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楊筱筠╱台北報導】
人民幣保單買氣逐漸增溫。剛推出人民幣保單的新光人壽,僅短短銷售約1周時間,累計保費收入已達300多萬人民幣,而國泰人壽銷售狀況也未冷卻,累計保費也達2,700萬人民幣,再加上其他壽險公司,目前國內人民幣保單「吸金」金額,折合新台幣突破億元。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農曆年前啟動後,第一波開賣人民幣保單的業者,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信人壽、中國人壽等,緊接著第二波還有法國巴黎人壽、第一金人壽、合庫人壽、安聯人壽、新光人壽等加入。
國泰人壽表示,人民幣保單的銷售狀況符合公司原先預估,而且其實詢問者眾多,後續成長力道可期。
人民幣組合式商品也是另一熱賣商品,北富銀首檔上架兩周銷售破7,500萬人民幣,中信銀賣出5,000萬人民幣,市場整體銷量估計突破2億人民幣。
後續包括玉山銀、國泰世華銀、永豐銀加入後,中小銀行的日盛銀也宣布挺進人民幣組合式商品戰局,估計上半年全體市場的人民幣組合商品銷量將可輕易突破人民幣5億元以上。
日盛銀推出的人銀幣組合式商品,主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到期介於6.00到6.21之間,一年期商品年化報酬率高達8.88%以上,半年期商品年化報酬率可達6%以上,三個月期商品年化報酬率可達4%以上,且均為到期100%保本,最低申購門檻僅等值2,000美元,即可參與人民幣的投資機會。
新光人壽推出的保險商品,是目前業界首張委由投信全權決定運用標的的投資型保單,強調先以4檔ETF作為投資標的組合,隨著日後更多人民幣標的開放,不排除陸續加入債券、貨幣型基金等。
中信人壽則強調,公司推出的人民幣保單,銀行通路都還尚未開賣,3月才會陸續上架,預計除了中國信託、台新保代、台中商銀、華泰銀行、板信銀行、大眾銀行、安泰銀行、日盛銀行、東亞證券等,都會加入販售,業績過一段時間後,會有明顯躍進。
不過,也有壽險業者觀察,初期民眾想要掌握人民幣商機,幾乎都是選擇銀行優利定存,就算購買相關的ETF商品,也有其他管道可投資,大大降低買人民幣投資型保單的意願,但接下來若能發展傳統保單,應該會提升民眾興趣。
2013-03-16 工商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