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部分外資圈人士認為,胡曉煉發表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是中共官方希望在匯改議題上保持「建設性的模糊」。
多位大陸市場專家則預估,人行匯改下一步可能在維持匯率穩定前提下,擴大人民幣雙向波動幅度,甚至對單一貨幣波動增大。胡曉煉昨(28)日上午在人行網站發表題為「生產要素價格調整與匯率機制改革的配合關係」的專文,其中指出,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有利為生產要素價格改革創造穩定的低通膨環境。
她認為,當前勞動力價格、資源能源價格和環境代價的變化,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而若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不論經常帳出現順差或逆差,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需作用的影響下,可以靈活雙向變化。
胡曉煉寫道:「匯率機制改革和廣義生產要素價格調整,既相互替代,又有互補性,可並行不悖。繼續深化匯率形成機制和生產要素價格機制等改革,進一步充實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這是我們始終應該堅持的方向。」
但新華財經旗下的國際市場新聞社報導,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將大陸現行外匯政策稱為「建設性的模糊」,因為這樣既能嚇阻投機客,又能隔絕外來政治壓力。他說:「說真的,他們應該一年前就這麼做的。」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多位大陸專家認為,胡曉煉先前連發兩文已凸顯匯改的原則和方向。未來人行可能在基本維持穩定的前提下,增加人民幣雙向波動幅度,並不斷完善一籃子貨幣體系,維持名義有效匯率的穩定,但近期人行要定期公布名義有效匯率可能性不大。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若名義有效匯率要保持穩定,人民幣對單一貨幣的浮動就要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