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商品市場-新聞 (2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府院研議的新能源政策逐步浮現,據悉,吳揆喊出的「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擬計畫再生能源增量在2025年時,達到推廣650~1,000萬瓩目標。

     

此外,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決定興建,使天然氣用量倍增至2,000萬噸,以填補減核的供電缺口。

     

經濟部針對北部核一、核二兩座核能電廠如期除役或提前除役,積極研議不同電源替代方案,最快月底前將提出新能源政策規劃。

     

但不論北部核一、二廠是提前除役,或屆齡退役,均需大量增加天然氣發電及使用再生能源填補缺口。

     

府院決定,再生能源發電獎勵總裝置容量原訂2030年(119年)達650~1,000萬瓩推廣目標,將前提至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發電比重由目前不到3%,提高至8%~10%。

     

吳揆上周六在南部向工商界喊出「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意即再生能源發展以屋頂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雙主力,依目前屋頂式每戶裝置容量約3瓩(KW)計算,百萬座裝置容量可達300萬瓩,比能源局原訂推廣目標250萬瓩更高。

     

至於風力發電陸上、離岸將雙軌並進,其中陸上預計裝600支,裝置容量120萬瓩,於50米深海上將裝800支風機,容量約400萬瓩,合計520萬瓩。不過,官員說,能否如此順利,需克服海上裝機遇颱風的技術問題、環保、漁業及軍事區域等問題。

     

此外,吳揆透露,興建第三座接收站有其必要,依新能源政策規劃,天然氣發電量需求甚大,勢必超過千萬噸,中油供氣量將從1,200萬噸倍增至2,000萬噸,第三座規劃供氣時程需從2030年再提前至2023~2025年。

     

據悉,第三座接收站最佳地點位於觀音觀塘工業區,現為東鼎公司所有,東鼎正等待買主買單。官員說,除非價格合理才會考慮。而台電也搶建接收站,未來第三座由中油或台電興建尚未拍板。

     

近期中油已著台中港擴建二期接收站,中油二座接收站供應LNG將增至1,400萬噸,中油已向巴布亞紐新幾內亞及Shell公司談妥,在2015年前新增長約320萬噸,未來將繼續與澳洲、庫頁島洽談購氣長約。

 


 

 日減核 天然氣現貨價大亂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據了解,日本福島事故後,不少核能機組停機改燒天然氣發電,日本掀起一場液化天然氣(LNG)現貨市場搶奪大戰,以致現貨市場大亂,價格翻倍,今年6~12月中油供應台電的調度,仍有20船、約120萬噸LNG尚未買到,造成台電供電相當緊張。

 

日本福島事故後,東電及中電已停止16部核能機組運轉,改以燒天然氣因應,日本大量需求天然氣至現貨市場搶貨,加上東南亞各國需求俱增,大家搶成一團,LNG由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中油今年買到價格,相當去年的2倍,現貨漲至每百萬熱值單位13美元。

 

近來中油向台電反映,6~12月發電調度用的LNG,因日本福島事故攪亂現貨市場一池春水,迄今仍有20船(一船約6萬噸)尚未買到,將儘速努力尋找,這項訊息已造成台電今年夏天供電吃緊。

 

由於台電核四廠未能如期商轉,加上燃煤火力電廠興建不順利,台電不斷追加天然氣發電,去年用量636萬瓩,今年追加至710萬瓩,101~103年承諾用量甚至會達840~900萬噸,惟104~119年以後承諾用量又減量回到6、700萬噸,令中油調度十分困擾。

 

燃氣機組不斷擴增有跡可尋,據悉,台電近期準備向環保署提出,鬆綁大潭燃氣電廠環評報告承諾187萬噸用量限制的敘述,希望倍增至387萬噸,因大潭目前為效率最佳的燃氣電廠,足以因應未來新能源政策調度成基載電力供應。

 

 

2011-06-07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美國持續性大雨,歐洲則鬧大旱,都引發玉米及小麥種植量不如預期的疑慮,正刺激糧價大幅攀高,其中玉米已連續第五天上漲,創去年12月來最長連漲紀錄。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7月玉米期貨18日最多上漲1.2%至每英斗7.285美元,至少是一周來新高;黃豆7月期貨也漲0.6%,每英斗報13.485美元,延續前市挺升1.1%的漲勢;小麥7月期貨最多上揚1.4%至每英斗7.7475美元,前市則勁揚3.7%,寫下5月9日來最大漲幅。小麥過去一年大漲66%,主因是市場擔心惡劣天氣會影響收成。糧價17日起初只是穩步上漲,盤中因傳出避險基金等投機客正陸續了結空頭部位而強力上攻。原油價格走勢與全球經濟體質息息相關,但農產品的前景較難預測,因為濕冷天氣阻礙了全球最大產糧國美國的初期栽種,至少35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則衝擊全球第五大小麥生產區歐洲的產量。

 

惡劣天氣正對糧價形成支撐。交易商說,原本押注糧價會走跌的投資人都希望搶在仍有利可圖前結束空頭部位,部分是為彌補在油市遭受的虧損。

 

A/C交易公司駐印第安納州總裁葛拉克說,某一檔不具名基金的交易活動可能進一步助漲糧價。顧問業者AgResource公司總裁巴斯也說,市場盛傳有一檔基金正在了結糧食部位。

 

美國16日公布的顯示,農民在印第安納、俄亥俄和北達科他州的播種進度較原定計畫落後許多。在俄亥俄州,農民至今只種了7%的玉米作物,遠不如70%的歷史平均值。該州今年遭遇有紀錄以來最潮濕的4月,除非天氣轉晴,否則農民可能放棄今春的種植,因為較晚栽種的收成往往較差。

 

玉米格外引人注意是因為今秋必須大豐收才能重建庫存;玉米庫存今年料會降至15年來最低。供應緊俏疑慮刺激玉米期貨價格在上個月迭創新高。

 

