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總體經濟-新聞 (4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工商時報【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南韓手機大廠三星電子周五公布第1季(至3月底止)業績預測,行動裝置部門持續擔任該公司的超級吸金機,該季營業利潤可望刷新歷史紀錄

     

三星預估,今年第1季營業利潤約介於5.6兆韓元(約50億美元)至6兆韓元之間,較去年同期的2.95兆韓元成長近1倍,並優於湯姆森路透社調查分析師意見所預估的5兆韓元。該公司前次營業利潤最高紀錄,為去年第4季的5.3兆韓元。這也代表三星營業利潤將連續兩季創下新高。

     

三星預測營收首季為44兆至46兆韓元,亦優於去年同期的36.99兆韓元。該公司並未公布淨利預測值。三星預計在27日公布完整的業績報告。

     

Kiwoom證券分析師金聲仁(譯音)預測,三星上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較去年同期約呈3倍成長,攀升至4,400萬支左右,較去年第4季激增近25%,第2季出貨量更可望超越5,000萬台大關。

     

拜智慧型手機及結合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Galaxy Note熱賣所賜,三星上季業績亮麗。分析師預期,行動裝置部門將繼續擔任三星的金雞母。

     

平板手機Galaxy Note自去年10月上市以來,銷量超越500萬台。Hana Daetoo證券分析師李家根(譯音)表示,「Galaxy Note出貨量優於預期,有助推升該季業績。即便倫敦奧運的行銷成本攀升,預期第2季Note銷量將更上層樓,且手機獲利將會上揚。」

     

三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占由2009年的3%,躍升至去年的近20%,該公司擬於本季推出更新的旗艦智慧型手機Galaxy S,與蘋果新一代iPhone一較高下

     

LIG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崔道淵(譯音)表示,「三星首季業績超出預期,營收符合預測,意味手機毛利率上揚。估計手機毛利將超越20%,且該部門獲利將高於4兆韓元。」

     

此外,由於日廠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爾必達的客戶將轉往三星和海力士,分析師預期三星晶片部門業績可望轉強。

 

2012-04-07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周五加強對伊朗施壓,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將實施迄今最嚴厲的制裁,因為美國評估全球油市供給充足,應不致受到衝擊。美國的制裁與歐盟的禁運預定自下半年起實施,屆時全球第3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供油將遭大幅切斷。國際油價上周五聞訊止跌回升。

     

歐巴馬總統在聲明中表示:「伊朗以外的國家汽油及油品供給充足,可以大幅削減向伊朗購買的汽油及油品。」

     

受到這項消息的支撐,國際油價上周五收小紅。紐約5月西德州中級原油揚升24美分,每桶103.02美元,倫敦5月北海布蘭特原油上漲49美分,收在每桶122.88美元。

     

美國在去年底宣佈的制裁,是迄今最嚴厲的,目標針對伊朗央行,因為伊朗透過央行來進行石油貿易。凡是與伊朗央行進行石油相關交易的銀行企業或政府,都是美國制裁的範圍,將不得再與美國金融體系往來。

     

美國此舉是希望伊朗放棄核子計畫,伊朗聲稱發展核子工業是供做和平用途,但國際間泰半認為伊朗意在製造核彈。

     

美國的制裁預定於6月28日起實施,同時歐盟將自7月1日起對伊朗石油實施完全禁運。屆時,伊朗每日220萬桶的石油出口有很大比例將被切斷。

     

不過,為了避免受到美國制裁,日本及10個歐盟國家近來已著手大規模削減自伊朗購油。因此,歐巴馬已同意將這些國家排除在裁制對象之外。

     

美國並仍與中國、印度、南韓等十多個主要伊朗石油進口國,進行磋商當中。如果他們不在6月28日期限前同意減少向伊朗購油,就會受到制裁。

     

受此影響,分析師估計,這幾個月來伊朗石油出口已銳減到每日大約30萬桶。

     

共同起草制裁法的民主黨籍紐澤西州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表示:「在今天,我們已通知所有持續自伊朗進口汽油及油品的國家,他們有3個月時間大幅減少購油,否則他們的金融機構將受到嚴厲制裁。」

     

若實施後,歐巴馬依法必須每6個月評估非伊朗石油的價格與供給,是否可以讓消費者「大規模」削減向伊朗購油。

 

2012-04-0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根據主計總處估計,若油價調漲1成,影響物價指數(CPI)約0.357個百分點;電價調漲1成,影響CPI約0.356個百分點。因此油電雙漲,今年CPI能否控制2%以下,面臨不小挑戰

     

情人士指出,電價累計虧損太大,達1179億元,今年一、二月虧損144億元,若能在6月1日夏月電價前提早啟動,台電虧損可望縮小,但今年仍難免虧損會破資本額一半,台電建議府院裁決辦理增資。

     

不少人擔心,電價若平均調漲2成以上,再加上夏月電價漲幅17%,屆時漲幅合計逾3成,對物價衝擊恐會過重。

     

對此,官員說,電調漲1成,影響CPI約0.356個百分點,這個幅度已剔除夏月電價因素,因為夏月電價每年都有,並非新增年增率。此外,今年油價及電價反映都不是一整年,因此對CPI影響,須視實際調整時間及幅度而定。

     

官員說,今年CPI漲幅1.46%,若電價漲1成,對全年CPI的影響也並非二者數字相加,要依模型推估,不過,不少專家憂心全年CPI能否控制在2%以下。

     

