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的春燕真的來了嗎?
于國欽

在1930年4月,處於景氣寒冬的美國似乎看到了幾隻春燕,股價指數比崩盤後回升了50%,但景氣仍時有波動,6月一群民眾前往白宮見總統胡佛,呼籲政府提出振興方案,不料胡佛竟說:「各位,你們晚來了六十天,經濟蕭條早已結束了。」

事實上,胡佛說話的這一刻經濟蕭條才正要拉開序幕,胡佛以為1929年10月股市崩盤已半年,總體指標滑落速度已趨緩,股市已回升,因而有此樂觀的發表,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都明白1930年春季美國股市的回溫根本不是什麼春燕報到,但若身在當時,恐怕也會看走眼。

景氣回升到底有什麼徵兆?除了股市,有人說存貨減少就表示春天不遠了,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美國存貨在1975年第一季減了100億美元,果然自第二季起即走出衰退的陰影,但1931年卻不適用這一規律,存貨打從1931年即開始減少,連減了4年,經濟才恢復成長;而若以2000年這一波網路泡沫而言,存貨也是連減了5季,才脫離景氣的寒冬;而最錯綜複雜的當屬第二次石油危機,當1980年第三季、第四季存貨快速去化,隨後經濟果真出現連兩季約8%的高成長,不料好景不常,在隨後的兩年裡,有四季的GDP是處於衰退的狀態。

如今美國的存貨雖已連五季下滑,但由近百年的經濟統計如此沒有規律看來,這並不足以證明美國經濟即將邁入坦途。

也有人認為企業家對景氣變化最敏感,當景氣即將好轉時,企業家會加速投資,因此只要看到民間投資回升,即可以說明寒冬將過,春燕不遠。1933年美國民間投資大幅回升47.5%,次年起美國經濟果然大有起色,GDP連兩年成長逾9%。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全球一片惶恐,而1975年第三季起連續四季投資兩位數成長,確實是預告了景氣回升的訊息。但到了1980年第二次停滯通膨發生時,在這一年的年尾,和次年年初,美國民間投資連兩季成長率高達47%,我們若憑以往經驗,肯定要像胡佛一樣興奮的說:「景氣停滯已經結束!」但任誰也沒料到,一個更大的衰退才剛要開始,如此看來,民間投資的回升也未必是春燕將來的保證。

民間消費占美國GDP大概有七成,不但對美國經濟的冷熱有絕對的影響力,也維繫全球貿易的走向,民間消費中又以耐久性消費財的變化最為可觀,一般家庭經濟不好時,大概就不會添購家電、汽車這些耐久性消費財。一般而言,當這個指標回升,即意味著總體的景氣正在回升,這個規則擺在1930年代、1970年代,甚至2000年網路泡沫破碎的年代,確實可視為景氣回升的領先指標,但是放在1980年代又失了準度。

這些歷史經驗說明,尋常的景氣循環,股價、存貨率、民間投資、耐久財的消費或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能耐,但是一旦遇到前述的這種不尋常的恐慌、蕭條、停滯,一切法則便不一定適用。股市回溫不見得是春燕、民間投資大幅成長可能是誤判、連耐久財的消費激增可能也是誤會一場,因為在非常態的循環裡,隨著信心的滑落、行為法則的失靈,一切指標自然難以呈現原有的準度。

最近政府官員為激勵大家信心,僅憑股市幾日回升、急單幾日湧現便認為春燕已來,這樣的判斷顯然是過於樂觀,想想,直到如今民間投資仍呈大幅衰退,景氣領先指標下滑幅度也仍逾兩位數,民間消費依然不振。若說景氣回升是有節奏的,現在的音符仍然凌亂,尤其台灣這一波景氣循環自去年3月高峰落下,迄今僅一年,試想這個被認為是近百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歷短短一年的衰退即可觸底反彈,其誰能信?

觀察近百年歷史,景氣繁榮有時來得突然,而在昌盛凌雲之際旋又灰飛煙滅,興廢成毀,神秘莫測,也正因景氣如此難測,為政者必須以更謹慎的態度研判經濟循環,萬勿重蹈胡佛的覆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