法國環境部日前表示,法國北部的土壤上個月底是半世紀以來最乾,小麥收成在「危險區」;法國80%的小麥都種植在北部。巴黎農業顧問公司Agritel預測,旱災會導致法國軟質小麥的收成降到至少16年最低。歐盟的報告也警告,英、德、義大利北部、比利時和荷蘭的土壤溼度也很不足,今年糧食作物收成預估可能大幅下修。

 

【2011/05/19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在歐債疑慮升高與全球通膨升溫利空夾擊,市場資金再度湧現撤出風險性資產的避難潮,商品市場首當其衝,原油跌勢慘烈,紐約指標期油周四每桶摜破96美元,白銀期貨大跌7%。美元則受惠於避險買盤簇擁持續彈升,美元指數已升至逾3周的高檔。

 

商品市場殺聲震天,紐約原油期貨周三尾盤急摜至98.21美元,以大跌近6%作收,紐約白銀單日更暴跌近8%,期金跌幅也達1%。周四行情持續走低,紐約原油期貨跌破96美元,跌幅近3%,紐約期金也失守1,500美元大關,白銀期貨再跌逾6%。

 

與商品行情反向連動的美元持續走升,周四兌歐元漲至1.4143美元,漲幅0.4%,美元指數攀升至75.643,為逾3周來的最高水位。

 

風險性資產周三即風聲鶴唳,中國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強增5.3%,引發市場投資人擔心中國為了抑制通膨將會持續升息,進而衝擊商品需求。此外,希臘又傳可能走上債務重整一途,增添歐債危機爆高的市場疑慮。

 

彭博社的季調結果也顯示,分析師、交易員與專業投資人對美國與全球經濟前景樂觀程度下修,因此操作心態轉趨保守,表示未來半年要增持現金同時減碼商品與股票等風險性資產的投資人比例,明顯較上次季調大幅增加。

 

此次季調於5月9日與10日進行,向全球共1,263名分析師、交易員與專業投資人完成景氣看法與操作意向調查,整體而言,近3分之1的受訪者表示未來半年要增持現金,要減碼商品的比例也有3成,這2項數據均創去年6月調查以來最高。

 

預估未來半年油價會走跌的比例高達4成之多,創2009年7月有此項訪調以來的新高,看空銀價後市的比例更超過5成。倫敦KNG證券業務員威爾畢(Ken Welby)表示:「商品行情已出現泡沫,市場中有一堆非專業的投資客,而價格飆漲的背後根本沒有足夠的需求基本面支撐。」

 

受訪者對股市後市的看好度也跟著減弱,未來半年有意要加碼股票的受訪者比例僅占約4成,較上次調查的約6成大幅下滑。

 

2011-05-13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社報導,距離俄羅斯大旱險些引發全球糧食危機重演還不到1年時間,全球各地又傳出更多天候惡劣現象,北美、歐洲、亞洲與西澳農業都面臨威脅。專家警告,目前市場情勢相當吃緊,禁不起任何新的刺激。

 

根據美國農業局資料,全球最大玉米產國美國今年因降雨過多,目前栽種進度僅達去年一半。加拿大小麥局也表示,今年至今該國栽種進度只完成3%,遠不及正常水準的40%。同時,中國、法國與澳洲西部農田,則是正受到乾旱氣候威脅。

 

由於美國庫存量落至15年來新低,過去1年間玉米期價已暴漲1倍,另小麥價格漲幅也有55%。聯合國亦表示,4月全球糧食價格是過去10個月內第9度上揚。

 

以美國地區而言,現在搶種還來得及保證今年產量。截至本周日為止,全美玉米作物栽種率已達到4成左右,其中最大產區愛荷華州的栽種率,更由上周日的8%,一舉提高到69%。

 

荷蘭合作銀行旗下顧問機構Rabo AgriFinance的副總裁利德爾(Sterling Liddell)對此表示:「一切必須順利進行,但是潛在問題實在很多。」

 

農產品顧問公司Doane Advisory Services的小麥專家曼特納(Dan Manternach)也認為,天候將是全球穀物庫存是否能夠順利回升的「關鍵因素」,尤其是美國地區的天候。

 

曼特納說,現在市場情勢非常吃緊,假使惡劣天候增加,則「商品行情可能會異常多頭」。

 

去年俄國發生50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重創農業,迫使該國宣布禁止穀物出口。這導致芝加哥期交所小麥價格在2月14日暴漲至每英斗9.1675美元,創下2008年糧食危機以來最高價。

 

美國肉品加工龍頭泰森食品(Tyson Foods)便因糧價躥升拉高飼料成本,周一公佈的第2季財報便不如預期。然而該公司執行長史密斯(Donnie Smith)卻指出,現在也無法以預訂合約控制成本,因為「還有太多未知的情形可能發生」。

 

2011-05-1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投資風險似已逐漸升高,不過如果投資人事先做好投資功課,未來依然可以在黃金市場獲利,或至少預防虧損。

 

黃金正值行情劇烈波動的環境,從2008年以來,金價不斷創新高價,但也經常很短期間內把漲幅全數吐回。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也難以決定投資策略。

 

採礦和金屬專業通訊Grandich Letter編輯格蘭迪奇表示:「對投資黃金和白銀的好消息是,多頭市場還不到結束的時候;壞消息是,兩倍或三倍獲利的機會已經離我們遠去。」

 

那麼投資人現在該怎麼做?

 

大部分的專家說,首先別急著出脫。如果想落袋為安,在賣出之前,要仔細考慮你的選擇和理由。

 

黃金通訊(Gold Newsletter)編輯蘭丁表示:「雖然金和銀最近幾周波動相對劇烈,但仍維持向上的長期上升趨勢。這股上升趨勢是基於經濟和貨幣基本面─主要因為全球有太多貨幣流動、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市場關心龐大的政府債務,如果沒有高通膨來吃掉這些債務價值,這些債務問題將無法解決。」

 

國際黃金交易商GoldCore執行董事表示,雖然金價攀升至歷史新高,但是「比起31年前的高點經過通膨調整後相當於每英兩2,400美元,現在的價格還差得遠。」他說:「不管金價是否下跌,如果投資人買進黃金的目的是為了分散投資組合、避險和保值,那麼在某種程度上,金價多高都無所謂。」

 

因此決定買進、賣出或持有黃金的最好方式,是先完全釐清投資目的。問自己:你把黃金當成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投資?為什麼?