知情人士說,之所以選在夏月前實施一波漲幅,主因考慮讓台電在夏季尖峰電價時也反映電價漲價幅度,如此台電虧損不致再擴大。

 

 

2012-04-0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台北報】

經部今天將召開記者會宣布油價調漲方案,但不會一併宣布電價調漲方案。據透露,電價合理化方案最快四月中上旬拍板對外公布,但需召開電價諮詢委員會,預告約1個月,最快估5月中旬電價可能一次反映調漲幅度,傾向避開六月一日夏月電價同時調漲。

     

其中工業漲幅最大,約漲3成,商業次之,民生用電佔65%用電戶影響最小,330度以內用電戶漲幅在10%以下,每度最高不會漲逾2.5角。

     

據了解,經部已試算多種版本電價調漲方案提交行政院討論,電價調價原則大致有共識,即民生用電110度以下不予調整的門檻擬拉高至120度以下,漲價原則是工業用戶調幅大於商業用戶,商業用戶調幅大於民生用戶。但住宅平均電價2.76元,與工業平均2.36元,目前差距0.4元,在這次調整後差距將縮小;另離峰電價調幅將擴大。

     

未來民生及商業、工業用戶都是以用電越多大戶幅度越大,整體而言,工業平均約漲近3成,實際依特高壓、高壓、低壓契約用電戶用量而定;商業漲幅應約2成左右;民生平均漲幅可能逾近1成。

     

至於電價級距,最低一級已由110度拉高為120度,除了五級制外,是否再新增第六級為900度以上,知情人士說,若再增設一級的電戶不多,新增級距沒有太大意義,這次反映調漲幅度,平均每一級距都有不同漲幅,500度、700度的用電戶漲幅一定遠高於1成。

     

電價調漲必須經過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同意,且需預告一個月,電價最快4月中上旬將召開諮詢委員會拍板,對外宣布。雖然5月1日來不及調漲,但五月中上旬有機會。據了解,決策高層仍希望避開六月一日夏月電價。

     

夏月電價每年平均調幅約17%,若電價調漲一起在六月調漲,漲幅將高達3、40%,對消費者或產業都衝擊過大。不過,能源專家多傾向分二波反映,即五月一次,十月夏月電價結束再反映一次,降低對工商業及民生的衝擊;但政院內部認為電價不論一次或二次反映,對物價心理預期衝擊相當,主張要痛就痛一次。

     

因此,最後決策拍板是一次反映,或二次反映,由府院高層最後評估決定。

 

2012-04-0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袁顥庭

面板廠去年在內外夾擊之下,虧損創下歷史新高。從內部營運來看,價格走跌造成本業虧損;外在則有歐美政府祭出「反托拉斯」大刀,讓面板產業成為挹注當地政府的提款機,鉅額罰款讓面板廠財務雪上加霜。

 

單就比拚本業營運,雖然台韓面板廠均難逃虧損,但是韓廠因有品牌支撐,產能利用率高於台廠;另一方面,韓廠在高階面板佈局優於台廠,舉凡熱門產品iPhone、iPad、乃至備受矚目的AMOLED面板,幾乎都是韓廠天下,也因此享有較高利潤,營運明顯優於台廠。

 

從營運成績來看,三星LCD部門營業損失約201億元、LGD營業損失約246億元,只是台灣面板廠虧損更高,友達本業大虧576億元,奇美電更是虧了627億元。

 

本業表現不理想,業外損失成為另外一個錢坑。奇美電遭美國司法部判罰2.2億美元,歐盟反托拉斯調查過程中奇美電因為沒有主動配合調查,還加重罰金,罰金金額高達3億歐元。2011年美國消費者提起的團體訴訟、以及各州民事訴訟和解,和解金分別為7,800萬美元、1.1億美元。反托拉斯相關罰金約4億美元和3億歐元,總金額高達新台幣240億元。

 

友達在歐盟反托拉斯案中判罰1.68億歐元,美國反托拉斯官司被判有罪,外界推估罰金金額恐在10億美元天價。不過近兩年,友達也陸續提列了大約150億元的訴訟準備金,後續仍要面對沈重的訴訟相關費用和罰金。

 

南韓面板廠則是兩樣情,LGD在美判罰4億美元、歐盟罰金也有2.15億歐元,再加上民事賠償金、日韓等地的罰金,累計罰金總額也將近新台幣240億元。反觀做抓耙子的三星,根據寬恕條款不僅得以免除刑事責任,而且免罰款,大大降低了財務壓力。

 

 

2012-03-3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

奇美電(3481)去年第4季財報終於出爐,一如預期,單季賠掉200億元,累計全年慘虧647億元、每股淨損8.81元。而台灣面板廠去年合計虧損高達1,461億元,超過其餘3大慘業-DRAM、LED和太陽能的總和(約1,200億元),直逼2008年DRAM產業大虧1,592億元的紀錄。

     

奇美電昨(30)日公佈2011年財報,第4季單季合併營收約1,375億元,單季毛損率7.47%,營業損失169.4億元,業外損失30億元主要是提列了20餘億元的反托拉斯罰金準備,導致單季稅後虧損達200.02億元、每股淨損2.73元。

     

奇美電去年營收雖然達到5,100.81億元的歷史新高,但不折不扣是賠錢生意,合併毛損率為6.9%,本業大虧627億元,稅後淨損647.61億元,每股淨損達8.81元。

     

奇美電財務長陳彥松表示,去年第4季面板價格走跌,加上產能利用率在7成左右的低檔,都影響毛利率表現。他說,去年全年營運表現不及格,但今年前2月營收可以看到出貨表現反彈,市場景氣開始好轉,希望今年營收可以逐季走揚。

