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復甦曙光?別自我陶醉了
克魯曼 【莊蕙嘉譯】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見到了春生的新芽,總統歐巴馬說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股市接連上演慶祝行情。

所以已經雨過天青、解除警報了嗎?這裡提出我們應該對經濟前景持審慎態度的4個理由。

一、經濟狀況仍在惡化。工業生產達十年來新低,新屋開工情況依舊疲軟。贖回權取消(法拍屋)在房貸業等待歐巴馬政府拯救房市計畫的細節時,數量一度減少,而今再度飆升。

我們頂多能說,零星的跡象顯示狀況惡化得比較慢,經濟狀況下墜不如以往劇烈,而且跡象還真「零星」。由聯準會定期調查工商產業狀況彙整而成、最新一期褐皮書指出,「本會所屬12個地區分行中,有5區經濟衰退速度已見緩和」。

二、部分好消息不具說服力。近來最大的正面消息來自銀行業,紛紛宣布好得驚人的獲利,但其中部分財報看起來有點…怪。舉例來說,富國銀行日前宣布歷來單季最佳獲利,然而銀行財報不像銷售額,不是硬梆梆的數字。例如,銀行放款時預留多少準備金,以便填補未來可能的虧損,這就與獲利大有關係。有些分析師也對富國的承受資產及其他會計項目表示相當懷疑。

同時,高盛宣布2008年第四季到2009年第一季,獲利大幅增加,但是分析師馬上注意到,高盛自個兒改變了「季」的定義(為了配合該公司法律狀態的改變)。所以—我可不是開玩笑的—對高盛來說表現很糟的12月,從財報獲利比較中消失了。

我不想在這裡深究這個問題。也許這些銀行真的在空前短的時間內,從鉅額虧損變為獲利滿盈,可是在這個馬多夫年代,會懷疑是很自然的。

至於那些期待財政部的「壓力測試」能讓事情一清二楚的人,白宮發言人吉布斯是這麼說的:「在這些壓力測試的部分結果中,各位將看到一份以系統及協調性的方式,判定及呈現銀行業全體的透明性報告。」不,我也不懂這句話的涵意。

三、可能還有些壞事會發生。即使在大蕭條時期,狀況都沒有一路直線下滑。特別是在經濟開始惡化一年半時,會有一段停頓期-差不多正是我們現在所處位置。但是接著大西洋兩岸傳出一連串銀行危機,再加上各國試圖保衛垂死的金本位制時,實施了一些糟糕的政策,全球經濟又跌下另一個懸崖。

這種情形會再度發生嗎?商用房地產繼續崩跌,信用卡虧損繼續增加,沒有人清楚日本或東歐的情況有多糟。我們或許不致於重演1931年的災難,但要說最壞的時局已經過去,可是八字還沒一撇。

四、就算到災難真的結束時,也不表示它已淫威盡失。2001年的經濟衰退,正式紀錄上只持續8個月,於11月結束,但失業問題仍持續了一年半。1990至1991年的經濟衰退也是一樣,我們絕對可以相信這次也不例外。假使失業率持續攀升直到2010年,亦毋須驚訝。

原因何在?只有當大量的潛在需求存在時,就業率方能止跌回升,這就是「V型復甦」。以1982年為例,房市被高利率壓垮時,聯準會介入調息後,房屋銷售量增加。現在不比當年,目前經濟蕭條,大體而言,我們累積太多負債,興建太多購物中心,但沒有人有花錢的興致。

就業率最終會回到原來水平,一向如此,但大概不會很快。

現在我搞得大家都很沮喪,所以答案到底是什麼?堅持到底。

歷史顯示,面對嚴峻的經濟衰退,過早的樂觀是政策上的一大危險。小羅斯福看到經濟復甦跡象時,應變方式是將工程進度管理署的規模砍半,以及增稅,結果大蕭條馬上全力反撲。日本在失去的10 年進行到一半時,鬆懈了原本的努力,以致經濟又停滯了5年之久。

這些道理歐巴馬政府的經濟學家都懂,他們也談到堅持現狀的所有好處,但有關新芽、曙光的種種說法,真有帶來自滿危機的風險。

因此,我給社會大眾和政策制訂者同樣的建議:經濟尚未真正復甦時,如意算盤別打得太早。(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