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大陸A股基金 門變窄了
【經濟日報╱文/夏淑賢】

小寶(化名)最近受到去上海工作的家人影響,對中國股市充滿嚮往,準備好一筆人民幣資金,打算到上海的銀行開戶,投資A股基金。不料,他到中國銀行開戶,就被服務人員拒於門外,然後轉到另一家區域性銀行,好不容易開好戶,沒想到,才看好一家剛成立不久的華夏股票型基金,隔天上網下單就已經關門,被拒絕購買,讓小寶為之氣結。

像小寶這樣投資A股基金受阻的情況,近一兩個月來有增加的趨勢。根據大陸官方統計,10月以來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有超過40檔股票型基金停止定期定額申購,如果再加上拒絕單筆申購的股票型基金,檔數更多,讓小寶懊惱沒有早一點到中國開戶買基金,現在只好多打聽那些銀行還有接受台胞買基金,或者是透過當地券商開戶買基金,退而求其次,才考慮到香港買投資有涵蓋A股市場的基金。

大陸當局積極降溫股市的動作,從整頓證券商交易秩序與制度開始,大刀又砍向基金公司。最近中共當局審批放行的基金,大多是債券型基金,純股票型基金幾乎已經呈現暫停狀態。加上中共當局要求基金公司控制風險,也迫使愈來愈多的股票型基金為了抑制申購熱度,避免基金規模膨脹過大與過速,紛紛暫停受理申購。

至於單筆申購因為涉及大額購買,更成為中共注意的目標,因此申購更加困難,對於比較難以定期定額投資大陸A股基金的台灣投資人來說,頗為不利。

事實上,幾家大型基金公司如南方、華夏等,投資A股市場的股票型基金,幾乎半數以上都暫停申購,其他規模略小的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也有逐漸減少開放申購檔數的現象。這顯示投資A股基金的門,有愈來愈窄的趨勢。

降溫股市大刀 揮向基金公司

台資券商指出,績效好、規模大的基金公司如南方與華夏等,股票型基金愈來愈多檔關閉新戶申購,已經影響到很多台灣投資人。因為也有不少「地下管道」服務台灣投資人買大陸A股基金,就是與南方及華夏等基金公司配合。

根據資料,華夏基金公司旗下有17檔以上的基金,淨資產超過人民幣2,000多億元,其中股票型有七檔,就有五檔新申購關門;南方基金有14檔,管理淨資產1,700多億元,股票型基金九檔中,則有六檔關門。

上海的台資券商分析,由於陸股始終存有過熱疑慮,大陸股民除了投資A股,排隊買A股基金也非常狂熱,由於申購過於踴躍,基金規模快速長大,導致基金投資操作與維持淨值的難度愈來愈高,所以大陸基金公司才會有逐漸控管申購戶數的做法,以抑制規模成長。

事實上,大陸基金公司率先停止申購的股票型基金,也多數是操作績效較好的。

例如華夏基金公司,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報酬率前十名的A股基金,華夏就占了三檔,且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為報酬率冠軍,今年來累計報酬率186%,這檔基金就已經關門不接受申購,另外兩檔績效居前十大的華夏紅利、華夏平穩增長,華夏紅利累計報酬率147%,為純股票型基金,也暫停申購,華夏穩增為混合型,則還有機會買到。

停止申購基金 多數績效良好

專家提醒投資人,這波大陸當局降溫股市動作,是從通路到發行源頭兩端雙管齊下。有些台灣的所謂管理顧問或投資顧問公司之類的業者,會號召台灣人組團到大陸開戶。但是投資人不要以為,可以在大陸的銀行開戶,就一定可以買A股基金,因為銀行開戶可以存款,買基金卻要再上銀行網站開基金戶,這時候,台胞證是否被認可為有效證件,各家銀行與各家基金公司就不一定態度一致。

另外一個通路是當地券商,當地券商不像銀行的目標那麼大,因此還有券商私下接受台胞開戶買A股基金,但是券商的基金平台可能比不上銀行,能夠買到的基金相對有限,投資人可以先了解績效較好的基金公司商品,券商平台是否有上架。

至於到香港買基金,首先最大的差異就是並非以人民幣投資,對於想要投資兼具享有人民幣增值利益的投資人來說,可能比較掃興一點;其次是多數基金是有涵蓋A股,但未必是純A股基金,而且購買成本也較高,投資人不妨多比較。

赴港開戶 沾沾A股牛氣
【經濟日報╱夏淑賢】

香港股市有國企股(H股)、紅籌股掛牌,也有很多國際基金公司發行涵蓋大中華區市場或鎖定A股的股票型基金。在開戶便利性與資金安全性上,在香港開戶,比起直接投資大陸A股或A股基金為佳。

