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國內醫療險醞釀7月起漲價,引發國民黨立委蘇清泉、羅明才關切,他們質疑近10年國內商業醫療險賠付率最高僅3成,再加上健保實施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後,民眾「自付選擇」變少,保險公司已飽賺1600億元,保費漲價不合理,金管會應拿出魄力凍漲。

 

蘇清泉說,配合最新壽險業生命表準備在7月起實施,金管會在7月調整準備金提存率,不少保險公司6月底將停賣舊費率醫療險保單,數百種醫療險保單要調整費率,7月重新開賣,保費平均上漲至少1成。

 

他引用財團法人保險發展中心資料,全台平均每人約有3.2張私人健康保險保單,但台灣30家出售商業醫療險者,99年保費收入高達2348億元,是全民健保的一半,保費支出金額僅707億元,賠付率才30.1%,估計業者狂A了1600億元。

 

蘇清泉說,健保實施DRG、同種疾病分類採同病同酬之定額支付後,許多醫院都把醫療費用包裹成單一收費項目,無法再如過去詳細列出各項收費項目,提供民眾依購買商業險狀況,決定部分項目由醫療險負擔,享受較好待遇。不少醫院如今甚至只剩兩選項,一是完全健保給付,否則即完全自費,但完全自費金額不斐,保險公司未必全額買單,最後只能選健保給付,民眾花大錢買商業醫療險,未必派上用場。

 

蘇清泉說,美國政府在2011年初推行新健保改革法,規定醫療險收入的80%至85%以上應用於理賠,否則保險公司必需退費給保戶。他要求金管會應仿效訂定合理賠付率政策。

 

羅明才則對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喊話,政府都有能力讓民生物資降價,怎會無法讓保費降價?江宜樺應儘速出面,凍漲商業醫療險費率。

 

儘管立委大聲疾呼,但政府代表回應卻很「淡定」。金管會保險局主任秘書張玉輝說,美國醫療賠付率規定是針對一年期商品,以當年度收入與理賠計算,但國內私人健保多屬長期險,兩者難以對照,亦無法反映實際賠付率。

 

至於羅明才要求「凍漲」,張玉輝回應,商業保險商品不同、種類又多,金管會無法統計7月後那些要漲或降,雖然各種保單有商品審查機制,但都是事後備查,7月調漲保費是業者決定,金管會無權要求凍漲,但會嚴格審查。

 

健保局專門委員李純馥則說,未來在自費項目透明公開、與全民健保給付不重疊前提下,健保局會研議部分項目「或許」可自費。官員回復令立委不滿,金管會若不儘速擬定合理賠付率,立委不排除新會期提案修訂保險法明確要求,確保民眾權益。

 


保險業:健康險理賠率70~90%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保險局及壽險業者表示,目前健康險多是長年期保單,收取「平準保費」,也就是將未來承保的風險,折算到現在20年或10年來平均繳費。

 

業者指出,每年收取的保費有60~70%是提存準備金,5~10%是附加費用,只有30~35%左右才是真正當年度的「純保費」,若以此基礎來計算,其實台灣的健康險理賠率在70~90%之間。

 

昨日立委表示,美國健康險理賠率在70~80%,壽險業者表示,美國極少長年期健康險,大部分是一年期或短年期,若以美國的計費標準來看,台灣的健康險理賠率也不低於美國。

 

業者並指出,目前健康險已算壓在損益兩平邊緣線的險種,即目前僅是小賺,未來若國人平均餘命延長、醫療成本提高,長年期的健康險極可能成為「賠錢貨」。

 

保險局副局長曾玉瓊強調,7月1日是反映責任準備金利率調整、第五回合生命表及傷害險費率下限調整,各家公司健康險不一定調漲,是依各家成本、損率去計算,不能混為一談。


2012-6-26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劉阿伯 的頭像
    劉劉阿伯

    劉劉阿伯理財教室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