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國內高資產客戶恐將大規模被吸引至香港,香港金管局明(1日)起開放所有在港分行可受理非香港居民的人民幣存款;多家國銀私下指出,為避免商機流失,已火速擬定作戰策略,將列為高資產戶的財富管理貴賓「搬」到香港分行,直接由香港分行提供人民幣理財服務

     

國銀高層說,與其把貴賓客戶的商機平白送給外銀,不如主動出擊,介紹高資產客戶與自家銀行香港分行往來,先存款,再投資其他人民幣金融商品,以保住銀行一定的獲利,因此將客戶轉介到香港,「已成為不得不為的作法」。

     

香港金融管理局明日起全面開放在港銀行可受理散戶開人民幣帳戶,及進行人民幣存款,多家國銀上周已陸續接到香港分行的通報,並且擬定吸收人民幣存款戰略計畫

     

銀行主管指出,不論是台灣OBU或香港,競逐人民幣存款的價格戰早已打得火熱,例如台灣OBU的1年期定存的議價後實質成交利率甚至達3%,比牌告利率多出2倍,香港金管局的新措施可能再掀銀行另一波價格戰,且除非央行、金管會馬上開放DBU收人民幣存款,否則台灣存款可能流向香港。

     

主管海外業務多年的國銀高層指出,先前香港金管局僅允許受理香港居民的人民幣存款,非香港居民除非具有企業戶身分,否則不能受理,在台灣即將與對岸簽署貨幣清算協議及開放DBU收受存款之前,香港當局願意收受非在地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應是希望能鞏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銀行主管指出,香港是免稅天堂,很多台商企業戶喜歡把資金留在香港,就是因香港投資所得多半免稅,但若放在國銀的OBU,國稅局就會來查稅,香港若再開放非居民的人民幣可存款,資金流向香港的誘因更強。國銀主管建議,即使兩岸尚未簽署貨幣清算,仍可先行開放DBU收受人民幣存款,然後透過美元的第三幣別清算方式,也就是現在的人民幣現鈔拋補作法,來進行清算。

 


新聞分析-商機拱手讓人 台灣流失競爭力

工商時報【朱漢崙】

兩岸人民幣業務開放及清算機制議題熱炒之際,上周香港金管局已採取實際行動,搶先一步宣布新措施,一步到位瞄準重點主打最受業界及整體市場所重視的散戶客群,顯見香港當局在此當下對於鞏固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警覺。

 

相形之下,若台灣監理機關不能放下本位心態,大步開放人民幣DBU業務,只怕台灣金融業可能流失更多競爭力。

 

人民幣的國際市場地位,從香港、新加坡、倫敦,都想爭取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便可證明,國銀更看準這一點,卯力在市場爭取人民幣存款,為的就是看好人民幣後市長多可期;為了已可預見的遠景,國銀甚至不惜動用高利吸金,在OBU對於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大額存款,以遠高於牌告利率2倍的定價爭取人民幣資金到位。

 

但比起企業戶,一般散戶絕對是國銀不可忽視的另一人民幣業務主戰場,事實上很多散戶每天2萬元積少成多兌換人民幣,就可看出一般民眾也看好人民幣潛力,高資產客戶更是希望國銀幫他們「引渡」到海外投資人民幣商品,如今香港金管局再宣布全面開放非居民的人民幣存款,與香港與台灣在金融、地緣關係的緊密性,這股高資產戶及其資金的移動潮勢難避免。

 

與其把商機送給別的市場,台灣主管機關有必要把握最後的時機,大步向前開放人民幣業務。倘若主管機關遲未覺醒,恐怕未來國銀只能藉由不斷的「轉彎」來保住微弱的競爭力,台灣要迎頭趕上香港、新加坡的亞太金融中心地位,也恐怕會更困難。

 

2012-07-31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