅斯;論及有成就的經濟地區,卻常會遺忘俄羅斯。俄羅斯雖然也想在經濟上躋身列強,但幾度像在鋼索上跳舞一樣,走得搖搖晃晃。

俄羅斯今年6月中旬以金磚四國(BRICs)之名,舉辦了一場世界矚目的會議,四個國家的領袖會面,分別來自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此四國近年來被視為新興經濟體中的明日之星,具龐大市場經濟潛力。該會議討論金融海嘯國際議題,甚至公開挑戰美國的世界主權貨幣地位。

但就在此國際大型會議舉辦前一個月內,國際報導陸續出現某種聲音,包括《經濟學人》、《英國時報》、投資銀行的分析報告,有人已質疑俄羅斯是否夠格繼續掛名金磚四國之一,應否將「BRICs」刪去「R」而減為「BICs」。

蓋金融海嘯期間,俄羅斯的經濟成長率2009年第一季萎縮至-9.5 %,乃為四國之末。其生產資源以原油與天然氣為主,但油價在金融海嘯期間狂跌,經濟生機如被扼喉。經濟基礎單薄,政治風險偏高,銀行體系脆弱。國際貨幣基金(IMF)近來已警示:俄羅斯需要全面性的壞帳與短缺資金批露計畫。

以當前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並不足以單挑美國,卻大張旗鼓打著金磚四國的招牌開會,甚至向美國嗆聲,這是金磚四國史無前例的第一次會議。觀乎俄羅斯召開此會議的意圖,似有藉此強化其緊繫金磚四國地位的意圖,以免遭到除名。這種暫時性的宣傳作法,可看出執政當局的努力,且隨著全球經濟隱隱出現嫩芽回春跡象,國際油價止跌開始攀爬,遂暫時止住了俄羅斯被從金磚四國除名的討論。然而,並未看到俄羅斯提出解除經濟根本問題的作法。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路線,總像走在鋼索上一樣失穩。1991年蘇聯解體,從共產社會主義邁向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制度的效率較高,但是各種配套機制必須完備。俄羅斯的轉型方式太過粗糙,未經縝密規劃,廢除計畫經濟和全民所有制,只是貿然將原有制度全部捨棄,民眾沒有經商經驗,欠缺成本利潤管理觀念,勞資關係混亂,個人維生技能未具,人民物質生活條件反形惡化,經濟、政治、社會的不安,演變成1993年的莫斯科群眾騷動。

搖搖撞撞的路線,到了1998年,終引起各種危機的全面爆發。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盧布貶值,銀行系統全面癱瘓;財政赤字原為舉債方式改為發行貨幣方式,拖欠退休金造成勞動者不滿,政府頻繁更迭與社會政局不安,各種問題積重難返。其問題之嚴重,引起全球注目緊張,甚至有所謂的1998年「俄羅斯病毒」之喻。

俄國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芭蕾舞「睡美人」、「胡桃鉗」、「天鵝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舞者踮著腳尖旋舞,雖然腳尖之著地點不多,但能立、能跳、能轉,此乃高難度的挑戰,需舞者多年打造基礎功力。然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並沒像其芭蕾舞者那樣做好內力根基,幾度急急然起舞而屢摔跤,坐困愁城。

觀乎俄羅斯的經濟結構,非常不平衡,其鋼鐵、有色金屬、石化、航空、核能、軍工等工業皆具世界領先水平,但其輕工業,如食品、輕紡、家電等卻不能自給。

俄羅斯若要拓展經濟根基,可考慮若干方向,例如將其航空與軍工方面的科技化為民間科技產業的能量,提昇企業創新能力,並且強化銀行體系等等,尋求兼顧利基、穩定而具動能的發展路徑。未來俄羅斯能否在危機試煉中繼續留駐金磚四國,不再被人提出「BRICs」減為「BICs」的論調,就看其經濟金融基礎是否打造強韌了。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裔版馬多夫 涉詐數億美元
【編譯陳家齊/綜合報導】

