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專業優先 情緒閃邊
【經濟日報╱劉凱平】

徐太太是一位接近退休年齡的資深文字工作者,已經有數十年工作經驗的她,自然也有著多年的投資理財經驗。前一陣子她有感於退休將屆,希望重新仔細檢視自身的財務,以準備退休後的生活,因此在同事的介紹下接受了理財規劃服務。

在規劃的過程中,規劃顧問得知徐太太持有某些企業的股票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再進一步了解整個投資過程後,發現徐太太的這些持股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她不曾仔細思考該如何處理這些持股。規劃顧問從長期投資的原則出發,向她分析這些現有投資標的並不符合良好本質以及有效分散等重要前提,不適合繼續持有,應該將出售後得到的資金做更合適的規劃,才是獲取更佳理財成果的方法。

不過依照現有的股價計算,這些持股還處於大幅虧損的狀態,徐太太雖然表示完全能夠理解顧問的建議,但基於心理的感受,還是無法下定決心將這些股票出售,將資金做更好的規劃。

徐太太不願意結束不適合、但處於虧損狀態的投資,這樣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說大多數的投資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因為從行為財務學的角度來看,這是投資人的天性之一,我們將其稱之為「規避後悔」(regret aversion),意思是人們都傾向於避免或拒絕面對會讓自己感到後悔的事。

在行為學界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受訪者在以下的兩種情形中選擇他們比較願意接受的結果:1.成為某樣商品的第100萬個購買者,因而得到100美元的獎金;2.成為某樣商品的第501萬個購買者,因而得到200美元的獎金,但同時知道前一個購買者(第500萬個)得到了1,000美元的獎金。結果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選擇第一個選項,意思是他們寧可得到較少的獎金,也不願意知道自己與1,000美元擦身而過!

同樣根據對美國股市的調查,絕大多數投資人在需要用錢的時候,都會直覺性的先贖回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而不是去思考什麼是品質好、應該繼續投資的對象,什麼又是品質不好、不該繼續的投資。徐太太的情形正是如此,她寧可繼續持有對自己不利的投資,也不願意面對出售就虧損的痛苦。這些投資人的感受是相同的,一旦實現了投資虧損,他們就得面臨令人後悔的事實:當初做了錯誤的決定。

一如其他種種欠缺理性的理財行為,投資人想要避免這些行為帶來的不利結果,需要規劃顧問協助他們運用事實而不是情緒,做為理財決策的考量。徐太太經過規劃顧問更深入的評估,讓她看見繼續持有不當持股最可能得到的結果,以及當機立斷、重新規劃之後的改善,才下定決心將投資規劃重新調整。在顧問的協助下,終於跳脫原本心理障礙而做出決定的徐太太,也為自己做了更有利的選擇感到欣慰。(作者是弘利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