 

Ancora West投資顧問公司資產經理人巴羅內表示:「如果你認為現在金市正值泡沫期,就全部出脫。只要全球經濟成長出現一絲下滑,通膨預期隨之減緩,包括黃金在內的商品價格也將大跌。但如果你認為美元會持續貶值,就保留全部黃金投資部位,甚至可以加碼。」 如果你想買10萬美元的黃金,但認為金價過高,也不確定價格是否會回跌,你可以今天買進2萬美元,下周買2萬美元,再下一周再買進2萬美元。」

 

Strategic Metals分析師布格斯表示:「如果你對金價下一步走勢沒把握,就採取攤平的策略。

 

但如果是實體黃金,買賣就變得較為棘手。

 

Savage Financial的財務顧問薩維奇說:「賣掉黃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就像打通電話給交易經紀人那樣簡單。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金幣,就得多做點研究。」

 

薩維奇說:「基於金幣的條件和稀有性,一樣的金幣可能有不同的價值。當買賣金幣時,擁有最豐富知識的人,通常會在買賣協商中成為贏家。」

 

專家說,金幣交易商要支付營運費用,所以需要獲利。

 

因此投資人在買進金幣時,要多付3%至20%的溢價,在賣出時也得承受類似幅度的折價。

 (取材自道瓊社)

 

【2011/04/24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二十二日電】

中國和印度對熱燃煤(thermal coal)的需求增加,加上日本為彌補震災後減少的核電生產而增加進口,可望推升熱燃煤價格今年上漲超過30%,刷新歷史高價,漲勢可能比油價還猛。

 

根據彭博資訊調查七名分析師的中位數預測,亞洲熱燃煤市場基準澳洲新堡(Newcastle)2011年的熱燃煤價格,可能漲至平均每公噸130美元,將比去年的99美元大漲31.3%。另據彭博資訊調查,紐約原油期貨明年將漲26%,美國天然氣價格則保持不變。

 

中國和印度對煤的需求與日俱增,因為兩國的經濟成長超越世界其他國家。興業銀行上月的報告說,中國採購的煤在2011年增加7.8%,印度增幅可能高達28%。日本今年消耗的煤可能增加100萬噸,因為日本將轉向煤發電以彌補減少的核電。

 

澳洲紐西蘭銀行集團商品研究部主管波凡說:「熱燃煤的需求將十分強勁,今年我們會看到印度的需求加速,中國的需求也會居高不下。」

 

倫敦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布列納在本月初的報告預測,熱燃煤2011 年平均價格將達每公噸132美元,2012年再漲至145美元,主因之一是日本發電廠的需求增加。

 

另據彭博資訊調查的37名分析師的預測,西德州原油期貨平均價格2011年將達每桶100.14美元,高於去年的79.61美元,依此計算全年漲幅將達25.8%。另外,據25名分析師的預測,美國天然氣市場基準下月在路易西安那州亨利中心(Henry Hub)交貨的天然氣期貨,預料將維持在每百萬英制熱量單位(MMBtu)4.38美元。

 

據IHS McCloskey的數據,新堡熱燃煤在15日止的一周下跌40美分,報每公噸122.80美元。美國天然氣5月期貨21日收盤報每MMBtu 4.412美元,比前市漲2.37%。

 

英、美原油市場22日休市。紐約西德州輕原油6月期貨21日收盤漲0.75%,成為每桶112.29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6月期貨21日漲0.11%至123.99美元。

 

【2011/04/23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林殿唯/上海報導

中國能源局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非石化能源比例將占所有能源總量的11.4%,其中有三分之二要靠水力發電。這顯示,未來中國水力發電的投資可望出現爆炸性增長,而核電也可能再度成為發電新寵。

 

目前即有傳出消息,在日本福島核幅外洩事件逐漸沈澱之後,中國政府可能會在8月恢復審批新的核電項目。

 

能源局規畫司規劃處處長何永健日前在能源投資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制定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目標,不過在非石化能源發電的目標上,核電、風電、太陽能都很難滿足發電需求,因此只好積極推動水力發電。

 

而對於因日本核災而暫停審批的核電項目,何永健表示,到2015年實現4,000萬千瓦裝機的目標不會因此改變,目前在建的28個核電機組都將在未來5年內陸續投入營運。至於十二五規劃中太陽能發電要成長1倍的目標,何永健認為,目前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在技術與成本上仍存有許多困難,加上產業才剛起步,很難有大幅度的成長。

 

中國核安全管理局前副局長林誠格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在8月公布一項新的核安全計畫,屆時可能會恢復審批新的核電項目。

 

何永健指出,提出能源消費總量目標是著眼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若以每年經濟成長8.5%計算,在2015年時,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將比2010年下降16%。整體能源的戰略規畫也將從單純保障國民經濟,逐漸偏向調控需求。

 

根據統計,火力發電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電力來源,占整體發電量的80%以上,水力發電雖然排名第2,但兩者間的差異相當懸殊,不過太陽能、風能等發電來源剛在起步狀態,短期內不足以取代火力發電,加上近來國際油價與煤價不斷上漲,使得火力發電成本大增,逼使官方不得不大舉發展水力發電。

 

據了解,水力發電過去5年的開工量低,而且缺少大型發電項目,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情況已發生轉變。金安橋、魯拉地、龍開口等大型水電站陸續通過發改委審批,顯示在十一五期間進度遲緩的水力發電可望快速成長。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日前更曾表示,十二五期間必須要開工建設1.2億千瓦的水力發電。

 

A07A00_T_01_02.jpg      

 

2011-04-23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由於境內需求量暴增,加上「十二五」時期對清潔能源的要求,中國對液化天然氣需求將與日俱增。昨(21)日中國能源業巨頭中石化與美國康菲石油簽署1份金額高達35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供應協定,以確保天然氣供應來源無虞。

 

