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基礎理財-新聞 (1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理財規劃 七大重點》
【學以致富 理財教室】
鄺紹昌, CFA, CSIA

個人理財屬於長期計劃,成敗取決於一開始的規劃,故不管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或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的課程均會探討投資組合管理這個課題,而一般會先討論如何依投資者的情形,製訂一個專屬的「投資政策」(形同一份私密的「藏寶地圖」,引領投資者邁向財務自由)。

投資政策首先要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因為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在設定目標時,必須同時考慮報酬率及風險。現在我們以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說明需考慮的七大因素:28歲的A君,是一位證券公司分析師,年薪100萬元,計劃每年投資50萬元,希望20年後退休時擁有一億元。

投資目標(Investment Objectives)
1. 要求報酬率(Return Requirement):若A君要達成前述目標,年化報酬率須約21%,要達到目標,可能需要承擔頗高的風險。
2. 風險容忍度(Risk Tolerance):A君是一位「緊張大師」,若承擔太大的風險,他會容易失眠,進而影響健康。

雖然A君不打算放棄20年後退休的目標,但他考慮自己無法承擔太高風險,乃決定調低他的財富目標為5000萬元,如此一來只需15%左右的年化報酬率即可達成目標,而伴隨的中度風險,倒是可以讓A君夜夜安眠。

投資限制(Investment Constraints)
設定目標後,還須考慮其他投資限制,包括:

3. 流動性需求(Liquidity Needs):A君所得屬中上,住家中,沒貸款,投資後剩下之一半薪資,足夠日常使用,並無明顯的流動性需求。

4. 可投資時間(Time Horizon):A君目前還年輕,來日方長。若維持15%的要求報酬率,如果他願意延後至25年後才退休,原本一億元的目標並不是一個夢!

5. 租稅考慮(Tax Concerns):A君年輕有為,未來所得極可能水漲船高,故他有強烈的節稅的考慮,在規劃投資時,將特別優先考慮免稅或分離課稅的投資標的。

6. 法規因素(Legal & Regulatory Factors):A君是某上市公司的董事(法人代表),在買賣該公司一定數量的股權時須行申報,故A君在投資時必須考慮一限制。

7. 獨特需求及偏好(Unique Needs & Preferences):A君熱愛環保,進行投資時較偏好環保相關產業,而排斥賭博及煙酒等「邪惡產業」。

變幻原是永恆,未來永遠是充滿變數的,在步入每一個人生新的階段的時候,投資者宜適時檢討新形勢,視需要調整自己的投資政策。
(作者為中華大學CFP認證課程 http://www.cfpking.org/ 顧問)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險部落格》保單銷售通路 已在改變
【奈特】

談到保險行銷(從保戶的角度應該是「購買保單的管道」),相信台灣民眾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透過保險業務員,進行「面對面」的分析與解說,然後由客戶付錢成交。

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根據Aviva英傑華集團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與其他許多國家(像是東歐國家)比較傾向「面對面」的銷售方式。一般來說,「面對面」的管道包括壽險公司業務員、銀行理專與經紀公司業務員。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台灣有超過九成的保單,是透過「面對面」銷售,其中又有六成以上,是屬於傳統業務員的業績。

此外,即使在西方先進國家,透過「面對面」銷售的管道還是占大多數,只是西方國家的銷售通路更多元化。

除了以上的結果,我想與讀者分享一些其他國家的演變趨勢。以英國為例,早在20年前,英國透過業務員銷售的比重也像台灣目前這麼高,然而因為其他新銷售通路的興起,業務員銷售的比重就逐漸降低。目前,英國民眾主要是透過獨立理財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IFA,也就是一般熟知的「經紀人」)與銀行通路兩大管道購買保單。

在英國,IFA可以賣多家保險公司的商品給客戶。IFA的工作是站在客戶的立場,同時接受較為嚴格的監督、訓練,並且重視承諾。他們比較能接觸到富有的客戶群,這群客戶要的是較為個人化的服務,也比較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服務。

而另一個英國民眾所倚賴的銀行通路管道,除了提供其他通路無法比擬的便利性,加上銀行與客戶已經建立起的信賴基礎,以及對客戶財務狀況的了解,客戶往往能在銀行獲得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及保險商品。

據我的觀察與了解,英國民眾透過銀行購買保單,其著眼點與透過IFA是一樣的。因為當民眾開始有需要,同時了解財務規劃的重要之後,自然會轉向立場較為客觀的管道(IFA只是其中一例)購買保單。

近幾年來,不論是西方國家,或是同屬於亞洲地區的香港或新加坡,透過銀行銷售的比重都有逐漸提高的趨勢。當壽險公司建立自有銷售部隊的成本愈來愈高,我認為保險市場將無可避免地走向新趨勢,而台灣市場也將跟著這樣的世界潮流走。

(作者是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制勞退基金 代操績效滿江紅
薛孟杰/台北報導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九月份投入股市,但卻立即遭遇次級房貸風暴重創台北股市,九六年度報酬率僅○.四二%,低於保證收益二.四三二%,讓國庫潛在負債增加約四九億元。

此外,接受新制勞退金委託代操的十家投信投顧業者,績效亦都滿江紅,總績效是負八.五六%,進場三個多月,共賠二五億元。

勞退監理委員會三十日舉行年終記者會,公布十二月底的操作績效。監理會主委黃肇熙指出,新制勞退基金從去年九月份起投入台北股市,但因美國次貸風暴造成台股亦下跌,影響基金績效,到去年十二月底止,新制勞退基金獲益七億五五五二萬元,報酬率○.四二%,運作較久的舊制勞退基金則獲益二二九億元,報酬率五.四%。兩者相加後總獲益是二三七億元,總報酬率三.九二%。

