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本報訊】

 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對資本主義的質疑就不斷出現,如今,隨著歐債危機持續蔓延、經濟與財富失衡益趨惡化,更是令人不禁懷疑資本主義是否已至盡頭。

     

這樣的質疑可以自周日法希德義的歐洲四國選舉看出來。根據當前選情研判,這四國無論是總統大選,還是議會選舉,大部分為中間偏右的執政黨都陷入苦戰,而主張社會主義的左翼政治勢力則是聲勢浩大。以法國總統大選為例,周日選後可能就會出現17年來的第1位社會黨總統。

     

歐洲選情的發展,或可解釋為歐洲當局為尋求化解歐債危機而採取的財政緊縮政策,造成民怨所致。但是人民的不滿絕非僅止於此,更可以看做是對資本主義的抗議。

     

歐債危機迄今已近3年,儘管速度緩慢,不過仍在持續惡化之中。此一危機堪稱資本主義的傑作:歐元區國家大肆揮霍,在國內吹起資產泡沫,然而隨著泡沫破滅,換來的卻是債台高築,而原本想達成均富社會的理想,卻是變成財富集中的結果。

     

財富的集中形成資源的壟斷,使得擁有財富者同時也擁有能夠創造財富的有利地位。簡單地說,在資本主義的極度發展下,財富的多寡與創造財富的能力是屬於正向的關係,沒錢的人要賺到第一桶金的難度大為提高。

     

財富失衡形成社會的不滿,社會主義的主張開始受到歡迎,而在資源不足下,社會開始尋求讓富者釋出其財富的方式。例如歐美國家近來一直在考慮對金融市場交易課稅,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得好聽,對金融市場交易課稅,是為讓金融市場對經濟復甦出貢獻。然而大家根本稱其為羅賓漢稅,因為此稅的目的就是在劫富濟貧。

    

事實上,台灣現今的情況也是如此,儘管並未淪落到倒債的地步,但是負債也是步步走高,而貧富差距已成為最為詬病的社會現象,有關當局對房屋時價課稅與開徵證所稅等措施,不也正是某種型式的羅賓漢稅。(王曉伯)

 

2012-05-07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