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記者賀靜萍/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多位專家及前任官員近日直指,中國的通貨膨脹與人行超發貨幣有絕對的關係。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近日表示,過去30年,中國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她與人民銀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與李稻葵看法一致,即現在是中國政府考慮退出寬鬆貨幣政策的時候。

 

根據計算,人行超發貨幣將近42.774兆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昨(2)日表示,由於流動性規模巨大,中國經濟有形成資產泡沫的風險,中國央行可考慮轉向穩健甚至謹慎的貨幣政策,來抵禦這種風險。

 

李稻葵是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金融論壇上發表講話,他認為,目前的貨幣供應量非常大,勢必會帶來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且流動性過剩,將催生資產價格泡沫並損害金融機構的健康,而且也會引發海外資金突然撤離的風險。

 

中國央行另一位新晉委員周其仁近日則在其部落格警示:「貨幣老虎越養越大」。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底中國33.54兆元的GDP規模,是1978年3,645.2億元規模的92倍。但同期,M2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兆元,為705倍。

 

另,2000年中國GDP總量8.9兆元人民幣,M2為13.5兆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兆元;而到了2009年GDP總量達到33.5兆元,M2為60.6兆元,是GDP的1.8倍,多出了27.1兆元。

 

M2比GDP達到1.8倍,且比差似乎擴大,顯示通膨隱憂急劇升高。

 

專家並稱,至9月底,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9.64兆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前3季GDP達26.866兆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兆元。

 

此外,前人行副行長吳曉靈則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過去那麼多年出現貨幣超發的情況,均是人行調控不到位的問題。

 

吳曉靈強調,過去30年相當超量的貨幣都被新增商品(資源、土地等等)的市場化吸納,但對於目前人行實行的超高的貨幣供給,她無法接受這是「合理及理所當然的」。

 

吳曉靈建議,如果中國政府將十二五規劃期間GDP增長率下調到7.5%~8%之間,未來幾年的CPI控制目標上調到4%,那未來幾年廣義貨幣增長率應該控制在13%~14%以下來應對流動性泛濫的問題。

 


 

 壓通膨,有志一同...澳洲、印度升息1碼

 

工商時報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印度周二連袂升息,對照之前中國、新加坡的相繼緊縮,反應出亞太地區通膨壓力不容小覷。而美國聯準會(Fed)若果如預期,在本周二、三決策會議後祭出另一輪量化寬鬆,勢必將再帶動資金湧向亞洲。

 

澳元周二應聲勁揚,在宣布升息後立即幾乎追平美元,然後繼續上攻,盤中創下1澳元兌1.0025美元的27年新高。澳洲股市周二約略持平。

 

澳洲央行周二宣布調升指標短率1碼、至4.75%,為其自5月以來首度升息。

 

此舉大出市場意料之外,且其會後聲明中,以亞洲國家需求嘉惠該國採礦業蓬勃擴張、該國經濟成長及人力需求強勁等為由,預期通膨「中期內依舊有走高風險」,埋下進一步緊縮的伏筆。

 

不過澳洲央行在會後聲明中指出:「未來1年,全球成長很可能將緩和至約為趨勢的水準,因為新興國家的強勁成長,將被一種比較可持久的擴張步調所取代,同時美國及歐洲的成長依舊受到抑制。」

 

周二澳洲央行宣布升息後幾個小時,印度央行也跟進宣布調升其附買回利率(指標放款利率)1碼、至6.25%,其附賣回利率(指標借款利率)也調升1碼、至5.25%。

 

印度央行同時還以「資產價格在短期內劇漲導致關切」為由,緊縮其對於銀行承做住宅貸款的相關規定。

 

印度央行周二雖是今年來第6度升息,不過卻是在市場的預期中,但其會後聲明中透露,短期內將不太需要再緊縮,因其為壓低通膨而採行的較緊縮貨幣政策,已影響到這個亞洲第3大的經濟體。

 

不過分析師普遍預期,在迄明年3月底止的本財政年度中,印度央行迫於通膨壓力,將會再度升息。

 

印度股市周二小黑,主要受地產類股拖累。印度幣盧比周二對美元觸及44.34盧比兌1美元的1周來高價,但整體上起伏不大。

 

2010-11-03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