勞退基金組織法明訂,新制勞退金操作績效若低於兩年平均定存利率,差額將由國庫撥補。由於九六年度十二月兩年定存平均利率二.四三二%,比新制勞退金績效高出二.○一二%,換算後,須撥補五十七億多元。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金合理目標 至少二千萬元
退休基金協會警告:國人普遍低估,將透過宣導講座,正視退休課題。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如何可以「退得早」又「退得好」是現代人理財中最關心的議題,不過根據調查,國人規畫退休計畫時,往往忽略長壽帶來的健康龐大支出以及對外的通貨膨脹壓力,所以退休金的目標多設在四百至五百萬的低標準,專家估算計入物價和醫療支出,退休金目標應設在兩千萬元才夠,因此建議民眾及早透過最有效率的基金定期定額方式來籌措。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表示,目前國人對退休基金普遍存有共識,也認為政府的相關退休金制度不足以支應退休後的生活。但是根據調查,國人規畫退休計畫時,往往忽略長壽議題,長壽意味對內將面臨健康龐大支出以及對外的通貨膨脹壓力。

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去年所做的調查統計顯示,逾半數的受訪勞工認為,退休後要維持目前的生活品質,每月僅需二到四萬元,以過去二十年平均通膨水準約二%估算,二十年後物價將漲成現在的一.五倍,想維持目前每月四萬元的生活水準,並且計畫二十年後退休,屆時每月應該準備六萬元,此項金額是不計入後續的通膨壓力,因此也是最保守的金額,估計想要享受二十年退休生活至少在退休前應擁有一千四百四十萬元的,倘若再計入健康醫療需求,二千萬元是較為保險的準備目標。

為協助企業主及勞工能及早正視退休課題,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即日起舉辦開放全省預約的「如何做好退休理財規畫」宣導講座,開放各事業單位團體預約,由經過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CFP)核可的專業講師,依各產業屬性,並透過到「府」服務的方式,提供退休基金計畫的進修課程。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金融知識 平均53分 不及格
金管會調查:高齡人口最低分 學生、家管等低於平均值
【記者李淑慧、陳芝艷/台北報導】

儲蓄、貸款、信用卡、保險,各種金融活動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你的金融知識水準夠高嗎?金管會昨(22)日公布首次大規模國民金融知識水準調查結果,國民金融知識水準成績「不及格」,總平均只有53分。

不僅如此,金管會發現,國人對金融知識的「行為」構面得分,低於「知識」構面,例如明明知道以延遲繳款會影響個人信用等級,但實際行為仍然延遲繳款。凸顯金融知識「知易行難」。

金管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金融知識普及工作,包括舉辦營隊活動、編制宣導手冊等。為了評估成效,金管會去年委託金融研訓院進行全國第一次大規模調查國民的金融知識水準,最近調查結果出爐,發現國民金融知識「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這次調查問卷共分為金錢管理、儲蓄、信用管理、理財規劃、保險與風險預防、貸款管理、退休金規劃、投資管理、金融資訊等九個構面,並細分為「知識」與「行為」,加總計算平均總成績。

在知識構面,問題多半是金融常識,例如通貨膨脹的意思是什麼?存款保險保障範圍是什麼?保險保障是否應該愈多愈好?分期付款的意義?在行為構面,則請受訪者勾選實際行為,例如有無作收支預算、多久檢查一次帳戶餘額?有無使用信用卡、有無作理財規劃、有無購買壽險保單?如何償還貸款?

調查結果發現,在九個構面中,受訪者在「信用管理」與「貸款管理」所得的分數最高,都達到70分以上。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這應該是近兩年發生雙卡風暴,可能民眾有切身之痛,或主管機關、銀行對民眾的知識宣導較多有關。

此外,「保險與風險預防」分數達60分以上,其他六個構面,分數通通不及格。尤其理財規劃、金融資訊等,分數只有30幾分,顯然民眾較少理財規劃、及主動尋求金融資訊的概念。

金管會發現,「高齡人口」是金融知識最低的群體,此外,「學生」、「家管」、「原住民」、「失業或無力工作者」分數都低於平均,顯然未來金融知識宣導要針對上述族群多努力。未來每兩到三年就會做一次國民金融知識水準調查。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融研訓院調查 53.87分國人平均金融知識 不及格
【彭禎伶、薛翔之/台北報導】

你用什麼方式來因應未來生活可能的大筆支出?金管會委託金融研訓院針對國內十五歲以上國民的金融知識水準,進行首次全國大規模實地調查,抽取三千份樣本後發現,國人平均金融知識成績僅達五三.八七分,其中行為面分數更只有四三.二六分,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右圖)說:「看起來是不及格的分數。」

調查顯示,三十歲到三十九歲者金融知識分數最高,平均達六一.○五分,是所有年齡分組中唯一超過六十分者;若依工作與否及婚姻狀態區分,「工作且已婚」群體是最有理財概念及金融知識最高者,其次是「工作且未婚」、「預備退休者」、「工作且其他婚姻狀況」。金融知識最低的族群是「高齡人口」、「學生」、「家管」、「原住民」及「失業或無力工作者」。

張秀蓮表示,這項研究是為了瞭解國人金融知識水準,以規劃並調整未來金融知識普及工作的重點,將政府有限經費及資源作最有效率配置。調查結果發現高齡人口、失學者、原住民、家管等人金融知識較不足,未來金管會也將透過社區、鄰里方式,推廣金融知識,避免這些族群被詐騙。

未來這項調查將定期每二至三年進行一次,了解國人的金融知識是否有持續進步。這次抽樣的三千份樣本,針對金錢管理、儲蓄、信用管理、理財規劃、保險與風險預防、貸款管理、退休金規劃、投資管理及金融資訊九面向提問,其中「理財規劃」及「金融知識」的平均分數最低,主要是國內並沒有及早理財的概念,有逾一半的人認為沒有足夠的錢來理財,也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不知如何著手理財,更有人是因為沒有經濟大權而無法理財。

調查也發現,金融知識分數與學歷成正比,研究所分數最高,其次是專科及大學;金融知識也與個人年所得、家庭所得成正比,越有錢的人金融知識分數也越高,如同有信用卡的人在信用管理的分數上也比沒有信用卡的人高。

