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因斯投資風格多變
劉道捷

凱因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近百年來,以他為核心思想的凱因斯學派,強調以擴大政府支出、刺激消費,是全世界財政部長採用最多的主張。拿到21世紀的今天,這套擴大政府支出的思維,還是各國政府因應金融海嘯的參考依據。

「長期來說,我們都死了」「買股票好比選美」,這都是凱因斯的名言,他也是唯一曾經股票致富的經濟學家。今天我們一窺凱因斯當年在景氣上沖下洗中買股理財的經驗,並與當前的時局相對照,別有一番滋味。


凱因斯是總體投資專家,也是最早的避險基金經理人,1920到1940年間,他在有史以來最艱困、波動最激烈的市場中投資,賺到大錢。

他是天才分析師,又有深入專注的能力,但是在他成功的投資生涯中,卻有三次幾乎傾家蕩產。

他大約從1915年起,開始投資股票與外匯,在一次大戰後的投資熱潮中,他放空英鎊對美元、但是做多英鎊對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與義大利里拉賺了大錢。

1919年下半年,他跟朋友合創一檔大致上可以稱為避險基金的基金,從1920年元旦開始操作,到2月底淨值成長20%以上,但隨後英格蘭銀行突然提高利率,侵蝕了他的獲利。

1920年春天,戰後的繁榮突然中斷,凱因斯利用大量融資的基金陷入嚴重困境,完全虧光。但投資人沒有責備凱因斯,隔年他成立新基金,最後把投資人的虧損和自己的財富全部賺回來。

凱因斯沒有預測到1929年的華爾街大崩盤,也低估了大崩盤對美國與世界經濟的影響。

這時他已經從事商品投資多年,相當賺錢。1929年初,他作多橡膠、玉米、棉花與錫,不料商品價格突然崩盤,投資虧損迫使他開始在跌勢中賣股票,應付融資追繳。接著商品進一步下跌,他嚴重受傷,財產所剩無幾。

此後他改變投資方法,1920年代時,他認為自己是合乎科學的賭徒,依據景氣循環,從事外匯與商品投資。

1930年後,他變成專心投資價值可以確定計算的股票,像價值型長期投資專家一樣,跟群眾心理反其道而行,在投資人恐慌、價格下跌時買進價值低估、經營健全、業務興隆卻不受歡迎的公司。

他也下定決心,投資組合只容納少數幾檔他做過細心研究、也最鍾愛的股票,無論情勢如何,都堅定地緊緊抱著,減少交易次數。

其實他的投資風格沒有改變,總是從事投機性的積極融資操作,又不善於看出市場泡沫與頭部,因而在1937-38年的空頭市場中,再度遭受打擊。1938年底,他的資本萎縮到剩下14萬英鎊,比1936年底減少62%。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投資組合更偏重股票。1946年他去世時,投資組合的價值大約為40萬英鎊,大約等於今天的3,200萬美元。

他也有藝術品和善本書的投資和收藏,價值大約為8萬英鎊。換句話說,他的財產並沒有回升到1936年底的高峰。

(取材自綜合外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