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信堪慮 公債美元大跌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英國債信評等展望降級,投資人擔心美國恐面臨和英國相同困境,大舉拋售美元資產,美元對歐元22日跌至半年來最低,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抵半年來最高。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21日調降英國債信評等展望,並警告可能調降其主權債信評等。投資人立即聯想到美國的負債也可能壓垮其信用評等,美股和美債賣壓湧現,美元也一洩千里。
美元對歐元匯率22日在紐約早盤一度大跌1%,跌破1.4美元關卡,報1.403美元,為半年來最低;對日圓最低跌0.6%至93.86日圓。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22日漲破3.4%,為去年11月來首見,最高升抵3.429%,價格下跌11/32,報97又21/32。3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抵4.37%,價格下跌27/32,成為98又3/32。公債殖利率和價格走向相反。
野村信託與銀行外匯交易主管網倉表示,標普給了一個明確的標準,一國的債務負擔若逼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0%,債信評等可能就會下滑,這提醒投資人他們不該對美國的信評狀況這麼樂觀。
計算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匯價的美元指數,22日跌至79.858,為去年12月來最低。先前全球股市因經濟衰退而暴跌,投資人搶進美元以避險,該指數3月時攀抵三年新高。
但全球股市自此展開大反攻,經濟也出現觸底反彈跡象,投資人開始轉進收益和風險較高的貨幣和資產,美元就失去吸引力。
如今美國又面臨債信評等遭降級的威脅,對美元更不利。巴克萊資本公司分析師沃辛頓表示,如今驅動國際匯市的因素是財政惡化的速度,「英國和美國掉得又深又快,德國和法國的跌幅較有限。」
美國是否符合AAA最高評級的資格,已爭論多時,因為美國的支出和赤字不斷膨脹。
不過信評機構不曾改變對美國債務的展望,許多分析師也認為美國的債信評等不可能下修。
穆迪(Moody's)和標普已表明不會改變美國的評等。
目前分類:利率匯率-新聞 (251)
- May 23 Sat 2009 15:29
美債信堪慮 公債美元大跌 【2009/05/23 經濟日報】
- May 20 Wed 2009 15:28
中巴雙邊貿易 將不用美元【2009-05-20/經濟日報】
中巴雙邊貿易 將不用美元
擬採兩國貨幣結算 弱化美元地位 有助人民幣拓展國際勢力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訪問中國大陸的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倡議,彼此交易應該採取兩國貨幣結算,不必透過美元。兩大新興市場將結盟淡化美元的結算地位。
魯拉18日抵達北京進行三天的訪問,希望促進兩國經貿合作。魯拉表示,他將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討論雙方貿易結算貨幣的議題。
魯拉最近在接受大陸《財經》雜誌訪問時說:「我們兩個這麼重要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如果還繼續通過第三方貨幣來結算是荒謬的。」魯拉說,「事實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間已經啟動了這個(不用美元的)機制。」
巴西和阿根廷去年9月簽署協議,兩國進出口貿易可收取對方貨幣,也可繼續使用美元。
中國最近對美元的國際主導貨幣地位提出挑戰,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文倡議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取代美元的國際結算地位。巴西和中國的元首在4月的G20峰會上則另外倡議,用各自貨幣結算雙邊貿易。
金融時報報導,巴西中央銀行官員與魯拉的助手18日都已表示,巴西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將使用各自的人民幣與巴西里爾結算,不需美元。報導中說,巴西與中國的央行總裁很快將舉行磋商會議。
但這名巴西央行的官員也強調,雙方磋商的貿易結算貨幣仍在初步階段,也不等於中國最近與阿根廷達成的貨幣互換協議(currency swap)。他還指出,美國與巴西等國也有貨幣互換協議。
經濟學家多認為,用IMF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目前無法實施。中國與貿易夥伴的雙邊結算協議則更容易實踐,並有利於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廣泛使用。
推動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或推動人民幣成為亞洲的地區性儲備貨幣,都會加強中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削弱美國因美元獨特地位而享有的特權。
中方的意見指出,美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獨特地位,是這次全球金融海嘯的病源之一。巴西總統魯拉也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對美元地位應有所制衡,他說:「我們必須提高中國和巴西貨幣的分量,雙方的中央銀行和財政部長都應致力於此。」