不過調查中也發現,金融知識高不代表行為分數也高,國人金融知識分數普遍比行為面分數高,代表雖然有金融常識及知識,卻不一定能落實在理財行為上。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心物價續漲 九年來最高
上月年增率2.57%,連三月漲破2%;牽動央行貨幣政策。
【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高糧價時代來臨。受大宗穀物行情持續上揚衝擊,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CPI)漲幅高達3.34%,其中核心物價年增率飆升到2.57%,創下88年3月以來最高,全年漲幅也達1.35%,也是11年來高點。主計處昨(7)日預估,大宗穀物成本遞延效果顯現,今年上半年核心物價仍將維持高檔,物價上漲壓力大,勢必牽動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走向。

主計處昨日公布CPI統計指出,儘管去年下半年物價直線上揚,但與上半年低物價平均,去年全年CPI漲幅為1.8%,低於2%,全年躉售物價漲幅(WPI)為6.45%。不過,12月受到國際原油價格飆漲的衝擊,躉售物價年增率又飆升到8.51%,創下95年9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主計處官員表示,全球天候異常,澳洲乾旱還未結束,乳製品供應短缺,加上小麥欠收,國際穀物行情今年還看不到價格下跌的空間,這也是核心物價這幾個月持續上揚的原因。官員預估,今年上半年核心物價仍將處在高檔。

主計處官員說,以往只有春節過年,核心物價才會超過1%,但受到大宗穀物行情一直飆漲,成本遞延效應逐漸顯現在核心物價走勢上,漲幅已連續半年超過1%,去年10月,核心物價漲幅更已連續三個月超過2%,去年12月更飆升到2.57%,登上八年十個月以來最高點。

85年的核心物價漲幅為3.07%,但主計處官員認為,當時經濟成長率很高,動輒達到6%或是7%,那時3%的核心物價漲幅並不算高,跟現在經濟情況完全不同。

依據主計處公布的芝加哥穀物行情顯示,去年小麥價格比前年上漲達1.6倍,黃豆漲幅也達一倍,玉米價格上揚1.1倍,官員說,全球物價上漲,幾乎都是食物類價格推升,中國大陸去年食物類漲幅達11.9%、香港4%、美國漲幅3.9%,新加坡與南韓的食物類價格漲幅為2.7%與2.4%,我國則為2.9%。

【記者黃琮淵/台北報導】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8%,創近十年以來新高。中央銀行官員昨(7)日表示,平抑物價是央行職責,央行會密切注意物價情勢,並會留意市場資金的流動性,避免貨幣數量波及物價漲勢。

一般預料,考量物價壓力及市場利率還未貼近中性利率水準,央行應會持續升息。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人每天花在理財的時間不到6分鐘
花旗調查:七成受訪者財務健康指數亮起紅燈 花旗提出11項指標自我檢視
【台北訊】


根據花旗「個人財務健檢」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的財務健康指數亮起紅燈,平均每人每天花不到6分鐘在處理財務相關事宜,現有儲蓄僅夠支應3個月的經常性開銷,花旗建議消費者應檢視11項財務健康指標,即早獲得財務自由。

花旗銀行台灣區消費金融總經理管國霖表示,擁有財務健康是每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花旗在日前首度著手進行「個人財務健檢」調查,希望透過退休規劃、保險、儲蓄、預算收支、信用卡等11項財務指標,瞭解大眾的整體財務健康指數。

花旗「個人財務健檢」大調查,是由花旗銀行委託澳洲CXC 研究中心,針對全台400位18歲以上、擁有金融商品(銀行帳戶或是信用卡)的民眾所進行的網路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5%。

總結此次調查發現,整體受訪者的財務健康指數平均為53.3 分,其中女性受訪者的財務健檢指數為54.5,高於男性受訪者的52.1。調查結果也指出,擁有好的儲蓄習慣、即早規劃退休儲蓄、制定並力行預算收支、良好的用卡習慣,都有助於提昇個人整體生活品質滿意度以及對於財務前景的樂觀度。

檢視財務健康指數的11個分項指標中,整體受訪者在信用卡帳單的支付習慣以及保險的部份,健檢的指數還不錯;相對地,在整體生活品質的滿意度、對未來財務前景的樂觀度、正式的財務計劃以及遺囑的訂定等部份,則仍有努力的空間。

至於在處理個人財務所投注的時間部分,調查顯示,平均每人每天用來處理個人財務相關事宜的時間還不到6分鐘,相對於國人平均每天花在運動的時間為21分鐘相比,顯示國人投注在與其一生相關的財務健康所花的心力,仍有再努力的空間。

花旗公共事務處處長王美音進一步指出,花旗於2004年起和花旗基金會在全球一百多國家展開為期長達10年、總額達美金2億元的金融教育計畫。近幾年在台灣,花旗也已經根據不同族群設計推出各項金融理財教育計劃,足跡遍及大學、高中職及小學。未來花旗也將依據調查的結果,針對這些財務健檢指標,規劃相關的財務金融教育推廣課程,協助更多的社會大眾妥善規劃他們的財務未來。(謝淑慧)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者觀點》劉憶如:台灣金進入全球百大,有用嗎?
劉憶如

昨日的新聞指出,台灣金控明年元旦要成立,這家金控會是台灣第 一家進入全球排名百大的金控公司,亞洲排名第十八,全球排名第八 十九。

因為台灣金控結合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等三家銀 行,另外又整併了台銀人壽、台銀證券,因此成為包括銀行、壽險、 證券的金控公司。另外,因為這些子公司都是政府百分之百持股,這 也使得台灣金控成為一家「國家金控」,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也為此感 到非常驕傲。