     

去年全球面板廠大虧,台灣更是重災區,面板雙虎全年虧損都超過600億元,華映虧損124.8億元、彩晶虧損也有74.41億元,累計台灣面板廠全年虧損金額高達1,461億元,平均一天虧4億元。

     

DRAM產業曾經在2008年創下全年大虧1,592億元的紀錄,如今面板產業也步上後塵。

     

DRAM業去年表現同樣也是鴉鴉烏,南科、華亞科、力晶、瑞晶等4家業者合計大虧892.63億元,茂德光是前三季就淨損146.2億元,台灣5大DRAM廠全年合計虧損同樣超過千億元,平均一天虧3億元。

     

至於太陽能上市櫃公司去年淨損約176億元,加上LED約虧10億元,合計這三大慘業約虧掉1,200億元,還比不上面板業的悲慘。

 

2012-03-3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台北報導】

LED封裝廠億光電子(2393)看好今年LED在背光和照明的應用,認為今年LED產業景氣逐季上揚,億光的LED照明比重從去年的9%提升到15%,且自創品牌銷售創下佳績,其8W的LED燈泡在台灣市占率逾50%,搶下第一。

 

億光昨(28)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億光生產事業群總經理兼發言人劉邦言表示,億光自創品牌的LED燈泡自從去年7 月上通路後,主要以6W和8W為主,目前8W在台灣的銷售是第一名,市占率逾50%,未來億光仍會持續與賣場合作,在中國也會採取與通路賣場合作、參與標案,或是與當地的廠家合作的方式推動LED燈泡。

 

劉邦言透露,目前在直下式背光的LED TV,俗稱胖胖機,億光推出的產品具有成本優勢,已獲日系廠商採用,亮度高、價格低是目前億光的產品優勢,目前直下式LED TV產品,億光在市場上是最具有競爭力的。

 

億光昨天股價上漲0.5元,以65.3元作收。

 

LEDinside統計,2011年LED TV的滲透率約43%,2012年因LED縮小與CCFL價差,推出簡易直下式LED TV產品,滲透率可望達到65%到70%,液晶顯示器背光及CCFL的產品已達零價差,今年滲透率可達90%。億光在這塊領域的企圖心很大,背光和照明是億光今年二大成長的動能。

 

劉邦言表示,億光目前的產能利用率約六成到七成,隨著景氣的回溫,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LED景氣也可望逐季回升,無論在照明和背光都可以看到更好的應用。

 

劉邦言強調,億光LED照明自有品牌,分別以Everlight、Zenaro雙品牌進行,歐美Zenaro銷售,亞洲和中國以Everlight銷售,目前已取得美國UL、歐洲CE 、台灣的CNS、大陸CQC認證,在LED照明業界領先同業,也可看出億光長期耕耘LED照明的企圖心,去年LED照明占億光營收約9%,今年底可達15%。




【2012/03/28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鴻海去年第四季獲利大躍進,勢必牽動外資圈調升獲利預估值,但宣佈入股日本夏普這項利空消息,外資合理懷疑是「蘋果需要日本面板產能來牽制南韓面板供給」。外資預期今(27)日鴻海股價將「上沖下洗」,花旗環球證券預估對鴻海市值衝擊幅度最多2%!

 

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凱偉指出,整體態勢很明顯,三星未來無疑是蘋果最大競爭者,蘋果很難不跟三星採購零組件,但可以盡可能降低對三星零組件的依賴,因此,「蘋果產品+日本零組件+台灣製造」將是未來可預期的最佳合作模式。

 

鴻海昨天公佈一連串消息,首先是去年第四季獲利每股高達3.18元,比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所預估的2.8元要高出許多,由於2.8元已較外資圈sell side平均預估值要高出15%,勢必會牽動一波獲利預估值調升,張博淇預估,鴻海今年每股獲利上看12至13元。

 

鴻海今天股價理應會樂觀反應去年第四季財報數據,但鴻海昨天下午宣佈將入股9.88%日本夏普股權。對此,張博淇指出,投資面板廠怎麼說都是不智的行為,市場剛開始應該會負面反應。

 

不過,張博淇認為,鴻海當然知道投資面板廠的潛在風險,尤其是夏普營運艱辛、旗下又有奇美電這家面板廠,但鴻海不但入股夏普、董事長郭台銘自己又掏錢入股夏普10代線,合理懷疑是郭董對未來蘋果TV訂單的掌握十分有信心。

 

蘇格蘭皇家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王萬里指出,夏普10代線是專做TV,主要客戶為新力與夏普,新力原本就是鴻海的客戶、夏普市佔率則是在下滑中,因此,從各種角度來看,郭台銘並沒有太多投資的理由。

 

張博淇表示,蘋果許多關鍵零組件都來自於南韓廠商,由於TV是未來蘋果數位匯流概念下重要的拼圖,在不想繼續依賴南韓面板廠商的前提下,與日本夏普合作應是可預期的作法。

 

張凱偉也認為,鴻海與夏普的策略聯盟,某種程度上也有助於蘋果分散化對三星零組件的依賴,事實上,蘋果近期也已針對最新面板技術與夏普、東芝等日本廠商進行合作,藉此,鴻海不但可以增加在蘋果供應鏈的重要性,更可提高代工蘋果產品的價值,可謂「雙贏」!