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巴西在這波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創不淺,魯拉很明顯對富裕國家不滿,認為他們是經濟危機的禍源。因此,魯拉非常熱衷於推動提升所謂「金磚四國」(BRIC)經濟地位的結盟。
- May 13 Wed 2009 15:26
投資界三巨頭 齊唱衰美元【2009/05/13 經濟日報】
投資界三巨頭 齊唱衰美元
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十一日電
知名投資人羅傑斯(Jim Rogers)加入唱衰美元的行列,說美元近期漲勢將以「貨幣危機」告終,可能在今秋或者明秋出現。
羅傑斯還說,股市連漲九周之後他現在考慮要放空了。
羅傑斯說:「我們即將迎接一場匯率危機,可能在秋天或者2010年秋天。」美元危機「已經醞釀很久很久了」,而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一波美元的超級漲勢,一波虛假的漲勢,所以該是匯率危機發生的時候了。」
羅傑斯說,他在兩三年內都不會買股票,由於經濟不振,他看不出有什麼投資股市的理由;事實上,經濟可能持續不振十年。
這與正在大陸訪問的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克魯曼的看法不謀而合,克魯曼認為,最近的股市飆漲基於期望經濟會在近期快速復甦,而這不太可能。美國正在重蹈日本「失落十年」的腳步。
羅傑斯說,美元近期的漲勢只是資金空頭回補所致,他會增持一點日圓,偏好歐元資產,避開美元或英鎊。曾與羅傑斯共同創立量子避險基金的索羅斯最近也表示,雖然金融體系免於崩解,但美元現疲態,已是弱勢貨幣。
以《黑天鵝》一書聲名大噪的泰力布(Nassim Nicholas Taleb)也看空美元,但他也看空歐元與其他貨幣。泰力布7日說,全球正面臨通貨緊縮的危機,因此他寧願「持有黃金或黃銅,也不要美元或歐元」。羅傑斯也同樣繼續看好商品市場,他的理由是產能依舊不足,但他的偏好不同。
羅傑斯正在買進農產品期貨,偏好白銀,而非黃金、鈀金或白金。
自3月9日的低點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飆漲34%,今年來的跌幅全數漲回;MSCI全球指數也大漲38%。羅傑斯說:「美國市場已經連續九周大漲,所以現在當然是修正的時候。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現在不在任何市場買股票,雖然我還沒放空,我不認為兩三年內股市會是個好地方。」
羅傑斯說,加拿大或者巴西這類供應天然資源的國家,股市表現應該會比美國好。
曾準確預言花旗集團崩盤的「命運女神」,歐本海默公司前分析師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說,雖然美國的銀行正「坐在成堆的腐爛資產上面」,她不建議放空銀行股,因為美國政府在撐這些銀行。她建議的放空標的是零售與非必需品消費類股,這些公司都將受到失業上揚與經濟疲弱打擊。
- Apr 13 Mon 2009 11:49
羅傑斯:投資大宗商品 比買股好 (經濟日報)
羅傑斯:投資大宗商品 比買股好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綜合報導】
華爾街知名投資家羅傑斯最近前往大陸宣傳新書,並接連接受媒體專訪,他認為,大陸刺激經濟政策強而有力,新一輪牛市將在大陸出現,目前他看好酒類與航空業,打算50年後再賣大陸股票。
他預言,因各國政府前所未有的一起大量印鈔票,未來十年,全球將發生極度惡性的通貨膨脹,投資大宗商品會比投資股市來的好。
「我看好大陸經濟,即使金融危機期間也不例外,2008年我唯一投資的股市就是大陸股市,」羅傑斯對紅週刊表示,大陸政府採取的刺激經濟措施比其他國家有力,使得A股有很大的反彈,從2005年只有1,000點到現在逼近2,500點,「A股已經進入牛市,而且未來一波大的牛市行情也必定首先出現在大陸。」
羅傑斯說,買股票要看行業、公司發展潛力與公司管理,他先前曾表示看好農業、基礎設施、旅遊、水務行業等,最近他也認為航空業、酒業前景不錯,去年10、11月買進張裕B與中國國航H股。
羅傑斯強調,他沒有買A股,是因A股比較貴,他的投資理念是,買股票要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像國航H股就是他在香港買的,價格比A股便宜。
羅傑斯說,他從不打算賣大陸股票,現在他的女兒5歲,他要等女兒55歲時,再考慮出脫。此外,中國經營報報導,羅傑斯也看好人民幣的發展,他表示,美國大肆印鈔將導致美元崩潰,他已出售美國的房產,寧願換成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雖然在2009年買人民幣就等於在1909年買美元,未來幾年仍可能會貶值,但長遠看來人民幣一定會升值」,且是20年後「唯一不會出問題的貨幣」。
羅傑斯強調,在各國大量印鈔之下,未來一定會發生非常嚴重的通膨,且各國為了應對通膨,會調高利率應對,下一輪危機有可能轉化為貨幣危機,可能會在一到兩年內出現。因此,他建議,現在應該改投資大宗商品,會比購買股票明智,他自己最近就買了包括銅、鉻、鎳等基本金屬。
- Apr 09 Thu 2009 11:46
孟岱爾籲IMF 捨英鎊納人民幣 (工商時報)
孟岱爾籲IMF 捨英鎊納人民幣
【黃怡錦/台北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明年將檢討特別提款權(SDR)的組成,享譽歐元之父稱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Mundell)出席香港理工大學諾貝爾得獎者論壇時倡議,人民幣不管是否能自由兌換,都應納入SDR、英鎊可考慮剔除。對此,孟岱爾中國傳人向松祚昨(8)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更明確表示,其實「人民幣納入SDR,隨時可行」。