但是,這個驕傲未必有其合理性。因為就像民進黨政府推動二次金 改,將其目標定為擴大金融機構規模,以為「大就是好」。但事實上 ,「大」並不代表有競爭力。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原 在榜上有名的前五百大銀行到今天還能維持在榜上的剩不到一半,金 改的目的應該是在於提升競爭力,而金融機構的大小和家數的多寡其 實都跟競爭力無關,所以即使即將成立的台灣金控規模的確龐大,但 如果無法擺脫國營事業的政治包袱,則規模再大也是枉然。

另外,在談金融改革與整併的同時,不要忘了金融業主要是在服務 我們的產業界,因此任何的改革與整併都要同時兼顧對產業所造成的 影響。國際上有實證結果印證「大的銀行傾向照顧大企業,小的銀行 傾向照顧小企業」的趨勢,本人對台灣的各家銀行進行實證探討,結 果發現我國也有同樣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台灣都只剩下大銀行, 其實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比例會降低;而且因為台灣的經濟體系是以中 小企業為主,因此這個問題會對台灣特別嚴重。在政府推動偏重外商 及大銀行發展的二次金改時,應注意是否會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 愈來愈萎縮,而影響台灣經濟。

金融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可是二次金改目標的設定實在須要重 新檢視。不要忘記金融只是所有經濟體系的一環,而經濟發展的目的 也不只是為了創造經濟成長。如果不能把物價穩定、降低失業、縮小 貧富差距等其他總體經濟三大目標考慮進去,經濟發展是沒有意義的 。同樣地,如果今天金融改革及整併的推動忽略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我們就算有許多在國際榜上有名的大型金融機構,也對台灣整體經濟 於事無補。

(本文作者為台大教授)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所得愈低者基金投資愈短線操作
( 2007/12/13 19:06 中央廣播電台 )

直到今年10月,獲准在台灣發行、銷售的境內外基金,超過1400檔,而根據銀行業者的調查,台灣所得低、中、高階層,都各有8成以基金做為理財工具;不過,年收入60萬以下的低所得者,短線操作居多,無法在所設定的預期投資獲利率就贖回。

根據投信公會的統計,到今年10月,獲准在台灣發行、銷售的境內外基金,超過1400檔。而買過基金的投資人,一般也會有些基本概念,譬如知道要「長期投資」、選擇適當的「投資組合」或是設定合宜的「停利點」,也就是在投資獲利率達到目標時,贖回再投入。但知易行難,大部分的台灣基金投資人仍無法根據這樣的守則操作手中基金。

根據日盛銀行針對台灣20歲以上的網路使用者所做的問券調查,發現所得低、中、高3個階層,雖然都各有8成以基金作為投資理財;但年收入60萬元以下的低所得者,則以短線操作居多,而所有受訪者平均持有1檔基金的時間,約1到3年。

日盛銀行財管處副總唐文秀說:『其實基金現在還是最簡單,最有效率的投資方式,而且大部分客戶幾乎我們對1千多位20歲以上的投資人做的調查,它們8成都同意,這也是全球基金產業為什麼蓬勃發展的原因。』

專家也指出,一般基金投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貪」和「怕」,因此常會落得追高殺低,至於2008年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能源基金以及精品基金的走勢都仍相當看俏。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用30法則 挑選核心基金
經濟日報/呂郁青

全球股市已進入第五年多頭,海外基金從隨便買隨便賺,到現在變成進場時間不對,就可能遇上股災,搞得投資灰頭土臉。如果此時想要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是退休金,也就是長期投資最少五年、十年以上,應該選擇什麼標的?

銀行財富管理主管指出,籌措子女教育基金或退休金,是中長期資金規劃,在選擇投資工具時,盡量選擇長期績效穩定的基金,且投資區域愈分散愈好,才能確保長期下來的投資效果。

富蘭克林投顧也認為,中長期投資規劃應該選擇過去短中長期風險較低、報酬績效較穩健的投資工具,藉由長期投資時間複利的效果,提高資產增值的動能,降低理財規劃受市場起伏波動的下檔風險。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理梁云菁說,愈是中長期投資就愈要重視「股債均衡布局」,要有「核心基金」的概念,只要挑選的核心基金績效走勢穩健,建構的投資組合才會穩定成長。

挑選「核心基金」有三大指標,也就是30法則:一、基金成立十年以上:長期投資計劃必定會經歷一次以上的景氣循環,因此基金成立期間至少應在十年以上。

二、 過去十年平均報酬率超過10%。

三、空頭市場下檔風險不超過10%至15%:波動過大的基金,在市場空頭時容易造成投資人信心不足而中斷投資或因下跌幅度過大、近而造成無法彌補的虧損,因此波動過大的基金並不適合納入「核心投資組合」。

中信銀也提出,基本型基金與選擇型基金的概念,基本型基金就是指核心基金,重視的都是長期投資的報酬。富蘭克林認為,如果要長期投資,核心基金最好占投資組合比重一半以上,才能穩定資產績效、降低風險波動。

經過長期的追蹤各類型市場的特性,富蘭克林建議,「全球型股票基金」、「海外債券型基金」或「成熟工業國家股市基金」,皆適合列入挑選的範圍。

海外基金種類繁多,投資人該如何選擇?首先,投資人應認清自己的理財需求與風險承受度,並了解投資市場的成長性與風險,接下來再選擇績效表現穩健優異的基金。

由於眾多海外基金當中,每支基金風險與特性差異甚大,所適合的長期或短期投資策略各自不同,因此投資屬性較穩健積極的投資朋友,建議穩定型可選擇全球股市或歐洲股市,作為投資組合中的核心基金,而投資屬性較保守者,則可留意高債信等級的全球政府債市與美國政府債市,來降低資產組合面臨股市震盪時的風險。

一些波動較大、投資屬性過分積極的「非核心基金」,例如單一產業、單一國家或新興國家股市,則建議適合三、五年,甚至一年以內的中短期投資,同時需要做停損點與獲利滿足點的短線進出操作。

