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

金融時報報導,商品「超級循環」可能告終的疑慮,不僅拖累商品行情走低,連帶打擊了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但商品市場與「商品貨幣」間的相關性已不如以往。

 

 

對於全球經濟成長減速的擔憂,尤其是中國,導致上周原物料價格重挫;黃金價格跌至2011年初來新低,並創並下30年來最大的兩日跌幅;布侖特原油跌破每桶100美元,為九個月來首見。

 

這也使得鐵礦砂、黃金、銅和石油等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過去一個月來紛紛走貶;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貶近3%、澳幣貶約2%,加幣也跌0.5%。

 

不過,商品貨幣與商品期貨間的連動,不再如以往緊密。

 

野村證券指出,目前澳幣、加幣、紐元、南非蘭德、俄國盧布、墨西哥披索和智利披索等七大商品貨幣間的相關性,已低於金融危機前後的水準。

 

這有一部分是出於風險趨避輪替的交易模式逐漸沒落,使近年來不同資產類別相關性升高的現象趨緩。投資人現在更關注傳統基本面的差異,例如利率或經濟成長預測。

 

野村貨幣策略部主管諾德維格說:「過去數年商品行情出現好幾波極端的波動,但這種相關性已經降低─以商品貨幣為例,這種關聯性已比一年前減少許多。這意味各國的基本面因素比同時衝擊商品市場的因素影響更大。」

 

此外,日本央行的公債收購計畫也將嘉惠商品貨幣。因為日本公債殖利率將因此下降,促使投資人轉向海外尋求更高收益,儘管可能只是暫時的。

 

澳幣資產對日本投資人來說,向來十分有吸引力;澳幣高達3%的報酬率為已開發國家中最高。報酬率達8.25%的俄國盧布和5%的南非蘭德等新興市場貨,也很受歡迎。

 

7851657-3052690  

 

【2013/04/2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