歐元之父呼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於讓SDR發揮實質效益的觀點指出,SDR的主要貨幣組成中,美元比重應由原先的44%調降至40%、英鎊可以保留5%,甚至完全剔除;而歐元與日圓則可維持目前的34%與11%。換言之,人民幣納入SDR比重可介於10%至15%之間。
攻讀美國長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期間,論文指導教授為孟岱爾的向松祚,將其所有論文譯為中文,堪稱歐元之父的中國傳人。
向松祚受訪時表示,孟岱爾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建立起世界貨幣、世界中央銀行體系。當年也是SDR設立的參與討論成員之一,最早,黃金也納入SDR中,之後,由於美元、歐元、英鎊、日圓4主要貨幣無法與黃金兌換問題一直不能解決,因此後來便予以剔除。
然而,隨著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實力與地位不斷推升,另一方面,在金融海嘯之後,向松祚指出,孟岱爾認為,SDR是該要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向松祚指出,要成為SDR中的一種貨幣,其實不一定得是可自由兌換貨幣。舉例而言,SDR一籃子貨幣中,之前包括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等,現在都是不可兌換貨幣。此外,SDR本來就不是國際上通用貨幣,而是國際政府之間清算的貨幣。
另一方面,向松祚表示,要讓SDR更能發揮作用,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或者是區域貨幣,是必然的努力方向。中國人民銀行近期以來和6個地區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及陸續推動周邊國家使用人民幣的做法,都是創造人民幣影響力的方式。
向松祚表示,孟岱爾倡議明年IMF年會應該決議將黃金、人民幣納入SDR中,其主要想法,建議黃金納入SDR,是希望藉由每單位SDR還能兌換為黃金,提高大家對於SDR的信心。
至於人民幣,由於SDR一籃子貨幣的設定權重,是依據各主要貨幣國家的GDP之於全球GDP的貢獻比率來決定;因此,人民幣若納入SDR,將會影響到美元、歐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重要地位,這也是人民幣納入SDR需面對的最大難關。
- Apr 04 Sat 2009 15:25
日圓喪失避險光環(2009-04-04 工商時報)
日圓喪失避險光環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日圓兌美元盤中貶破百元大關,觸5個月低點
日圓周五早盤一度貶破100日圓兌1美元的強大心理關卡,是過去5 個月來日圓首次觸及此一價位,除了進口商買匯之外,20國(G20) 決議再砸巨資對抗全球金融危機,使投資人的風險承受意願高也是原 因之一。
日本進口商和部分短線投資人出脫日圓,轉進美元和歐元,使得日 圓週五盤中觸及100.17日圓兌1美元,是去年11月4日以來日圓最為弱 勢的價位,但稍後日圓又告回升,在99.96日圓兌1美元。
三菱UFJ信託銀行外匯交易總經理Hideaki Inoue指出:「一路上日 圓不斷棄守支撐關卡。」週五美國公布3月失業率在8.5%,與原先預 期相符,日圓走勢平穩。
根據路透針兌62名策略分析師所做的調查顯示,分析師對日圓看跌 ,預期3個月後,日圓兌美元將在100日圓,12個月後則會貶至103日 圓上下,而美國經濟一旦復甦,拉大美日經濟差距,可能導致日圓進 一步走跌。
此外,週五日圓盤中觸及134.98日圓兌1歐元的低點,交易商表示 ,歐洲央行(ECB)僅降息1碼,降息幅度小於多數人預期的2碼,是 日圓兌歐元走貶的原因之一。
交易商指出,經濟有改善跡象,G20承諾進一步振興經濟,使得投 資人信心大增,風險承受意願也告提高,週五亞洲股市普遍走揚,而 日圓的避險天堂光環也快速失色,出現需求不振的現象。
日圓兌澳元、紐元週五也觸及5個月來低點。
日圓兌澳元一度貶至72.31日圓,對紐元則貶至59.01日圓。
- Mar 26 Thu 2009 11:43
聯合國:成立國際貨幣 取代美元 (經濟日報)
聯合國:成立國際貨幣 取代美元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葛里茲和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家余永定等專家學者,在聯合國邀集下組成獨立委員會,訂26日發表報告,呼籲另立新的全球準備貨幣,取代目前美元獨大的地位,解決單一準備貨幣帶來的問題。
根據這份報告的綱要,專家認為美元目前在全球貨幣系統中的獨霸地位,導致全球失衡。若要解決此問題,就是成立一個「新的全球準備系統」。此系統可以是擴大特別提款權(SDR),也可以由國際貨幣基金(IMF)來成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
專家表示,單一國家準備系統的危害眾所皆知,美國不斷累積債務,打擊市場信心和穩定。不過他們也認為,就算實施兩、三個國家準備系統,一樣也不穩定;目前似有朝此方向發展的趨勢。
二次大戰後美元就一直是全球的準備貨幣。原油等主要商品以美元計價,全球企業也以美元往來,主要工業國家的央行偏好以美元作為對抗危機的準備貨幣。然而,由於美國大量增加美元供給以處理金融風暴,導致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價值銳減,美國幾個最大債權國對資產價值劇貶頗有微詞。
聯合國專家小組指出,新的全球準備系統可行,不會出現通貨膨脹,而且容易實施,甚至能減輕因貿易失衡造成的問題。