華爾街日報網站15日報導,台灣人Danny Pang(彭丹尼,譯音)在加州經營的私募股權基金PEM集團,遭前員工指控以馬多夫手法,透過台灣的銀行向台灣投資人詐騙,金額高達數億美元。他的學經歷真實性浮現問號,前妻遭謀殺也疑雲重重。

報導指出,彭丹尼經營的PEM集團(Private Equity Management Group)從2004年起,透過台中商業銀行、永豐金控、華南金控與一家渣打銀行的子公司,吸金達數億美元。PEM網站上載明的台灣辦事處是ERM Resource Ltd.,在台灣經濟部商業司登記資料為英屬維京群島商宜恩財富管理公司。

PEM在北京、上海、台北都有設點。上海辦事處名為保盛豐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華爾街日報報導,彭丹尼只從華人圈獲取投資金。彭丹尼拒絕華爾街日報訪問,PEM發言人說「大多數」指控都是子虛烏有。

PEM刊登的彭丹尼履歷說,他從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取得商學碩士(MBA),現在管理40億美元規模的私募基金,並曾擔任摩根士丹利資深副總裁。加州大學校方記錄顯示一位Danny Pang僅就讀一學期,沒有取得任何學位。摩根士丹利表示查無此人的就職紀錄。PEM網站現在僅剩首頁,彭丹尼履歷的網頁已無法查詢。

PEM前總經理亞鮑卡(Nasar Aboubakare)說,彭丹尼2007年向他透露龐氏騙局(老鼠會)。PEM的一項業務是以折價收購老人的保單,等老人過世後取得保金。但由於老人愈活愈久,投資目標無法達成,彭丹尼告訴亞鮑卡,公司要拿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舊投資人的收益。

PEM募得資金用於投資分時度假村及其他美國資產,彭丹尼常向投資人出示這些資產的保險文件以取信。亞鮑卡出示兩份保單,一份保單的保額為3,160萬美元,另一分則在彭丹尼示意下改成1.08億美元。

彭丹尼曾任職於創投業鈺豐投資公司(Sky Capital),創辦人兼執行長徐克宇說彭丹尼1997年6月竊取300萬美元,將他開除。但徐克宇隨後致信華爾街日報說,彭丹尼是「自願離職」。

華爾街日報說,PEM曾出價50萬美元請舉發彭丹尼的亞鮑卡阻止華爾街日報刊登報導,但遭亞鮑卡拒絕。

亞鮑卡與兩位與彭丹尼共事的合夥人說,彭丹尼經常到台灣招募投資人,來台時通常住晶華國際酒店總統套房,經常召妓。PEM發言人否認這些說法。彭丹尼的前妻原先是脫衣舞孃,1997年遭到槍殺身亡,案情依舊成謎。彭丹尼並未遭到任何刑事指控。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解決了大蕭條?
【于國欽】

美國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讓千萬人失業、逾萬家銀行倒閉,羅斯福的新政向來被視為扭轉衰退的靈丹妙藥,但查閱美國的歷史資料卻發現,新政所新增的政府支出,並不如想像中這麼多,美國得以自蕭條中復甦,真的是拜新政之賜嗎?值得一探。

經濟學家分析

古典v.s.凱因斯

到底是誰解決了這場蕭條?古典經濟學家向來相信市場自我恢復的機制,他們認為美國的GDP由1929年1036億美元跌到1933年的564億美元,已跌無可跌,落底回升本屬自然。但凱因斯學派的經濟學家仍然相信新政擴大公共建設所注入的預算,才是使經濟否極泰來的原因。

長期以來,由於缺少客觀的統計資料進行檢定,因此至今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依舊是各持立場,到底大蕭條是怎麼消逝的,還是沒有定論。然而依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最新的歷史統計可以發現,羅斯福在1933年就任總統之後,確實提高了公共建設支出,但提升的幅度實無法與今天美國總統歐巴馬相比,1934年的美國政府支出僅由1933年的87億美元略升至105億美元,往後三年每年政府支出也僅約130億美元,沒有令人驚嘆的天文數字,聯邦政府舉債如此節制,這和羅斯福對財政紀律的堅持有些關係。