路透報導,中石化昨天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簽署1份金額達35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協定。根據協定,康菲石油公司每年將向中石化供應430萬噸液化天然氣,合同有效期長達20年,總計8,600萬噸。

 

報導引述一位知情人士的話說,這筆交易還將使中石化獲得康菲石油公司在澳洲一個油氣開發專案15%的股權。

 

上個月曾有報導說,中石化希望投資入股康菲石油公司與澳洲Origin Energy公司在澳洲西部地區合作開發的一個大型油氣開採項目,該項的投資額高達350億美元。

 

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是1家綜合性的跨國能源公司,核心業務包括石油的開發與煉製、天然氣的開發與銷售、石油精細化工的加工與銷售等石油相關產業,公司以雄厚的資本和超前的技術享譽世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業務往來。

 

市場人士指出,這次中石化與美國康菲簽下長期液化天然氣的大單,可視為今後中國對被視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需求將逐年增加。

 

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需求,迄今已翻漲10多倍。

 

在全球的資源戰中,中國在各類資源的進口消費上經常名列前茅,但唯有在進口液化天然氣上面,消費名次排不進榜,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今天的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所佔的比重很小。

 

不過這種現象在「十二五」時期將得到改變。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強調節能減排,在推展清潔能源方面,將加大天然氣探勘開發力度,促進天然氣產量快速成長。不過,與石油一樣,中國今後也將倚重來自海外進口天然氣。

 

市場人士認為,特別是日本發生核災後,中國政府興建核電廠的動作將暫緩,客觀環境更有利於天然氣地位的提升。可以預見,未來10年至20年的時間內,LNG將成為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主力軍。

 

      A10A00_T_01_02.jpg    

 

2011-04-22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賴美君

石油與基本原物料歷經連月飆漲後於上周開始回檔,讓投資人捏了一把冷汗。由於商品市場波動性高,策略師與經理人建議投資人加碼投資有匱乏之虞的天然資源商品。

 

雖然原物料需求穩定攀升,農作物、水資源、能源與工業金屬的供應卻跟不上腳步。德意志銀行商品策略長路易士指出,全球玉米供應目前只夠維持54天,是1973年來最低紀錄,遠不及歷史平均值120天;銅庫存也較去年減少10%。根據研究業者「2030水資源集團」,目前水資源雖然供應充裕,但在2030年前將低於需求40%。

 

押注「匱乏」商品有另一項好處,就是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資產管理團隊,若增加5%的商品部位到股票與債券各占60%與40%的投資組合,可使價格變動減少0.1個百分點,報酬率也會增加0.1個百分點。

 

訣竅是聰明押注,從匱乏商品獲利不像購買一桶石油或一英斗棉花來的簡單。投資人必須考量多種金融工具,無論是商品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個別股票、私募股權投資及貨幣。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財富管理主管維森斯坦表示,投資人應押注多樣商品組合,才能分散投資風險。

 

投資農業,黃豆與棉花等農作物供應短缺,只在特定土壤與地區生長。95%的黃豆生產來自美國、中國、巴西與阿根廷四國。雖然其他作物尚未出現供應不足,但新壓力也可能威脅供應,如轉向乙醇生產與飲食習慣改變等。

 

利用價格攀升來獲利也不容易,農作物是風險與波動最高的商品。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葛萊斯表示,除了押注期貨市場,投資人可以著眼農產所需養分的企業,如肥料、種子與機械設備業者等。

 

以Market Vectors Agribusiness ETF為例,這檔基金投資肥料業者Potash與種子業者孟山都公司(Monsanto)等大廠,過去12個月來已大漲23%。

 

投資農地也是另一個管道,但由於農地買賣不易轉手,分散風險格外重要,私募投資組合可以考慮購買非洲、東歐、南美、澳洲、加拿大等價格比美國便宜的農地。

 

投資水資源,摩根士丹利美邦證券(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副首席投資長雷恩哈德表示,水資源是21世紀最重要的商品,由於非洲與西亞水資源嚴重缺乏,加上全球加速都市化等因素,水資源可能供不應求。

 

雖然沒有純粹的水資源投資標的,也沒有水期貨交易,HighTower投資顧問公司建議可以投資相關ETF與基金,間接押注已上市的水資源相關企業。舉規模最大的PowerShares Water Resources Portfolio ETF為例,該檔基金資產規模12 億美元,專門投資水處理與運輸的小型業者,自2005年創立以來已大漲27%,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的4%。

 

投資能源,能源價格攀漲,需求不斷增加,供應吃緊,由於業者要開採更多石油遇到瓶頸,分析師認為油價未來幾年仍會續漲。不過,由於石油ETF遭到「期貨溢價」波及,許多分析師建議投資人避開ETF,轉而投資石油股。

 

分析師也建議小心押注石油天然氣與替代能源投資。業者近幾年來發展出水力壓裂技術,讓過去無法觸及的天然氣得以開採,導致價格下跌,也抵銷業者開發風力與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的誘因。

 

投資工業金屬,金銀等貴金屬已是市場寵兒,但工業金屬才是押注「匱乏」的焦點。銅是電線、開關、電磁鐵與工業器材的重要成分,銅價過去12個月來已大漲23%,主要是受新興國家需求刺激,根據巴克萊(Barclays),中國進口的銅量已占全球40%。

 

花旗(Citigroup)礦鐵業研究小組指出,銅供應已低於三周消費量以下,未來五年仍會處於這種狀態,鉛和鐵礦砂也面臨短缺。投資人可以考慮投資鋁、鋅與銅等多種期貨合約的PowerShares DB Base Metals ETF,或押注巴西淡水河谷(Vale)或Cliffs天然資源等鐵礦砂股。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11/04/17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保值及抗通膨的需求殷切,加上美元走弱,周五激勵金價再創新高,銀價也刷新31年來高價,專業顧問公司預測金價年底前上看每英兩1,600美元。

 

黃金現貨價周五在亞洲盤中就創下每英兩1,479.01美元的新高,接著在歐美中又進一步升至1,479.44美元。

 