富蘭克林形容,核心基金與非核心基金的搭配,就好比向日葵的花心與花瓣一樣,以花核心為主軸,花瓣為輔,以進可攻退可守的完美搭配,建立完整的基金投資組合。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金投資 45%錯失獲利良機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日盛銀行針對國內20歲以上民眾進行「全民『基』測──基金理財行為調查」,相關的基金投資行為及認知態度網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基金平均報酬率滿意度上,五成六的受訪者認為平均11%-20%為可接受的報酬率,但有四成五的人在達到停利點時,並未確實執行贖回動作,錯失最佳獲利機會。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近年來國內受雇人員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15年來下降5.6個百分點,減少幅度比美國、歐洲、日本還要大。在薄薪年代以及全球通澎時代來臨之際,妥善投資理財規劃儼然已成為全民運動重要一環。

日盛銀這項問卷調查,在回收的1,808份有效樣本結果顯示,國內一般民眾不管現階段是否有進行基金投資行為,八成左右的受訪者普遍認為基金投資是一項好的理財工具,但近五成認為投資標的選擇是影響基金投資獲利表現的主要因素,僅有兩成七的受訪者選擇投資組合配置。

可見投資者仍停留在以投資標的表現優劣,來決定投資報酬滿意度為考量基準,卻忽略了其實投資組合配置才是影響投資報酬結果的主因。

在基金平均報酬率滿意度上,五成六的受訪者認為平均11%-20%為可接受區間,但有四成五的人在達到停利點時,並未確實執行贖回動作,而錯失最佳獲利機會。

另外,在基金理財的態度上也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八成二男性認為基金投資報酬率太低,而不願選擇基金為其主要投資工具,遠高過女性的一成七;可見基金投資較為女性族群所喜愛。

日盛銀行財富管理處副總唐文秀表示,長期投資、投資組合、分段獲利是影響基金投資報酬率主要核心因素,日盛設計了「智富動態鎖利投資計畫」,以30萬元為最低投資門檻,投資客戶可選定一檔穩健型基金(如:債券型基金)做為母基金,再搭配三到五檔的積極型子基金(如股票型基金),透過定期定額扣款方式進行投資,當投資組合到達停利點時,系統將會自動為客戶贖回獲利。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劉育菁】
與其囤物資 不如好好投資

台灣距離二位數的惡性通膨雖然很遙遠,但卻不可小覷。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說:「百分之4、5的通膨率就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沒有人會樂見存款再15年內的購買力縮水一半。」

特別是台灣央行好不容易把定位拉至2%,實質利率才由負轉正,萬一通膨繼續升溫,不但利息沒了,還得「倒貼」本金,一樣的錢能買的東西變少了,這才是最大的夢魘。

我們無法確認通膨怪獸會不會捲土重來?但是當葛林斯潘說︰「在法償貨幣的世界裡(即政府印鈔票),通膨是難以壓制的東西」;當中國政府也開始搶石油、民眾搶沙拉油時,我們與其像上一代囤積物資,還不如順著通膨的趨勢大賺通膨財,把資產放在對的地方,並且做好「正確」的資產配置。這樣一來,就算物價繼續上漲,我們的資產也不怕縮水,甚至還可以打敗通膨,賺到比通膨率更高的報酬。

3大超越通膨的良帖

在通膨增溫下,如果想讓財富跟著物價走揚而增加,關鍵因素就在於必須擁有3個通膨時期的投資觀念:

1.盡量多持有資產,比持有現金更為划算

花旗投顧研究部副總裁王進彰指出,因為通膨會把錢吃掉,台幣定存能免則免;黃蔭基也表示,央行雖然會維持升息走勢,但畢竟不會太高,台幣仍然會先升後貶。因此,包括土地、房地產、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藝術品,以及有升值潛力的外匯貨幣,都是可以持有的資產。

2.選對資產,因為並非所有資產都會超過通膨上漲幅度

有些資產的漲價幅度有可能低於通貨膨脹率,甚至可能會低於銀行定存利率。因此,務必記得,不是所有資產都會賺錢,想要靠資產增加財富,就要慎選投資工具。

什麼是對的資產?傳統上包括黃金、房地產、股票、能源或天然資源基金在內,都是被列為可以打敗通膨、甚至大發通膨財的標的。太平洋房屋總經理高永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73年他剛出社會不久,月薪只有1萬2千元,但他就買下總價130萬元民生社區的房子,結果通膨讓他靠著這間房屋,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而楊宏達則不再像他的媽媽只能囤積衛生紙、沙拉油,他囤積的是「能賺錢的資產」,在他的投資組合中,以高殖利率股票代替定存,包括中鋼(2002)、三洋電機(1614)都是核心寶貝,因此就算扣除2%通膨,也仍有6~8%的淨報酬。

3.選對時機進場

從長期來看,股票和房地產是最適合對抗通膨的資產,因為在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中,鮮有這兩種資產的長期走勢不能跑贏通膨率的。問題就在於,這幾年全球都走大多頭行情,上述工具如黃金、房地產、能源基金等,價格都已經大漲過一波,未來它們是否還能在通膨刺激下持續上漲?「選對進場時機」就成了投資人要面臨的重要選題。

以黃金為例,金價從每盎司3、4百美元一路上衝到8百多美元,現在來看確實處於高檔;但是,當美元貶值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時,蹺蹺板另一端的黃金長線仍然是易漲難跌。因此,投資人接下來要關心的是:金價下檔的支撐在哪裡?何時才是整理完畢的進場時機?