羅斯福新政

舉債節制

今天大家都記得羅斯福在1932年參選總統時承諾實施新政的演講,但經濟學家薩繆爾遜曾發表文章說:「羅斯福原來是一位憎惡舉債的人,他甚至曾譴責胡佛是一位魯莽的赤字揮霍者。」這樣看來,羅斯福舉債執行新政應是迫於情勢,他是如此推崇財政紀律,難怪1937年底美國經濟再陷衰退時,這位因新政名垂青史的總統對於再次擴大內需卻顯得意興闌珊,羅斯福此舉對於財政的持盈保泰雖有裨益,但卻因振興能量不足而使得衰退在整個30年代時隱時現,如影隨行。

二戰開打

國防需求帶動經濟

也正因為如此,直到1940年美國的GDP仍然沒回到1929年的水準,這除了顯示這一波大蕭條對經濟體質破壞之深,非長期治療無以竟其功外,新政的力道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這個晦深莫測的衰退情勢直到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告結束。

我們觀察美國政府支出可以發現,隨著希特勒進軍波蘭,掀起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的國防支出倍增,由1939年15億美元升至1941年的143億美元,珍珠港事件次年,也就是1942年更升至511億美元(僅國防支出即等於1933年的GDP),同年美國政府支出的規模因此升至627億美元,這個規模所創造的需求是新政期間的五倍,美國經濟此後3年遂以兩位數瘋狂成長。

觀察這場衰退,雖起因於股市崩盤,但隨之而來的通縮(deflation)破壞經濟結構,恐怕才是瓦解經濟復甦的主因。資料顯示,即令於新政期間,1938年、1939年消費者物價仍連兩年下跌,直到二戰開打,飛機、槍炮、軍艦等軍備需求升高,美國的國防工業產能大增,才打破通縮的困境,而自1941年起直到二戰結束,美國通膨率平均高達5%,大蕭條以來的物價持續下跌(通縮)情勢,至此才劃下句點。

終結大蕭條

希特勒也有功?

那麼美國這場大蕭條到底是如何消失的,美國經濟是如何復甦的?是市場自我醫治?是羅斯福的新政?還是二次世界大戰?可以這麼說,羅斯福的新政為復甦舖好了一條復甦的跑道,而待二戰所啟動的驚人需求後,美國經濟才得以凌空而上。

美國經濟學者加爾布雷思(J.K.Galbraith)說:「希特勒發動二戰,在解決自家的失業問題後,又為了他的敵國做了同樣的服務;算起來,他才是凱因斯思想真正的傳播者。」撇開希特勒的罪惡,純從經濟而論,這應屬持平之論。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爾蓋茲買陸股 十有九虧
吳瑞達/綜合報導

全球首富比爾蓋茲擁有的基金,在去年大陸股市低檔時期,大舉加 碼中國A股,消息披露後,竟成為昨(17)日大陸滬深股市大漲的主 因之一。據了解,比爾蓋茲的基金反市場操作,介入10檔A股,不過 在操作上並不算高明,10檔個股中,僅有1檔股票出現獲利,有九檔 帳面虧損。

成都晚報報導,比爾蓋茲擁有的梅琳達蓋茲基金,在2008年第一季 時,陸續買入大陸A股,包括華天酒店、龍溪股份、美的電器等,共 計約投入6.278億元人民幣(下同)。

而在第二季,當時大陸市場依然彌漫空頭氣氛之時,該基金依然反 市場操作,持續加碼A股,分別買入包括錢江水利、山東藥玻、ST鹽 湖等,而這個期間,並調節出清在2007年買進的中國玻纖與鄂爾多斯 的持股。

報導指出,蓋茲的基金持股最多的美的電器,在此期間除權,每1 0股分派股利5股,使得所持股數,增至2,295萬股;而若以第二季的 均價計算,該基金所持有美的電器市值,由5.87億元縮水至3.34億元 ,帳面虧損幅度達到43.1%。

