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商品才剛起漲
【編譯吳國卿/道瓊社芝加哥二十八日電】

巴克萊資本公司的分析顯示,比起1970年代的商品市場,目前飆漲的商品價格經調整通膨因素後,絕大多數只算剛從長達近30年的下跌趨勢谷底回升,而這波回升行情背後的推手是需求增加。

巴克萊資本針對18項商品的分析顯示,目前只有原油與取暖油的實質價格,超越近30年前的高點。在糧食類商品中,最接近當年高點的是玉米,但仍比1974年10月的實質價格高峰低42%。另外,小麥比1970年代的通膨調整後高峰低57%,黃豆低63%,糖則低94%。

巴克萊的報告說:「整體來看,許多商品價格近來的上漲,只是開始扭轉30年來實質價格的下跌趨勢。與其問商品價格現在為什麼這麼高,更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如此低?」

分析師說,商品價格應不致於漲到1970年代的實質高點,但也不會恢復以往的長期跌勢。不過,此時與1970年代的商品榮景有類似之處。

今日與當年的商品大漲都由油價與糧價飆漲所帶動。富國銀行農業經濟學家史旺森說,在1970年代初,蘇聯的原油收入大增刺激對穀物的需求勁揚,推升穀物商品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1973年6月的黃豆高峰價格在調整通膨後,相當於今日幣值的每英斗42.29美元;1974年2月的小麥最高價相當於今日的21.85美元;1974年10月玉米攀至相當於今日12.98美元的價位。比較之下,三種穀物的最近期期貨價格27日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分別以每英斗15.8150美元、8.9550美元和7.5475美元收盤。

史旺森說,需求增加在今日扮演較重的角色,而1970年代的商品價格大漲則由第一次石油危機引發。她預期高價將持續下去,但大多數商品「不太可能」攀至調整通膨後高點水準。原油在1979年11月創下的調整通膨後高價為每桶95美元,近來已被打破。

今日的市場比起1970年代還有其他不同點:以原油來說,90 年代業者投資不足造成現在原油供應短缺,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崛起更導致需求急遽升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