 

2012-03-28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尹啟銘(經建會主委) 】

多年來,南韓早已不將台灣視為競爭對手。撇開2005年南韓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超越我國不談之外,看看台灣和南韓在2000年至2010年的出口表現,我國遠遠落於南韓之後。十年之間,我國貨品出口增長0.81倍,南韓成長1.71倍;在全球貨品出口金額排行榜,我國從第14名落居第16名,南韓則從第12名升至第七名。製造業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我國更是從3%跌至2.4%,南韓則是從3.3%提高到4.1%。

 

另外,南韓在區域經濟整合展現旺盛的企圖心,繼與東協十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全面推進之後,韓-歐盟FTA、韓-美FTA也分別於去年和今年生效實施。東協、美國和歐盟這三大市場就合計占我國出口金額的38%,在這些主要市場韓國產品可以取得減免關稅的優勢條件,我國產品則否。台灣究竟要如何打這一場經貿戰爭?

 

從南韓身上,我們至少獲得三個啟示,一是加速自由化的腳步,推進雙邊經濟夥伴協定的洽簽;其次是合縱連橫,取人所長,補我所短;第三是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競爭力。

 

直接面對全球競爭是南韓所擺出來的態勢。依據亞洲開發銀行2008年研究報告,南韓和FTA夥伴的貿易額占其總貿易額的比重高達44%,我國卻僅0.18%,在開放、自由化以融入全球經貿體系方面,我國瞠乎其後。

 

政府開創環境,企業同步採取積極策略性作為,共同在全球經貿領域開彊闢土,這是台灣必須努力跟進的第一堂課。

 

南韓這個對手呈現許多的特點,大型財閥集團是其中之一,但是「大型、大規模」並不足以完全形容南韓的集團企業,集團內部形成相互支援的生命共同體是創造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43家大企業集團1,083家關係企業之間商品與服務交易的情形,1,083家關係企業間內部交易金額占總交易金額的比重達12%;三星、現代汽車、SK、LG、浦項製鋼等前五大企業集團關係企業內部交易占1,083家關係企業間內部交易總額就達72%。

 

除了集團內部建構成一個緊密的相互支援體系,南韓許多大型企業是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從研發創新至生產而品牌一體結合、產品線多元化水平整合、本土與全球布局完全整合等全方位整合在一起,例如三星集團。

 

我們的企業規模小、全球化能力較差、創新能力較為落後、知名品牌相對較少、以專業生產與代工為主,但也相對擁有敏捷和彈性的優勢。在發展策略上,我們必須和南韓走不同的路線,尤其是加強合縱連橫、建構策略聯盟的攻勢作為。

 

我們可以搭建合作的平台,以共創雙贏為基礎,一方面結合先進國家在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的能量,以及全球化的經驗,另方面結合新興快速成長市場的商機,發揮集體作戰的競爭力。在這方面,兩岸經濟協議(ECFA)正逐漸展現它的策略性功能,例如日本企業前來台灣投資者漸增、紐西蘭也來台灣尋求創投的合作夥伴。

 

多元化是南韓產業所展現的另一特色,除了資訊、通信、電子等主力產業之外,機械、鋼鐵、汽車、石化等傳統產業也是南韓的支柱產業。在2000~2010年的十年期間,南韓汽車產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從2.6%提升到5%,我國則僅能維持在0.4%的水準;鋼鐵出口占世界比重,南韓從4.7%增為5.8%,我國則從3.2%降為2.6%。

 

當前我國經濟成長太依賴製造業,製造業成長又過度依賴資訊電子產業,產業創新的活動更是集中在資訊通信電子領域,整個產業結構可以說是嚴重失衡,調整產業結構已刻不容緩。

 

台灣必須朝三個主軸同時邁進,一是發展新興產業;二是傳統產業維新,將新的科技、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營運模式等帶進傳統產業;三是服務業改造,擴大服務業的關聯效果,並且將以本地需求為主體的傳統服務業創新成為出口並重的新型態服務業。有了多元化的主力產業,台灣才能成為具有永續成長能量的經濟體。

 

【2012/03/28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袁顥庭

 

對於面板產業發展,鴻海、奇美兩大集團各有意見,夾在中間的奇美電近期以來角色扮演一直很尷尬;特別是鴻海宣布與夏普結盟之後,大家不禁好奇,未來奇美電和鴻海之間的關係是否生變?不過從鴻海集團隨即宣佈參加奇美電未來增資可以看出,未來奇美電仍是泛鴻海集團成員,透過結盟,對於奇美電來說仍然可望增加出海口,多一個朋友、少一個對手。

 

先前奇美電董座難產,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始終不願意表態接任董座,讓外界感覺到鴻海集團和奇美電關係漸行漸遠。特別是在鴻海琵琶別抱之後,奇美電似乎被迫得走自己的路。而奇美電對於鴻海攜手夏普,奇美電發言管道只有低調表示「不予置評!」

 

但無論如何,結盟仍然是件好事,從產能角度觀察,夏普的策略很清楚,就是往大小兩端走;換句話說,就是6代、8代線做現在當紅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面板,10代線則發展60吋以上超大尺寸面板。而奇美電的生產線集中在5代、6代、7.5代線,產品更是涵蓋的監視器、NB、以及30吋級、40吋級等主流大尺寸面板,在產品線上有所互補,兩家公司之間合作更大於競爭。

 

此外,夏普品牌雖然不敵「韓流來襲」,但以其在液晶技術累積的技術實力,SHARP這個品牌仍然有其價值,今年液晶電視出貨目標仍有1,200萬台的水準。對於奇美電而言,未來可望透過鴻海取得夏普更多主流電視尺寸的面板訂單,有助於擴大出海口。