而華天酒店股票,蓋茲的基金逢低加碼148.2萬股,攤平了不少成 本。龍溪股份也除權,每10無償分配10股,當期股數增至156.8萬股 ,較初期投入資金,小賺了197萬元人民幣,成為當期蓋茲的基金持 有股票中,帳面上唯一獲利的個股。

去年9月份以後,在金融風暴襲擊下,大陸A股呈現暴跌,市場出 現慘烈的多殺多現象,但蓋茲的基金同樣反向大買,包括買入建投能 源、廣州控股、山東黃金與廣州國光。

同時,持續加碼美的電器50萬股,但美的電器股價繼續走跌,其持 有該股的市值縮水至2.48億元,帳面虧損幅度達到57.8%。另外,錢 江水利、華天酒店、山東藥玻、ST鹽湖等,這4檔股票的持股部位沒 有變化。

蓋茲的基金在去年出清全部的山東黃金,投資虧損506萬元人民幣 ;成都晚報指出,該基金當初的投入資金8,490萬元人民幣,買進山 東黃金,如果能堅持至今年2月下旬再賣出,以該股的股價曾飆漲到 80元高價看,獲利將近1倍;以該基金操盤人「死多頭」的操作方式 ,卻馬失前蹄,錯過飆股的機會,操作並不高明。

該基金會2004年7月獲得QFII資格,投資規模1億美元,並於同年正 式進入中國,投資A股市場。截至目前為止,比爾蓋茲投資A股金額 總計8.5億元。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取紐澳幣慘跌四成教訓… 基金投資 莫重押單一貨幣
李娟萍/台北報導

原物料商品去年7月價格暴漲時,與油價連動性高的澳幣與紐幣一路升值,而後因油價走跌,澳、紐幣又狂貶。由於各國貨幣走勢波動大,部分基金的操作重點,不再放在股價或債券,而是操作貨幣。

投信業建議,投資人在審視手中基金時,宜注意基金經理人是否重押單一貨幣,避免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日盛全球優勢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何緯婷表示,澳、紐幣在去年7月底官方利率分別高達7.25%及8%,加上油價一路飆至近每桶150美元天價,吸引不少外幣定存族,將資金投入有高息及原物料特性的貨幣。

但9月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油價一路走跌,澳、紐幣對美元從0.9423元及0.7343元,貶至2008年底的0.7026元及0.5792元,貶幅高達34.12%及26.78%,至目前貶幅更攀升至45.15%及43.08%,不少投資澳幣及紐幣的投資人,結結實實重摔一跤。

不過,貨幣貶值也有助於基金績效,隨著今年匯率市場大幅波動,近一個月以來,有34檔境外基金因為賺到匯差,績效由負轉正,其中,又以美元貨幣及美元債券基金為主。

投信業者指出,過去投資全球股市,因為持有各國不同幣別資產,可以達到匯率自然避險的效果,也就是說,匯率侵蝕報酬率的風險遠不及股價波動,但由於今年來匯市起伏極大,匯率風險已成為今年操盤要特別留意的關鍵因素。

根據彭博資料,近六個月來,日圓對新台幣大幅升值了逾20%,美元對台幣也升值7.6%左右、瑞士法郎對台幣的漲幅也在5%以上,但相對的,英磅對台幣則重貶17.5%,韓元貶幅更在20%以上,匯率大幅波動的結果,讓匯率因素影響報酬率的程度,超過了股價的變化。

就價值的角度而言,匯豐中華投信表示,美元相對於歐元與英鎊仍相對有利,雖然美國、日本及歐元區都面臨了總體經濟惡化的問題,但風險程度相當接近。未來日本、歐元區及英國的利率仍有向美國靠攏的空間(調降至零利率),將使歐元與英鎊面臨小幅貶值的壓力。

另一方面,?豐中華投信看好人民幣的走勢,因為相對其他國家,中國的經濟明顯處於強勢的地位。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