再從房地產的情況來看,雖然目前房價已到相對高檔,不過美商ERA不動產市場行銷顧問張欣民認為,房價短線或許盤整,但長期來看,房地產仍是保值資產,所以投資人應該注意的是,不同地區房價盤整告一段落的時機。

特別是台北市過去30年房價呈現階梯式成長,每次大漲之後,雖然會盤整一段時間,由於始終求過於供,只要能「坳」過一段時間,房價仍然是「換檔再上」。加上未來又有三通的利多誘因,因此擁有一間自用住宅,絕對可以將大部分資產予以保值。對於手上錢不多的投資人,不妨可選擇不動產證券化(REITs)基金,長期持有,每年至少也都有8~10%的合理報酬。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官方版的通膨率不到3%,但與民生相關的物資卻樣樣大漲。不想被通膨困住變窮,就要化守為攻,把資產擺在對的地方,先保值、再賺增值財。
【撰文/劉育菁】


「東西變貴了!」這是民眾最近不斷重複說的一句話。就算改搭大眾運輸,省了交通費,卻仍省不了日常生活的吃、喝、用!麵粉、米、肉品、牛奶、衛生紙,無一不漲,菜市場跟超市貨架上都是「漲聲」一片,民眾自然只能勒緊褲袋節省過日子。

百姓可以不買衣 不能不吃飯

雖然民眾都深刻感受到東西變貴許多,不過行政院主計處卻預測今、明兩年台灣的通膨率「不會超過2%」,簡直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為何看似很低的通膨率,卻會讓百姓哀嘆「日子快過不下去了」?原來,官方版的通膨率是依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躉售物價指數(WPI)兩種而來,其中,CPI與一般民眾的關係最密切,因為它是由近400項商品及勞務,分成7個基本大類所組成,按權重高低依序是:居住類(30.79%)、食物類(25.05%)、教養娛樂類(16.11%)、交通類(12.63%)、雜項類(6.9%)、衣著類(4.7%)及醫藥保健類(3.7%)。

而今年開始,食物類價格漲最多,普遍上漲1成以上,但是食物類占通膨率的比重不到3成,因此官方版的通膨率才會看起來仍然是「天下太平」。

而民眾的感受卻是大不同,「因為漲的都是民生必需品,百姓可以不買衣服,但卻不能不吃飯。」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強調。

物價漲上去就不容易再下來

按照過去經驗,「物價只要漲勢成形,就不容易下來。」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分析師黃蔭基分析,養樂多從5元漲到8元,吐司麵包從26元漲至35元,鮮奶從15元變成19元,商家一旦漲價成功,除非經濟嚴重衰退,不會再將價格調回來。

因此,有經驗的人對於通膨最真實的印象就是︰「變窮了!」因為過去能買到「一分貨」的「一分錢」,現在只能買到「半分貨」,損失可大了。所以,「通貨膨脹,會讓錢不值錢!」

今年來民生物資的全面上漲,也開始勾起上一代痛苦的回憶。1979年國際油價突然間從每桶14美元漲至25美元,56年次的馴錢師財商顧問楊宏達回憶起孩童時代,「當時媽媽趕忙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換回一堆堆的衛生紙、牙膏、肥皂,這些東西花了4年才用完!」

3口之家 開銷憑空多5千元

物價上漲,如果民眾的收入也跟著增加,那麼還能彌補因物價上漲而憑空多出來的開銷,偏偏,上班族薪資不動如山,就算老闆幫忙,但國內平均薪資增幅卻不到2%,根本趕不上物價上漲的波動幅度。

在外商公司工作的吳宇豪月薪8萬元,去年一家3口家庭月支出5萬元,但最近他發現奶粉、尿布、加油、便當統統漲價了,現在要每月要多付5千元才足以支應相同的生活水平。

而今年公司卻只幫吳宇豪加薪1千元,根本無法貼補不翼而飛的5千元。但是,吳宇豪還不是最辛苦的中產階級,根據主計處9月統計工業及受雇員工的600多萬人中,有38%勞工平均薪資不增反減,這些人飽受減薪之苦,卻得要承受物價這個難以承受的重。

因此,雖然以官方定義來說,令人擔心的通膨尚未發生,不過民間普遍的感受卻是,「通膨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更諷刺的是,今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雖然在央行強力主導下升值,但實際上,民眾手上的新台幣卻老早因為物價上漲而呈現了「對內貶值」現象。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不管是原油或大宗物資都得靠進口,這也使得國內油價、食品價格就更容易受到國際價格波動影響。」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無奈的分析。換句話說,如果國際大宗物資的價格漲勢不歇,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的通膨危機會更容易的迫在眉睫。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子化 養優質兒耗千萬
文/李國煌

還在讀小學的曉伶,晚上回到家,拿給媽媽好幾張繳費單,安親班、英文班、數學班、繪畫課的繳費通知單,總計近二萬元,過二天,還有鋼琴學費要繳。

這些花費,一直要持續好幾年,未來,曉伶長大以後,王先生夫妻還計畫讓她出國留學,算一算,國外讀四年大學,以現在的費用標準來算,夫妻倆大概要準備四、五百萬。

教育花費高,家長捶心肝 每次看著台幣匯價疲弱不堪,王太太心裡就會咕噥著,必須得準備更多台幣,才能換到同等金額的外幣,曉伶出國的費用,又更增加了。

台北富邦銀資深協理陳怡芬說,全台灣像王家夫妻這般,傾全家資源,供養孩子學習、受教育,提升競爭力的家庭,不知凡幾。

一想到孩子從幼稚園到出國留學,總計花費超過一千萬元,很多父母就焦燥不已。

競爭激烈,打造黃金子女 少子化、養優質兒,隨著社會進入競爭日益激烈的年代,每一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養成,無不全力投入,學英文、補才藝,進好學校、出國讀書,開拓人脈、視野,期盼造黃金優質兒。

每一項提升孩子競爭力的學習課程、活動安排,樣樣都要錢,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動輒花費千萬元,對一般家庭而言,負擔之沉重,僅次於買房子、揹房貸。

學費加上各項生活支出,像是孩子的衣食、玩具,玩樂花費,進入小學之前,一個孩子就花掉父母一百萬元以上。

同一期間,父母除了要支應孩子各項開支,家庭生活、出國旅遊、日常各項食衣住行育樂的花費,一樣不能少,算一算,養一個孩子的開支、房貸本息支出,加上日常生活開銷、買車養車的費用,平均一個月要付出七、八萬塊,一對月收入十萬元的夫妻而言,薪水馬上去掉七、八成。

