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劉育菁】
與其囤物資 不如好好投資

台灣距離二位數的惡性通膨雖然很遙遠,但卻不可小覷。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說:「百分之4、5的通膨率就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沒有人會樂見存款再15年內的購買力縮水一半。」

特別是台灣央行好不容易把定位拉至2%,實質利率才由負轉正,萬一通膨繼續升溫,不但利息沒了,還得「倒貼」本金,一樣的錢能買的東西變少了,這才是最大的夢魘。

我們無法確認通膨怪獸會不會捲土重來?但是當葛林斯潘說︰「在法償貨幣的世界裡(即政府印鈔票),通膨是難以壓制的東西」;當中國政府也開始搶石油、民眾搶沙拉油時,我們與其像上一代囤積物資,還不如順著通膨的趨勢大賺通膨財,把資產放在對的地方,並且做好「正確」的資產配置。這樣一來,就算物價繼續上漲,我們的資產也不怕縮水,甚至還可以打敗通膨,賺到比通膨率更高的報酬。

3大超越通膨的良帖

在通膨增溫下,如果想讓財富跟著物價走揚而增加,關鍵因素就在於必須擁有3個通膨時期的投資觀念:

1.盡量多持有資產,比持有現金更為划算

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指出,因為通膨會把錢吃掉,台幣定存能免則免;黃蔭基也表示,央行雖然會維持升息走勢,但畢竟不會太高,台幣仍然會先升後貶。因此,包括土地、房地產、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藝術品,以及有升值潛力的外匯貨幣,都是可以持有的資產。

2.選對資產,因為並非所有資產都會超過通膨上漲幅度

有些資產的漲價幅度有可能低於通貨膨脹率,甚至可能會低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務必記得,不是所有資產都會賺錢,想要靠資產增加財富,就要慎選投資工具。

什麼是對的資產?傳統上包括黃金、房地產、股票、能源或天然資源基金在內,都是被列為可以打敗通膨、甚至大發通膨財的標的。太平洋房屋總經理高永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73年他剛出社會不久,月薪只有1萬2千元,但他就買下總價130萬元民生社區的房子,結果通膨讓他靠著這間房屋,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而楊宏達則不再像他的媽媽只能囤積衛生紙、沙拉油,他囤積的是「能賺錢的資產」,在他的投資組合中,以高殖利率股票代替定存,包括中鋼(2002)、三洋電機(1614)都是核心寶貝,因此就算扣除2%通膨,也仍有6~8%的淨報酬。

3.選對時機進場

從長期來看,股票和房地產是最適合對抗通膨的資產,因為在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中,鮮有這兩種資產的長期走勢不能跑贏通膨率的。問題就在於,這幾年全球都走大多頭行情,上述工具如黃金、房地產、能源基金等,價格都已經大漲過一波,未來它們是否還能在通膨刺激下持續上漲?「選對進場時機」就成了投資人要面臨的重要選題。

以黃金為例,金價從每盎司3、4百美元一路上衝到8百多美元,現在來看確實處於高檔;但是,當美元貶值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時,蹺蹺板另一端的黃金長線仍然是易漲難跌。因此,投資人接下來要關心的是:金價下檔的支撐在哪裡?何時才是整理完畢的進場時機?

再從房地產的情況來看,雖然目前房價已到相對高檔,不過美商ERA不動產市場行銷顧問張欣民認為,房價短線或許盤整,但長期來看,房地產仍是保值資產,所以投資人應該注意的是,不同地區房價盤整告一段落的時機。

特別是台北市過去30年房價呈現階梯式成長,每次大漲之後,雖然會盤整一段時間,由於始終求過於供,只要能「坳」過一段時間,房價仍然是「換檔再上」。加上未來又有三通的利多誘因,因此擁有一間自用住宅,絕對可以將大部分資產予以保值。對於手上錢不多的投資人,不妨可選擇不動產證券化(REITs)基金,長期持有,每年至少也都有8~10%的合理報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