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產壽險公司 財務實力評等完整揭露/現代保險金融理財第 244 期
作者:黎曉英
你知道自己投保的公司財力到底有多強嗎?
越來越多民眾擔心自己的保險公司在這波金融海嘯中能否撐得下去,「保險公司會不會倒?」確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保險公司亟需可以證明自己沒有問題的各種評等當做客觀證據,問題是有多少民眾知道這些評等以及它們代表甚麼呢?
消費者買保險買的是保險公司履行保單權益的承諾,因此保險公司履行賠償或給付的能力當然很重要。不少消費者擔心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財務出狀況,或有些民眾想投保,卻因對保險業的永續經營沒有信心而裹足不前。「保險公司會不會倒?」確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國際財務能力評等ABC 有看沒有懂?
而隨著越來越多民眾擔心自己的保險公司在這波金融海嘯中能否撐得下去,任何一家公司的負面資訊一旦傳出,都會變成大眾關心的話題。因此保險公司亟須可以證明自己「財力沒有問題」的各種評等當做客觀證據,其中,最常見卻最難懂的大概就是幾個知名國際信評公司給的評等,包括A.M. Best、 Fitch Ratings(惠譽)、Standard & Poor's(標準普爾)和Moody's(穆迪)。
這4家公司都是在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註冊的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這些組織都必須公開他們的評等程序與方法。
至於這4大信評公司給的財務實力評等都以英文字母呈現,各評等代表的財務實力等級如下:
A.M. Best
A.M. Best 對財務實力給的等級從A++到 F,各等級分別代表:
A++到B+:安全(Secure)
B到F:財務有問題(Vulnerable),等級則從普通到清算中。
Fitch Ratings 惠譽的財務實力評等從AAA到C,各等級分別代表:
AAA:非常強
AAA以下到A:強
BBB:好
BB以下到CC:弱
C:財務有困難 惠譽除了提供受評公司的財務能力相對於全球同業的評等之外,另外也提供相對於台灣同業的本國評等(以評等後面加twn表示)。
Standard & Poor's 標準普爾的財務實力評等由AAA 到R,各等級分別代表:
AAA:非常強
AA:很強
A:強 BBB:良好
BB:稍嫌薄弱
B:弱 CCC:很弱
CC:非常弱
Moody's 穆迪的財務實力評等從Aaa到 C,各等級分別代表:
Aaa:財務很安全
Baa:財務能力正常
C:財務安全展望很弱
台灣版評等 以中華信評tw為主
而台灣最多保險公司採用的則是在地的中華信用評等公司的財務實力評等,等級由AAA到R,每一級除R之外,還有+–符號,代表在同等級內財力的強弱程度。這家公司的等級前有tw二字,為台灣地區專屬符號,代表該評等著重與本國同業比較。各等級分別代表:
AAA:極強
AA:相當強
A:強 BBB:良好
B:薄弱
CCC:非常薄弱
CC:極弱 R:被主管機關接管中
國內48家產壽險公司 僅25家公佈等級 至於國內各產壽險公司接受評等的狀況如何?
主管機關要求保險公司公佈的公開資訊中有「信用評等」一項,理論上每家公司都應該要在這個欄位公佈評等,但是48家產壽險公司當中,僅有25家填入評等,有1家公司的公開資訊中沒有這個欄位,有11家公司填「尚未委託信評機構評等」,更特別的是有10家公司填的是「不適用」,且清一色是外商公司。
未委託調查的公司當中,有些是一直被主管機關要求增資的,這類公司不做評等,好比拒絕接受體檢,其中原委值得探討。例如年初已被主管機關要求退場的華山產險,就沒有委託信評機構做評等。
8家產險公司 有11家公佈1家機構以上評等
許多大型企業會要求產險公司出示財務評等,另外,再保險也是產險公司的重要業務,這些評等更是少不得,因此,產險公司不只必須委託信評公司做評等,而且往往不只委託1家。因此,目前市場上的18家產險公司當中,有公佈評等的有12家,其中有11家除委託中華信評做評等之外,還輔以其他國際知名評等,包括10家有標準普爾、4家有穆迪、1家惠譽以及1家A.M. best。
其中,友邦、兆豐、國泰世紀、富邦有3家機構評等,旺旺友聯提供的則只有惠譽的本國與全球兩種評等。
整體來看,因為本國評等是以和本國同業做比較為基礎,因此同一家公司的評等都會高於與全球同業比較的國際評等。例如,獲得中華信評twAAA的明台,在標準普爾的評等為AA-。
壽險公司大多只採本國機構評等
因為普及程度很高,而與一般民眾關係較密切的壽險業,卻有3分之1未委託信評機構評等,公佈評等的只有僅13家,且其中有8家只有中華信評資料,國泰、新光、台銀則提供3家機構的評等,中國與南山提供的是惠譽評等。
和產險公司一樣,同時提供本國評等與國際評等者,本國評等的級數都比較漂亮,例如獲得中華信評twAAA的台銀人壽,在標準普爾為A+。
目前國內產壽險公司有委託中華信評做出的評等,沒有一家低於A級,且大多在AA以上,表示財務實力都在強、相當強,甚至極強。以目前台灣已無法自外於國際世界來看,就算委託本國信評公司做出來評等比較好看,不可否認的,國際評等仍較具參考價值。而主動委託兩家以上的信評公司做評等、接受不同標準的信評檢驗的保險公司,理論上也對自己的財務實力較有信心。
財務實力隨時在變 評等需經常觀察修正
本文提供的附表取材自今(98)年3月19日各產壽險公司的公開資訊,其中部分公司也許評等或評等觀察有變化,而未及時更新。尤其最近1年來內外環境變化很大,以委託中華信評的公司來看,已有部分公司在評等展望被調為負向,也有公司的財務能力評等被調降。
評等產生變化傳遞的正是主管機關或業者都應該隨時關心的訊息,一旦有變化應該即時更新網頁公開資訊的等級。
除了這些財務等級之外,專家建議消費者投保時仍需參考其他資料,包括主管機關公佈的資料、保險公司的公開資訊,以及民間其他可信賴機構所做的相關調查。
主管機關要甚麼? 信用評等還是財務實力評等?
在公開資訊的「信用評等」欄中,有10家公司填的是「不適用」,且清一色是外商公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因很值得主管機關研究檢討。
信用評等(credit ratings)與財務實力評等(financial strength ratings)並不相同,前者是對企業的負債(例如銀行貸款、發行公司債等)清償能力的調查,後者則是針對保險公司對保戶的賠償能力給的評等,財務評等差或被調降,表示該公司的財務狀況生變,可能影響賠付能力。兩者意義不同,評量因子也不同。
保險公司最主要的負債是準備金,也就是未來對保戶應該履行的責任,理論上並沒有所謂信用評等的適用,或者說財務能力的評等遠比信用評等重要得太多。因此本文提到的各種評等,都是對保險公司的財務評等而非信用評等。
或許「信用評等」一詞長久以來都被當做財務實力評等的通稱,積非成是的結果,公開資訊表格中要求保險公司填的也是「信用評等」,這或許也是有這麼多公司填「不適用」的原因。因為不適用,主管機關與民眾也無從瞭解該公司是不是有做財務評等,以及評等究竟如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