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10年內 將漲2至5成
【聯合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估計,在結構性趨勢和供求失衡共同推激之下,農業大宗商品的價格將比過去十年來的平均水平劇增20%到50%。
大陸媒體引述「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報告說,面臨通膨壓力的不只是中國,全球的通膨壓力都在上升。「金磚四國」,即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這四個新興經濟體,物價上漲幅度較大。已開發國家的通膨率雖然比開發中國家低,但也不斷提高。
農產品價格上漲,許多論者歸因開發中國家需求急速增長,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大新興經濟體。但不少專家指出,美國和歐洲也是這波漲勢的元凶,特別是歐美政府農業補貼政策。
倫敦「金融時報」引述分析家的看法說,美國和歐洲政府補貼其國內農業數十年,造成其他國家的農業難以和歐洲國家及美國競爭,無利可圖而降低投資。歐美國家暫享利益,但大環境的事實是農產品需求遠大於供應,於是世界其他地區投資不足的結果反過來影響歐洲和美國的消費者,也就是食品價格上漲。
另外,西方國家推動生質燃油的政策也是全球糧供吃緊而價格上漲的成因之一。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說,一個國家一邊推廣生質燃油,一邊保護國內農業,可能造成他國食物進口支出增加,進而帶來通膨上升和經濟成長減緩的風險。
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補貼玉米提煉乙醇,金額達70億美元(台幣2275億元)。為一部七人座汽車的油缸加滿乙醇,其生產成本足供一個人的全年食物。到2010年,生質燃油將消耗美國玉米產量約30%,影響只增不減。IMF估計,2000到2030年,穀類生產須增加50%、肉類產量須增加85%,才夠滿足全球需求。
新的結構趨勢加上供需失調,結果就是未來十年的主要農產品價格將比過去十年增加20%至50%。
- Dec 26 Wed 2007 16:11
農產品10年內 將漲2至5成【2007/12/26 聯合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