對很多家庭而言,培養一個孩子所要付出的各種花費,和一繳十年、二十年的房貸,負擔同樣沉重。

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雙薪收入的家庭,每個月的收入,就這樣一點一滴流出去。

扣掉各項支出以後,真正節餘下來,能用來做理財規畫、儲備財富的錢,只剩二、三萬元,只有期待,房貸愈繳愈少、薪水逐漸增加,看看是否有更多的節餘,可以投資、儲存。

很多中產受薪家庭,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父母將家庭大部分的資源,撥做孩子的教育費用,辛苦存錢。

出國留學花費大,兆豐銀經理李碧齡戲稱,她很用心拐孩子去讀醫科,但是,國中、高中階段的補教開支,以及唸醫學系的費用,也是很大的負擔。

大戶養小孩,至少二千萬 有錢的大戶人家,投入孩子教育費用上的金額,更是驚人,幼稚園階段去掉一百五十萬,小學畢業再去掉三百萬,國中、高中就出國唸書,一直到小孩畢業,累計至少花費二千萬。

經濟基礎厚實的富裕人家,隨時拿出幾百萬,不是問題,但是,對於大多數中產家庭而言,卻是最甜蜜、卻又沉重的重擔。

面對這股父母儲備財富大作戰、培養優質兒的趨勢洪流,本周工商財富總體檢特別訪問理財專家、金融界人士,提供心得,以及父母培育優質兒的儲財計畫方略。同時,也尋找各項社會資源,提供父母運用,只要花小錢、甚至不花錢,一樣可以讓孩子才藝出眾、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萬大學畢業生 月薪不滿兩萬二
侯雅燕/台北報導

大學生愈來愈多,但是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卻愈來愈低。主計處昨日指出,今年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業者,有三七萬二千餘人的平均月薪低於二萬二千元,占全體就業者的一八.一四%,人數與比率雙創近六年新高。

薪資水準兩極化

而平均月薪超過四萬五千元的最高收入這一塊,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業人數,高達有一二四.七萬人,比率為六○.七七%,人數及比率都雙創近六年新高,顯示大學薪資水準,呈現極端兩極化。

主計處昨日公布今年「九六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報告顯示,今年共有一○二六萬名就業者,依照平均月薪高低分成五等分,在收入最低的二○%者中,平均月薪在二萬二千元以下;在收入最高的二○%者中,平均月薪高於四萬五千元。

該綜合報告內容指出,在月平均工作收入最低分組中,學歷為大專及以上的比率,由二○○二年的一一.九二%,逐年增至今年的一八.一四%,人數由二二萬五千多人,一路攀升到三七萬二千餘人。

營造業最想加班

平均月薪收入最高的二○%者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由二○○二年的五五.九一%,逐年增至今年的六○.七七%。

調查報告另外顯示,今年每週工時未滿三五小時,而希望增加工時者約有二一.五萬人,占全體就業者的比率為二.一%,比去年減少○.三九%

從行業別觀察,其每週工時未滿三五小時,且希望增加者,以營造業從業人員占比九.六一%最高,農業從業人員三.五二%次之,而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金融及保險業占比都只有○.一一%最低。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股票 跟著巴菲特就對了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十六日電】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動向,外界通常要等上四個月才能得知,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便如此,只要敢跟進,31年來的投資報酬率就會兩倍於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的漲幅。

根據美國大學教授馬丁和內華達大學教授普桑普拉科的研究,若投資人在巴菲特向主管機構揭露持股後,跟著股神買進相同的股票,就能賺取每年24.6%的報酬率,幾乎兩倍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時期的12.8%漲幅。

跟隨巴菲特申報的資料操盤,意味著可能比股神晚四個月。Pabrai投資基金經理人帕布雷說:「即使一隻猴子跟著巴菲特買賣股票,也能把標準普爾500指數打得落花流水。」帕布雷今年和友人出價65萬美元,贏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權利。

2002至2006年期間,巴菲特選股的投資報酬率更是遠遠超越他掌舵的波克夏公司,波克夏股價這段期間的年平均漲幅只有7.8%。例如,波克夏買進的牆板供應商USG公司,股價暴漲1,140%;大陸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股價也飆漲八倍。

馬丁說,他和普桑普拉科進行這份研究,是想知道跟著巴菲特與投資波克夏公司,哪個報酬率較高?

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標的包括華盛頓郵報公司。由於看好該報優秀的經營團隊,並確信傳媒產業的進入門檻較高,波克夏於1973年投資該公司1,100萬美元,2006年底時已增值至13億美元。

研究也指出,巴菲特投資Wesco金融公司,過去31年的投資報酬是200倍。不過BNSF鐵路公司在巴菲特迷追捧下,股價在5月升抵歷史新高,但第二季獲利不如預期造成股價重挫18%後,波克夏又加碼買進。

研究也發現,過去31年期間,波克夏的投資組合平均有73%的比率集中在五檔股票上。馬丁說,長期投資報酬顯示,模仿巴菲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投資波克夏,因為該股過去30年的年漲幅為27.7%。

根據波克夏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申報的資料,9月底止波克夏投資股票金額達779億美元。紐約股市15日收盤,波克夏A股股票報13.53萬美元,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最貴的一檔個股。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本條件破功 股票型連動債 慘啊!
【李國煌】


全球股市行情急漲急跌打擺子,衝擊效應擴散,多檔股票連結型連動債,由於連結的個股一跌三十%、四十%,跌幅過重、保本條件破功,投資人帳面已虧損十%以上、全數挫著等。

這些股票連結型連動債,一年半、二年到期,估計今年底、明年初到期,金融界人士說,隨著到期日將到,理專、投資人心頭很慌。

銀行主管說,十一月以來,全球股市大幅震盪,行情急速翻騰,前些天全面重挫、昨天大幅上揚,但是,整體而言,漲少跌多。

以股價指數而言,歐美市場大跌五%上下,亞洲股市急跌十%左右,不過,從個股來看,有些個股跌幅很重,像日本的金融股,美國股市的一些飲料股,一跌三十%、五十%。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人員說,多檔連結這些個股的連動債,原先的設計都有下檔保護價格,只要這些股票跌幅在三十%、三十五%以內,連動債一到期,投資人可以全數拿回本金,是有條件的保本。

