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

如果把美股標普500指數目前的價位與2001年8月(911事件發生前)時相比,幾乎沒有變動。儘管許多標普500成分股企業的表現更為出色,過去十年獲利成長三倍甚至五倍,但股價卻比十年前下跌。

 

標普500指數中就有22檔股票符合上述, 如英特爾、微軟、生技業者安進(Amgen)、思科、德儀和摩根大通。而獲利成長逾兩倍,但股價也只比十年前略漲的股票,則包括零售業者 Walgreen、沃爾瑪和食物經銷商Sysco公司。

 

這些股票表現不佳,不如10 年前股價,凸顯投資人在估量這些企業時應注意股票價值的基本面。它們大部分在2001年時是領先成長的股票,而且本益比很高。現在卻因投資人信心冷卻、獲利成長減緩和股市倍翻情況降溫,讓它們被冷落一旁。

 

這22檔股票中10檔為科技股,反映即使在科技泡沫破裂一年後的2001年,科技股估值仍然過高。在那之前,科技股本益比通常為30倍,而現在多數的本益比還不到10倍。其中不少企業仍具吸引力,因為它們擁有良好的財務前景、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大量現金,2% 或更高的股息收益率。

 

微軟是典型例子。該公司每股盈餘是過去的三倍,但9月2 日收盤價為25.8美元,和十年前每股26美元相差無幾,目前股價本益比為九倍。

 

網路設備製造商思科是2001 年的科技股王,現在獲利狀況也很好,但股市對這家公司的估值有如對待破產公司,每股僅16美元,本益比為九倍。

 

另一家先前受投資人青睞的公司是戴爾(Dell),它在十年前壓倒深陷困境的蘋果公司,當時市值為蘋果的10倍。現在戴爾市值還不到蘋果的十分之一,每股僅15美元,如果以當前會計年度每股獲利2美元來計算,本益比為7.5倍,每股淨值為4美元。不過戴爾是一家能獲利但不配息的科技公司。

 

投資人對銀行類股仍十分小心,但大部分大型金融股的本益比已低於10倍,包括摩根大通與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第一資本在2001年本益比超過20 倍,因為該公司擅長的信用卡業務,在當時被視為是利潤豐厚的成長型領域,而非像現在一樣是已經成熟、集中且深受法規束縛的市場。

 

這22檔股票由於當前估值過低,未來10年的表現可能會好轉,但前提是這些公司獲利仍維持適度成長。正如FPA 新月基金基金經理人羅米克(Steven Romick)所言:「便宜的股票會有好事發生。」

(取材自道瓊社)

 

【2011/09/0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劉阿伯 的頭像
    劉劉阿伯

    劉劉阿伯理財教室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