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大陸在美國上市公司財報真實性遭質疑發所引發的後續效應逐漸擴大,導致眾多美國中資上市公司周三股價暴跌,上證B股昨(9)日也重挫達7.9%。

 

近幾個月,有多家中國企業承認公司會計存在問題。美國證管會(SEC)也證實,正在調查通過「反向併購」(借殼上市)在美國掛牌交易的中資企業會計報表和資訊揭露的問題。

 

路透中文網及新京報指出,美國最大的非銀行券商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周二已發出警告,鑑於近來眾多中國上市公司涉嫌欺詐,該公司已禁止客戶融資買入132 家中國公司的159檔股票,其中有90檔股票在美國上市,包括麥考林、新浪、當當網、搜狐等知名企業。

 

華爾街日報指出,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 Inc.本週將要開始執行上述規定,屆時,投資人就不能從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 Inc.融資買股票。

 

周三美國股市領跌個股中,許多正是Interactive黑名單上的中國企業。包括:中國房地產服務商「思源經紀」8日股價暴跌23.1%至4美元;線上視頻公司「酷6傳媒」股價也重挫9.7%;手機設計及銷售商「奧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跌10.76%,至1.99美元。

 

即便是一些不在黑名單上的中資公司,8日股價同樣遭受波及,例如「人人網」當天股價大跌13.6%,收於10.51美元。美國中資企業這場風暴昨天也回過頭衝擊大陸B股,導致B股周四暴跌,滬深兩市百餘檔B股全面下挫,丹科B股、雙錢B 股等五檔個股跌停。截止收盤,上證B指重挫7.9%,收在256.91點;深證B指跌幅也達3.51%,收718.52點。

 

新浪財經指出,美國中國概念股大跌、Interactive禁止客戶融資買入中資企業股票,被認為是昨天B股暴跌主因之一。

 

昨晚美股開盤後,中資公司股價跌幅已經縮小,但下跌家數仍多餘上漲家數。境外中資企業這場會計醜聞風暴,短期內恐難平息。

 

6389866-2586911.gif  

 


 

韋奕禮:新投資泡沫 成形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於8日卸任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的韋奕禮(Martin Wheatley),離任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警告,中國大陸已成為投資界的新網路泡沫。那些輕率地買進中國股票,冀望從中國迅速成長的經濟中獲利的投資人將面臨風險。

 

韋奕禮在卸任前一天接受採訪時表示,每個人都想從中國分一杯羹,不少投資人往往在沒有瞭解公司基本面的情況下,就爭相買進中國企業的股票。

 

在韋奕禮發表前述談話的同時,一些海外上市中國企業的會計報表真實性,近來正受到境外監管機構及投資人的質疑。對於香港資本市場而言,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與財報品質尤為重要。因為在香港,與中國相關的股票占了香港股市交易量的七成以上。

 

韋奕禮說,對於在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當地監管機構往往必須依靠第三方調查人員才能獲取公司的訊息。不過,香港證監會與大陸有關部門的關係一向良好,迄今都能從大陸監管機構獲得中國企業的必要訊息。對於境外企業到香港上市,韋奕禮強調,承銷股票上市的投資銀行和經紀商有必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防止不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韋奕禮說,香港證監會希望加強監管的一個途徑是讓承銷商對招股書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韋奕禮並提醒,人民幣商品的發展很可能會比許多人預期的要慢。銀行業人士和港府官員無不急切地推動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但韋奕禮指出,問題是人民幣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仍缺乏流動性。


重押中資企業股票 富達凱雷慘虧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對於許多投資機構來說,中資企業股票早已是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一些在西方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財報真實性近來頻頻遭受質疑,卻讓這些中資企業股票成為燙手山芋。

 

華爾街日報指出,近年來包括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和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在內的一些知名投資機構,紛紛搶購在西方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中資企業股票。

 

但近幾個月,不少境外上市中資企業的股價急跌,境外監管機構和投資人開始質疑這些企業財務和經營狀況的真實性。

 

今年5月,總部位於北京的紐約上市公司-東南融通金融技術有限公司的股票遭暫停交易,當時公司首席財務長和外聘審計師雙雙辭職。之前,美國證管會(SEC)已在調查東南融通的財報。

 

全球金融危機後,東南融通的股價約在12美元,去年漲至40美元,今年5月16日又跌到18.93美元。該公司自5月16日已暫停交易。

 

東南融通最大的投資者就包括富達投資。截至3月31日,富達投資總共持有該公司14.5%的已發行普通股。

 

華爾街日報表示,以富達投資3月31日持有東南融通的量數計算,3月31日以來,富達的投資價值已縮水約1億美元。

 

富達發言人僅表示,我們對基金的所有潛在投資都進行嚴格的分析,富達在亞洲地區有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富達在亞洲投資的基金一直都很成功。

 

Maverick、Tiger Global則拒絕就持股情況置評。

 

事實上,許多類似於富達的基金公司,都投資了過去六個月內申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因此,受這次中資企業會計風暴影響的,絕對不只富達投資。

 

【2011/06/1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