現貨銀價周五也在亞洲盤中突破每英兩42美元大關,觸及42.41美元的1980年來高點,接著在歐洲盤中更上層樓,觸及42.449美元。

 

紐約指標6月期金繼周四創下每英兩1,472.40美元的收盤新高後,周五進一步漲至1,480.5美元。紐約指標5月期銀周四也創下每英兩41.664美元的收盤新高。

 

激勵金、銀價格挺升的利多,計有中國印度新出爐的物價指數漲幅凸顯通膨壓力來勢洶洶、德國財長一席可能重整希臘債務的談話使歐債危機再度升高、中東北非動亂持續延燒、全球官方部門20多年來首度轉為黃金淨買入等。官方部門包括各國的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

 

總部位在倫敦的GFMS顧問公司,以編製黃金的指標數據而聞名,日前在其每年2次的「黃金調查報告」最新1期中表示,擔心金價已過度上揚的心理是多慮了,因為「就黃金的基本面而言,還有很充分理由可以主張這杯水最多才『半滿』而已」。

 

GFMS董事長克拉普維克(Philip Klapwijk)預測,金價在今年底前最高上看每英兩1,600美元,今年均價將為每英兩1,455美元。

 

ANZ公司的商品策略師羅柏森(Natalie Robertson)也看好黃金後市,預測金價這1波的峰頂將在每英兩1,500美元,而今年底前就將達到這個價位。

 

路透社指出,金價在周五又創新高價,但是亞洲盤中只見來自泰國以及印尼的少量賣盤,顯示了投資人仍然很看多後市。

 

2011-04-16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蕭麗君、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通膨升溫、中東北非情勢益趨混亂,加上美元疲軟,促使油金價格大漲,油價再創2年半高點,北海布蘭特原油已站上每桶125美元,金價則是連連突破新高。受油金拉抬,全球商品價格也是持續走高,指標CRB指數創下金融風暴來最高,也意味商品通膨壓力正持續加重之中。

 

油金價格近日同步勁揚。倫敦北海布蘭原油周五已經突破每桶125美元,是2008年8月以來最高,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也站111美元,是2008年9月首見。

 

在此同時,金價周五也續創新高,倫敦6月期金盤中升破1,470美元關卡至每英兩1,470.50美元。銀價也同步飆高站上每英兩40美元,是1980年2月11日以來最高。CRB指數周五則是連續第7天揚升,達366.77點。

 

專家指出,油金價格短期還會持續揚升,受利比亞情勢緊張,當地供油可能長期中斷,北海布蘭原油短期內可望升至126到130美元。

 

渣打銀行日前則發佈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印度等主要黃金消費國需求勁增,黃金均價在2014年有機會達到2,107美元,10年內甚至可能接近5,000美元。

 

利比亞情勢目前備受油市關切。利比亞強人格達費軍隊攻擊自家薩希爾(Sarir)油田設施,導致油田大火,顯示格達費正在實施焦土政策,恐會讓利比亞當地原油長期供給受阻。

 

目前市場對原油供給長期看恐將面臨短缺的疑慮,高過日本周四再度發生芮氏規模7.4強震。

 

能源安全分析公司(Energy Security Analysis Inc)總經理艾莫森指出,利比亞與其他中東國家問題惡化,將助長油價上攻動能,短期內漲勢將難休止。

 

其實,不只是原油黃金,其他商品價格近日也告挺升,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基本金屬周五全面走高,棉花與穀物價格近日也呈揚升。

 

專家指出,當前商品走勢似乎又回到金融風暴之前的情況,即是美元疲軟、地域風險、需求增加與投機炒作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帶動商品價格全面走升,也使得商品通膨壓力持續加重。

 

2011-04-09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7日表示,雖然全球糧價在3月從空前新高回路,但未來一個月很可能再度攀漲,因為庫存減少將使糧價漲勢再起。5月玉米期貨價格7日在芝加哥交易所飆漲至2008年7月來新高。

 

FAO的資深經濟學家卡波說:「我們相信未來數周糧價會開始回升,且現在已經出現這種跡象。」他說,全球對食物、飼料及生質燃料的需求非常強勁,但是增加農產可能不足以使糧食庫存維持安全水準。

 

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的指數,在2月升抵236.8點,不僅連漲八個月,並且創下歷史新高。但該指數在3月下跌3%,收229.8點。這是糧價自去年7月來首次下跌,其中小麥價格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下跌6.6%,玉米價格也跌5.2%。

 

FAO穀物價格指數3月也從258.6點下滑至251.9點,食用油指數則從279.3點跌至259.5點,都是九個月來首次下跌,而糖價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跌,從418.2點跌至372.3點。

 

過去幾個月因美國玉米及大豆的庫存量顯著減少,使糧價節節攀升;美國玉米庫存為2007年來最低,大豆庫存為2003年來最低。

 

糧價高漲也導致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動亂,並助長通膨趨勢,使各國央行考慮採取可能減緩成長的升息措施以抑制通膨。卡波說,糧價不會持續下跌,「因為導致FAO糧食商品指數下跌的並非來自基本面的因素,而是市場以外的事件,例如日本311大地震」,還有中東與北非等地的動盪情勢,因這些地區都是主要的糧食進口國。

 

FAO預估,2010至2011年度糧食生產將減少1.1%至22.4億噸,而穀物的使用量為22.8億噸,超過生產量。

 

玉米價格在過去12個月中翻漲逾一倍,且目前由於最大的玉米產地美國天候潮濕,中西部雨雪不停,恐將延誤春耕期。7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5月玉米期貨價一度升抵每英斗7.7325美元。

 

f_233905_2.gif  

 

【2011/04/08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面對汽油價格高漲帶來的連任壓力,周三提出夾雜新、舊構想的能源計畫,定出美石油進口量在2025年前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

     

歐巴馬周三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說,提出這項能源計畫,除首度表態支持石油投資大亨皮肯斯(Boone Pickens)積極鼓吹,透過補貼來推廣天然氣汽車及卡車外,也表示核能仍必須繼續做為美國電力供應的重要來源。

     