 

A03A00_T_03_03  

 

 

2012-03-28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袁顥庭

 

在缺少訂單、面臨其他品牌來勢洶洶的競爭之下,長期以來夏普一直面對10代廠產能利用率偏低、生產線持續虧損的問題。此次鴻海宣布注資、取得夏普股權,對於兩家公司來說無疑是「Win-Win」雙贏的局面,也意味著聯日抗韓成為當今電子產業的顯學。不過合作只是一個開始,如何整合面板和整機製造資源,強化BMS(Backlight-Module-System)整合,是顯示器產業下一個戰場中勝出的關鍵。

 

夏普今年虧損將創下歷史以來新高,財務不佳的情況之下,亟需資金挹注來改善體質,在鴻海注資之後,除了立即獲得資金之外,同時還為虧損連連的10代廠解套。其實過去一段時間,夏普一直有意出售10代廠,包括鴻海、冠捷和中電熊貓都在接觸,最後由鴻海得標。

 

對於鴻海而言,聯日抗韓,可以藉此擴大其液晶電視代工王國的版圖。三星、樂金已經成為全球一、二位的電視品牌廠,但是韓廠一直堅守100%自製的策略。過去幾年三星、樂金電視品牌業務不斷擴張,不僅壓縮了索尼、夏普、松下、東芝等日系品牌的生存空間,也間接影響台灣代工廠的成長。鴻海聯日抗韓的策略很明顯,過去兩年陸續買下索尼海外電視工廠、同時取得代工訂單,去年7月也和夏普簽署策略聯盟,合作面板模組製造和銷售。

 

如今和夏普結為親家,同時有了10代廠的產能,根據協議,鴻海將取得10代廠半數產能,以夏普10代線目前產品結構來看,40吋級約佔15%、60吋級約佔44%、70吋級約佔41%,恰好和奇美電產能有互補的效果,如此一來也有助於鴻海發展液晶電視代工業務。另一方面,未來兩家公司合作還將從面板擴及整機代工業務,集合兩家公司之力,擴大經濟規模,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兩家公司又同是蘋果主要的策略合作伙伴,可望進一步深化和蘋果之間的供應關係。

 

觀察顯示器產業發展,可以很清楚看到戰場已經從面板轉移到整機,以前比產能,現在比的是垂直整合和供應鏈管理。三星和樂金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品牌,市占率分別達18.8%、12.1%;這兩大集團也是最大的面板廠,即將切割出來的三星LCD市占約24%,LGD市占更高達27.9%。無論是電視品牌,還是面板業務,都給予台日很大的壓力,也讓台日攜手抗韓。(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總經理謝勤益口述、袁顥庭整理)

 

2012-03-28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君、陳怡慈】
 

在今年首場的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中,「穩定物價」已回歸為央行優先政策目標。

 

從彭總裁談話不難發現,貨幣政策風向變了!只不過,是否會從「適度寬鬆」進一步改為拉「緊」報,還得幾項關鍵要素齊聚,最快下半年才看得到。

 

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第一個跡象,就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不再是歐債危機、經濟衰退,而被油價居高不下、油電雙漲引起的通膨風險取代。

 

央行天職就是維護物價穩定,當民生物資「漲」聲響起的消息,占據所有媒體版面,央行勢必要有所做為,以安定市場與人心。

 

彭淮南還表示,造成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歐洲、美國,經濟問題露出曙光。這是貨幣政策轉向的第二個跡象。

 

儘管今年全球成長力道仍低於去年,但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在第一季落底,代表可望倒吃甘蔗、漸入佳境,只要景氣春暖花開,央行關注眼光投向物價,今年利率將「易漲難跌」。

 

面對通膨蠢蠢欲動,再加上第二、三季可能發生颱風災害,為物價上漲火上加油,在可預見的未來,學者專家談論的將不再是「降息」。

 

 

【2012/03/23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2012第十五屆傑出基金金鑽獎,今(21)日將在台北遠東飯店頒獎,因2011年市場高度震盪,形成國內基金組得獎「從缺」檔數,竟比總得獎數多奇特現象,尤其一年期得獎基金「全數陣亡」,僅統一大滿灌、摩根JF獲得「入圍」獎勵,更凸顯2011年台股操作陷入內有總統大選不確定因素,外有歐債風暴衝擊的艱困窘境。

 

金鑽獎由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Bloomberg(彭博)共同主辦,符合評比條件之國內、海外基金總數超過1150檔,經過選拔後頒出78座獎項,其中國內基金獎僅頒出22座獎項,以富邦、永豐投信為最大贏家,各囊括5大獎座奪魁;海外基金組採用彭博專業服務所提供各基金實際發行情形,進行各年期以新台幣計價之年化報酬率與風險指標,用彭博基金評比方式計算,頒發56獎座,但仍有10大獎數「從缺」,得獎數以富蘭克林奪得7大獎項封王。

 

彭博亞太地區銷售部主管李慕修指出:金鑽獎展現彭博對提高亞洲資本市場透明度與開放性承諾,及開發全面與領先科技、資料與分析功能決心。

 

金鑽獎評審委員、台大教授李存修指出,2011年下半年起歐債問題愈演愈烈,全球股市壟罩在一片帶有恐慌氣息低氣壓中,台灣金融業即使歐債曝險度不高,但出口產業連動性卻相當強,實體經濟波動性因而擴大,導致加權指數下挫21.18%。全年下來能打敗含息加權指數之國內股票型基金約僅三分之一。