但是,現在比較麻煩的是,這批股票連結型的連動債,所連結的個股股價,跌幅很大,而且,已經跌破下檔設定的保護價,也就是說,連動債的保本條件已經破功。

這種情況下,投資人要自行承擔股價和下檔保護價格之間的差價損失,目前,投資人帳面虧損在十%到十五%之間,只能期待連動債到期之前,股價反彈上來,減少損失。

一位理專說,萬一連動債到期的時候,連結的個股跌幅擴大,投資人虧更多,要不要提前認賠出場,理專難開口,投資人也很難決定。

金融界人士說,投資有賺有賠,碰到行情不如預期時,還是要當機立斷。

因應連動債保本條件破功,一家銀行主管說,隨著連動債快要到期,銀行就是每天公告客戶贖回適用的價格,讓客戶參考、決定是否提前離場,股價每天跳動,連動債的贖回價也天天天不同。

除了連結股票的連動債,保本條件破功,近日還有一檔即將到期的連動債,連結石油,設定的條件是,油價在八十四美元以內,才有保本。

這一陣子,油價一度衝高到九十七美元,即使這二天大幅回落,還是在九十美元以上,銀行理專說,心情真的很忐忑,只能祈禱油價跌下來、股價漲上去,這些連動債投資人、以及理專心中的石頭,才能放下。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金不夠 活越久越痛苦
【林志昊】

中國人常說「福、祿、壽」三全,但沒有完正的理財規劃,或是低估長壽風險,活得越久就越痛苦!根據《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上班族長壽風險意識大調查」,受訪者認為健康、伴侶和金錢是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但卻也有高達五四.二%的受訪者表示目前退休金準備進度為零,顯見國人對退休後的風險意識極待加強。

上班族低估退休金額度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不但低估了自己的壽命長度,更嚴重低估退休準備金的額度。譬如有二八.三%的上班族認為退休金只要準備一千萬到一九九九萬就足夠;其次有一四.一%的人認為只要有五百萬元?九九九萬元即可,只有一二.八%的受訪者認為,退休金應該要有五○○○萬元以上才夠。更有趣的現象就是,根據調查發現,雖然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班族,希望自己的退休年齡介於五十一到六十歲之間,但在六年級的受訪者中,卻有近三成的人夢想自己可以在五十歲以前就退休。

而在四年級的受訪者中卻有將近四成的人,希望自己退休的年齡在六十一歲以後。

對退休享福沒信心

換句話說,年輕人夢想早日退休,年長者希望工作可以持續更久,但這些人共同的特色,就是對退休享福這件事,都沒甚麼信心。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劉凱平對此表示,這個數字透露一個相當可怕的訊息,就是越是年輕的人,就越容易以現在自身生活的需求,來低估退休後、甚至人在邁入老年之後所需要的實際花費。尤其當人在年老時,若罹患重大疾病或罕見疾病的話,所需的醫療金額,可能就遠遠超出當年所預估的退休數字。

換句話說,除了個人在投資上的不理性行為外,低估長壽風險,也可能讓人在退休後無法獲得應有的生活品質與尊嚴。邱文仁提醒,退休金的準備應即早做起,但是存錢只是第一步,善加利用存款進行各項投資理財,才有機會在退休前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額。

至於即將退休,但又沒有明確退休規畫的人而言,劉凱平建議,既然「開源」已經來不及,那還不如好好節流,讓自己退休後擁有無虞的生活。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怪!台灣人把基金當股票炒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李淑慧/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劇烈波動,國人的基金投資也陷入追高殺低窘境。金管會昨(13)日指出,11月初至上周,不論是境外基金或本國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整體維持淨申購。但此期間境外基金申購金額884億元、贖回827億元;國內的股票型基金申購金額1,251億元、贖回954億元,都拉高了基金的周轉率。

投信業者指出,這一段時間內投資人大量申購、贖回,不僅可能殺在最低點,還損失不少手續費。業者分析,10月台股有一波大行情,集中市場周轉率降為14.8%,但國內股票型基金周轉率已超過10%,近來的市場震盪,基金周轉率一定又會升高。

業者說,應該採用長期投資策略的基金市場周轉率,竟然跟股市相去不遠,部分股票型基金在9月的周轉率甚至超過100%,都凸顯國內投資人把基金當股票操作的怪異現象。

投顧表示,其實國人這種瘋狂申購、申贖,把基金當成股票進出的狀況在國外屬於「非常態」,國外普遍把基金當成累積退休金或子女教育金長期投資的工具,不會跟隨市場的震盪買進賣出。

金管會統計,11月1日至9日,國人贖回各類型境外基金827億元,同期間申購金額約884元,總計淨申購金額57億元,國人持有淨外基金的金額持續增加,仍以股票型基金為主。

股票型境外基金申購金額733億元,贖回653億元,淨申購80億元,其餘申購債券型基金的金額約151億元。

投顧指出,以新興市場拉丁美洲型基金為例,8月底大盤從波段低點反彈至今,基金已有約三、四成左右的獲利,對積極型的投資人來說,若已達獲利滿足點,現在贖回也很正常,不過面對未來全球市場漲、跌更加劇烈的情況,投資人應該做好整體資產配置,降低積極型商品的比重到五成以下,避免再因股災重傷。

台股近來重挫幅度更甚國際股市,投資人贖回的金額較境外基金多。金管會統計11月1日至9日,國人投資本國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申購金額1,251億元,贖回954億元,總計淨申購297億元,但基金整體規模已下降到2.15兆元,較9月底的2.21兆元減少近500億元。

前陣子投信狂發「愛台灣」基金,終究抵不過市場現實,投資人面對股市連番慘跌也只能先跑再說。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