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保險部落格》保單銷售通路 已在改變
【奈特】

談到保險行銷(從保戶的角度應該是「購買保單的管道」),相信台灣民眾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透過保險業務員,進行「面對面」的分析與解說,然後由客戶付錢成交。

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根據Aviva英傑華集團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與其他許多國家(像是東歐國家)比較傾向「面對面」的銷售方式。一般來說,「面對面」的管道包括壽險公司業務員、銀行理專與經紀公司業務員。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台灣有超過九成的保單,是透過「面對面」銷售,其中又有六成以上,是屬於傳統業務員的業績。

此外,即使在西方先進國家,透過「面對面」銷售的管道還是占大多數,只是西方國家的銷售通路更多元化。

除了以上的結果,我想與讀者分享一些其他國家的演變趨勢。以英國為例,早在20年前,英國透過業務員銷售的比重也像台灣目前這麼高,然而因為其他新銷售通路的興起,業務員銷售的比重就逐漸降低。目前,英國民眾主要是透過獨立理財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IFA,也就是一般熟知的「經紀人」)與銀行通路兩大管道購買保單。

在英國,IFA可以賣多家保險公司的商品給客戶。IFA的工作是站在客戶的立場,同時接受較為嚴格的監督、訓練,並且重視承諾。他們比較能接觸到富有的客戶群,這群客戶要的是較為個人化的服務,也比較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服務。

而另一個英國民眾所倚賴的銀行通路管道,除了提供其他通路無法比擬的便利性,加上銀行與客戶已經建立起的信賴基礎,以及對客戶財務狀況的了解,客戶往往能在銀行獲得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及保險商品。

據我的觀察與了解,英國民眾透過銀行購買保單,其著眼點與透過IFA是一樣的。因為當民眾開始有需要,同時了解財務規劃的重要之後,自然會轉向立場較為客觀的管道(IFA只是其中一例)購買保單。

近幾年來,不論是西方國家,或是同屬於亞洲地區的香港或新加坡,透過銀行銷售的比重都有逐漸提高的趨勢。當壽險公司建立自有銷售部隊的成本愈來愈高,我認為保險市場將無可避免地走向新趨勢,而台灣市場也將跟著這樣的世界潮流走。

(作者是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