不過,必須要釐清的是,在香港開戶買基金,買不到在大陸發行、人民幣計價的A股基金,而且在香港買基金的手續費,也比在大陸開戶買當地基金要高。

此外,香港市場銷售的中國概念基金,也可能是包括港股的H股、紅籌股,或是新加坡等其他海外市場的中國股票,不一定是純投資大陸A股的基金。

香港股市因為有H股、紅籌股掛牌,而許多在H股掛牌的大陸國企,又同時在A股上市,A、H股連動關係使得投資H股有分享A股上揚利益的效果。事實上,今年來A股牛氣沖天,港股也確實雨露均霑,港股的H股、紅籌股漲勢明顯領先港資企業與香港上市的台資企業股票。

所以如果不堅持要投資A股市場,投資港股也有分享中國經濟成長果實的利益。這是何以台灣人紛紛群起到香港券商開戶下單的原因。

況且現在金管會不准台灣券商複委託投資紅籌股、H股,連A50指數型基金(ETF)也不准,海外基金也是投資H股、紅籌股超限就下架,台灣投資人資金想立足台灣來投資這類標的,路都被政府封死。因此,到香港券商、銀行開戶的台灣投資人絡繹於途,連台灣的銀行業者,也紛紛增設香港分行,申請香港財富管理執照,瞄準台灣客前往香江開戶買基金或其他連動A股、中國概念商品的龐大商機。

財管主管指出,投資香港市場,雖然報酬率未必比得上直接投資大陸A股或A股基金,也無法累積人民幣資產,但是比起留在台灣,還是有更多的機會分享中國經濟成長利益。

突圍管道超級比一比
【經濟日報╱夏淑賢】

投資中國大陸股市的門變窄了,但還是有不同通路可以突圍,且合法或是地下管道都有。投資人除了多打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管道的風險差異,最好衡量本身的條件與需求,選擇合適的途徑投資。

先從直接投資A股股票說起,也就是直接在大陸的券商開戶投資A股。其實中共法令規定台胞是不能買A股的,所以過去台灣投資客會用大陸當地人頭開立證券戶,買賣股票的資金則是存在用自己名字開立的銀行資金戶,如此雖是用人頭進出股票,至少資金是進入自己名下,安全還算有保障。

人頭買股 可行性大降

但這個方法現在已經行不通,因大陸主管機關從去年下半年起實施「實名制」,將證券戶與資金戶合一,也就是兩種戶頭必須屬於同一人,借人頭投資的可行性大幅降低。

不過,還是有不少台胞願意賭一賭人頭戶的可靠度,尤其是家有大陸親戚者,借用親戚人頭買A股的例子很多,不願輕易放棄直接投資A股的機會。

另一種方法,則是在大陸當地成立公司,這個方法就不適用每位投資人,而且公司還必須有大陸人當股東,也就是中「外」合資的法人戶,才可以買A股。

私募管道 資金門檻高

除了借人頭或開公司,也可以從海外迂迴轉進A股,也就是透過在香港或海外第三地的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投資該資產管理公司的私募基金,利用該公司取得大陸股市QFII(外國機構投資人)額度的方式,循外資管道投資大陸A股。這類管道會要求較高的資金門檻,投資人想擠進私募基金額度,必須至少有單筆10萬美元或上百萬美元。

最後還有一種地下管道,就是找大陸當地地下代操業者,代操業者名下有不同的人頭戶或是法人戶頭,藉以進出股市,投資人交付一筆資金,資金門檻高低都可,但若有獲利,代操公司可抽佣達到三成以上。另外,因為還是用他人戶頭投資,所以要留意資金安全問題。

地下管道 風險相當大

另一種普遍的分享A股行情管道,就是買A股基金。過去,台胞憑台胞證,就可以在大陸當地銀行開戶買基金,沒有借人頭的風險。但這並不符合中共法規,因此近來中共當局從嚴落實台胞買A股基金的禁令,許多大型銀行已經拒接台灣客戶。

此外,也不要以為在大陸銀行可以開戶,就一定可以買基金,因為買基金還要另外設基金帳戶。許多台胞回台後上網進基金網頁設立帳戶被拒,且也未必開戶銀行上架的每家基金公司,都接受台胞證登記入帳買A股基金,因此,如果想要跟所謂「開戶團」去大陸開戶,最好先弄清楚是否保證可買A股基金。

券商開戶 程序更複雜

大型銀行配合法令拒絕台胞開戶的情況增加高,但是許多大陸券商也接受台胞開戶買A股基金,因為只有直接買A股一定不准非大陸國民,買基金卻可接受台胞證,沒有借人頭的必要。

但是要注意,現在到券商開戶程序比以前繁雜,因為11月底開始,大陸證監會要求證券商實施「第三方存管戶」新制,所有在證券商開戶的投資人,都必須在中資銀行開立「第三方存管戶」,類似台灣券商的指定交割銀行,才能繼續交易、進出資金。

如果嫌飛到大陸找銀行或券商開戶很麻煩,一樣可以找設在香港或其他第三地的資產管理公司幫忙,以私募基金的形式買大陸當地A股基金。這種方式與香港等地外商銀行開立財富管理帳戶的操作類似,但是台灣業者開設的資產管理公司,資金門檻和手續費,與外商銀行不同,投資人可以多比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