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文/Buffettism】

很多人都喜歡買終身險,主要是因為定期險的概念很像是消費,如果今年繳了保費,卻沒有理賠,就等於繳的錢都泡湯了,如果明年還要繼續想要有保障,就得重新再繳保費。而終身險感覺上比較像是儲蓄,只要繳20年,就算這20年內都沒有理賠,也能獲得終身的保障,總有一天會用到的,比較不會有虧本、賠錢的感覺。


定期檢視 保障加分

 

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想到:到底有多少終身險真的繳完20年,滿期後獲得終身保障的?

 

其實終身險的保單繼續率並不高,在第13個月的繼續率就只剩下80%;到第25個月只剩下70%。換句話說,有三成的終身險,撐不到第3年。而真正撐到第20年的,也低於三成。

 

為什麼保單會失效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終身險的保費真的很高。例如:要維持一張日額理賠1,000元的終身醫療險,每年就得花上萬元的保費,保障看起來很小,保費又可能占了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如果投保人面臨失業或其他財務壓力,這類比較沒有急迫性的保險往往優先被捨棄。尤其是不曾申請過理賠的,只體會到保費的沈重壓力,而不曾感受到保險轉嫁風險的能力,更常會認賠退保,不再繼續繳費。

 

如果保戶的財務狀況連續20年都很好,順利繳完保費,滿期後獲得終身保障,其實保障也已經因為通膨而減少了。如果以2%的通貨膨脹率來看,從終身險開始繳費到20年後滿期,保障會減少超過三成,例如100萬元的壽險保額雖然不變,但購買力只剩67萬元。

 

如果你很喜歡終身險,請記得要每隔一段時間檢視一下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而不要因為終身都有保障,就忽略了保障隨時間的遞減。以2,000元日額住院理賠的終身醫療險為例,通膨以2%計算:20年後,2,000元相當於現在1,335元的購買力,剛滿期就打七折。

 

30年後,2,000元相當於現在1,091元的購買力,只剩一半了。40年後,2,000元相當於現在892元的購買力,原本的住院理賠可能只夠大醫院掛號了。

 

買保險之前都會做需求分析才能知道到底需要多少保障(如果沒有,請重新評估你的業務員),不過,保障的需求會隨時間改變。例如:結婚、生子或貸款買房,往往都會讓保帳的需求增加,但如果房貸繳完了,小孩成年了,保險的需求也就會降低了。

 

只是買了終身險後,保障就無法那麼靈活調整了。例如,原本規畫500萬元的壽險,但是在房貸繳完後只需要200萬元,定期壽險可以每年隨需求進行調整,但是終身壽險卻沒有這樣的彈性。或是當保障因為通膨而減少時,定期險可以彈性加碼,但終身險的加碼成本卻可能高到讓保戶卻步。


買前用心 避免認賠

 

終身險和定期險一直是網路論壇上相當熱門的爭議話題,其實有不少人都以「划算」與否來評估要買終身險或定期險,但是終身險雖然繳費20年,每年繳的保費雖然很高,卻都是固定的。

 

而定期險在年輕的時候便宜,但是到了老年的時候,保費反而相當的高。如果把繳的保費加總起來,定期險可不一定比較便宜,差異只在於定期險的保戶可以擁有更高的財務自主權,而終身險的保戶則是先將資金投注在保險公司。因此,這邊不打算討論哪一種比較划算,而是提醒大家一些終身險所常被忽略,但卻很重要的風險。如果大家在買終身險之前,能瞭解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將來後悔也只能認賠的情況。



2012/06/1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