這項能源計畫中的新構想,首推支持一項鼓勵以天然氣做為汽、卡車燃料的法案。大體上拜皮肯斯的遊說之賜,這項法案在國會已獲得民主、共和2黨支持。這項法案側重於以提供補貼來鼓勵購買使用天然氣的車輛及興建加氣站。其他如規模7,500億美元的購買電動車稅負優惠方案等,則是歐巴馬己經提出過的構想。

     

歐巴馬重提他的乾淨能源構想,即美國在2035年前,應有80%電力出自清潔能源,而「清潔能源」則已被定義為:核能、天然氣、潔淨煤及諸如風力與太陽能等的可再生資源。

     

歐巴馬也將運用既有貸款擔保機制,努力讓4座具商業性規模的新纖維性或先進生化燃料廠動工,在未來2年內投產乙醇。

     

儘管日本福島核電廠的危機仍持續延燒,但歐巴馬周三仍重申不會放棄核電,原因是核電不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過他強調說:「我絕對會確保它是安全的。」

     

歐巴馬政府也將向石油公司施壓,促使他們從已經握有租賃權的油源採油。 

  

為免去年墨西哥灣大漏油的災難重演,歐巴馬政府針對深海挖油祭出一些新防護措施。他周三表示,已開始重新核發採油許可給顯示出可以安全恢復作業的公司。

 


加州議會 通過再生能源法案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加州州議會日前表決通過堪稱全美最激進的再生能源法案,要求電力與能源相關的公共事業體,2020年前使用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的比例,須占總供電量的三分之一。

 

早在加州州議會批准前,加州參議會已先行通過此法案,待民主黨籍的加州州長布朗簽署後便正式生效。

 

儘管加州再生能源法引來重工業與煉油團體反對,卻在議會獲得跨黨派支持,議員咸認這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替飽受不景氣打擊的加州帶來經濟生機。

 

再生能源產品的製造與開發商對議會通過此法鼓掌叫好,紛紛表示將替全美再生能源市場注入強心針。

 

加州公共事業體也對再生能源法案成功闖關予以肯定,尤其法案確保公共事業業者開發再生能源的成本合理,也允許他們採購境外能源。

 

太平洋煤電公司(PG&E)與桑普拉能源公司(Sempra Energy)等加州能源業者,配合政府新令投資興建再生能源設施後,可望提振旗下公共事業的財務狀況。

 

澳洲麥格里集團分析師史多洛金斯基指出,再生能源相關的投資將助使加州公共事業的費率基礎每年拉高10%,相當於全美平均值的2倍。

 

再生能源法案提出後,引發公共事業業者、再生能源開發商、消保官、工會領袖與環保團體等多路人馬的角力對抗,加州州議會周二批准該法,終於讓懸宕3年的僵局畫下句點。

 

再生能源法案的僵持點,主要在於允許公共事業業者低價購買境外能源的條款,業者樂觀其成,但消保團體與工會卻大加反對。

 

非營利機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資深科學家米勒表示,大部分歧見已在這幾年化解。他說法案剛出爐時,大多認為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33%的野心過大,但3年後法案依然維持初衷。

 

2011-04-0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日本核災讓清潔能源更受重視,相關產業蘊藏投資契機,業者表示,隨著再生能源相關的投資增加,有5大產業將成為明日之星。且據資料,潔淨能源指數去年表現落後,今年開始有反彈趨勢,顯示投資人也注意到相關商機。

 

SAM智慧能源基金經理人Thiemo Lang指出,隨著再生能源投資與日俱增,有5大投資機會值得投資人好好關注,其中包括太陽能、電力基礎設施、天然氣、電池和LED照明。太陽能和LED相關產業發展迅速,清潔能源基金業者也將台灣相關企業視為投資標的,投資比重甚至拉到10%以上。

 

Thiemo Lang指出,日本福島幅射外洩事件,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質變的影響,特別是電力取得不僅要求安全,更提倡「天然」,像是太陽能、風力發電及天然氣等相關產業需求,勢必將明顯增加。

 

Thiemo Lang表示,2008年電力設備投資中,與再生能源相關的金額便達1,400億美元,首度超過傳統能源的1,100億美元。在各類再生能源產業中,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在2010年是37GW,但很快會達50GW,日本福島事件後,預估值更有可能提高,相較燃油或煤更少汙染的天然氣也會愈來愈重要,LED照明或電力基礎設施也是潔淨能源概念產業。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節能減排為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核心目的,計畫2020年單位GDP減碳40-45%,替代能源在中國大陸政策執行依賴度上將加重。

 

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指出,油價愈高,愈能激勵新能源、替代能源的投資價值,2003-2008年油價飆漲時,新能源報酬率勝過傳統能源將近40%。在油價重回百元時代後,新能源可望成為新寵兒。

 

A38A00_T_01_02.jpg  

 


能源基金 不急著獲利了結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法人表示,就經驗來看,油價在1、2季最能漲,若沒有資金需求,或達到個人所滿意的停利點,建議能源基金不必急著獲利了結。

 

ING(L)原物料投資基金經理人費德瑞克(Frederic Van Parijs)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用油需求已經轉為正成長,甚至開始吃掉OPEC的剩餘產能,這與上一波油價牛市的供需吃緊狀況類似,金融海嘯後新增油源預計也要到2013年後才會開出產能。

 

此外,近期利比亞事件,已經使該國高品質原油產出受到嚴重影響,即使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增加產能,但因為沙國所增產的原油,含硫成分較高,這會使得煉油成本增加,進一步推升國際整體油價。

 

根據Bloomberg統計過去10年每季油價漲跌幅,油價在第1、2季上漲機率超過8成,而且平均漲幅超過10%,ING投信海外股票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此時介入並不算晚,且第3季和第4季即便油價回檔,空間也有限,建議可長期持有。

 

摩根富林明資源活力股票基金經理人田克杰分析,原油價格維持高檔震盪,除了短線國際緊張情勢,歐美經濟數據好轉,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殷切,都是支撐油價的堅實買盤。

 