 

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說,每年能從「金鑽獎」脫穎而出得獎基金,定是經過千錘百鍊佼佼者,除得獎基金報酬必須為正數且優於大盤外;還需妥善保障投資人權益。

 

因此,獎勵台灣優秀基金從業人員,並妥善保障投資人權益,是「金鑽獎」最大宗旨與特色。

 

吳添說,在今年得獎海外基金中,有10檔國內投信發行投資海外基金得獎,包括凱基台商天下基金(3年期)、德盛安聯亞洲動態策略基金(5年期)、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10年期)、摩根富林明全球平衡基金(5年期)、台新北美收益REITs基金(3年期、5年期)、復華全球債券組合基金(3年期、5年期)、保德信新興趨勢組合基金(3年期)、復華奧林匹克全球組合基金(5年期),可見台灣投信投顧產業發展,已具國際競爭水準,與全球投資同步接軌。

 

2012-03-2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受汽油價格大漲影響,美國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創10個月來最大,顯示通膨壓力升溫。同時,2月工業生產持平,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意外下滑,美國股市16日早盤在平盤附近震盪。

 

消費者信心不如預期,美股16日早盤欲振乏力,道瓊工業指數跌0.03%,那斯達克下挫0.1%,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平盤遊走;標普500指數15日收盤突破1,400點大關,為四年來首見。勞工部16日公布,2月CPI比前月上揚0.4%,增幅創去年4月以來最大;和去年同期相比則是攀升2.9%。不計能源和食物等波動劇烈項目的核心CPI小增0.1%。

 

道瓊社訪調的經濟學家原先預期,1月CPI上揚0.5%,核心CPI攀升0.2%。

 

報告顯示,1月能源價格上揚3.2%,增幅創近一年來最大,主要受汽油價格大漲6%推升。食品價格則維持不變。

 

2月CPI上升可能吸引聯準會(Fed)官員關注,因為通膨增溫或經濟成長加速都可能阻擋Fed進一步採取刺激措施。

 

BMO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瑞特茲說:「能源價格有點令人憂心,但Fed和多數人都清楚這只是暫時的。除能源外,消費者並沒面臨其他風險。」

 

不過,能源價格上揚可能已開始對經濟展望構成壓力。16日公布的2月湯森路透/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74.3 ,不如前月的75.3,為今年來最低。市場原先預估該指數將升抵76。

 

另據聯準會公布,2月工業生產持平,反映製造業與採礦業顯露疲態,產能利用率從前月的78.8%小跌至78.7%。1 月工業生產則從原先的持平上修至成長0.4%。市場原先預估2月工業生產上揚0.4%,產能利用率為78.8%。

 

能源價格攀升與歐洲對美國進口需求萎縮,可能促使部分製造商限縮產能。但在零售銷售強勁與企業添購新設備支撐下,製造業應可維持成長。

 

Insight Economics公司總裁伍德說:「製造業似乎開始擺脫疲態,但速度很緩慢。除非終端需求回升,製造業活動將繼續維持溫和。」

 

聯準會指出,2月製造業產能增加0.3%,但增幅不如1月的1.1%;採礦業產能萎縮1.2%。

 

6967733-2766605  
 
 
【2012/03/17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高盛(Goldman Sachs)一名員工離職前投書紐約時報,嚴詞抨擊該公司「惡毒和毀滅性的文化」,此消息震驚華爾街,高盛股價14日重挫逾3%,市值一夕間蒸發約22億美元。高層主管已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滅火。

 

這是高盛歷來首度遭離職員工公開批評,撰文者是前高盛駐歐洲美國衍生性金融商品部門執行董事史密斯(Greg Smith ),他在高盛服務12年後辭職,離開前投書紐時民意論壇,砲轟執行長貝蘭克梵與總裁考亨造成公司道德淪喪。

 

受此影響,高盛股價14日重挫3.4%至120.37美元,跌幅是標準普爾500成份股企業中第三大,導致市值萎縮21.5億美元。高盛股價15日在紐約早盤攀升0.8%至121.36美元。

 

史密斯14日在文中指出,高盛已淪為惡毒和毀滅性的企業,「大家都麻木地談論如何剝削客戶,過去12個月期間,我已經聽過五名董事總經理稱客戶是笨蛋」。

 

這篇文章促使高盛管理高層重新檢討金融危機後外界的猛烈批評,不同於先前慢半拍的處理態度,這回高盛主管立刻出面反擊史密斯的說法。高盛14日發表聲明:「高盛不認同文中的觀點,其內容無法反映公司營運方式。我們認為客戶成功,才是公司的成就。」

 

執行長貝蘭克梵與總裁考亨在寫給員工的備忘錄中指出,史密斯只代表全公司1.2萬名副總裁中的少數意見,但他們也說,高盛正謹慎檢視史密斯提出的爭議。

 

史密斯的指控使高盛近來面臨的打擊再添一樁,這家曾被滾石雜誌形容為「吸血烏賊」的投資銀行,被視為引發金融危機的推手之一。該公司2010年支付5.5億美元和解在擔保債權憑證(CDO)誤導投資人的官司,先前也曾捲入華爾街史上規模最大的內線交易醜聞。

 

金融改革法案倡議者、眾院議員法蘭克表示,這篇文章將產生重大影響,敦促原先抗拒改革的金融業加速改革,「高盛和其他銀行將須向外界證明,他們如何為客戶和整體經濟謀福祉」。

