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

 

兩年前英國記者尼謝森(Nicholas Shaxson)曾出版一本既令人著迷、又毛骨悚然的書─「寶藏島」,解釋國際避稅天堂如何侵蝕全球經濟,以及在這個「保密管轄地」上許多法規根本無法適用。這裡不僅吸納各國政要的私錢,鼓勵貪腐,還扭曲資金流向,成為孕育重大金融危機的溫床。

 

但書中並未談到如果「保密管轄地」本身破產又將如何?這正是塞普路斯當前的情況。無論最後結局如何,這起亂象凸顯出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五年之後,全球銀行體系仍有許多尚待改革之處。

 

以塞普路斯土地面積與經濟規模之小,何以引起全球關切?問題在於塞普路斯是歐元區的一員,因此可能對區內的大國造成骨牌效應 (例如銀行擠兌)。且塞普路斯經濟規模雖小,但銀行規模卻是正常經濟規模下的四、五倍大。

 

原因在於塞普路斯是避稅天堂,企業及外國富豪都把錢存在這裡。據官方統計,銀行存款總額的37%來自外國居民;再考慮許多存款者只是塞普路斯名義上的居民,外人存款比率還更高。這裡是人們隱藏財富、且不受稅捐及監理機關干預的好地方,而且存錢於此的不只是俄國人。說穿了,基本上就是洗錢。

 

這些財富有許多從來沒動過,變成了隱形的財富。從文件上看,塞普路斯是俄羅斯的重要投資者,投資額比德國還大;但實際上俄國人只是利用此地作為租稅屏障,進行「轉手套利」(roundtripping)交易而已。

 

塞普路斯人的不幸,在於銀行有太多錢來進行鉅額的不良投資,例如購買希臘公債,和對房地產泡沫提供貸款。這種情況遲早會出問題,而現在就是。

 

這與冰島幾年前的情況諸多雷同。當時冰島也擁有龐大的銀行部門,外人存款充斥,金額大到無法紓困的地步。冰島於是讓銀行破產,犧牲外國投資人,以保護本國存款人—結果竟然也不差。目前冰島已經出乎意料地度過危機,失業率比大部分歐洲國家都低。

 

不幸的是,塞普路斯對危機的反應卻一塌糊塗。一方面因為塞普路斯沒有自己的貨幣,因此必須仰賴歐元區及德國的鼻息─這些決策者根本不願讓銀行公然倒閉。

 

但這也反映塞普路斯本身也不願讓國內的洗錢生意就此終結,領導人還在力圖將外國存款人的損失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冀望金融業務仍能恢復舊觀,而不惜傷害國內小額存款戶來保障大戶。結果造成一般民眾群情激憤,紓困案遭否決,現在則前途難卜。

 

我猜想發展到最後,塞普路斯將採取類似於冰島的作法;但除非塞普路斯在未來幾天內就脫離歐元區 (確有此可能),否則還會先耗費許多時間及金錢採取一些半吊子的措施,企圖逃避現實,同時讓較富裕國家增加更多債務。我們且拭目以待。

 

(作者Paul Krugman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13/03/23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