田克杰指出,國際能源總署上調今年日均需求量,年增至130萬桶左右,且根據高盛證券預估,OPEC閒置產能,將在今年下半年前下降,全球將維持在每天超過200萬桶的強勁水準,能源市場表現持續看佳。

 

油價有助推升能源股走升之外,田克杰認為,煤礦在資源股中最具投資機會。

 

目前煤礦佔全球能源消耗3成,未來20年煤仍為能源主要需求。

 

尤其中、印兩大能源消費國的石油消耗佔全球比重僅13%,煤礦的消耗卻達60%,加上煤礦仍比石油、天然氣價格低,未來將更具漲升潛力。

 

2011-03-24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

專家表示,日本此次核災將提升大眾對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興趣,而日本的災後重建過程會亟需煤炭、石油和天染氣,恐將增加碳排放使氣候變遷加劇。

 

全球能源研究中心分析師朱利安‧李(Julian Lee)表示,日本核電廠的供應中斷,代表日本會更加依賴石油和天然氣來發電。 其它专家也认为,短期内日本和其它地区短缺的能源将会由化石燃料所取代。其它專家也認為,短期內日本和其它地區短缺的能源將會由化石燃料所取代。

 

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氣會促進全球暖化,但影響沒有石油那麼大,煤炭對環境的污染超過前兩者。

 

國際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部門分析師菲貝利(Cedric Philibert)說:「面臨能源短缺最大的風險在於,人們會建造更多燃煤發電廠,使用更多澳洲煤炭,​​所以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會像火箭般一飛沖天。」

 

福島核電廠的意外使全球重新陷入1986年車諾比核災的疑懼之中,巴克萊資本公司可再生能源分析師馬德拉尼(Cedric Madlani)說:「我們可以預期,對於核能方面的重大投資至少會推遲一至兩年。」

 

不過,這些投資可能會轉向再生能源,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計畫。 马德拉尼认为,这代表接下来几年中对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需求每年都可望成长10%。馬德拉尼認為,這代表接下來幾年中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需求每年都可望成長10%。 他也指出,近来石油价格高涨,开采成本也益发昂贵,特别是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发生原油外泄事件之后。他也指出,近來石油價格高漲,開採成本也益發昂貴,特別是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發生原油外洩事件之後。

 

聯合國氣候變遷高級官員費格瑞斯(Christiana Figueres)也表示,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的危機,可能推高核能發電成本,因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

 

她說:「日本將會改變全世界的中程能源佈局。」

 

【2011/03/17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日本規模9.0的強震災害使得市場風險意識升高,投機資金多觀望,但根據過去經驗,重大地震或海嘯會影響原物料指數短期表現,但通常一季後,大都會超越災前表現,預估原物料產業將短空長多。

 

觀察1995年MSCI世界原物料指數成立以來,全球歷次發生重大災害後,MSCI原物料指數1個月內呈現修正,但3個月後指數便由負轉正。此外,這些天災不但對往後一季GDP影響有限,且指數多能在3個月期間超越災前價格,顯見災後重建行情確實存在。

 

ING投信認為,此次宮城地震對原物料類股的影響,預期短期一個月價格走勢將會相對弱勢,但只要全球經濟持續成長,本波股市修正就成為長期投資價值浮現的時點,尤其是身為重建概念股的原物料,將是中長線表現較優異的族群。

 

ING投信表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維繫全球鐵礦砂的需求,且因該國糧食有六成左右仰賴進口,為亞洲第二大的小麥消費國,本次災變後原物料進口暫時停滯,確實帶來一定程度影響,不過,中長期物資短缺的日本,勢必加倍購入原物料,屆時原物料可望受惠災後重建題材,出現需求拉動的多頭行情。

 

摩根富林明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伊恩‧亨德森(Ian Henderson)表示,日本並非天然資源出口國,日股與天然資源連動度一向不高,且地震為非經濟因素,原物料價格短期下修應屬心理面衝擊,長期來看,仍是要回歸市場供需基本面。

 

f_232247_1.gif 

 

【2011/03/17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許嘉玲

日本311強震,引發海嘯及核電廠氫爆事故,導致全球股市、油價幾乎均遭受衝擊而下挫,但天達投顧指出,能源類股中的天然氣公司卻逆勢上揚,關鍵就在未來火力發電比重將會提高,其中天然氣發電因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可望成為未來發電的重要來源,市場在預期天然氣需求大增後,天然氣價格欲低不易,也讓天然氣相關公司受益匪淺。

 

根據Bloomberg統計3月10日~3月14日資料顯示,即使油價微跌,但能源股仍維持相對強勢,探勘開採類股指數上漲近4%,其中漲幅前10家公司就有一半是天然氣類股,漲幅約從4%~7%不等,如Southerwestern、Ultra Petroleum天然氣公司漲幅都達6%以上,天達指出,天然氣股逆勢上漲,將挹注持有較高天然氣公司比重之能源基金表現。

 

為何天然氣類股可在天災人禍亂局中,逆勢上揚?天達分析,現代人生活與能源、電力脫不了關係,以往核能發電因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被視為廉價、乾淨能源之一,但在日本此次因大地震爆發核能發電廠意外事故,核能發電暫停情況下,未來替代發電能源的開發,就相當重要,尤其,一般火力發電因採用燃煤,會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但如採用天然氣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大幅降低,是相當良好的替代發電能源之一,在此一趨勢下,天然氣探勘開採公司就有機會受益。

 

儘管日本311強震爆發後,國際原油價格因市場預期需求下滑,使用量佔全球第三的日本市場需求將降溫,而使原油價格滑落,其中布蘭特原油價格由每桶114美元滑落至111美元,西德州原油價格由每桶102美元降至98美元,天達說,市場因恐慌心理導致油價下挫可以理解,但是,原油價格並未重挫,反而在該價位進行盤整,凸顯日本市場對原油需求依舊存在,短期可能因災後重建尚未啟動,用油量稍微萎縮,但長期而言,包括新興市場、已開發國家對於原油需求依舊殷切,日本市場因核能發電廠運用海水降溫,使發電設備報廢,未來對原油需求將更為強烈,市場價格欲低不易。