20國集團(G20)高峰會議訂下周在倫敦開會,由於中國和俄國等新興國家紛紛表達對美元的不滿,新的準備貨幣系統勢必成為會議焦點之一。
俄羅斯上周表示,將在下周的G20峰會上提案成立一個新的全球準備貨幣。該國並表示已得到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韓等國的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周小川23日也發表專文,建議國際社會創造一種「超主權儲備貨幣」。
他也特別提議IMF於1965年創設的SDR,可擔任此角色。
IMF表示,建議成立單一全球貨幣的呼聲愈來愈大,凸顯全球對金融體系穩定的疑慮。但美元的地位不可能在一夕間瓦解。許多經濟學家比喻,美元就像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雖飽受爭議,但由於使用範圍太廣,一時仍難以取代。
- Mar 25 Wed 2009 15:23
人民幣何時自由兌換?陶冬:最快5年(2009-03-25 工商時報)
人民幣何時自由兌換?陶冬:最快5年
黃怡錦/台北報導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昨天表示,人民幣要實現自由兌換,還有一段路程要走,他研判,短則5年,長則20年,人民幣才會達到完全自由兌換的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及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已明確對外宣布,短期之內,香港啟動人民幣結算細則即將公布,對此,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地位水漲船高,中國大陸的企業尋求外部擴張的海外布局活動愈來愈頻繁,企業對於人民幣的需求,推升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只是遲早的事情」。
大陸與香港的經貿合作日趨密切,陶冬認為,港幣與人民幣連動,會是未來的必要舉措,然而,由於人民幣本身仍受限於資本管制,相較於香港市場的流動性自由,港幣與人民幣掛鉤的目標落實,必須建立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為信用貨幣的前提之下。
他表示,以現階段情況來看,香港為貿易港,港幣聯繫匯率若是釘住人民幣,就必須是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清算;並且,香港的貨幣政策便得遵照人民銀行指示,在中國人民銀行政策大多是量化指標之下,比如直接控制貸款規模等等,香港的金融機構可能也要比照辦理,如此一來,香港市場的透明度可能受到衝擊。
陶冬指出,之所以至少需要5年時間,是因為中國大陸要讓人民幣成為可信用貨幣(國際儲備貨幣),貨幣政策的透明度、統計數據的可信度,都有再進步的空間;此外,包括中國大陸的債券市場、人民幣殖利率曲線的完整性,都必須加強,才能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
- Mar 25 Wed 2009 15:22
港元考慮改與人民幣掛鉤(2009-03-25 工商時報)
港元考慮改與人民幣掛鉤
【黃怡錦/綜合報導】
香港特區行政首長曾蔭權昨(24)日出席瑞士信貸亞洲投資論壇時表示,一旦人民幣成為可以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香港政府將考慮與人民幣掛鉤,並且期待到那個時候,「亞元」將可成立。這也是曾蔭權首次表態,指未來港元可以與美元脫鉤,改與人民幣掛鉤的談話。
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人民幣結算試點會於香港盡早實施,確保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引發港市震撼。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日前也明確指出,香港作為人民幣自由兌換時程已近,香港特首曾蔭權昨日指出,會於很短時間內公布香港作為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的細節。目前香港的貨幣跨境支付系統,主要貨幣交易,除了港幣之外,尚包括美元、歐元及英鎊。
曾蔭權對於港幣與人民幣掛鉤的談話,向來保守,也不願表態要與人民幣掛鉤,因此曾蔭權昨日的談話就引起各界普遍的關注。
曾蔭權多次公開表示,由於香港與美國經濟的連動性高於內地,加上人民幣要躋身與美元、歐元同為儲備貨幣之列,仍必須更加開放,因此,港幣應與美元連動。
但隨著中國政府不斷釋出政策保證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地位,及溫家寶談話之後,曾蔭權終於昨天首度改口表示,自1983年以來一直採取釘住美元的港幣,未來可能脫鉤。
不過,曾蔭權強調,香港的連繫匯率制度,轉而釘住人民幣,還需要一段很長的運作時間,並且,人民幣必須要能完全自由兌換。
他並表示,亞洲區內經濟發展相對成熟的市場,像是南韓、台灣等,韓元、台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過去也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據此推估,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也需要一段時間努力。
同時,曾蔭權也提出建議亞洲區國家應該繼續研究成立亞洲區內統一貨幣的可行計劃,不過,「亞元」的落實,也必須建立在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基礎上。
- Mar 21 Sat 2009 15:21
美元時代告終?(2009-03-21 工商時報 )
美元時代告終?
