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外放空ETF 一般民眾不能買 
徐晨縈 台北報導

繼6月份發函銀行業者後,上周五傍晚發函各大券商,從本周一起禁止一般民眾買賣海外放空型或槓桿型ETF,券商昨日起全面暫停進行相關買賣,券商抓狂有苦難言;而一般民眾則因無法進行買進交易跳腳大罵「政府護盤護到美國去了,真是莫名奇妙 !」

根據金管會規定,往後要從事海外複委託放空型或槓桿型操作的投資者,僅有法人機構、有5,000萬元資本額的公司行號和擁有3,000萬元資產、每單筆交易超過300萬元,且交易總資產超過1,500萬元的自然人;同時,要具備有充分的金融商品知識和交易經驗,並簽署為專業投資人的資格。

也就是說,一般小老百姓,已難以投資海外放空型或槓桿型ETF。同時,若一倍作多的ETF是追蹤期貨指數,不是股票一籃子ETF,民眾也不能買,包括在國內最受歡迎的黃金ETF(GLD)、農產品ETF(DBA)、石油ETF(USO)等均在禁止之列。

據了解,目前手中有放空型和桿槓型ETF的投資人,只能賣不能買。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讓昨日有意買進相關ETF的投資人,不得其門而入跳腳,紛紛破口大罵政府開金融自由化開倒車,特別是連日來美股、石油等槓桿作多ETF大漲,民眾賺不到錢,埋怨政府獨厚有錢人,這簡直是為有錢人和法人設定的投資管道。

目前各大券商因主管單位未給予政策緩衝期,周一交易室人員大亂,忙著幫具有資格的投資大戶開立財富證明和簽署專業投資人,券商無奈地表示,「只能大小眼對待大客戶和一般散戶」。

除了民眾不滿之外,各大型券商也有苦難言表示,各類型ETF推出是世界潮流所趨,今年美國推出ETF檔數比基金檔數還多,顯示ETF市場受投資人青睞,如今相關放空型或ETF不能承作,券商通路在相關ETF業務只能作半套,最後通路只能導向自生自滅,政府積極在中港互掛ETF,但卻自己在國內市場堵住ETF發展之路,這實在有違背成為金融中心的作法,也讓業者無法生存。

此外,也有券商抓狂地表示,境外所得要課稅已經讓不少投資人和業者不滿,如今又不准民眾投資海外最新金融商品,此舉只會讓更多的資金往海外流,此無疑是讓業者雪上加霜。

券商ETF衝擊大 業務將減五成
徐晨縈 台北報導

金管會禁止一般民眾投資海外放空或槓桿型ETF,保護投資人的美意,預估將讓券商ETF業務大減5成以上,恐將扼殺國內剛起步的ETF市場。

今年以來,各銀行和券商在海外ETF交易業務大躍進,每月均有兩位數的增長幅度,銀行端連結ETF的投資商品更是大熱賣,預估每月成交量可達500-600億元,無論是放空型或桿槓型ETF均熱到爆,而引起政府主管機關的關注,率先在6月份禁止銀行端銷售相關ETF商品。此外,在券商方面,今年7月國內ETF成交量達166億元,其中以美股ETF交易最大。有券商表示,光是美股ETF交易就占券商ETF交易比重高達8成,在空頭時,放空型ETF交易量可占5成以上,多頭時,槓桿作多型ETF交易量比重最少也有4成。

據了解,金管會的考量是,不少海外放空或槓桿型ETF商品是追蹤期貨指數,投資風險較大。

舉例來說,今年1月份金融股修正,美國道瓊金融指數下跌24.16%,兩倍作多金融ETF(UYG)下跌46.27%,看起來比換算成跌幅兩倍的48.32%跌幅好些,而兩倍作空金融(SKF)則上漲39.07%,低於48.32%的兩倍指數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金融股3月6日觸底反彈,金融股指數在今年前3月僅下跌3.88%,但兩倍作多的UYG卻下跌19.44%,兩倍作空的SKF也大跌31.48%,因其中有期貨操作在裡頭,因此,並非民眾想像的光是字面上的兩倍、三倍,實際上,看錯方向的虧損會比想像地多。

最近幾個月股價股價激烈震盪,利用融資操作這種ETF,可能使虧損快速大增,因此美國證管會於8月18日首次針對槓桿指數股票型基金(leveraged ETF)與空單ETF(inverse ETF)發布警告,指稱這種變形ETF風險很高,可能造成龐大虧損,變成買進長抱型投資人的地雷陣,提醒投資人慎重考慮這種ETF操作。不過券商認為,金管會政策推出可再細緻,至少給予緩衝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