 

 6965359-2765793  

 

【2012/03/16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 楊宛盼】

現在歐元區的最大問題不是希臘,歐洲的政治領導人和決策者最該擔心的是,歐元區缺乏成長。

 

希臘和民間債券持有人的換債很可能成功。但就算失敗,金融市場和歐洲銀行顯然已準備好有秩序違約。

 

至少在這個時候,蔓延風險會被擱置一旁,鄰近的籌資成本也應下滑,但這些成本的下滑速度可能不夠快也不夠多,來抵銷出現的更大問題:二次衰退的風險。

 

金融市場早已習慣鄰近債務國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這些國家為降低債務所採取的財政撙節措施,不斷扼殺經濟成長。

 

但現在連歐元區核心國家,也出現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原油價格上漲、歐元匯率走高、經濟前景不樂觀等,更是雪上加霜。

 

苦於將預算赤字降至符合歐盟新標準的荷蘭,已成為隱憂。法國的經濟成長前景則已長期處於危險邊緣。而且,德國經濟的最新消息,遠不如經濟學家預期的強健,難有餘力預防歐元區未來更多的災難。

 

德國的經濟實力早已被認為是歐元區的復甦關鍵,一旦這個期望落空,自歐債危機復甦將會比現在更加困難,整個歐元計畫也會再度受到質疑。更糟的是,歐洲央行(ECB)將無力可以伸出援手。

 

(綜合外電)

 

【2012/03/10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當前全球經濟再度上演2009年與2010年的類似戲碼:先進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新興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先是吸引尋求收益的投資人短期資金湧入,結果使這些政府出手干預貨幣市場,同時又形成通膨力量。

 

有人認為,由於惡性循環正導致一些國家上演「貨幣戰爭」競貶貨幣,這個危機將使輸入性通膨問題更加惡化,終究迫使新興國家的央行升息因應。接下來造成新興市場與全球的經濟都會出現「硬著陸」式減緩。

 

歐洲央行(ECB)29日提供歐洲800家銀行5,293億歐元貸款。資金流動性提升,預期將帶動新買盤湧入新興國家貨幣市場。新興市場貨幣在今年前六周內就已收復2011年的逾半數貶幅,原因大抵是歐洲央行在去年12月即祭出類似舉措,提供大量低利貸款。

 

更令人憂心的是,油價與商品價格再度飆升使新興國家更添通膨挑戰,出手調控的空間也因此受限。

 

新興市場的貨幣與經濟的確會因外資湧入受惠,但其中多數國家無法跟上匯率劇變的步伐,因為這導致主要出口產業面臨困境。回顧2009年與2010年的匯率劇升曾促使決策者實施資本管制並出手平抑匯價,但這兩種手段都會嚇跑國家所需的長期投資人。

 

許多經濟學家支持這些國家的立場。連向來主張不干預的國際貨幣基金(IMF)29日甚至發布報告,提倡把「暫時」干預視為平抑匯率波動的工具之一。不過市場普遍也認為,如果央行讓本幣匯率過度疲弱,可能導致通膨加劇,原因是本國貨幣貶值將導致進口價格提高。最終還需輔以利率政策來抵消其影響,但如此又會阻礙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這是2010年上演的循環情節。

 

歐本海默貨幣機會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人隆吉斯說:「去年似曾相似的情況又出現了,當時已開發國家實施類似的寬鬆政策,引發新興市場國家展開貨幣戰爭。」

 

【2012/03/03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據統計,茂德、力晶、奇美電以及瑞晶等四家「雙D」(DARM、面板)公司,合計向國內銀行申請紓困金額高達3,413億元,創下國內企業紓困新高。這也讓「苦主」、債權銀行自嘲今年是「紓困年」。

 

雙D「慘」業近年出現營運低潮,茂德去年率先提出紓困,紓困期間是半年,只繳息0.1%,其餘暫時掛帳至今年上半年加倍償還利息。惟遲遲無法引進策略投資人,去年底再度申請展延半年,至今年6月止。

 

債權銀行坦言,對茂德已不抱希望,從去年開始積極提列呆帳準備,包括第一、彰化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已提列100%,6月底紓困警報能否解除,還是一大考驗。

 

力晶也在去年11月提出紓困再展延一年,債權銀行指出,力晶近年積極償還銀行借款,也轉型至晶圓代工,成效不錯,目前只待上海、渣打等少數銀行點頭,3月中旬可望簽約同意再次紓困。

 

奇美電在今年1月9日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紓困,經過債權銀行開會決議,今、明年到期的聯貸展延三年,並改變利率計價基礎,利率約將提高0.7個百分點,而奇美電大股東應在三年內完成500億元增資。

 

奇美電紓困案預訂4月9日簽約,債權銀行對能否如期簽約,仍持保留看法。

 

近日爆發爾必達聲請破產保護,瑞晶因有爾必達逾40億元應收帳款,加上3月有一筆高達21億元聯貸本金必須償還,資金壓力沉重,傳將向工業局提出紓困申請,可能先申請紓困半年。

 

有鑑奇美電在大陸仍有五、六百億元短期融資金額,未同步向大陸提出紓困,因此,債權銀行提出要求,希望瑞晶除提出國內117億元的紓困外,海外聯貸63億元,也應同時「雙軌」提出。

 

6936744-2756735  

 

【2012/03/03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家彥觀點

去年下半年快被悶壞的投資大眾,終於在今年初國內外金融市場顯著回升的激勵下,大吐鬱悶之氣。市場與媒體對景氣走勢的論調也180度大轉變,由去年底的普遍悲觀轉為高度樂觀。許多人甚至主張,這波好轉絕非僅止於資金行情,而是景氣的「春燕」同時也飛來了。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美國領先指標已連續四個月改善。

 

如果實質經濟的基本面無法一夕之間好轉,那麼到底是去年底各界太過悲觀,還是現在過於樂觀?