【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擴大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引發的美元重挫走勢,雖已在周五盤漸趨和緩,但本周美元恐難逃創下24年最大單周跌幅的命運,而歐元則可望交出其於1999年問市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佳績。
標準普爾公司週四在標題為「美元死亡之日(The day the dollar died)」的研究報告中預測,在今年第2季結束前,歐元將走高至1.45美元,並在今年底前攀升至1.55美元;在此同時,美元將跌到88日圓,接近今年稍早所觸及的13年低點。
周四紐約匯市尾盤,歐元自前一天的1.3424美元升至1.3662美元,為1月初以來的最高水準;英鎊也從1.4223美元上揚至1.4511美元。美元同時對日圓大幅貶值,於周四紐約匯市報94.53日圓,相較於前一天的96.31日圓。
不過,在周五歐美匯市,聯準會擴大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衝擊效應已見減輕,美元雖仍疲軟,但也僅呈窄幅波動。。
本周迄今,美元對一籃子主要匯幣貶值5.1%,為1985年促使美元貶值以解決美國龐大貿易赤字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簽訂以來的最大貶幅。
若本周美元貶幅超過5.2%,則是自1973年布列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即固定匯率制度瓦解以來的最大跌幅。
分析師指出,美元被拿來當做避險貨幣的吸引力已蕩然無存。倫敦TD證券的策略師寇寇拉斯表示,聯準會印美鈔救經濟的動作,將造成全球美元泛濫。他在「再見美元。拋售美元!(Bye bye U.S. dollar. Sell sell U.S. dollar)」的分析報告中寫道,「在美元供給增加、而美元需求至多為持穩或大減下,美元價位必須下跌。」
投資人似乎也認同此看法,而在市場上大賣美元,轉買歐元、澳幣與紐幣等較高收益的貨幣。
- Mar 06 Fri 2009 15:20
歐洲央行降息2碼… 還會降【2009/03/06 經濟日報】
歐洲央行降息2碼… 還會降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歐洲央行(ECB)5日一如預期降息2碼至1.5%的空前新低。總裁特里謝說利率可以再降,並透露央行正在研究「非傳統」工具。ECB也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表現,且預測頹勢會延續到明年。
歐洲央行把基準利率從2%調降到1.5%,為該行成立10年來最低。
總裁特里謝在決策會後記者會上表示,現在的利率水準「非常、非常低」,但可以降得更低,且央行正在研究非標準的貨幣措施,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量化寬鬆。
特里謝照例不願進一步說明,僅說不排除任何情況。但這代表ECB可能也將跟隨英美日等國的腳步,實施量化寬鬆政策。
ECB資深官員曾表示,央行可能收購商業票據,直接挹注流動性到公司債市場。歐洲央行自去年10月上旬至今,已降息275個基點。
特里謝說,今年全球和歐元區的需求可能疲軟。
歐洲央行大幅下修歐元區今年經濟表現預估值,從去年12月預測的萎縮0.5%調降至萎縮2.7%,最糟可能萎縮3.2%,就算最佳狀況還是會萎縮2.2%。
歐元匯率5日早盤對美元跌破1.25美元關卡,最低從前市的1.2661美元貶至1.2481美元,對日圓則從125.53日圓跌到123.03日圓。
不過ECB也預測,景氣可能於今年下半年觸底,明年可望開始逐步復甦,預估明年經濟表現會從萎縮回升到零,最高甚至上看成長0.7%,但仍低於先前預估的成長1%。
特里謝還說,由於全球景氣衰退,商品價格持續大跌,歐元區通膨率大幅下滑,預估今年中可能由正轉負,預料這兩年都會在2%以下。
ECB預估,歐元區今年通膨率可能在0.1%到0.7%之間,明年則在0.61%至1.4%。Unicredit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馬卡利歐表示,ECB對經濟的最新預估,是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代表ECB會把利率降到1%。
根據歐盟統計處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歐元區和歐盟去年最後一季出口和投資衰退,導致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第三季萎縮1.5%,與初估數據一致,與2007年同期相比則下修0.1個百分點至萎縮1.3%。
令人意外的是,歐元區上季消費支出比第三季衰退0.9%,縮幅創歷來之最,投資支出則銳減2.7%。
- Feb 26 Thu 2009 15:19
里昂再開口 台幣將貶到40元【2009/02/26 經濟日報】
里昂再開口 台幣將貶到40元
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
里昂證券昨(25)日表示,台灣今年經濟(GDP)成長率為負11%,是亞洲表現最差的,同樣依賴出口、以科技為重的南韓,衰退幅度預估僅7%。
主要是台灣儲蓄不斷成長,靠外銷累積經常帳盈餘,一旦外銷下滑,就會嚴重影響國內消費;另外,台灣GDP和出口關連度高達九成,是韓國兩倍,也是拖累經濟下滑成為亞洲最差的原因。里昂認為,台灣和南韓將重演英國文豪狄更斯筆下「雙城記」的血淚史,兩年內經濟表現都不會轉為正成長,並預估台灣將陷入通縮、資金持續外流,且新台幣對美元將貶值到40元。
南韓和台灣目前出口外銷,占GDP比重分別提高到46%和74%,兩國同時都對美國消費者的曝險度高,對中國大陸和大宗物資的依賴度也很深,對科技景氣循環敏感度也一致,但為什麼台灣的GDP衰退比南韓嚴重?
