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個巧合嗎?猜猜看,西班牙、瑞典、日本三國首富,全都從事哪個行業?科技業,錯;金融業,也錯;答案揭曉,他們全是服飾業者。
攤開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全球百萬富豪排行榜」,西班牙首富正是ZARA創辦人阿曼西奧.歐特嘉(Amancio Ortega Gaona)。從2001年ZARA所屬INDITEX集團上巿後,從那天起,他便成為西班牙首富,至今地位未被動搖。2011年3月,他的財富高達31億美元,全球第七。
服裝產業 是門好生意
2011年,瑞典的新科首富則是H&M董事長史帝芬.皮爾森(Stefan Persson),財富24.5億美元,全球排第13,首次領先IKEA創辦人英瓦爾.坎普拉德 (Ingvar Kamprad)。
日本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首富都是UNIQLO(優衣庫)所屬迅捷集團(Fast Retailing)董事長兼執行長柳井正。直到2011年,首富的位子才被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超越,但仍高居日本第二,財富約7億美元。
全球三大平價時尚品牌,就誕生三個首富,打破許多台灣人認為服裝是夕陽產業的刻板印象,共同說明一個重要事實:服裝,是門好生意。
ING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莊凱倫分析,每個人一天只吃三頓飯,但女性的衣櫥,永遠都少一件衣服,無論景氣好壞,服裝是女性的核心消費。
從歐洲、北美、日本、到新興巿場,全球M型消費趨勢興起也助一臂之力。過去的服裝是「看得起,買不起;買得起,又看不起,」《men's uno》雜誌出版總監李青杉觀察。平價時尚則改寫遊戲規則。從ZARA、H&M、到優衣庫,全都提供平價,卻很有設計感、時尚感或功能優質的衣服,讓消費者看得起,更買得起。
以ZARA今年最新秋冬皮衣外套為例,不僅樣式齊全,用料也實在,全是真皮,但在歐洲售價只需新台幣約6,000元,即使外銷大陸,加上關稅也僅需新台幣9,000元,都比其他奢華品牌動輒好幾萬新台幣以上便宜許多。
分析三大品牌儘管平價,但其實毛利率很高,也是三位企業家可以變成首富的主因。
多年來,INDITEX集團與H&M兩家公司的毛利率維持在約62%、淨利率則約23%,絲毫不輸給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兒(Chanel)等精品集團。更遠遠高過台灣科技代工大廠的3%到5%毛利。
而優衣庫所屬的Fast Retailing,在毛利率、淨利率方面,也有51%、17%左右水準,成績不俗。
物美價廉 仍有好利潤
「這很不容易,證明物美價廉也能有好的利潤,」莊凱倫分析,平價時尚的產品獲利佳,顛覆許多人想像。
以H&M為例,由於瑞典工資太高,H&M沒有自己的製造工廠,產品全外包給全球900多家工廠,多數位於亞洲,尤其中國大陸。
三位首富每天日理萬機,也充分運用高科技,即時掌握資訊,進行科學化管理。
回溯1988年7月時,當時優衣庫已有直營店12家、加盟店三家,便引進收銀和電腦即時銷售資訊管理系統(POS)。「透過資料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了,」柳井正分析,隨著分店愈來愈多,唯有藉助資訊系統,才能迅速反應。
ZARA、H&M也不例外。為了反映最新潮流,衣服從設計、製造、到店面架上,ZARA只需兩周、H&M三周,也全都依靠後勤龐大的資訊系統,才能使命必達。
加速全球布局,也是品牌擴大影響力的重要關鍵。創業歷史最久的H&M步伐最快。1964年,H&M就到挪威開設海外第一家分店;1976年在倫敦開業,首次到非北歐地區開業。
全球布局 擴大品牌力
1982年,史帝芬.皮爾森正式從父親手中接下H&M後,更加快國際化步伐。當時,H&M雖有100多家分店,主要仍集中在北歐。史帝芬快速擴點,不僅進入法國、荷蘭、西班牙,也進入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等地。
「為什麼你要怎麼急?」父親曾經質疑他的擴點速度太快,畢竟H&M成立29年後,才在北歐以外的地區設立分店。對此,史帝芬態度堅定地回答,「當你正炙手可熱時,你不能停下來讓熱度變冷。」
優衣庫也在2000年起,前往英國倫敦開設海外第一家分店;2002年,到上海開設分店;2003年,取得美國Apparel Theory經營權,正式跨足美國巿場。
ZARA動作同樣迅速。1979年,ZARA在西班牙成立四年後,就開始往外拓點,陸續前往葡萄牙、法國、美國、墨西、希臘等國。
至今,INDITEX集團全球分店最多。旗下八個品牌,共在70多個國家,設有5,500多家店舖,營收來自歐洲以外地區比重也達27%,同樣比例最高。
看來,誰是平價時尚品牌龍頭的大戰還將繼續開打,也牽動三大首富的財富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服裝的確是門好生意。台灣人該改變想法了!
【2011/11/0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