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日趨嚴重,宏利人壽昨(6)日發布與政大合作執行的「台灣民眾對退休規劃的認知及執行狀況」調查,問卷顯示多數民眾對於退休金規劃準備不足,且低估退休生活的開銷。
宏利人壽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馬克‧歐戴爾指出,調查顯示退休後財務上最大的支出是突發的醫療支出,其次是旅遊支出,可見民眾對於退休後想做的事,以及為退休而準備的資金有落差,因此要有實際的退休規劃。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王儷玲表示,相較其他國家認為65歲為退休年齡,台灣民眾卻普遍認為60歲可退休,退休年齡過早,而忽略餘命達85歲、甚至愈來愈長,所以台灣民眾的退休不足度很高。
回收的1,072分有效問卷中,約有56%的台灣民眾不確定自己有足夠能力支付退休生活的開銷,平均5個人只有1個對自己的退休準備非常有信心,另有51%的台灣民眾希望的退休年齡介於51~60歲。
王儷玲指出,現代人太早退休,通膨意識又不夠,退休後的生活會很辛苦,延後退休才可為未來長壽避險,調查有55%的受訪者估計退休後每月花費將介於1~3萬元,受訪者中已開始準備退休金者僅5成。
她指出,其中有約一半的人每月規劃金額不到新台幣1萬元,與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台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約2萬元消費支出落差甚大,且尚未計入通膨因素,這顯示多數台灣民眾退休準備明顯不足。
報告顯示,已開始準備退休金的台灣民眾的理財工具以儲蓄存款(46.1%)與保險(46.5%)為主,其次為基金(41.8%)與股票(33.3%)。調查也可看出台灣民眾對投資報酬率的設定「兩極化」,不是太保守、就是風險過高。
已開始投資者,有近20%預估所規劃使用的工具報酬率達到8%以上,但也有近19%預估報酬率為2%以下。
2撇步 安穩打造退休金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退休調查」報告顯示逾5成民眾沒信心準備足夠的退休金。投信法人建議,透過「定期不定額」、「停利不停損」的方式投資,就可安穩累積退休金。
政大風險管理和保險學系主任王儷玲指出,台灣民眾如果要靠勞保,以及國民年金退休,所得替代率只能達40~45%,一定要從年輕開始定期定額存基金或年金,補足20~30%的不足部分。
宏利投信總經理謝誠晃也透露他的退休計劃,強調累積退休金的要點不在賺得多,而是在長久持續累積,且要掌握「停利不停損」、「定期不定額」,坊間許多母子基金概念的投資組合,就是很好的工具。
謝誠晃認為,下半年較看好的還是新興股市,因為不管從資金流向、企業獲利成長,新興市場表現都較好,尤其是新興亞洲,更是投資人不可缺少的布局區塊。
復華投信也有類似母子基金投資機制。復華投資理財處執行副總周輝啟表示,複合投資法的原理為透過母、子基金資產配置及定時扣款、平均進場成本投資,加上自動停利功能,來躲過空頭市場時不景氣。
2011-07-07 工商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