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歐債危機愈演愈烈,許多歐洲銀行面臨融資壓力,正採用複雜且高風險的交易創造流動性,以順利取得歐洲央行(ECB)的融資。在此同時,德、法兩國對ECB的救援角色歧見卻逐漸加深。

 

部分金融界人士和監管單位官員表示,銀行的作法可能使原已脆弱的歐洲金融體系風險升高,也顯示業者打算長期仰賴ECB取得融資。歐洲地區的債信危機已使許多銀行難以在傳統公開市場取得資金。

 

據了解,銀行利用流動性交換合約(liquidity swap)把垃圾級貸款等非流動性資產(無法做為ECB貸款的擔保品),轉移給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後兩者再提供政府公債或其他流動性資產給原始銀行,讓他們向ECB取得貸款。內情人士透露,最近許多法國和義大利銀行都進行這類交易。

 

但業界人士和主管機關對此憂心忡忡。英國金融管理局(FSA)先前警告,把高風險資產轉移到各個金融機構可能形成傳導機制,使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更加惡化。

 

歐債危機如野火般蔓延,導致市場信心潰散,即使ECB 16日出手收購義大利公債也無法阻擋歐元區公債拋售潮,外界要求ECB臨採取非常手段化解歐債危機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包括法國和愛爾蘭16日都疾呼,ECB應更果斷採取干預手段,以支撐公債價格並恢復市場信心。包括經濟學家、投資人和決策官員也說,現在只剩ECB擁有足夠銀彈防止歐洲金融崩盤。

 

不過,德國官員始終反對ECB大開印鈔機與擴大收購公債,宣稱只要各國政府進行財政改革,就能解決債務危機。ECB在德國力挺下,也拒絕當歐元區政府的最後放款人,並堅持公債收購計畫只是暫時且規模有限的作法。

 

德法兩國歧見加深,主因是法國近來逐漸深陷債務危機泥淖。德法1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17日擴增至兩個百分點,創1990 年來最大,這意味法國要融資債務將承受更大壓力。

 

目前法國正面臨兩難,一方面得協助落難的鄰國,同時得削減本國的債務和赤字。在歐元區的頂級信評的國家中,法國赤字比率最高,去年占GDP的7.1%,而德國只占4.3%。

 

6725661-2687747.gif  

 

【2011/11/1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