 

2011-03-16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德國宣布將暫停使用七座最舊的核子反應爐後,對來自石化燃料的替代電力需求相形升高,歐盟碳排權證價格也飆到將近兩年來的最高水準。

 

倫敦ICE歐洲期貨市場的12月歐盟碳排權證15日上漲3.7%,以每公噸17.21歐元 (24.08美元)成交,是2009年5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盤中最高衝到17.49歐元,當天所有期貨的合計成交量竄升到5160萬噸的空前新高,是碳排權證交易歷來最忙碌的一天。

 

Orbeo公司的分析師法吉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日本核電廠事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後,15日決定暫停七座核子反應爐進行安全檢驗,此舉可能從電力市場移除4.9個十億瓦(GW)的發電產能。

 

法吉說,如果這些電廠永久關閉,電廠將更加仰賴煤、石油與天然氣發電,到2020年時,將使碳排量增加2.7億公噸,相當於今年總量上限的13%。

 

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的分析師柯威說:「今天我們見證到一個完美的風暴籠罩歐盟碳排交易系統。」他說,未來幾個月,「我們將看到天然氣價格上漲,德國核電廠並且可能關閉。」

 

柯威說,歐洲未來幾年可能減少核能發電,天然氣價格則會持續上揚,迫使電廠燒更多的煤,而碳排價格則會「激劇」上揚。

 

德國的2012年電力期貨價格15日飆漲達4.6%,以百萬瓦小時58.50歐元成交,是2009年10月以來最高價。英國4月1日起的六個月天然氣期貨合約,15日也在ICE市場大漲達3.4%。

 

巴克萊公司則表示,碳排權證價格連兩天竄升,可能有些反應過度,畢竟到2012年止的五年額度仍然過剩5.15億公噸。

 

【2011/03/16 聯合晚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金融時報報導,受澳洲洪災阻斷供應影響,今年第二季焦煤價格將創空前新高,這勢必增加鋼鐵廠的生產成本並加重全球通膨壓力。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大型礦商英美能源集團(Anglo American)已敲定4到6月的合約價為每噸330美元,價格比第一季躍增47%,也超越2008年創下每噸300美元的紀錄。

 

焦煤合約價上漲將使鋼鐵業的處境雪上加霜,該產業先前已飽受鐵礦砂價格迭創新高之苦。此外,在食物和石油價格狂飆之際,鋼鐵價格攀升也將進一步助漲通膨。

 

澳洲昆士蘭省供應全球大約55%的焦煤,今年1月的洪災淹沒了該省三分之二的土地,許多焦煤礦坑被迫關閉,包括力拓(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等焦煤業者都得延期出貨。

 

麥格里集團(Macquarie)大宗商品分析師漢彌爾頓指出,昆士蘭的焦煤生產中斷,已導致供應鏈的庫存量嚴重縮水,「隨著鋼鐵廠持續增產而庫存量不斷下滑,鋼鐵製造商將面臨更大成本壓力」。

 

英美能源敲定的合約規模不得而知,但市場普遍認為,鋼鐵廠接受如此高的合約價反映焦煤嚴重短缺,這也意味未來幾季的合約價可能都在類似的高檔徘徊。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商品部門分析師摩爾估計,這波洪災可能導致今年上半年市場的焦煤供應減少2,500萬噸,約占全球出貨量的兩成。她預估,進入3月後焦煤庫存將變得更吃緊,現貨價可能衝上每噸400美元。

 

英美能源和鋼鐵業者按季議價打破了焦煤市場的傳統作法。

 

過去業界的合約價都由必和必拓三菱聯合公司(BHP Mitsubishi)率先敲定,之後再作為其他生產商的訂價基準。

 

高盛公司的資料顯示,昆士蘭省1月和2月的焦煤出口量比去年同期萎縮1,100萬噸,降至1,650萬噸,比三年的平均產量減少三成。

 

昆士蘭資源委員會執行長羅奇日前指出,四大焦煤礦坑中還有三處仍在處理後續淹水問題。

 

該委員會預估,到今年6月底止的12個月期間,昆士蘭省的焦煤產量將銳減3,000萬噸。

 

6201314-2529457.gif  

 

【2011/03/10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記者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利比亞內戰益趨激烈,國際對原油供應短缺的憂慮持續加重,避險需求升高,促使油金價格周一再度大漲,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一度站上每桶118美元,金價更是創下新高,突破每英兩1442美元。專家預測油價第2季即會站上120美元。

     

不過,市場稍後謠傳格達費尋求與反抗組織對話,油金回跌。

     

周一倫敦油市北海布蘭特原油4月期貨勁揚2.2美元,達118.17美元,而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4月期貨也大漲2.26美元,至106.68美元。花旗等華爾街業者周一紛紛把油價預測上調,表示由於利比亞動亂漫延到中東其他地區的風險升高,因而預料北海布蘭特原油在第2季即會達120美元。在這波動亂中,北海布蘭特原油最高在2月24日達到119.79美元。根據報導,美國歐巴馬政府已在考慮釋出戰略原油庫存。

     

在此同時,貴金屬也告勁揚,周一金價一度漲至每英兩1442.7美元,創新高,銀價也站上36美元,達36.54美元。

     

利比亞內戰益趨激烈,忠於獨裁強人格達費的軍隊近對反抗軍的據點進行反攻,周一為奪回由反抗軍所佔具戰略價值的海岸一帶,而對石油轉運港拉斯拉努夫發動空襲。該港距首都的黎波里以東600公里。

     

格達費並且警告西方國家不要插手。他表示,如果他倒台,會有數以萬計的利比亞難民潮「入侵」地中海北部的歐洲國家。根據消息人士透露,格達費曾要求與反抗組織對話,但是遭到拒絕。

     

報導指出,格達費的軍隊與反抗軍在多處爆發戰鬥,互有輸贏,然而格達費一方擁有飛機坦克,機動性較強。專家指出,這樣的戰鬥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這也是國際間最不願意看到的,而油價也將續揚。

 

2011-03-08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