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華爾街日報報導,為防止2008年糧食危機重演,貧窮國家曾力圖提振農業投資,然而這些計畫迄今不是被迫中斷就是延宕,可能使近期的食品價格飆漲持續,並導致開發中國家的通膨竄升。

 

亞洲協會(Asian Society)和國際稻米研究中心(IRRI)2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08年爆發糧食危機之初就有提高亞洲農業投資的計畫,內容包括發展菲律賓、柬埔寨和印尼的未開發或低度開發地,以及提升印度的農用道路和儲存穀物的基礎建設等。

 

雖然美國等農業市場高度發展的國家都已大幅提高糧產,但在糧食需求大的亞洲地區,部份增產計畫卻因金融危機而中斷或延後,其他投資也往往因地權糾紛、資金和環保因素而卻步。

 

俄羅斯今夏遭逢罕見乾旱,並禁止小麥出口,使小麥和玉米價格自6月底來飆漲逾40%;米價也同步上揚。市場憂心兩年前的糧食危機將捲土重來,但經濟學家認為,目前全球糧食儲備較充足,而且全球經濟疲軟使通膨率仍低,糧價不至於失控。

 

但這仍無法消除部份貧窮國家心中的疑慮,因為食品占去當地消費者絕大部分的預算。在高食品價格的刺激下,越南9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攀升至8.92%,其他亞洲國家的通膨也見升溫。

 

分析師說,雖然糧價有所回落,但目前全球景氣低迷、今年穀物產量將創史上第三高,這波凌厲的漲勢凸顯生產者提高亞洲糧產的努力仍嫌不足。IRRI估計,開發中國家對農業年投資金額需達2,090億美元,亦即比1997年至2007年平均值增加47%,才能滿足需求。

 

IRRI執行董事齊格勒認為,今年糧價飆升顯示「2008年不是突發情形,而是必然的走向」,而且這些衝擊未來幾年「還會重演」。

 

在全球稻米進口量第三大的菲律賓,政治人物高呼要糧食自給,卻一直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諷刺的是,菲國有一大片荒廢的沃土,其中不乏伐木工早年清理林地所得農地。

 

近幾個月來當地糧價緩步上揚,格外凸顯低薪族的無奈。育有四子、年薪70美元的公務員敏奈說:「我們靠不吃早餐來省錢。」

 

【2010/09/2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