里昂解釋,內需消費是主因,2005年南韓和台灣的國內消費,同樣對GDP成長的貢獻度為1.8%,但隨後台灣卻每年逐步下滑,這是台灣和韓國最大不同之處,一旦出口開始下滑,台灣GDP也跟著下降。
另外一個原因,是里昂估算台灣GDP和出口的關連度高達九成,但韓國僅有41%,對出口的高度依賴,也是里昂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下滑11%、韓國僅下滑7%的元兇之一。
里昂表示,當一個一直擁有儲蓄正成長的國家,靠著外銷累積經常帳盈餘,一旦全球貿易進入衰退,外銷下滑,就會導致一連串失業危機、國內投資不振,以致於消費減少,在亞洲國家中,台灣這個狀況尤其嚴重。
- Feb 20 Fri 2009 15:17
國庫券利率 殺到0.15%【2009/02/20 經濟日報】
國庫券利率 殺到0.15%
記者黃欣/台北報導
新台幣利率破底,中央銀行昨(19)日代財政部標售200億元182天期國庫券,受降息效應影響,得標利率下殺至0.15%的歷史低點。
央行表示,目前台灣長短期利率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低,除國庫券得標利率創新低,隔夜拆款平均利率0.136%也是歷史低點,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僅高於日本,顯示企業發債籌資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是籌措長期資金的好時機」。
央行昨天同步調降公開市場操作發行定期存單(NCD)利率,但調幅僅0.05個百分點,相較本次央行降息0.25個百分點有很大的差距,市場人士解讀,央行微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為後續降息埋伏筆,避免壓縮到後續可降息的空間。
預期央行會持續降息,加上市場頭寸過多,行庫昨天搶標國庫券去化多餘資金,使本期國庫券投標倍數創下7.02倍的新高,且最後全數由銀行業得標。
票券業者表示,央行降息效應使各項利率不斷下挫,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1.37%,僅略高於日本的1.25%,相較法國同年期公債殖利率3.55%的水準,新台幣利率真的很低。
昨天金融業隔夜拆款最低利率僅0.1%,更讓票券業者直呼,相較美元隔拆利率還有0.304%,台灣才真的是已經進入零利率時代。
銀行主管指出,市場長短期利率同步下跌,使得金融業的利差再度縮減,未來營運可能更困難;但對企業而言,卻是籌措長期低利資金的絕佳時機。
- Feb 18 Wed 2009 15:16
人民幣貶聲再起(2009/02/18 工商時報)
人民幣貶聲再起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昨(17日)公開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貶值至約6.95至7價位﹐引起人民幣匯價大幅波動﹐對美元一度跌破6.84﹐最終收盤縮減跌幅報6.8395元﹐低于前一日收盤價6.834元。
管該官員並未談到何時會貶﹐但一旦形成市場預期﹐可能使得部分外資撤出股市﹐大陸滬深股市昨日因此出現大幅度壓回﹐上海與深圳股市都呈現重挫﹐上證指數大跌2.9%﹑深圳成份指數同步重跌3.5%﹐均創今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海外無本金交割遠匯(NDF)市場上﹐昨日一年期人民幣兌美元報價為7元﹐曾一度大跌至7.01﹐前一日收報6.935元。
中國官員過去再三表示不會用貶值來刺激出口﹐且強調中國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將觸底反彈﹐但路透昨天引述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法﹐人民幣並未面臨任何升值壓力﹐人民幣兌美元甚至可能貶至6.95至7價位區間。
另方面﹐路透引述人行官員表示﹐「人民幣匯率表現與發改委官員的有關言論應該只是巧合。」由于這項說法是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問北京前夕﹐有分析指出﹐這或許是中方在中美對話前的博奕﹐且人民幣尾盤急貶後仍有拉回﹐說明市場對人民幣走貶還缺乏認同。
人民幣自2005年7月實施匯改以來﹐匯價從8.11一路升到6.85﹐升值幅度將近16%。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所教授趙錫軍受訪時則指出﹐中國總理溫家寶與人行行長周小川日前都表態人民幣會趨于穩定﹔但發改委等計畫部門希望貶值帶動出口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有更多看法認為﹐中方是在釋放訊息﹐有意使人民幣走貶以救出口。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大陸出口衰退幅度創13年來最大﹐同比跌幅達到17.5%﹔而進口則同比衰退43.1%。
同樣在亞洲其他地區﹐今年也受到出口不振影響﹐幣值轉趨弱勢﹐其中韓國一月出口年減34%﹐加上外債高筑﹐導致韓元受創最重﹐今年來貶幅13%﹐臺灣和新加坡同樣因出口TGDP比重較高﹐貶值幅度都在5%以上。
- Feb 14 Sat 2009 15:15
大摩:新台幣年底貶向36.5元(2009/02/14 工商時報)
大摩:新台幣年底貶向36.5元
張志榮/台北報導
基於基本面與政策面因素考量,摩根士丹利證券昨(13)日預測,今年底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將會以「逐步且不失控」方式,貶向36.5元價位。因此,現在應該是增加台積電、凌陽、瑞昱、仁寶、鴻準、欣興等典型出口概念股、並降低非科技股持股部位的好時機。