 

首先,有項事實必須指出,那就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祭出「印鈔大法」所形成的「世紀資金大洪潮」。去年底歐洲央行以年息1%的超低利率,豪擲4,892億歐元,貸款給歐洲銀行三年,也就是加碼寬鬆貨幣供給,來灌注銀行體系內的資金,讓銀行仍願意選擇購買歐豬國債以賺取息差,藉此平穩高風險國債的殖利率及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今年美國聯準會更宣布,除了美國通貨膨脹目標維持2%之外,原先0至0.25%的近零利率政策期限也從2013年中延長到2014年底,等於將國際寬鬆貨幣環境推進至未來三年。

 

隨後日本銀行為提振疲弱內需及壓抑日圓幣值,於今年2月中宣布擴大國債等資產購買的規模10至65兆日圓,英國政府也祭出向銀行體系釋金3,250億英鎊的大規模量化寬鬆措施。更遑論先後轉向寬鬆貨幣政策的巴西、中國等主要新興經濟體。

 

歐盟訴諸「印鈔票」手段來解決燃眉之急,原本一觸即發的歐債危機暫告緩解,全球加碼再加碼的氾濫資金便開始四竄,流向預期投資報酬較高的投資標的,造就今年初各國股市、國際金價、非美貨幣幣值的顯著揚升。不少投資標的的市場價格都很有可能再次挑戰去年的高點價位。

 

然而,資金行情的背後,是否真有實質經濟活動的持續復甦來支撐?換言之,去年底未現蹤跡的「春燕」是否已悄然而至?

 

觀察目前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景氣的看法可以發現,絕大多數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測都不如前兩年。主要經濟體中,除了美國之外,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成長都可能趨緩。

 

近來美國幾項總體經濟數據,特別是領先指標,似乎都有優於預期的表現。若仔細解讀美國領先指標的細項組成,可以發現改善的指標多數為金融相關指標,在寬鬆貨幣政策之下容易呈現好轉表象,但較能反映實質經濟活動的指標,如平均工時的增加,則仍有待時間確認其持續性。不過,先後兩次量化寬鬆(QE)措施對實質經濟活動的正面影響,可能逐漸呈現。

 

在目前以、伊緊張對峙情勢未解的威脅下,印鈔大法的後遺症快速顯現。國際油價漲勢再起,各界對通膨的疑慮也逐漸升高。全球印鈔的「雙面刃」本質已非常明朗。長期資金氾濫四竄的結果,催生各處金融與資產市場泡沫化風險,如同將短中期「急症」轉為長期「慢性病」。

 

當泡沫越吹越大,「超寬鬆貨幣政策」何時退場?若寬鬆貨幣環境持續過久,亦將助長通膨風險,威脅全球景氣復甦腳步。一旦實質經濟復甦遲緩,歐豬這些「重症病患」何時可以康復辦理出院手續?當世界債權人目睹希臘債務得以減計(賴掉)逾五成,日後何人願意冒險長期持有高風險主權債信?未來依賴歐洲央行印鈔解危,是否將演變成「戒不掉的毒癮」?美、日兩大世界經濟體也都有類似問題。

 

資金狂潮加持,若任何意外事件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其劇烈程度將遠勝於過往。全球印鈔加深了市場劇烈動盪的凶險,我們是否正逐步遠離了經濟危機的懸崖邊緣?

 

(作者是台經院六所所長)

 

2012/03/01 經濟日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林殿唯/綜合報導】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深圳準備推出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服務,作為鼓勵使用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服務的延伸。一旦正式施行,將視為大陸官方放鬆資本流動管制的象徵,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消息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文件透露出,有多家深圳當地銀行將獲得該項業務的許可,獲准向深圳當地民眾提供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這些銀行包含工行、中行、招商、中信銀、華夏銀等5家銀行的深圳分支機構,每人每日的匯款上限為8萬元人民幣(下同)。

     

報導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是允許企業在跨境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並逐漸擴大到個人範疇。

     

人行在日前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將探索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進一步做好跨境貿易與投資人民幣的結算動作。顯示人行仍持續推廣人民幣在境外使用,以增進人民幣的國際流通性。

     

據瞭解,大陸的經濟實力雖然在近年來大幅增加,但人民幣在國際間的接受程度依然很低,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對於資本流動依然嚴控,導致人民幣的流通性不足,但在美元波動頻傳與開放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之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已逐漸提升。

     

作為大陸改革開放代表城市的深圳,在2009年時成為首批使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5個試點城市之一,而該項政策目前已經推廣到大陸全境。根據人行的統計,2011年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達到2.1兆元,年增率超過300%。

     

銀行業人士指出,由於防止熱錢流入仍是監管部門的主要任務,所以就算深圳推出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也將會受嚴密的監控。這項新業務在初期的主要客戶將是到香港旅遊的大陸內地民眾,因為香港對於人民幣的接受程度很高。

     

根據香港金管局統計,今年1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達到5,759.6億元,比起2010年底的總額成長82%,今年1月份的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為1,563.6億元。

 

2012-03-01 工商時報

劉劉阿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