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投保 三大迷思要破除
魏喬怡/台北報導
父親節轉眼間已到,許多人已開始煩惱該送什麼好禮,才能幫爸爸 分憂解勞。壽險業者指出,父親往往是家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 風險規劃是第一要務,送爸爸完整保障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爸爸投保 往往會陷入三大迷思不可不慎! 保誠人壽經理蕭圭華指出,30歲的年輕爸爸最常見的迷思就是「先 幫孩子保,忘了幫自己保」。由於年輕爸爸的收入不高,往往會覺得 孩子保費較便宜,因此先幫孩子買保險,又或是覺得自己身強體健, 不需要醫療險。
但事實上,蕭圭華強調,年輕爸爸應先把「自己的」醫療和壽險保 障健全起來,避免以後有病史時就不能投保醫療險,或當意外或疾病 發生時,家庭經濟無法支撐像房屋貸款或子女教育金等大筆支出。若 是有餘力再幫小孩投保,因為小孩並非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蕭圭華建議購買定期壽險搭配醫療險和意外 險附約。以30歲男性為例,每月只要2,895元,即可購買20年期的30 0萬定期壽險、100萬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險以及日額2000元的住院醫 療險,此外還包括了500萬意外險及日額2000元的意外住院醫療,以 每天不到100元的預算,即可規劃完善的基本保障。
至於第二大迷思,詮國保險經紀人褚榮芳指出,中年爸爸常常忘了 規劃「退休」。中年爸爸除了應有壽險和醫療險保障之外,也要開始 退休規劃,像投資型保險、年金保險、養老險、以及分紅保險,都是 不錯的選擇。
第三大迷思,褚榮芳指出,就是老年爸爸往往以為「老人保單」有 完整的醫療保障,事實上不然,這類訴求一定保、保證保的老人保單 通常以壽險保障為主,但針對老年人醫療需求的保單,應該是在年輕 時買足「長期看護險」、「醫療險」才有完整的保障。
蕭圭華則表示,醫療險的承保年齡上限依繳費年期而有所不同,大 多介於50到60歲左右,因此應趁早檢視這部分的保障,以免錯過了投 保時機。此外,對於已經累積相當財富的高資產爸爸們,亦可提早運 用保險來進行稅務規劃。
- Aug 04 Mon 2008 14:54
爸爸投保 三大迷思要破除 (工商時報2008.08.04)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