根據摩根士丹利證券的敏感性分析,36.5元是新台幣匯率預測值的「基準點」,距離目前價位約有7%的貶值空間,高、低點預估值分別為34與40元,前者為目前價位、後者恐得貶18%。
當然,36.5元的預估數據,是依循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總體經濟研究團隊的基調演繹而來,日前摩根士丹利證券甫將今(2009)年台灣GDP成長率預估值大幅下修至-6%,出口重傷將是主因,不管新台幣貶值救不救得了出口,政策上就是會默許。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去年新台幣匯率表現優於整個亞太區貨幣,上半年更因政黨輪替的市場預期,表現大幅升值,目前看來,新政府在兩岸政策開放議題上表現循序漸進、中規中矩,只是礙於國際經濟情勢,新台幣升值(re-rating)題材只能擺一邊、先貶值再說。
事實上,新台幣匯率自去(2008)年8月就開始貶值,只是幅度並不是很大,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反應的是美國信用崩盤危機,台灣看起來並沒有資金流動性問題,現在看來,台灣可以避免信用崩盤危機的發生,但卻無法自外於出口嚴重衰退所帶來的衝擊,因為出口佔台灣經濟成長比重高達70%,即便新台幣匯率因出口大幅衰退而出現顯著貶值跡象,但與亞太區主要貨幣相比,貶得還不是最兇的。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由於台灣這波所面對的經濟衰退壓力是亞太區最嚴峻者,意味著貶幅仍不夠的新台幣匯率仍有持續走貶的壓力,也唯有默許新台幣貶值,方能強化出口廠商的獲利與競爭力,並避免掉入通貨緊縮的危機,只是這波貶值將以「逐步且不失控」方式呈現。
在新台幣匯率將朝向36.5元貶值基調下,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王嘉樞認為,按常理,「放空非科技股、買進出口概念股」是非常合理的投資策略調整,中鋼、台塑化、華航等個股是輸家,至於台積電、凌陽、瑞昱、仁寶、鴻準、欣興等出口概念股則會是贏家。
- Jan 09 Fri 2009 15:14
315年來最低 英國降息至1.5%(2009-01-09工商時報 )
315年來最低 英國降息至1.5%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為遏止信用緊縮讓英國經濟衰退加深,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週四調降基準利率兩碼至1.5%,創下該央行自1694年成立以來的最低水準。
這是英格蘭銀行過去3個月以來第四次降息,以因應經濟前景的日漸惡化。英國經濟去年第三季萎縮0.6%,從多項疲弱的經濟數據顯示,第四季萎縮情勢可能加劇。
不過正當外界揣測英格蘭銀行可能加入美國聯準會與日銀的零利率政策行列,以讓經濟重回復甦正軌的傳言甚囂之際,該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表示,未來降息的速度將會減緩。
英格蘭央行在聲明中表示,「該委員會指出近來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寬鬆、英鎊重貶與對通貨膨脹前景的降溫,將對今年經濟活動提供相當大的刺激」。
不過該央行也補述「中期通膨目標未達2%的高風險」,有可能讓他們立即採取降息舉動。它還在聲明中指出,「商業調查顯示活動緊縮的速度在2008年第四季加速,產出似乎在今年前半年也會大幅下跌」。英格蘭銀行也表示,針對企業與家庭的融資放款進一步緊縮,它重申將採取更多行動來增加對非金融部門的放款活動。
英國皇家特許調查協會的首席經濟學家魯賓森認為,利率降至1.5%的決策雖然受到外界歡迎,不過對鼓勵銀行增加放款的效力卻有限,他強調「實質風險在於借貸機構面臨經濟前景惡化,在未來數月的放款趨向緊縮」。
經濟學家對於英格蘭銀行週四降息之舉早在預期之中,不過他們對於該央行的降幅則持不同看法。英格蘭銀行在去年12月降息利率4碼、11月降5碼與10月份的降2碼。
- Jan 09 Fri 2009 15:07
行庫大降定存利率 出現史上新低 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2009-01-09工商時報 )
行庫大降定存利率 出現史上新低 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
薛翔之、 孫彬訓/台北報導
央行降息2碼,各大行庫昨天積極跟進,定儲固定利率跌破1%。台銀、土銀、合庫、彰銀昨(8)日傍晚分別在網站或以新聞稿方式,宣布調降存款牌告利率,其中,最具指標性的台灣銀行,調降幅度為0.12個百分點至0.50個百分點,尤其是大額存款利息的調幅大於一般存款,且長天期大於短天期,固定利率調降幅度大於機動利率。
調降後,和定存族息息相關的定期儲蓄存款1年期固定利率,來到0.945%,二年期則是1%、三年期則是1.04%,均出現利率史上新低點。
台銀指出,為配合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並反映當前市場利率走勢,經衡酌市場競爭及資金狀況,自今(9)日起,調降新台幣各天期一般存款以及五百萬元以上定存、定儲的牌告利率約0.12至0.50個百分點,另外,調降活期儲蓄存款利率0.15個百分點、薪資轉帳活期儲蓄存款利率0.2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宣佈降息的行庫,通常是台銀和合庫最先宣佈,隔日土地銀行才有動作,不過此次,則是土銀「拔頭籌」,昨(8)日下午搶先對外發布。其餘行庫也罕見地在同時接棒公佈,其他的大型行庫評估,資金小組今(9)日就會陸續開會後敲定幅度。
彰銀的利率調整,定期存款利率調降0.395至0.51個百分點,大額牌告利率調降0.11至0.26個百分點。活期儲蓄存款牌告利率調降0.15個百分點。「企業薪資轉帳活期儲蓄存款」牌告利率調降0.15個百分點。學生生涯綜合存款牌告利率調降0.30個百分點。證券戶活期儲蓄存款牌告利率調降0.05個百分點。
大型行庫主管說,降息對銀行全年獲利可增加1到2億元,但只要有任何企業倒帳,就會不賺反賠,因此現在較擔心風暴的延續,放款本來就會較少,加上企業倒帳,對銀行將是雪上加霜。但對短期股市的信心回溫將有幫助,但在經濟指標都往下時,還僅止於短期反彈,進出動作還是要快。
緊急降息對於壽險業的影響,大型壽險公司主管指出,目前保單的預定利率是否調整,要看保險局,所訂立提存責任準備金的提存利率會不會調降,不過,去年11月已經公布,責任準備金提存辦法,所以原則上,除非市場變化太大,短期間保險局不會改變預定利率。
- Dec 19 Fri 2008 15:06
衝破32.5元》台幣四天狂升8.44角【2008/12/19 經濟日報】
衝破32.5元》台幣四天狂升8.44角
記者黃欣、羅兩莎╱台北報導
美元逼近零利率,市場看衰美元激勵新台幣強勁升值。新台幣18日一開盤,在龐大的拋匯壓力下,一舉升破32.5元心理關卡,終場收在32.471元,升值2.49角,成交量放大到20.91億美元。本周連著四個交易日,新台幣對美元累計已升值8.44角。
美國邁入零利率時代,全球資金全面洗牌,投資人紛紛拋售美元資產。前陣子和美元一起升值的日圓,在美元被市場唾棄後,日圓仍繼續升值,昨天升破1美元兌88日圓價位,最高到87.1附近,再創近13年新高。不過,日本中央銀行昨天放話,不排除干預日圓升勢,後續走勢值得關注。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已連續八個交易日升值。包括馬來西亞幣、新加坡幣、印尼盾等亞洲貨幣持續走揚,單日升值幅均在0.8%以上。今年狂貶逾30%的韓元,昨天走勢超強,單日升值2.55%。歐元也衝破1歐元兌1.44美元大關,盤中最高價到1.4493,勁升近3%,創逾兩個月以來新高。大型銀行交易員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採零利率政策,重創國際美元造成重創,本周以來全球各主要貨幣全面飆高,新台幣也「連四升」,短線是否會升破32元整數關卡,關鍵在國際美元的表現。
匯銀人士解釋,美元零利率時代來臨,全球資金開始移轉到「有利率」的貨幣,國內壽險資金也大舉匯回國內,「美元利率實在太低了,資金匯回來放在台幣定存,利率也比美元高。」
- Oct 25 Sat 2008 15:04
13年新高 日圓兌美元逼近90大關(工商時報2008.10.25)
13年新高 日圓兌美元逼近90大關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壓境、投資活動全面急凍影響下,國際金融市場周五湧現恐慌性日圓套利交易平倉潮,帶動日圓在國際匯市出現一枝獨秀的狂升行情,兌歐元暴漲10%,兌美元也強攻至逼臨90日圓大關附近,創13年新高價。
美股周四上沖下洗後尾盤雖然收高,但是市場有關全球經濟衰退的疑慮卻持續攀升,導致亞歐股市周五又是一個接著一個躺平,投資人不斷瘋狂殺出風險性投資部位,間接加速近來市場的日圓套利交易平倉熱潮,日圓漲勢一發不可收拾,直上雲端。
倫敦匯市日圓兌歐元最高漲到113.79日圓兌1歐元,創至少6年以來的新高價,單日升值幅度超過1成;日圓兌美元狂拉至90.87日圓兌1美元,再創13年新高價,漲幅也有近7%。
日圓兌美元曾在1995年4月19日觸及79.75日圓的二次戰後以來新高,當時並促使七大工業國(G7)採行聯合干預行動,買進美元以穩定國際匯市。
全球金融風暴沒完沒了,並在歐洲持續快速蔓延,包括白俄羅斯、烏克蘭、匈牙利與冰島等歐洲國家繼巴基斯坦之後,也向國際貨幣基金請求至少20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援助;受此影響,歐元兌美元下探至1.2590美元,創2年新低。
東京柏克萊資本首席貨幣分析師梅本表示:「我不排除日圓接下來漲勢,可能比我原先預期還要凶猛的可能性,因為市場投機客一窩蜂在出脫套利交易部位,而這波市場風險趨避的主要誘因,是信用緊縮與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在美國次貸風暴尚未爆發前的過去幾年,金融市場套利交易盛行,其中以從低利的日本借出資金,再轉進澳洲與紐西蘭等高收益貨幣國家的投資商品為主要典型,澳元與紐幣兌日圓周五也雙雙重挫,前者重貶6%至61.22日圓,後者下跌4.7%至55.21日圓。
- Sep 04 Thu 2008 15:00
澳幣跌破20元 長期連動債將虧損(工商時報2008.09.04)
澳幣跌破20元 長期連動債將虧損
李國煌/台北報導
美元匯價來勢洶洶,澳幣跌勢嚇人,大批為了高利息、湧入澳幣商品的投資人,壓力最大,匯銀人員說,持有6年期、7年期澳幣連動債的客戶,最怕澳幣跌破20元台幣,本金受損。
今年來,大批澳幣連動債、連動債保單,銷售熱絡,台灣投資人進場資金,估計超過2000億台幣,兌換澳幣的價位大多在28元到29元台幣一帶。
近日,美元匯價超強,不論澳幣、台幣都貶值,其中,澳幣貶值的幅度更大,影響所及,澳幣兌換台幣的價格,也跌到26元台幣左右,澳幣商品投資戶帳面資產,大幅縮水。
匯銀人員指出,以7年期的澳幣連動債而言,到期報酬率大多在50%左右。
對於29元台幣購買1澳幣的投資人而言,只要7年以後,澳幣不要跌破20元台幣,到期取回的澳幣本息,以利息補貼匯損,換為台幣時,原本的台幣本金,還是可以全數拿回。
只是損失機會成本,以及抱著台幣的話,可以賺到的利息收入。
不過,一旦澳幣跌到20元台幣以下,不僅漫漫7年的利息收入,全數會被匯損吃光,連台幣本金都會受到侵損。
面對外匯市場劇烈波動,中信託財富處經理廖亭亭說,其實,持有6年期、7年期澳幣商品的客戶,暫時還不用太擔心,由於收益率相對仍高,並不受澳幣降息的影響。
而且,美元走強,澳幣、台幣同步貶值,6、7年之後,澳幣匯價如何,還很難料定,投資人不一定會賠錢。
倒是,澳幣貶值走勢,一時之間不易轉變,短天期的澳幣存款戶,最好多留意匯價變化,碰到澳幣匯價反彈時,俟機換為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